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35句文案短句)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1、(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名句赏析)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4、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5、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6、(名句赏析)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7、译:德行要像天地一样覆载万物,圣明要像日月一样普照大地,行动要像四季交替一样规律有序;吉凶要同鬼神一样灵验。
8、(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9、(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10、(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11、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12、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拥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
13、(名句赏析):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6、(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17、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18、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9、“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在这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20、(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2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25、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6、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27、(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2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阐明了不争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人。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
29、(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30、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31、——第四十九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33、老子的这句话在这里可以从两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那么也许他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这种承诺的本身也就是缺少信用的。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实现承诺,那么也会对他失去信任了。
34、(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