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62句文案短句)

2023-04-04 19:37:06

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

1、“嫁女择嘉婿,毋索重聘。”嫁女儿,就看对方男孩子好不好,不要看人家有没有钱。

2、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名句翻译_治家格言《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名句翻译_治家格言_《治家格言》又称《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或《朱子家训》,是朱柏庐最著名的作品。全书仅500余字,采取对仗的形式,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且内容浅显,与日常生活极为切近,成为与《三字经》《千字文》等并列的蒙学读物。《治家格言》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勤俭节约,珍惜物力;要善择友而交,不与不善之类相交;要与道德水平高的人结亲,不贪图富贵;要读书明理,修身养性;要遵纪守法,待人宽厚;如此等等,对于我们今天立身处世仍有指导价值。同时,《治家格言》中部分内容也表现出一定的偏见和局限性。这里选译所依据的,是岳麓书社20xx年出版的《朱子家训》。以下1-10条是选自《治家格言》的内容。

3、(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朱柏庐去世以后,各地相继将此文刻梓成书,各种家训选本也无不选入此篇,善书者写成字帖,使之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

6、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7、(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

8、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9、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10、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11、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12、  牛羊鸡鸭等动物。性格古怪,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常常会因为做错事而感到懊悔不已;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以成家立业的。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到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一旦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对那些善于说长道短、嚼舌之人,不可轻信他们的话,要多加思考堤防。如果事情起争执,要冷静地反躬自省,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

13、(解读):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运,顺从时令听从天意如果做人是这样的话,可以说很完美了。通篇《朱子家训》,充满了朴素的、淡泊名利的人生观。熟读朱子家训,谨遵朱先生的教诲,你可能得不到荣华富贵,你却可以得到内心的安宁和平静的生活。

14、《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句,尤股炙人口。

15、(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16、在《清史稿》、《清史列传》和《孝义篇>中,朱柏庐都无一例外的被列为“孝义第一"。

17、(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18、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朱柏庐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康熙三十七年朱柏庐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19、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0、积德这件事,人们都以为要等到富贵之后,才有能力来做。富贵是积德换来的回报,如果一定要等到富贵之后再积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富贵呢?积德这件事,什么时候就可以做了呢?只有在并不富贵的时候,能够身体力行地做好事。这件事格外困难,所以功效也格外大。德性大概是人天性中所具备的,不必向外在去索求;积德这件事也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不必等什么条件。

21、(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22、下雨前就应先准备好雨具,不要到了口渴才临时想起要挖井。

23、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24、(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25、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26、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27、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8、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29、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0、三姑六婆那些人,实地是引发淫乱和盗贼的人;美丽的婢子、漂亮的妾,这并不是家里的福气。

31、“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不要认为自己有钱,有地位,有势力,就欺负弱者。不要因为自己好吃,随便杀生。

32、做什么事都要留有余地,取得成功就要适可而止。

33、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4、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35、民国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凡书香门第和官宦富商之家,都会人书写《治家格言》贴挂在厅堂之上或书房之中,讲究一些的家庭还会选用高级木料请艺人刻制成匾悬挂于厅堂之上,作为家教训文、家规准则和端正家风、振作家声的教材范本。

36、家里兴建房屋,操办婚丧嫁娶等仪式,宴请宾客安排酒席的花费,千万不能过分追求奢华。因为一时的兴致而花费过度,后来再去补亏空,或者去借贷,还又还不起,拖欠又会有损德行。最后要在衣服和食物上节俭。绮罗绸缎的华美,木过是让别人赞叹羡慕罢了,如果说保暖的功效,没有花纹的布衣和绸缎绮罗有什么区别呢?肥美的食物,不过是在口舌之间一时的满足罢了。如果说充饥,粗茶淡饭和肥美的食物有什么区别呢?人们都以为在自己的用度上俭朴简薄是不爱惜自己,却不知道这正是爱惜自己的养生之道啊1积德之事,人皆谓惟富贵,然后其力可为。抑知富贵者,积德之报,必待富贵而后积德,则富贵何日可得?积德之事,何日可为?惟于不富不贵之时,能力行善,此其事为尤难,其功为尤倍也,盖德亦是天性中所备,无事外求,积德亦随在可为,不必有待。

37、(解读):这句讲用钱不留余地必穷,用力不留余地身必病。因此,真正的聪明人,做事一定留有余地。少壮时要为暮年留余地,祖辈、父辈要为子孙留余地。今天来说,就是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而当财富、事业等方面春风得意之时,要注意适度,不要将顺风蓬扯得过足,要“见好就收”,不能贪得无厌,否则,事物将走向其反面

38、心手相连共享美好生活,风雨同舟共创平安之家。

39、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0、乾隆三十年,时任礼部左侍郎的满族人德保将之译成满文,以教八旗子弟。他高度评价了此格言,称之为“物理人情之朗鉴,昏衢黑夜之清灯”。

41、  祖宗虽然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祭祀时却仍然要虔诚专心;子孙即使不谙世事,教育也是不容怠慢敷衍的。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不要贪婪原本就不属于你的财富,也不要喝过量的酒。和做小生意的小商小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给予他们财物或其他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人刻薄而发家的,绝对是不可能长久的。为人处事违背伦常的人,也不可能立足于社会。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说话时言辞应庄重。听信妇人挑拨离间,而伤了骨肉之情,哪里配做一个大丈夫?看重钱财,而慢待父母,就没有资格为人子女。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要娶那些贤淑端庄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做出骄横无礼的态度,是最鄙贱的。

42、朱柏庐生于1627年,卒于1698年,享年71岁。本名用纯,字致是朱熹“三服内”的第十三世孙。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43、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44、四是读书明理。“学而优则仕”是孔子为读书人规定的一种行为模式,旨在学以致用,救济苍生,并非是说读了书就一定要做官。但士子中的不少人却歪曲孔子的思想,将金榜题名、高官厚禄作为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惟一追求。朱用纯不赞同这种思想,他认为书固然是要读的,“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但“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就指明了学习的目的,将读书与做人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是颇有见地的。

45、亲近不良少年,时间长了一定会受到连累;曲意顺从老成持重的人,危急时刻能够依靠他们。轻率地听取别人告发的言论,怎么知道不是别人妄言诬陷,应该耐着性子三思而定;因为什么事情和别人起了争执,怎么知道不是因为我的错误造成的,要平心静气地暗暗反思。

46、毋恃(shi是)势力而逼凌孤寡,毋贪口腹而恣(zi自)杀牲禽。

4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8、作者:朱用纯(1627~1698年),字致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49、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50、《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为历代儒客尊崇,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51、(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52、据说康熙皇帝从第三次南巡开始,就经常听人说起此事,他很感兴趣。

53、“施惠勿念,受恩莫忘。”这两句话对我一生影响很深,都是佛家、儒家、道家的精神,帮忙了人家,好处给了人家,心里记都不要记,要丢掉。“受恩”,得人家一点好处,要永远记住。

54、《治家格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

55、《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56、喝一碗粥、吃一碗饭,都应该想到这是来之不易的粮食;使用一点丝线或麻线,都应该想到物资和财力是艰辛得来的。

57、明末清初,朱柏庐其父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随后其为侍奉老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局势稍定后,朱柏庐返回故里潜心教学,为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其注《朱子家训》一书。

58、(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59、(解读):这是告诫子弟要知足,要认识到吃、穿、用都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时,昆山一带连年灾荒,不是旱灾,就是水涝,有一年还闹蝗灾。这两句正是柏庐先生忧民之心的体现,现今食堂的语录牌上经常引用。

60、朱柏庐虽非官宦仕人,但他以“心存君国,岂计身家”的精神教育后代,同样不愧为一代名士(卜宪群)。

61、朱柏庐写的《治家格言》,为何能堂而皇之地登上银票的封面?我们首先要说一下朱柏庐这个人,他是明朝末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的《治家格言》全文516字,文字虽然简洁,但含义博大精深,是三百年来最具影响力,也是内容最为详尽的一部治家规范书。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励志拼搏短句致自己(104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