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84句文案短句)
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1、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2、他虽然有一个儿子可耐和他的儿子年纪实在太小,所以生怕在自己死了之后,朝里的文武百官会簇拥诸葛亮当上君王,那这样他的儿子岂不是没有地位了?
3、房陵县紧靠着荆州,刘表为扩张地盘,在蒯越、蔡瑁等大家族帮助下,攻下了房陵,杀了县长宗帅。
4、所以,如果没跟着刘备混,他啥也不是,实际上,在当时社会里,被名士点赞的人太多了,有他这样成就的人有几个?其他大多数都埋没了。
5、诸葛亮是个有理想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就必须挤进蜀汉的权力核心。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利用关羽和刘封间的矛盾,附合关羽将刘封外放的建议,转嫁危机给关羽,避免与关羽对抗,这是第一步。再寻找机会除掉刘封,摘除日后一大心病。这是第二步。
6、作为刘封集团中资历最老、最受信任的大将,关羽是反对刘备认刘封为义子的。那么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史书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走进诸葛亮的内心,看看他在这件事上,到底是什么态度。
7、本文作者为《乱弹琵琶》特约撰稿人,文史爱好者。本号将同步更新。
8、刘封有武艺,随刘备入川以来立下不少战功,但刘封为人强势,一副官二代的做派,这次总督东三郡,更加盛气凌人,诸葛亮早看出这是个麻烦。
9、如果他能多一点分担,妻子田雨岚就不会那么压力山大,不会逼子悠逼得那么紧;
10、这时,东吴已经开始攻打麦城的东门、西门、南门三门,只剩北门没被围住,等着关羽落入圈套。
11、早在刘备跟袁绍混时,就与赵云同床而眠,并派赵云私下招募兵马,这不是一般的信任,是把自己脑袋交给赵云保管。后来刘备让赵云负责保护家眷,这又是把全家户口本,特别是把亲骨肉刘禅交给赵云,俩人的关系到了这种程度,当不当“四方将军”还重要吗?问问刘备,敢不敢把亲儿子交给马超?(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
12、诸葛亮与刘封有仇吗?一定要置刘封于死地?其实诸葛亮与刘封往日无冤,近日无仇。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另有原因。
13、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14、而费祎死后,姜维接管大将军一职,姜维做为诸葛亮钦点的接班人,也积极担任挑大梁的角色。但刘禅的内政却由陈祗和黄皓负责,根本没姜维什么事。
15、 “灵魂转世”大才子是什么样的人?敢骂《水浒传》后五十回
16、怀疑的,定会越走越远,纵是唇齿相抵,思绪游离必然败走麦城。
17、诸葛亮前两次没见到诸葛亮,很简单,诸葛亮当然知道徐庶走了,将自己推荐给了刘备。他很清楚刘备要来,但是他也得准备资料应聘啊,再说了,老板亲自上门来请,也得准备点干货吧。
18、正史上刘封是在关羽进攻襄阳、樊城时,没有发兵相助;而绝非《三国演义》上说的关羽被围麦城,刘封见死不救。这是两个性质的问题。罗贯中将”见死不救“的罪名安在刘封身上,是因为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是仁君的化身,罗贯中必须为刘备杀刘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所以,分析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刘封,不能按《三国演义》上的说法去分析。
19、刘封本姓寇,是长沙郡罗国侯郡寇氏之子,刘备寄寓荆州时,与寇氏交好,由于自己四十多岁一直没有子嗣,便收了寇封当养子,改姓刘。
20、救兵不至,关羽在麦城只能等死。就是姜子牙复生,也无可奈何!
21、前线吃紧,不好亲自回去,在派出一支军队被刘备干趴下之后,曹操再也坐不住,亲率精锐虎豹骑对徐州发动闪电战,这一仗没有悬念,刘备打了败仗,跑了。
22、而且当时蜀国分为三个派系,首先是跟着刘备,最初的是北方派,现在还残留的只有赵云等人,意思就是跟着刘备的荆州派比如诸葛亮,再然后就是蜀国派的李严。这些人都是相互支援的,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而诸葛亮和李严是有矛盾。所以刘备让诸葛亮和李严做托孤大臣,而赵云就是禁卫军统领,要是发生了叛乱的话,赵云就可以平定。
23、诸葛亮也是一样,他算末流士族了,以他的身份,去了曹营,基本没什么机会,加盟曹操,给曹操带来不了什么资源。
24、因此在刘备去世之前,他对诸葛亮说出了如果刘禅值得你辅助,那么便好好的辅佐他,如果他昏庸无道,那么你便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在听完这句话之后立即跪在地上再三保证自己一定会好好辅佐刘禅,绝对不会有其它的心思,其实诸葛亮也非常的清楚,这是刘备在试探自己,天下谁会把江山送给别人,这不过是给自己一个警醒。
25、关羽、张飞是万人敌,马超名气大,黄忠虽然名声不如三人,但有定军山大功,所以刘备这一任命既考虑到能力,又照顾到名望,还表彰了军功,合情合理。
26、要知道,刘备能够当上君王,完全是靠诸葛亮辅佐,而当时的诸葛亮名声也是响彻大地,刘备自然会将自己的诚意全部放在诸葛亮的身上。
27、这些年,刘备收保护费,招兵买马,为的就是这一天。可见刘备对天下大势敏感的洞察力。
28、当然,分析至此,会有人问,既然诸葛亮如此普通,那么刘备为什么还会重用他?关于这一点,且听娓娓道来。前面强调的诸葛亮的普通,是对比起《三国演义》里那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诸葛亮而言的,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人,小说的诸葛亮是半神半妖,所以,这一对比,我们才说历史上的诸葛亮是普通的。当没有这些对比,当我们不再内心充满落差感的去看待真实的诸葛亮的时候,公平来说,对于刘备而言,他是优秀的。
29、刘表之前应该没见过刘备,但不可能没听说过,诸侯割据那些年,刘备带领的队伍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刘备本人更有着不俗的口碑。
30、关于董承邀刘备除曹的事,也称“衣带诏事件”,在《三国演义》里汉献帝是幕后主谋,他用血写了衣带诏,托董承召集靠谱的人除曹。不过历史上汉献帝应该没有参与,原因很简单,假如汉献帝参与了,刘备伐曹就不是董承所托,而是皇帝的直接授权,是真正的奉旨讨贼,那蜀汉一定会吹到天上去,但翻遍蜀汉的各类文献,包括刘备称王的《上汉帝表》,只提到了董承。
31、司马懿来到街亭后,听说街亭已经有了蜀军,顿时感觉事情不好办了,但一听马谡选择了山上扎营,没有当道下寨,又顿时乐开了花,并奚落诸葛亮,这都选的是什么人啊?最终,马谡被轻易击败,街亭快速失守。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慌了,因为街亭可以威胁到蜀军的退路,于是诸葛亮只能下令,全军撤退。而就在诸葛亮安排撤退计划时,司马懿已经率军快速奔袭到诸葛亮所在的西城了!
32、刘备病重之时,曾将诸葛亮叫到身边,将刘禅交给他,还告诉诸葛亮,你能辅佐刘禅完成光复汉室的事业,那就尽全力的辅佐。假如刘禅真的无可救药,扶不起来,带不动,那你完全可以把刘禅废掉,自己来当皇帝。
33、徐州刺史陶谦被曹操围困,也是刘备来救,陶谦临终前说,非刘备不能安定徐州,要刘备当徐州省长。陶谦死后,因怕刘备拒绝,糜竺、陈登、孔融等重量级徐州官员亲自去请,刘备才接下徐州。
34、刘备也是混江湖多年的人了,见识的场面多了,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如果诸葛亮真的有异心,这个时候做试探除了增加诸葛亮的警惕之外毫无意义,他怎么可能会做无用功。
35、此时的蜀汉内部,关羽、张飞、等铁杆已经逝去,那些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刘备在临终前,为了自己儿子刘禅顺利接管权力,心里是想过除掉位高权重的诸葛亮的。
36、关于空城计,其实是有两种版本的!第一种版本乃是大众眼睛看到的版本,此版本中,诸葛亮智慧超人,凭借着一座空城,两千残兵,竟然吓退了司马懿十数万大军,令人钦佩!
37、第就是为了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刘备的仁慈对兄弟朋友就是和煦的春风,但是如果是敌人呢?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诸葛亮与刘备共事多年,十分了解刘备的性情。如果此刻只是稍微处罚一下张任,只要刘备的招贤之心不死,张任就仍有死灰复燃的机会给蜀汉一击。只有此刻让不会投降的张任死去,才会彻底断了这份隐患。
38、如果刘备害死了刘琦,这事肯定是藏不住的,不仅没了可用的旗号,还会给孙权送去借口。刘琦死后,孙权就敢来向刘备讨要荆州了,对于孙权来说,刘琦在世时自然就是公认的荆州之主,但刘琦去世后,荆州也不会属于刘备,因此孙权才敢上门讨要,若刘琦在世,孙权断不敢向刘表的儿子讨荆州。一旦杀了刘琦,刘备也就没了名正言顺掌握荆州的理由。
39、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也有疑问,诸葛亮不过是刘备手下的一位谋士,就算刘备称诸葛亮一句先生,此时诸葛亮怎么能自作主张"僭越"主公发号施令呢?这个举动倒是我佩服诸葛亮的地方:刘备没有指明处死张任的情况下,诸葛亮是怎么想的呢?
40、诸葛亮虽然没有看到孙权家的结局,但袁绍、刘表的教训就在不远,不了不在继承人问题上摔跤,杀掉刘封无疑是一劳永逸的办法。这不是仁慈不仁慈的事,而是为了江山永固而做出的政治决择。生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在做这种选择的时候,必定是眼都不带眨的。
41、最后刘备看到诸葛亮是这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人世,对于其他人他也不想要继续讲下去,希望他们能够一起辅佐刘禅和诸葛亮。然后诸葛亮开始了北伐的大业,和刘禅一起走向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程。
42、纵观历史,能把孩子交给别人,那这个人肯定对我意义非凡,绝非兄弟那么简单。
43、首先,对天下而言,称王是顺应天道,争取天下人认可和支持。
44、妈妈这一辈子,就真的没怎么为自己活过,也太遗憾了。
45、后来虽然得到了荆州,却也给自己带来天大的麻烦,刘备、曹丕先后4次大兵压境,靠着陆逊和长江天险,和最主要的好运气,孙权才侥幸脱险。
46、诸葛亮去外面访友,搞调研去了,他需要与崔州平,司马徽等,包括自己的老丈人以及老婆,这些人交换信息,高谈阔论,使自己掌握一些信息,来完成《隆中对》这篇论文。刘备上两次去隆中,被告知没在家,是诸葛亮搞调研还没回家呢!
47、这个故事就要从刘备临终托孤说起,当时的刘备由于病重,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于是便把群臣叫过来,当着群臣的面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领成都之主”。而且还要刘禅尊诸葛亮为相父。这个事情,群臣都知道,而且诸葛亮也是感激刘备对自己的信任,一生兢兢业业的为刘禅出谋划策,从未有过逾越的举动。不过这个也就达到了刘备临终托孤的目的,毕竟他不是真心把这江山拱手让人的,仅仅只是他的谋略而已。
48、后来,刘备一心想要伐吴,但诸葛亮考虑到吴国的实力实在太过庞大,便让他不要轻举妄动,说是让他好好想想计策,等做到万无一失的准备后再行动也不迟。
49、打天下,实力、地盘固然重要,好人设、好口碑也非常有价值。
50、后来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如刘禅不才,君可自取”,很多人以为刘备以此试探诸葛亮是否有异心,笔者认为不妥。托孤一事不能独立的看,而应该结合《上汉帝表》《出师表》等重要文献一起看。
51、庞统的真正才能也就在于参谋方面。当初刘备让庞统治理一个县的时候,结果被治理的一塌糊涂,最后还是鲁肃写信求情,认为庞统的才能在于参谋而非政务治理上。另外,此次夺取益州始终是庞统在负责策划的,在入川实施的过程中,刘备必然要带上庞统。
52、诸葛亮六出祁山,未能成功,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后方不稳,尽管在此之前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收了孟获,但这只是后方中的一员,对于朝廷中的小人,刘禅无法做到亲贤远佞,听信谗言,最终导致诸葛亮功败垂成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战略有误
53、关羽是人人敬仰的英雄,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还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杀死庞德,名震华夏。却落了个败死麦城的悲惨下场。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下:
54、仅就三国时期而言,因立嗣诱发的悲剧就屡见不鲜。袁绍死前立幼子袁尚为继承人,导致长子袁谭与袁尚同室操戈,结果一同被曹操歼灭。刘表废长立幼,也重蹈袁绍覆辙,荆州落入他人之手。曹操也曾为立嗣之事犹豫不决,但看到袁绍和刘表两家的教训,最终还是立长子曹丕为继承人,保证了身后政权的稳定。后来的孙权,也同样在晚年为立嗣迟疑不决,最后立年仅八岁的幼子孙亮为太子,可以说间接导致了吴国的衰亡。
55、如果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想当这个皇帝,那简直就是轻而易举,挥手就来。
56、如果配合不好,最终伤害的不仅是夫妻双方,还有年幼的孩子。
57、后来虽然刘备经过连番大战终于获得了汉中,但是只是一座空城了,曹操老早就把老百姓撤走了。
58、没有了诸葛亮的计策,刘备独自带着他的一批部下来到了白帝城,要给关羽报仇,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要是没有军师,那打仗势必会惨败,所以自然而然,刘备失败了。
59、他留居成都除了监护太子刘禅,也有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的作用。若是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师,情况或许不一样。
60、首先,让刘封制约孟达是极不妥当的,不光是造成二人矛盾的问题,人选也是大问题,刘封不是普通人,是自己的养子,这种敏感身份等于告诉孟达,别看你有功,我不信任你,你在我这混不好的。
61、刘禅被立为汉中王太子后,怎样安置刘封,刘备征求过关羽的意见。关羽回信建议将刘封安排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避免他与刘禅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这备也采纳了关羽的建议。刘封如果能看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境地,与孟达精诚合作,为刘备守好东大门,恐怕也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结局。
62、其实,诸葛亮所说的“贤臣”是指朝中处理内政好手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而他所指的“小人”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在他后面补充的一句话里已可见端倪:“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63、《三国志》记载:“封既至(成都),先主责封之侵凌(孟)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所谓“因此除之”,就是借机除之,因而无论是不救关羽,还是侵凌孟达都只是借口,刘封之死的真正原因被诸葛亮一语道破,即所谓“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64、好在诸葛亮生前对刘禅还留了一手——留下正直的董允。董允不仅把黄皓管得很死,连刘禅的私生活都管得很死。刘禅想找几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补充后宫,董允说:“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董允是道德楷模,动不动拿刘备、诸葛亮的语录教育刘禅,刘禅毫无办法。
65、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66、从刘备的话里咱们可以看出,刘备首先肯定了诸葛亮的超级能力,之后直接和盘托出让其辅佐刘禅的想法,这句话到此都是“大路货”,在剧情发展上和其他帝王托付后事没多大差别。主要是最后刘备露骨的提出,如果刘禅不能担此大任,可以让诸葛亮取而代之,刘备的这种思想看似没有毛病,咱们理解的都是能者上嘛!好像诸葛亮直接成为帝王级人物,把刘禅这个不争气的货踹下台,更能符合各位看客的口味,诸葛亮何许人也,他当蜀汉的领头人众望所归,没毛病!
67、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68、什么承诺呢?他要诸葛亮承诺自己会辅佐刘禅,并且不会夺取自己的江山。
69、不想你为了带娃放弃了工作,手心向上被人嫌弃;
70、诸葛亮是聪明人啊,即使刘备再忠义,自己也要防着一手。
71、所以就这一点看,刘备、诸葛亮、周瑜都比孙权要高明。
72、关羽被孙权擒住后,大骂孙权是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孙权想留住关羽,让他为自己效力。但孙权的主簿左咸说当年曹操好好对待关羽,关羽仍然过五关斩六将,都留不住他。而孙权不除掉关羽,必为大患。于是,关羽被孙权杀害,其长子关平也死在孙权的屠刀下。
73、刘备病重之时,曾将诸葛亮叫到身边,将刘禅交给他,还告诉诸葛亮,你能辅佐刘禅完成光复汉室的事业,那就尽全力的辅佐。假如刘禅真的无可救药,扶不起来,带不动,那你完全可以把刘禅废掉,自己来当皇帝。
74、孙权是个过于务实的人,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利益。赤壁之战他可以与曹贼势不两立,为偷袭荆州,他又向曹操称臣认错,为利益他可以除残去秽,也可以跳入屎坑。
75、刘封知道自己的使命,出发前刘备已经有了交代,他的任务就是制约孟达,加上养子的特殊身份,更让他趾高气扬,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夺取了孟达出行常带的鼓吹。
76、刘备确实想光复汉室,可是自己已经不行了,儿子刘禅又一点都不聪明,等自己死后,可能蜀汉很快就会完蛋。所以这时候再拉拢一下诸葛亮,他怕诸葛亮在自己去世后,觉得刘禅无能,不是明主,就归隐山林。这样的话,自己的心愿也永远完不成了。
77、刘表虽然名义上是荆州省长,却不是大权独揽,他与蔡瑁、蒯越、黄祖等人,实质上是一种同盟关系,刘表作为省长,平衡着各方势力。
78、不如选个中型企业,比你学历高的估计没几个,这样你加盟了,估计没几年你就是高层管理人员了。
79、刘备又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前、后、左、右将军,即四方将军,相当于现在的大区司令。
80、如果刘封真的是因为关羽的事被杀,那么诸葛亮后来原谅孟达就显得不合情理。诸葛亮南征南中回来后,李鸿告诉诸葛亮,孟达不相信孔明会做出"诛达妻子"的事情,诸葛亮听了十分高兴,还写了好几封信给孟达,希望与孟达冰释前嫌,邀请孟达重回蜀国阵营。要知道孟达可是在上庸力劝刘封不要发兵的元凶,诸葛亮都可以不念旧恶而愿意重新接纳;而拒绝与孟达一起降曹的刘封,却要被诸葛亮置于死地,诸葛亮杀刘封的用意,难道真的是因为不肯配合关羽发兵攻打襄阳吗?
81、诸葛亮的真正才能也就在于内政、外交方面。当初前往东吴促使达成孙、刘联盟的就是诸葛亮的功劳;刘备多次对外征战过程中,诸葛亮都是充当留守、负责后勤的角色,保证了刘备在前线的持续作战,因此诸葛亮也深得刘备信任。
82、仅仅是因为诸葛亮的一个反间计,曹睿就如此对待司马懿这个托孤大臣,且曹魏大臣都视司马懿为谋反之人,可见大家对司马懿的成见是多么的深!大家都被曹操的评价所影响,认为司马懿是个鹰视狼顾之人,不能重用,所以说,若是曹魏保持和平,那么司马懿必定会失去兵权、地位,司马家族也必定会遭到打压,逐步沦落!
83、首先,来看外不能制姜维这句话,这倒不是说诸葛瞻和姜维有仇,而是两人的政治和军事都存在严重分歧。特别是在北伐这件事上,大将军姜维和有政治野心的黄皓都是坚决支持北伐的,而以诸葛瞻和董厥为首的朝臣支阳坚持反对北伐,原因是以现在蜀国的国力勉强北伐是劳民伤财,徒劳无功之举。诸葛瞻并没有能阻止姜维徒劳无功的北伐,因此,他才会说“外不能制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