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50句文案短句)

2023-04-07 11:17:44

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

1、凭借康德对星空的惊奇,他所期待的可不仅仅是赞同,还必须讶异于无尽宇宙的空洞。因此摧毁“我作为天之骄子的重要性”这种想法就很好理解了。反而,他对道德法则的“敬畏”却不能顺利地得到认可,他所声称的对他自己和每个人“揭示一种不受动物性和整个感官世界限制的生活”也没有得到多少赞同。纯粹精神世界中的这种“不受动物性和整个感官世界限制的生活”不仅冒犯了形而上-怀疑哲学论,而且听起来更是让今天广为流传的功能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反感。我们作为人类,首先要有所作为,而作为生物,我们只需要跟随我们与生俱来的兴趣就可以,这些似乎对很多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在康德自己的认识论批判哲学看来,“道德法则”和“精神自我”似乎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康德用在《实践理性批判》里就用刚刚的引文来要求形而上,即“感官世界另一面”的认识,他也在《纯粹理性批判》(1781)里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根据他的学说,我们只能认识到在空间和时间里可体验到的东西。即使康德谨慎地用字遣词,比如他说“内心的道德法则”只有“理性可感觉到”,而不说唯有理性可认识到。康德自己造成的与他的认识论批判哲学的矛盾依然存在。康德整个关于道德能力和自主人类的哲学理论乍看都毫无站得住脚的理论基础。

2、自由就不同了。它开始于我的无形的自我和人格,并把我呈现在一个具有真正无限性的理智世界之中,尽管这是只有理性才能思想的世界,然而我发现,我和这个世界的联系不是单纯偶然的而是普遍必然的,而且可以通过这个具有本体意义的世界与所有那些有形世界发生发现。显而易见,这个理性的世界更令我们赞叹不已。

3、实际上,康德是人类自主和自由的狂热捍卫者,也见证了它们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中得以实现。从那个时候开始,对于人类自主性的想象就开始遭受批判,不仅是因为政治、社会或者经济因素,现在还尤其因为自然科学因素而遭受猛烈抨击。人类行为自由,有责任心,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这些都超越了“动物”。可这一切似乎都是假象。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格雷在他的《人类与其他动物》这本书中,用副标题宣称“告别人道主义”。在他看来,人类不同于基督教和其他各种人道主义宣称的那样,只是聪明而且掠夺成性,“正义的思维就像戴帽子一样永不过时”。他对人类看法的论证来自近代史的人类罪行以及达尔文主义学说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至少看起来,格雷其实本可以引用新的大脑研究。例如《大脑与精神》就在封面图上标注了“对人类图像的攻击”,说的就是研究大脑的新实验。这个实验证实了,思想、意愿和行为都是神经性的、纯自动的过程,人类的自由并不牵涉其中。

4、艾克哈特·玛腾斯(EkkehardMartens),汉堡大学哲学教育及古典语言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哲学、伦理学和哲学教学法。2003年,他指导的“实用哲学”教学法成为德国中等学校的教学课程。另著有《我思故我在:哲学基础读本》。

5、康德的哲学刺痛了哲学学派,他对自我思考和自由意志的苛求却对人类有益。无论如何,相比较舒适地遵从权威,追求自主的思想和意愿确实是一条艰辛的路。

6、上述例子能够建议我们在对待我们的本性的道德禀赋时同样选择这条道路,并给予我们达到类似的良好成果的希望。我们手头毕竟有在道德上作出判断的理性的一些例子。现在把这些例子分解成它们的要素概念,在缺乏数学时采用一种类似于化学的离析程序,即在对平常人类知性反复进行的实验中把可能存在于这些概念中的经验性的东西和理性的东西离析开来,这就能够使我们纯粹地辨识二者,并确定无疑地辨识每一个单独就能够提供的东西,这样就能够一方面预防一种尚属粗糙的、未经练习的评判的失误,另一方面(这更为必要得多)预防天才亢奋,由于这种天才亢奋,就像哲人之石的炼金术士们习惯于做的那样,不用任何方法上的研究和对自然的知识,就被许诺了梦想中的宝藏,但真正的宝藏却被挥霍掉了。(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

7、每个宇宙内部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大小、边际)!

8、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

9、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10、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11、Realfreedomdoesnotmeanthatyoucandoanythingyouwant,ratheryoucanrejectwhatyoudonotwanttodo.

12、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13、圖書出版丨裝幀設計丨展覽策劃丨藝術品銷售丨小程序開發

14、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 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这就是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仆人拉普。

15、天上星空和道德律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16、E-mail:yishubuluo@1com

17、Twothingsfillmewithconstantlyincreasingadmirationandawe,thelongerandmoreearnestlyIreflectonthem:thestarryheavenswithoutandthemorallawwithin.

18、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19、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20、后者从我不可见的自我、我的人格性开始,把我展现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这个世界具有真正的无限性,但惟有对于知性来说才是可以察觉的,而且我认识到我与这个世界(但由此也就同时与所有那些可见世界)不是像在前者那里一样处于只是偶然的联结中,而是处于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结中。前面那个无数世界之集合的景象仿佛根除了我作为一个动物性的造物的重要性,这种造物在它短时间内(人们不知道是怎样)被配备了生命力之后,又不得不把它曾由以生成的物质归还给行星(宇宙中的一个纯然的点)。

21、康德百科~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22、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23、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24、如果人只处于价值世界,那么就无所谓“应该”了,人的一切行为必定会符合理性的自律原则;而只有因为人同时还处于现实世界之中,人的行为才可能不符合理性的要求,而可能被自然规律所支配,这时候才需要人的选择、取舍,而只有这样才真正能够体现出人的可贵——自由。

25、直到昨天,因为论文中引用了这句话,不得不核查清楚,结果赫然发现,原来是李泽厚先生的译作。在两篇访谈录中出现过:

26、这句话是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名言,原载于《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后来康德去世之后,这句话就成了他的墓志铭。

27、在康德的墓碑上刻着他《实践理性批判》最后“结论”部份开头第一句话: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愈反复思想时,它们就给人灌注了时时更新、有加无已的惊赞和敬畏之情,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28、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启蒙时代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29、从1781年开始。他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3部著作。这标志他的批判哲学体系的诞生,并带来了一场哲学上的革命。1793年他因一些观点,被告蔑视基督教教义,遇到一些麻烦。但他仍不断探索和写作,直到1804年2月12日病逝。

30、”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31、ZweiDingeerfüllendasGemütmitimmerneuerundzunehmenderBewunderungundEhrfurcht,jeöfterundanhaltendersichdasNachdenkendamitbeschäftigt:DerbestirnteHimmelübermir,unddasmoralischeGesetzinmir.

32、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道德是“绝对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万能,灵魂不死,有德之人最终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

33、从当下而言,一宇宙是一微尘,一微尘也是一宇宙!

34、但是,康德的公式(2)还需要在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解释。第康德提到了绝对值得重视的“人性”,借此要求行为不仅不能将其他人,也不能将自己工具化,例如出于贪钱而背叛无辜的被害人,从而得到报酬。这样的话就不仅是为了自己不合法的目的去利用他人,更是违背了自己的尊严,把自己作为达到不合法目的的帮凶或者工具,个人或者“人性”被贬为工具。第因为康德还附加说明了“同时”和“绝不能只是”,这允许我们必须互相视为“工具”而加以利用。比如,在工作关系中,我们肯定是互相尊重对方的,或者说他已经把这个当作事实承认了。比如,在双方合理的利益基础上,我们可以在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上将对方当作工具利用,只要我们双方互相尊重,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滥用。定言命令是我们意愿的表达,我们在一个充满人类尊严的社会生存,在这里,大家会考虑每个人的合法利益。定言命令不是利用这种社会的工具,而是以它自己为前提。这种合法利益在细节上的组成部分,康德并没有详细定义。举个例子,联合国声明的人权和德国基本法尝试着将康德的合乎人性尊严的利益用法律的方式来认定和加以保护,如最低生存所需、良知、宗教自由、自由发展个性、性自主认同、平等和财产权等。

35、(注):本文选自艾克哈特·玛腾斯《哲学之美》

36、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37、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38、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39、“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

40、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

41、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 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42、这段文字摘自《实践理性批判》中《结语》一章,用言简意赅的形式囊括了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对人类的遗愿。在康德逝世100周年时,这段话的第一句被刻在了国王山城堡的纪念碑上。1945年,这块纪念碑不翼而飞。1994年在加里宁格勒重新刻制了双语纪念碑。康德关于人类“价值”的哲学思想实际上成了1948年联合国编撰《普世人权宣言》的基础。该《宣言》在序言里写道:“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显而易见,长久以来,人权尚未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而且在东西方或者说欧洲和亚洲思想中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并且欠缺补充。比如,女性权利、自然权利还有人类义务。特别是他的普世有效性仍然受争议。我们应该自我理解成个体,坚持自己的利益,还是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将个人附属于其下?有人说,功能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人类图像让人类的价值和尊严更加受到威胁,但也有人说,它们最终被置于实际的基础之上。那么,适用于所有人的“内心的道德法则”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又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康德主张的人类自我理解作为联合国的全球共同生存法则的基础,真的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吗?

43、”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44、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45、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46、”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47、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48、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他还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大多数后人的心中,或者说他还是凭着哲学论着的影响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49、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歌颂祖国诗词集锦(18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