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的意思(77句文案短句)

2023-04-07 11:47:01

囫囵吞枣的意思

1、(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2、同桌看一篇小说,才用十分钟就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3、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rú jī sì kě,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4、一遍遍念你的名字,清脆响亮干净利落,有点翘舌,有点怜爱。

5、客人看了,十分无奈,哎呀,拿你这个傻瓜真没办法,你简直是囫囵吞枣。

6、客人:所以,吃枣子还是要嚼碎;看书呢,也要把书里面的东西分析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7、我们平时吃的枣,主要是红皮的干枣和绿皮的新鲜大枣,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见过这些枣。

8、咬了一口又一口,直到满嘴都是梨子,才停下来,把嘴里的泥沙全部吐了出来。(囫囵吞枣的意思)。

9、为什么同样遇到好笑的事别的女生清脆的笑几声就完了,你却像个哮喘的驴一样停不下来

10、今儿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囫囵吞枣的故事。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本月19日上午8时左右,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东风医院)肛肠科主任王玉莲刚上班,一名七八十左右的老年患者,双眉紧锁,走路慢悠悠地来到外科就诊,王主任见状,连忙起身,上前搀扶住老人:“老师傅,您这是怎么了?能坐下来吗?”这位患者摇摇头痛苦地说:“坐不了,屁股已经疼了10来天了,在别的医院就诊,说是肛周感染,可以先输点消炎的药看看,因家在油建那边,就在附近输了一个礼拜的液,也没见好转,还越来越重,听说你们医院是专门看肛肠病的,这不就过来了!”王主任听后说:“老师傅,您先别着急,我给你先检查一下看看,好吗?”这位患者一听急了,嗓门儿提高好几度:“这怎么行?”王主任一看就明白了,这位患者对她是个女医生有所顾忌,就慢慢地开导:“老师傅,我是个医生,看病不分男女,难道你不想马上好啊……”

11、他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12、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3、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14、客人:坐在边上的那位同学,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15、客人:哈哈哈,你呀你,你这不就成了囫囵吞枣吗?

16、囫囵:整个儿,完整的。吞:咽下去。把枣整个吞咽下去。

17、老师叫我们熟读明天的课文,而我囫囵吞枣的几分钟就看完了。

18、  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梨和枣子的药性是“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他想了一会,就得意地说:“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伤牙齿,亦不伤脾胃。”旁人笑道:“吃梨只嚼不咽还可以,吃枣却难了,囫囵吞枣,怎么受得了呢?”  从前,有个医生向病人介绍梨和枣的性能时说:生梨对牙齿有好处,但对脾有坏处。而红枣正好相反,能健脾,却伤牙齿。这时有个人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吃了这两样东西有益而无害。在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则不嚼一口将其吞下去。这样以来,既不伤牙,又不伤脾,能一举两得。  囫囵:整个儿。这个成语比喻学习时不深入理解,生吞活剥。也指对事物不加分析,含糊了事。 

19、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20、可以尝试把词语放在句中的不同位置造。比如勤奋,放在句首可以这样造:勤奋的人值得敬佩;放在句中可以这样造:小明是个勤奋的孩子;放在句末可以这样造:人们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勤奋。

21、大叔着急地说:“大枣伤牙齿,你少吃几个就成了嘛,像你这样囫囵个吞枣,也不能尝到枣子的香甜了,这就是囫囵吞枣的由来了。

22、张三慢慢悠悠地走到一个卖梨子的水果摊前,他一边挑着水果,一边和卖梨的老爷爷聊起天来。

23、我在小城听雨,雨落青石,似你举棋落子那清脆一击。

24、囫囵吞枣最简单,没有消化吸收过程,进出一个样。鹦鹉学舌也很简单,不必有任何创新。照猫画虎也不难,邯郸学步知道模仿就可以了。唯有创新最艰难

25、  近义词:走马观花、生搬硬套、一知半解、生吞活剥、不求甚解等。

26、每次我看到新的东西,我先是囫囵吞枣,然后在细细琢磨。

27、窗外摇曳着紫色的风铃,像你清脆在耳边的声音。我说对你的爱已经远去,你会不会也相信。

28、4)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29、张三一听,吃梨对牙齿有好处。连忙从口袋里拿出了个大布袋,说道,既然梨这么好,那我可得多买点,说着就捡着大鸭梨往袋子里装。

30、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伤不到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牙齿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31、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32、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33、1)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

34、希望你是一个热爱思考的人,热爱生活的人。不要给了你一碗好鸡汤,你却没有消化的能力,猪八戒吃人生果,囫囵吞枣还说没味道。

35、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36、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37、囫囵吞枣的意思是指:吃枣的时候不嚼,整个吞下去。喻指学术不精,只了解了个大概,没有分析和思考。在汉语言里偏正式,可用作谓语、宾语和状语,属于贬义词。

38、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39、(引述法)这种造句方法,就是顺着别人引述的意思接着往下说。例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文要求用如果就造句,老师作了许多方面的引述,让同学们顺着意思说下去,如如果我是图书管理员如果鱼儿离开了用囫囵吞枣造句大全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40、不论任何事都毫不怀疑地囫囵吞枣,肯定会吃苦头。必须无时无刻心存怀疑,不要站在任何一方。最重要的是,对任何意见都要同等地怀疑。

41、(示例)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马观花,草草了事。

42、一天课余时,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枣子和梨大吃了起来,这个时候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个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使劲嚼着梨和大枣,就劝他们说,孩子们,虽然梨有益于牙齿,但是吃多了也会伤胃的。而枣子呢,是有利于胃的,它是温性的水果,可是吃多了会损坏牙齿,因为它太甜了。

43、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44、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嗓子,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嗓子。”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嗓子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成语造句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45、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的学生。当然,里面有几个傻瓜。

46、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则成语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人会把整个枣子吞到肚子里去的。

47、(囫囵吞枣的意思):囫囵:整个儿。把整个枣子吞咽下去。比喻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不求理解消化。

48、据悉: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东风医院)肛肠科成立于2000年,系医院的特色专科。该科经过17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声誉,在任丘及周边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开展的“无痛治疗”深受患者的欢迎。科室每年门诊就诊人数约3000人,住院手术治疗300余例。

49、(仿照法)先找出造句的词语在文中什么地方,这个词又造成了什么句子。即把词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里,理解它的意思,再进行仿照。例如《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要求用激烈一词造句,可先找到含有激烈的句子: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根据这个句子,可仿造许多句子。

50、你觉得你这样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情会不会有收获呢。

51、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

52、囫囵吞枣呢,出自朱熹的《答许顺之书》。囫囵吞枣说的是把枣子整个儿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现在呢,我们都用这个成语描述人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就笼统地接受。

53、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54、真的,就算童年可以找回,也找不回那串清脆的风铃。

55、这个孩子学古诗就只是囫囵吞枣地把整首诗背下来,至于什么意思,根本没有理解。

56、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到事事认真,不仅在学习上,同时还在生活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好每件小事,不要成为那个“囫囵吞枣”的张三了。

57、所以,当我们学习知识时,应该把要学的知识彻底的理解,再认真的去掌握它,利用它。同时,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追求快,祈求一步登天。

58、约束不了风所以连呼吸都很小心翼翼,记忆像是装上了风铃,越是安静越是清脆。

59、要把文章写好,让语句通顺流利,首先要造好句,因为造句能力既是遣词用字能力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写好片段作文的基础,所以造句的重要性是非常高的,千万不能忽视。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而段落则是由句子组成的。造句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础,而要想造好句,就需要对词汇有一定的积累,对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理解。

60、(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61、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62、这个成语比喻在学习上含糊了事,总是把书本上的文字照本死读,就好比张三吃枣子一样,不加细嚼和品尝,没有完全消化和吸收。

63、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64、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65、5)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66、生活好比一本书,你要用一辈子去读,有的人读这本书读的囫囵吞枣,有的人读得如痴如醉。读到最后你会发现,前者好像一阵微风,轻轻地来到这着世界,后又轻轻地离开,没留下一丝痕迹。后者好比一朵花,虽然只是一刹花火,但在这个世界他起码留下了自己的芳香

67、于是张三就不理老爷爷了,转身走到去买枣子了。

68、(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69、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70、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71、“吞”一共七画,部首是口。主要有两个解释,第一个是不嚼或者不细嚼而咽入。我们成语中的“吞”就是咽、嚼的解释。第二个是兼并、侵占的意思,例如吞并。

72、(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73、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74、淘气学生:这不就能多多地吃,但是又不会伤害身体了吗?

75、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囫囵吞枣”的成语意义。

76、(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2020最新个性签名正能量(55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