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书籍阅读顺序(69句文案短句)
哲学书籍阅读顺序
1、不过在人是理性的程度之内,这些理解上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从误解而产生的不同意见只是外表的,是可以更正的。
2、但却有机会换取思维的更丰富线索以为的补偿,这样的阅读,于是很适用于进阶的、野心勃勃有想事情习惯的阅读者。
3、除非你是一个二流的书写者,你才能一直停逗在明白、没困难没风险没真正疑问的小小世界之中,从而让书写只是一场万事俱备的表演而已。(哲学书籍阅读顺序)。
4、假设借助这种划分来说读哲学书,好像有点特殊性。通常我们认为的基本的,第一个层次的能力,就哲学书的阅读经验来看,就已经比较困难了。因为哲学书通常比较难以读懂,这是在日常当中就可见的。其原因在于,通常的哲学著作都具有抽象性,体系性,论证性等特征。抽象性源于哲学探讨问题的原则性,即哲学大多探讨基础性问题,由于基础问题的“基本性”,所以其具有“大”、“空”等特点,比如形而上学,大多只能做形式上的描述而不能做具体刻画。记得我最初读哲学著作时,就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作者不可以举一个例子呢?其实很多哲学原理是很可以举出例子的,但遗憾的是哲学著作当中的例子少之又少。现在想来也可以理解了,因为任何对原则性的阐发一旦举出实例,都有被缩小或固化的可能,从而造成读者的理解变得局限。甚至于从根本上将原则性问题搞成了具体问题,并且在思维定式上一去不复返,造成后续理解的巨大偏差,即总以为作者说的是具体问题,而全然顾不上对原则性视野的维持。
5、c、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6、所以,如果有一本能理清头绪,有趣好读的哲学读物,该有多好!
7、在一巴掌一巴掌把资本家打得呜呜哭²¹的马老爷子²²那里寻觅从无产阶级的脖颈上砸落的枷锁。
8、众所皆知:文学是科学艺术之中的一个领域、一个门类,而哲学是一切科学艺术研究的基础并为其研究提供“方法”的母系之学。所以,哲学与文学的关系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全部与部分的关系”。论及哲学与文学,不应该把文学这条“腿”从哲学的身躯之上锯掉,再手拿血淋淋的断腿反过身来与残疾之躯探讨道路的平整度与走路的艰难性。想象一下:如此逻辑,太残忍了,谁能这么狠?
9、《哲学的故事》是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的经典力作。自问世以来,经久畅销不衰。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了有史以来的主要哲学家的生平及其观点。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动听的叙述,使它变成了一部极富魅力的人文经典。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趣的方法读懂漫长的哲学发展和艰深的哲学精髓。
10、我想,哲学对于门外汉的价值就来源于一个基本的事实:你对世界,对自己的人生的所有思考,都曾经被人思考过。你所有洗澡的时候冒出来的想法,沾沾自喜的创见,在书上看到了不起的道理,每一个念头,都不新鲜。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某个想法竟然是新鲜的,那只说明你学得太少而又想得太多。
11、欢迎点击上方蓝字"shootingstar|書影"关注我们
12、首先阅读的五本书是:柏拉图《申辩篇/克里同篇》、洛克《政府论·下篇》、卢梭《社会契约论》、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密尔《论自由》,这五本书都非常薄,而且文笔都不错,比较有可读性,如果这五本都看不下去么,别的也就算了。
13、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是:第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第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14、也许我们应该说,比起我们待在现实世界所可能察觉的困惑远远要多要严重。
15、否定之否定是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是螺旋式上升的,而每次变化又是质量数量的变化提高。举个例子于以说明,用杏的种子种一棵杏,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树是对种子的否定,肯定了这棵大树。大树又结了无数的杏的种子,杏种子又是对大树的否定。由一粒杏的种子长成树,结了杏又有杏的种子,经过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收茯了无数多杏的种子,而且杏的种子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这就是否定之否定。
16、(诠释学资讯)汇集诠释学领域的会议、刊物讯息,书讯等
17、但实际上,哲学有趣又有用。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18、比方说梅尔维尔好像只写过一部《白鲸》,塞林格只有《麦田里的守望者》,马克·吐温只有《汤姆·索亚历险记》。
19、政治哲学是一种直接关系到现实世界的哲学,关系到它在现实世界中如何被使用、理解和误解。
20、理由再简明不过了,正因为这个不成就的部分,我们阅读的人才看到、感知到一个够遥远也够分量的目标。
21、如果你把一本哲学书读懂了—意思是也读懂了其他讨论相同主题的书—你就可以有评论的立场了。
22、市面上许多教程都遵循这样的商品逻辑:在教你英语之前,先论证一通“学英语是迈向成功的阶梯”。如果要我像他们一样,论证读哲学的有用性和必要性,我做不到。所以这也不是一篇教程,只能算是我个人经验的分享,顺便去除一些错误的观念,如果运气好的话,应该能说服你放弃对哲学的兴趣了。
23、有了老爷子们以哲学为翅膀的助力,在文学创作的天地里,你可以随意上山健步缚虎,你可以任意下海信手擒龙。
24、每天只要几分钟,就能认识一位哲学家,懂得一种哲学思想。
25、想升职加薪?那就努力提升能力,踏实做事吧!
26、事实上,阅读面向庞杂无序的人类总体世界,它所面对的可能困惑,恰恰好是人类世界可记录的所有难题总和。
27、多伟大的作品不只是互相有关联,而且在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这都是不该忽略的事。
28、而马克思手里举着的国旗,代表他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地点,当然也就是德国。
29、推理小说家加德纳的说法是,“巨人和小男孩的混合体”,当然,这原本是用来形容他笔下的律师神探佩瑞·梅森。
30、等你读完这本书,说不定就可以给出自己的解答。
31、 《五经》的顺序是《易经》、《尚书》、《诗经》、《春秋》、《礼记》。
32、许多书其实是连略读都不值得的,另外一些书只需要快速读过就行了。有少数的书需要用某种速度,通常是相当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
33、人是情绪与偏见的动物。他们必须用来沟通的语言是不完美的媒介,被情绪遮盖着,被个人的喜好渲染着,被不恰当的思想穿梭着。
34、它让我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滋养出“有趣的灵魂”;它也是我们在信息时代保持独立思考,逃离“乌合之众”的精神守卫。
35、总之,阅读哲学著作的基本原理,一定要防止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而是要“必求甚解”。而且这还只是“读会”,读懂而已。而想要达到“会读”,还需要更大的功夫。通过平常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渐渐地会熟能生巧,这是必然的。但哲学除了以上那些特征以外,也常常具有一种“私人性”,我们通常所说的:“怎样的人就做怎样的哲学”,这句话放在写作风格上来说指的就是:哲学家虽然普遍遵循哲学的某些共性,但也具有自己的行文个性。很显然,我们不能以阅读柏拉图的方式来阅读康德,也不能以阅读康德的方式来阅读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等等。从阅读方法上说,遵循通常阅读哲学著作的习惯能解决大部分“读会”的难题。而要达到“会读”不仅在于对普遍方法的掌握,更在于对特殊情况的掌握。而这些特殊情况,据我所知,在西方哲学著作里,不是一个哲学家有逻辑而另一个不讲逻辑了,而是从根本上重新制定逻辑。比如形式逻辑之外,还有辩证逻辑,甚至反逻辑,而后者自身也有其逻辑。总之,哲学是不可能没有逻辑的,当在不同哲学家之间做切换时,往往是整个逻辑、整个话语系统的切换,尤其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哲”。这完全是因为,就哲学本身的原则性而言,如果哲学家与哲学家之间显示出不同,从根本上就需要是也必然是原则性的不同。这就使得读者在面对不同哲学家之时不仅要做特殊处理,甚至要完全“换个脑子”。
36、郝金歌,中共党员,思想政治教师。她深信,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她坚持,以爱为底色,成为心有格局的人,做思政育魂,立德树人的教育;她坚持,以行为动力,成为不断学习的人,做开拓视野,启迪智慧的教师。
37、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38、14两句:描述《西游记》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39、区分划在,我在面对哲学书的时候,感到的不全是糟糕的感觉,而是能够学习到新的东西,并且能够自己指导自己的阅读;就算有的书暂时看不懂,也知道自己为什么看不懂。而对于很多人来说,看哲学书就是完全痛苦的——如果你不会游泳,自然会溺水。
40、吉卜林只有《丛林故事》,圣·奥古斯丁和卢梭好像只各自完成了一本忏悔录,而纳博科夫几十年灿烂的创作人生只交出了《洛丽塔》一书,这当然都不是真的。
41、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42、他们可能想要阅读联邦公报,却没有事前先看过联邦条例和美国宪法。或是他们读了这些书,却没有看看孟德斯鸿的《论法的精神》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43、原因很简单,只因为我们现实生活的主体内容是行动而不是思索。
44、格兰特《失踪的孩子》里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理想的培养、逻辑的思维、高雅的阅读,也许并不能让别人爱你,但却能让你坦然接受不被爱。”
45、阅读这类书而言,整理一堆“规则”还比不上归纳为一句警告。这个警告就是:读者要擦亮眼睛。
46、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命题,受到后人的广泛推崇。严复、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等都是“阳明心学”的追随者。其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
47、如果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而承认自己的“孝子身份”,就有责任和义务去重点学习和研究一下中国哲学和西方近代哲学,不要因为精神的空虚而做出忤逆之举。
48、有些哲学家的话写得浅白,貌似能看懂,但浅白只意味着它容易被一般人误解。尼采的“超人哲学”让你联想到那个穿着红裤衩在天上飞的超级英雄(那么尼采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超人?我们要超越自己?我们要克服欲望?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这表示尼采容易理解吗?显然不是,只是超人这个词恰好让你舒适地想到别的东西而已。
49、惟我论是霸道的、吞噬的,但惟我论同时也有一种天真无邪,它是典型的幼年期思维方式,把自身和整个世界重叠一起,完全等同为一。
50、另一种误区是,“哲学探讨的问题离生活太远”……
51、哲学是指导人类如何认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方法的学问,犹如指导一个人走路:先迈左脚,迈脚的同时,左臂向左后侧摆出,右膊向前摆出;迈右脚时,两臂随脚前后自然交换。反之,左脚向前迈的同时,左臂随之向前摆;右脚向前迈的同时,右臂随之向前摆,结果如何?“顺拐”了!
52、《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在美国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齐名,是哲学入门的必读书目,已被译成二十种语言出版。在这本小书中,当代西方哲学界的领军人物内格尔用生动的语言,高超的分析技巧,以及深刻而冷静的洞察力向我们充分展现了哲学思考的真正旨趣。他告诉我们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如何知道他人心灵的存在;如何判断行为的对与错;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又如何寻找到生活的意义。
53、引用一下政治哲学的小型饮水机的名言,是的,部长:
54、汉弗莱•阿普尔比(HumphreyAppleby):(……)一切都与其他一切相连。谁说的?
55、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像一个曾经相信只要我能拿到所有经典著作,我就能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的人。
56、阅读彼此相关的书籍,依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来读,对你了解最后写的作品有很大帮助。这就是外在辅助阅读的基本常识与规则。
57、《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G・希尔贝克,N・伊耶
58、我说的这些话,是出于一个至少能保证自己不溺水的人的身份,而不是出于游泳健将的身份。关键在于,我还记着自己溺水时期的感受,以及我是怎么一步步学会水性的。
59、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造成独一无二的是随机事件,就像每片叶子都不相同,但组成叶子的结构是相同的。同样,既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面对的同一个基本的生存处境,我们的想法也大都相同。比如,每个人大概都思考过死亡,我也会死,我死了之后会怎么办?这样朴素的好奇,就是哲学的发源。而有些人把思考进行得更加深入,形成系统性的语言,这些人就是哲学家。
60、有人说,看哲学书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哲学书的目的恰恰是省时间。因为,哲学书是由历史上最聪明的头脑写就的。他们思考一个问题要多久?你自己去思考同一个问题,达到同样的深度,又要多久?
61、哲学的责任,就是不让人类犯方法性的错误而避免科学艺术步入研究和创造之歧途。
62、首先看一本比较好的《政治哲学史》如施特劳斯或萨拜因写的,这本书肯定是看不懂吃不透的,但是可以对政治哲学史有一个概要性的了解和大体的源流了解。接下来应该读政治哲学的原典,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按照兴趣一个一个读就可以了。我个人还有一个自己整的阅读顺序,可能会比较循序渐进一点。
63、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
64、阅读世界的困惑,正如博尔赫斯所说的,是没彻底解除办法的,因为它不是某一个或某一组特定难题。
65、播种时机要恰到好处:早了,胎芽会冻死;晚了,农作物到霜期还未成熟。
66、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大兴水利工程,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不看老天的脸色吃饭。
67、b爱因斯坦:如果把科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68、16两句:描述《水浒传》与哲学思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