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得其所的意思解释(39句文案短句)

2023-04-10 16:16:23

各得其所的意思解释

1、(解释)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异:奇异。(各得其所的意思解释)。

2、(解释)厌恶、痛恨到了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3、(解释)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和:平和,和缓。

4、20世纪初的美国财政部长威廉·麦克阿杜曾经说过:“你不可能用辩论击败无知的人。”而且,我要说,现在的情形是,无知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他们说起理来,可也是侃侃而谈、头头是道。

5、言世俗之急进而求合也。濡,犹滞也。济水方盈,则当滞其轨而不前矣。雉之雌者,俟雄之雊而求之可也。今也济盈而不知滞其轨,雌雉鷕鸣而先求其牡,可谓犯时而失义矣。飞曰雌雄,走曰牝牡,然可通称。雄狐、牝鸡之类是也。《传》、《笺》说非是。

6、这正是Foldit激发团队竞争的能力之所在,不同的团队成员可以处理任务中最适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部分,真正的各得其所。

7、和谐社会是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的社会。

8、小家伙们乐此不疲地玩雪,各得其所,玩得很尽兴!

9、不过,李光地虽然在推求诗意的立场与方法上接续了朱熹的诗学,但在具体的结论上并没有全盘接受。即便是朱熹最具突破性的关于《郑》《卫》淫奔诗之说,李光地非常认同,“诸儒以为不然,今独信之者,谓非是不足以见乱之所生,为《二南》之左契”(《诗所》,第129页),但在具体解释上,也仍然是因诗而言,或接受朱熹的,或从旧说,或都肯定,或都否定,不一而足,充分表现出李光地诗学上的兼容择善与自得其见。兹各举一二例以见之:

10、(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解释)根扎得深,花和瓜果就长得牢,比喻基础稳固,不易动摇。蒂:植物的花、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12、(出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3、(解释)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14、晚饭后,爸爸打电脑,妈妈看报纸,我在看电视,我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15、(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16、(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各得其所、多元追求的价值观念,大众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许多属于“现代化”的因素,预先为日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8、(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9、我觉得在一个班上,我们所有同学都应该各得其所为班级做出更多的贡献。

20、(解释)推去旧的,产生新的。后多指在文化艺术方面去掉旧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来。推:排除;陈:旧的。

21、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各有各的追求,我不嘲笑别人!各得其所。

22、(解释)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容:允许,让;辞:推辞。

23、(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24、(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5、兴是传统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特质所在,其各种类型在诗三百中获得了集中的呈现。能否在解诗中对兴加以标示,可以说是鉴别对诗三百的理解是否在文学艺术的层面给予理解的标准。朱熹的《诗集传》的贡献不仅在于对汉唐诗经学的突破,而且也在于他在突破的基础上对诗三百作出了文学艺术本体性的解释,其中关于兴的分类研究便是他超迈前人的标志性成就。李光地在《诗所》中虽然没有全面系统地讲各类兴,但他显然充分意识到兴的使用,故而在解释诗意时,对各类兴作有代表性的点示。如释《关雎》首章与次章,便是举飞禽与植物类的起兴:

26、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27、(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8、这一章中,老子提出了作为一个大国在对待别的小国时应持有的态度,即处静、处下,内在的道理即前面所说的“弱者道之用”。

29、《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30、我觉得在一个班上,我们所有同学都应该各得其所为班级做出更多的贡献。

31、(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2、从李光地对诗意的解释看,他对“本文本意”的追求是充满着现实主义倾向的。《诗经》原本即是中国传统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的源头,无论《风》《雅》《颂》都充分彰显了这一特性;虽然《颂》大量是祭神祭祖的内容,但其精神仍在现实人间的关怀。而且,从孟子确立的“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解诗原则,整个解诗的传统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贯彻。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李光地对诗意的解释完全是对这个传统的秉持,实毋需赘言。这里仍然指出这一点,诚乃希望能对李光地秉持这一传统作一些具体说明。除了前述力求将诗三百作各得其所的大背景确定以外,李光地在具体的诗意解释上,也力求给出合乎现实境况的解释。兹举宏观与微观各一例以见之。宏观的例子是对《将仲子》三章的解释,以坐实整个诗的语境:

33、认知层次不同,连交流都有困难!更何况要说服人家,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34、老师带领同学们道森林里玩耍,同学们快乐的像一群小鸟。老师的身心得到了舒展,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不少,真是各得其所。

35、(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36、这是万万不可的——我的意思是,于教材是万万不可的。

37、纵观西方思想家们关于正义观念的论述,可以得出正义的一般结论:正义即各得其所。

38、(解释)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异:不同的;迁:改变。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心有灵犀(23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