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三大代表作(42句文案短句)
巴金的三大代表作
1、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
2、说巴金用父慈子孝的观点评价家庭伦理道德,并在思想深处存留着几丝对其合理成分的留恋,并不等于否认巴金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彻底批判否定。从社会观上讲,巴金始终主张彻底捣毁家庭秩序和家族制度,而且他首先是从反对专制家庭开始其斗争生涯的。但从伦理观上讲,巴金又认为以道德加血缘来维持家庭伦理秩序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这除了表明巴金作为人的复杂性(这是正确理解巴金这部分小说时而带着挽歌调子的关键所在),也证明了民族传统心理对巴金的影响。这并非偶然,我们从冰心、老舍等人的作品中都可寻见这种共同性的印记。这种创作内容方面的特点,决定着巴金的创作风格本质上与我们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相通。
3、跟大家啰里啰嗦谈了这么多巴金及与其相关的书,这里有您喜欢的吗,或者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它们会成为您的珍本?再啰嗦一句:这些书并非按照某种逻辑关系系统选出来的,而是我根据手头方便、有啥说啥列出来的。科学,系统,严谨,似乎成为现代社会的法宝。然若,我们这些学习文学的人,更喜欢自由自在,杂乱无章,野蛮生长……那种未经过精心安排、设计的偶遇更令我惊喜,更值得回味。
4、《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解元、会元、状元;《雾》、《雨》、《电》;《论语》;《儒林外史》。
5、清朝;柳公权;威利斯•开利(WillisCarrier);《圣经》故事;绿茶。
6、(5)巴金:《灵魂的呼号》,《大陆杂志》1932年第1卷第5期。
7、巴金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巴金从小受到无产阶级和封建地主两种不同阶层的影响,所以其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也就更能反映出封建主义家庭的实质。
8、《雾》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是《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于1931年首次出版。该作品讲述了旧社会时期一个留学归来学子在旅馆的一段遭遇,反应了旧社会时期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的相互抗争,凸显了当时的社会特性。
9、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出版;5月,长篇小说《家》出版。
10、本书收《初恋》译文手稿,共89页。其中《初恋》内容介绍一页,系编者另外发现的手稿底稿;其余译稿,为《初恋》译文手稿,原译稿正文有页码编码,1-56页,写在五百格301稿纸上,尺寸为27cm×21cm,57-89页,写在四百格的文明斋稿纸上,尺寸为27cm×19cm。原稿编码72页遗失,本书缺。手稿上红色笔迹,为编辑处理稿件笔迹;正文(包括注释)中部分异色笔迹的修改,为巴金先生的校改;另外,内容介绍一页上有巴金先生增补和校改的笔迹,献词一页亦为巴金笔迹。
11、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1927年赴法国学习,第二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12、《雾》中,周如水的性格优柔寡断,一直受“良心”迷惑,最终爱情失败;(巴金的三大代表作)。
13、多年来,尽管他的很多译作从未停歇、一直在不断重印,有的还为海外某些出版社盗印,但是,大都是零散出版,直到垂暮之年,才作为翻译家系统整理他的译文集。巴金第一个译文集,是由范用先生促动和规划,经董秀玉女士之手编辑出版的。那就是《巴金译文选集》,这套书收了十册小书,选目是《门槛》《木木集》《散文诗》《夜未央》《红花集》《家庭的戏剧》《迟开的蔷薇》《童话与散文诗》《秋天里的春天》《草原故事及其他》等,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和台湾东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月同时出版。它的简体字版,改装两册精装本,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12月初版。在这一次编辑过程中,巴金先生精心校改了译文。第二次编辑出版的是《巴金译文全集》,共十大卷,囊括巴金结集出版的译作(仍有单篇零散译作未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这是巴金在编辑完成《巴金全集》之后,为自己编辑的第二部全集,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件文学工作。巴金在友人、责任编辑王仰晨的协助下,亲自编辑这部译文全集,自己和通过友人的帮助再一次审慎地校改了全部译文,并为每卷写下《代跋》,这部译文集的译文可以视作译者的定稿本。
14、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15、他胆小、怕交际,是个十足的宅男,直到四十岁才结婚。
16、《雨》中,吴仁民性格暴躁、浪漫,最终也因为当时的环境恶劣爱情失败;
17、巴金的创作,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新民主主义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几十部中长篇小说,如果按作品内容反映的时间编排起来,有对五四运动在社会上家庭中引起的巨大反响的反映 (《激流三部曲》),有五卅时期反帝斗争和社会生活的记录(《灭亡》《新生》《死去的太阳》),有对大革命失败后工人农民的反抗的描写(《砂丁》《雪》),有反映抗战的(《火》),也有对国统区黑暗统治的批判揭露(《寒夜》《第四病室》)。从这些艺术描写中,我们获得了对于中国社会生活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纵的剖面和社会各阶层横的断面的综合了解。同时,也获得了对于巴金精神个性的认识。也就是说,巴金在向中国现代文学提供着社会生活真实而深刻的艺术再现的同时,也向人民和文学史提供了他自己——一个充分和完整意义上的“自己”。说它充分,是因为它所提供的深沉的爱和强烈的恨、沉重的思想痛苦和复杂的精神矛盾足以昭示作者的气质和品行;说它完整,是因为它的包容巨大而复杂,其中正确和偏颇紧紧地扭结在一起,是一个瑕瑜互见的统一体。巴金决不夸饰正确的情感,也无意掩蔽思想的局限,而是忠实地把自己的爱憎情感和思想矛盾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使他的作品(尤其是前期的作品)染上了较浓的主观色彩。
18、《爱情三部曲》是1988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之主要包括《雾》《雨》《电》。
19、不觉中,巴金先生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就要到了。两年前,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相信每一位热爱巴金的著作和景仰他人格的人都终生难忘,老人远去了,但他的著作、气度、风范却长留在人间,长存在人们的忆念和言说中。编辑《巴金先生纪念集》就是要留住一段记忆,并期望前辈的精神之火能够通过它们转化为我们的力量之源。
20、周作人还写过:“三十年前曾有《茆氏十种》一部,竹纸旧印,心甚喜之,惜久已失去,欲再买,终因循未果。前日有书估携此一部来,白纸而书品不佳,以价不昂,乃收得之。辑录古书,本多可喜,惟余所惓惓于此书者,殆有故友之思,如《毛诗品物图考》类耶。”(《题十种古逸书》,《知堂题记》第38页)品相不佳的,他都收了,价低之外,主要是“有故友之思”。这话说到我的心里去了,我买的书、师友赠送的书以及自己爱读的书,相处久了,重新捧起,都有“故友之思”,在我心目中,它们都是我的“珍本书”。我珍惜与它们相遇的机缘,珍惜一起走过的岁月,珍惜那些作者与我的情谊。即便不是从阅读、使用价值论,而是从珍藏、欣赏的角度而言,我也看重这些书,尽管它们大多是普通版本,只要它们与我有关,翻开它,如同翻阅自己人生的某个篇章,我对它们当然情意绵绵。相反,那些藏在三希堂、四宝阁、万卷楼的镶金嵌玉的什么珍本,就是价值连城又与我何干?就像别人家的汉子,威风潇洒,帝王将相,那又怎么样,能替你挑水砍柴?藏书和人生一样,不是摆阔、争胜负、逞浮华。那么,为了什么?喜欢。喜欢了才欢喜,欢喜胜过金山银山。当然啦,你完全可以理解这是穷人的葡萄酸,可是,有葡萄吃,我也得意洋洋、心满意足,酸点儿就酸点儿吧。
21、作家的艺术观对风格形成的影响往往是更直接的。从巴金几十万言有关创作的论述中,我们发现:真实、向善、自然,是巴金艺术观的几个核心要素。在巴金的审美视野里,“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这真实,是忠于生活和忠于自我的统一。一方面,巴金认为文学创作不能说谎,应该忠实地做自己时代的见证者。“我不能够在生活之外看见艺术”“我的眼光从未敢离开现实”另一方面,巴金强调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是真挚的,是从作者心底涌流出的血和泪,是自己“灵魂的呼号”。他再三剖白“爱与憎的冲突,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这些织成了一个网,掩盖了我的全部生活,全部作品。我的生活是痛苦的挣扎,我的作品也是的。我时常说我的作品里混合了我的血和泪,这不是一句谎话”
22、小说中另一位重要女性——琴,却和以上几位截然不同。她主张男女应同校,男女应平等,她还自己主动要求到觉慧的学校去学习。虽然遭到母亲的反对,但她还是成功了。她与觉民大胆恋爱,努力追求婚姻自由。琴的抗争,因卫道们的妥协和同盟军的支持,最终逃脱厄运。
23、在那个“左”的余孽仍未荡尽的年代,一个老人抛开盛名来剖析自己灵魂上的阴暗处,古今文学史上,有多少人做到。
24、萧珊的《初恋》译本,翻译于1953年下半年至1954年年初,平明出版社1954年5月初版。1953年,巴金再次赴朝鲜采访期间,萧珊开始《初恋》的翻译:“八月一日开始我译《初恋》了。”(萧珊1953年7月29日致巴金)到当年年底:“《初恋》到今天还没有译好。……其实只有最后两章了,两三天就可以完成。”(萧珊1953年12月20日致巴金)巴金是1954年1月下旬回到上海的,这部译稿应该完成在巴金回家之前的这段时间。
25、(10)巴金:《致马德兰·桑契(1926)》,罗炯光编选:《现代作家书信》,文心出版社1993年版,第582页。
26、萧珊的翻译是在巴金先生的鼓励和帮助下完成的,在本书翻译期间,巴金先生曾致信萧珊:“你的文字有一种好处,就是清新气息。但你容易犯生硬晦涩的毛病,这应当避免。我介绍你读点白居易的诗、赵树理的文章、李季的诗。这些文字平易明白,生动,读读这类文字可以治你生硬晦涩的毛病。家宝的戏也可以再念念,你不会去摹仿别人,因此也不会失掉自己好的风格。多读别人作品只有好处。你译《初恋》多花点功夫,初稿写清楚一点,以便自己随时修改,将来出版一定要比《阿西亚》更好。”(巴金1953年11月5日致萧珊)在《怀念萧珊》一文中,巴金先生说:“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此次,我们印行《初恋》手稿本,除了为研究者参考之外,还注重珍藏性和欣赏性,更是对两位前辈的纪念。
27、*投票结果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公布。
28、@读者01: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在不到一周的时间拜读了这本书,读完后只觉得自己心头也有一把火在燃烧,深深被巴金先生的强有力的文风所震撼,思想也在激烈的碰撞着,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29、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53年起接手《家》、1955年又接手《春》《秋》的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除了十年浩劫等特殊时期外,它们一直不断地在重印。“激流三部曲”版本众多,从人文社的版权页上,我永远弄不懂它累计印了多少版次,作为读者,读书识人,还是从封面上来区分吧:上世纪五十年代,它们的封面简单,以书名的大字为引领,没有太多装饰的因素,洗尽铅华,如今看上去倒也经典。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花样翻新,不过,客观地说,设计上越来越随意,内文用纸也很一般。2018年新印本,是近年来装帧设计上比较大气的一个本子,书名与作者签名的搭配,厚重、颇具新文学风的美术字,与作者流畅的签名,动静结合,再辅之以大色块的、纯净的底色,这算是近年来诸印本中的上佳了。何况,《家》《春》《秋》的毛边本,历史上也没有做过几次,市面上并不多见,书架上放一套,还是一件很招摇的事情。
30、巴金于1931年发表了小说《家》,他自述:这本书是一部写实的小说,书中那些人物都是他爱过或者恨过的,书中有些场面还是他亲眼见过、亲身经历过的。写《家》就像在挖开回忆的坟墓。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常常被迫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得到悲惨的结局。所以巴金认为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仿佛在同这些年轻人一起受苦,一起在魔爪下面挣扎。
31、“合着,我真该把你们这勾当称作‘呆子乐’。”她下了这么一个脚注。
32、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出版;5月,长篇小说《家》出版。1935年3月,中篇小说《电》出版。1936年4月,《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出版。
33、出版社为这套书做了精心的设计,特意选择小开本,适合化整为零,方便携带和阅读。在普特精装本之外,还有另外一种仿皮面的西式设计的特装本,是为那些有藏书癖的朋友特意准备的。那些多年来为几代读者所熟悉的优美译文,再配上这样精美的装帧,我相信这套译文集一定会得到读者的喜欢。(2019年2月27日凌晨)
34、激流三部曲第二部《春》,1938年3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主要情节是,高克明要把女儿淑英嫁给轻浮浪荡的陈公子,周伯涛要把女儿蕙嫁给品行恶劣的郑某。尽管她们都对自己的婚事不满,但生性懦弱的蕙逆来顺受,对她充满同情爱慕的觉新又不敢帮她摆脱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后含恨死去。蕙的死教育了高家的年轻人,在觉民、琴等人的鼓舞帮助下,淑英终于逃到上海,重获新生,迎来了自己生命中自由、美好、绚丽的春天。这部小说表现了不合理的、丑恶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以及对封建专制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35、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36、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
37、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38、《巴金代表作(上下)》主要内容包括:《家》、《寒夜》、散文。《寒夜》是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书中写了一个小公务员的生死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并通过他揭示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
39、(9)巴金:《探索之三》,《巴金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550页。
40、在叙述方法和结构方式上,反映出对我们民族审美习惯的尊重和对古典美学传统的继承。
41、觉新是长房长孙,为人厚道,但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老太爷的安排而与李瑞珏结婚。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