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华罗庚的故事(69句文案短句)
数学名人华罗庚的故事
1、蒙自环境不恶,书籍亦可敷用。近方整理诗经旧稿。秉性积极,对中国前途只抱乐观,前方一时之挫折,不足使我气沮,因而坐废学问之努力也。
2、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3、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4、这就是华罗庚,不仅代表了当时中国学术的巅峰,更是中国人的脊梁。
5、华罗庚在屋子里闻到香气,就出来说“不要求狐仙了,让我来帮你们算账吧。”父亲开始还不相信儿子有这本事,把两大本账册往他面前一推。结果华罗庚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账目全部理清了。父亲一看,儿子学数学还真有用,这才不反对他学习了。(数学名人华罗庚的故事)。
6、新校舍只有一个院子,地方就那么一点儿,房子不多,住也在那里,上课也在那里,所以彼此都非常熟悉。包括那些理学院的老师,虽然并不一定交往,可是大家都知道这是吴有训、叶企孙,那是周培源、吴大猷,像数学系的华罗庚、陈省身,都是大名人,几乎天天见面的。
7、华罗庚从小就爱动脑筋,读初中时,他的数学天分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初中毕业不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华罗庚辍学了。以后,他就帮助父亲打理小杂货店。
8、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9、华罗庚十二岁那年,民国政府已经存在十多年了,民国政府采取了新式教学方式,在各地兴建学校。华罗庚在这期间,他进入江苏省新式学校金坛县立初中学校读书。刚刚人学,每个孩子都会对陌生的课本爱不释手,华罗庚就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华罗庚对自己的兴趣持之以恒,在数学上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被人称为“神童”。
10、便让他坐车(因为他们认识),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中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11、数学之神华罗庚:仅凭一个四边形,推测出苏联导弹核心军事机密!
12、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13、终于可以出去好好的玩一玩啦,正当我规划怎么玩的时候,突然间我看到了爸爸桌子上放了一本书——《数学家华罗庚》,当我打开第一页我就被里面主人公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
14、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先在算盘上打上2×6=再退一位,加上8×6=立即得1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
15、熊庆来继续问: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大家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16、华罗庚初中毕业后,考进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到最后一个学期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50元食宿费,只好退学,所以他的一生只有初中文凭。但是不能上学并没有阻挡华罗庚爱学习的势头,失学回家后一边自学数学,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他一钻进数学题就好象进入了无人之境,不是忘记接待客人,就是把客人气走了,还经常算错了帐多找了钱。父亲气极了,有一次他把华罗庚的数学书烧了,华罗庚心疼得晕倒在地。
17、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追求什么目标都有成本与收益的比较问题。
18、效用是人的主观感觉,取决于偏好,每个人的偏好不同,即追求的目标函数不同,同时为了得到一定的效用还要付出成本。因此,我想从目标函数、成本-收益分析和欲望三个方面来分析各位武林高手的最大化行为是不是理性的。
19、楚留香和岳不群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人,他们都在追求最大化,谁的最大化更加理性呢?我们用构成幸福的要素来分析他们的最大化行为。
20、同学之间也经常讨论,一则学校小,几乎天天见面,二则非常穷,一切娱乐都与我们绝缘,三则战争时期,大家都是背井离乡,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待在校园里,所以惟一的乐趣就是聊天了。我的许多想法就是在和同学们的交谈中得到的启发,有些甚至伴我一生。
21、你们知道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吗?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华罗庚的故事(通用6篇),希望大家喜欢。华罗庚的故事篇1华罗庚小时候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
22、现代青少年,只顾玩游戏,不吃饭,也不上学,抽烟、吸毒,这类的事,都出现在现代青少年身上。我真希望这些人,快快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23、逻辑学那时候是必修,我上的是金岳霖先生的课。记得有一个湖北的同学,年纪很大了,课堂上总跟金先生辩论。我觉得这样挺好,有个学术气氛,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想,如果什么都得听老师的,老师的话跟训令一样,那就不是学术了。
24、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25、由这两点来看,楚留香的效用远远大于岳不群。
26、在上海,他报名参加过一次上海全市性的珠算比赛。当时的参赛者,大都是银行、店铺、钱庄的职员和伙计,大中学校的学生参赛的极少。他竟出人意外地获得了此次比赛的冠军!说奇怪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他从小就帮父亲照料店务,对珠算早就训练有素,而他这次参赛,则纯粹是与那众多的珠算“大家”斗巧而已。
27、而且我们还常听同学讲那些老师的小段子,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做学生的有时候对老师也不大恭敬。记得刚入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跟我讲:“今年来了三个青年教师,才二十八岁,都是正教授。”不要说当时,就是今天怕也很少有,哪有二十几岁就做正教授的?一个钱锺书,一个华罗庚,还有一个徐宝騄,都是刚回国。徐宝騄搞统计学,属于世界级的权威,后来就在北大经济系。我还记得有人问:“华罗庚是谁?”有同学就说:“就是那个瘸子。”华罗庚那时候瘸得很厉害,有一条腿总在那划圆圈。
28、中国抗战时期是华罗庚最为艰苦的岁月,但他还是先后完成了二十余篇论文和第一部数学着作《堆垒素数论》,该书成为数学研究中的经典着作,先后被翻译成为英、德、日、匈牙利等多个国家的语言。
29、华罗庚,著名科学家,1910年生,江苏金坛县人,长期从事数学研究和应用数学试验及推广工作,被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大数学家之一”。
30、有一次,他摆摊子卖棉花,同时边看边演算数学。这次,一个妇女来摊子上买棉花:“一包棉花多少钱?”因为华罗庚太专注了,所以没看见妇女,便把算的结果说了出来。“啊!怎么这么贵!”这一叫让华罗庚知道有人来买他的棉花了,于是他说出了棉花的价格,妇女买了一包便走了。
31、华罗庚在解决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获得出色成果。
32、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33、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34、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35、华罗庚整天都痴迷数学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孜孜不倦地研究数学,根本不能自拔。
36、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37、经济学让我们更理性地追求最大化,这也是武侠小说的意义。
38、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
39、早在40年代,华罗庚已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数学家之一。但他不满足,不停步,宁肯另起炉灶,离开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寻勇气!
40、经济学家经常以货币内容为分析对象,例如收入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等等,无非是因为货币内容可以量化,可以用数学工具分析,并非因为它是最大化惟一的内容。在现实中往往非货币内容比货币内容还重要。
41、开店营业以后,若是有顾客来了,华罗庚便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待顾客走了,他又埋头看数学书或演算习题。有时看书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父亲知道后气急败坏,骂儿子念书念得“呆”了。有一次他甚至把儿子的演算草稿撕碎。直到有一天,罗庚纠正了账房先生的一处严重错误,做父亲的终于感到一丝欣慰。
42、1980年华罗庚教授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43、1946年7月,随着抗战胜利,西南联大宣告结束,三校各自北归复校。
44、华罗庚刚上初中时,并没有显示出超众的才华。他对数学、语文课虽有兴趣,数学习题也做得快,可是字写得不太好,作业涂改又多,分数平常,并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1923年,华罗庚上初中二年级时,来了一个教数学课的青年教师,叫王维克,很有学问,是意大利诗人但丁名著《神曲》的翻译者。这位多才博学的老师发现了华罗庚的数学天赋,就精心培养他,鼓励他勇敢攀登数学科学高峰。这对于华罗庚后来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45、岳不群却是野心大得很,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且别说武林盟主已是极大的欲望,而且,像岳不群这样的人,即使当了武林盟主也不会满足,恐怕下一步要一统江湖正邪两派。野心家的欲望是无穷的。
46、我想,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又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并不一定是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体在腐败下去,个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
47、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48、后来,他终于有机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就在 1930 年的某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在办公室看《科学》杂志的时候,发现一篇名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
49、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50、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51、其实华罗庚一点也不呆。他十分聪明,而且还很懂事,家庭生活不宽裕,他就帮助母亲缠纱换钱以维持家中的生活。
52、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53、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54、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55、1969年,建国20周年的时候,华罗庚推出了学术着作《优选学》。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刚刚兴起计算机电子科技,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华老意识到电子计算机必将在人类生产历史中成为端的科学技术,《优选学》一书将人类生产、设计、制造等技术同计算机技术结合,带来了一场开天辟地般的革命效果。
56、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
57、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58、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59、有志者事竟成。1930年春,十九岁的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看后对他大加赞赏,邀请他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助理员。他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常常通宵达旦地钻研数学。半年之后,华罗庚已经和研究生坐在一起听课了。第二年,华罗庚的论文开始陆续在国外著名的专业杂志上发表,清华大学也破例将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晋升为助教。
60、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36年,他到英国留学,他发表的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1946年,罗罗庚在英国定居,有洋房,有汽车,胜过过得十分优裕。在新中国诞生后,华罗庚放弃了英国的富裕生活,回到祖国,跟人们一起建设祖国的未来。
61、西南联大当时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也是中国最顶尖的教授和专家学者,如陈寅恪、冯友兰、朱自清、闻一多、钱锺书、沈从文、吴晗、钱穆、费孝通、罗隆基、潘光旦、贺麟、陈岱孙、王力、吴宓、梁思成、金岳霖,以及理工科著名科学家饶毓泰、吴有训、吴大猷、华罗庚、陈省身等等。
62、热爱数学的他,并没有因为失学而放弃钻研数学的机会。为了挤出时间学习,华罗庚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点着油灯看书,常常全神贯注到忘记了时间,直到顾客来敲门买东西,他才赶紧跑去开门招呼客人。白天,顾客来了,他就帮父亲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赶紧埋头看书或演练数学题。
63、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64、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给大家:今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五五数之剩七七数之剩问为几何?
65、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66、“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面对这位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坚定而又礼貌地回答说:“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铿锵有力的回答,掷地有声,爱国的挚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爱国情操。
67、一天,爸爸让他去内屋打扫,打扫完毕,回到柜台一看,哭了:“我的算术草稿纸呢?”爸爸左找右找,忽然,他指着远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把棉花包卖给他了”.华罗庚追上他,敬了个礼,掏出笔,把题抄道手背上.过路人说:“这真是个怪孩子.”有时顾客来买东西,人家问东他答西,耽误了生意.晚上,店关门了,他就自学到深夜.父亲眼见他不把心思化在买卖上,一气之下夺过他手中的书,要仍进火炉,幸亏母亲抢了下来,才没把书烧掉.
68、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华罗庚的故事篇4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