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作者简介(94句文案短句)
托尔斯泰的作者简介
1、历史上所有以理智来和解的事情都是转瞬即逝的。
2、《伊凡·伊里奇之死》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伊凡·伊里奇从生病到死去这一段时间里所经历的一切,重点描述了他在肉体病痛和精神困惑的双重袭击下的挣扎和反思。托尔斯泰使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对主人公具体言行的描述,形象而深刻地刻画出濒死者内心的感受,写出了人肉体毁灭与灵魂觉醒共同发生的情形,揭示了人类在生死问题的一些普遍表现,读来给人震撼。
3、《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是关于克里米亚战争的短篇小说集,一方面在对比中揭露贵族军官的道德低下,歌颂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的英勇牺牲精神;另一方面继续致力于道德完善的探索和心理内涵的挖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战争生活的描写,为其日后创作《战争与和平》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4、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 代表作成长篇小说《母亲》、剧本《敌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1891年给《俄国新闻》和《新时代》编辑部写信,声明放弃1881年后自己写的作品的版权;1891至1893年和1898年,先后组织赈济梁赞省和图拉省受灾农民的活动;他还努力维护受官方教会迫害的莫洛康教徒和杜霍包尔教徒,并在1898年决定将《复活》的全部稿费资助杜霍包尔教徒移居加拿大。
6、出于喜爱世界而疏远世界,出于对真实的热情而显得不真实。
7、最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在《忏悔录》(1879~1880)等论文里,他广泛阐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然而,他却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8、虽然他对于社会的虚伪和伪善,做强力、直接而且真实的抗议,但另一方面,却又是个托尔斯泰主义者,亦即在公众的面前一面拍着胸脯一面演说:我是个肮脏且丑恶的人,但是我不停地在为完成道德而努力。我已不再食肉,现在只吃炸的米食。
9、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托尔斯泰的作者简介)。
10、(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列夫托尔斯泰)
11、(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12、(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13、他研读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不能找到答案。这些思想情绪在当时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鲜明的反映。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并结识农民、独立教徒康·修塔耶夫。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
14、(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个谦虚的人的时候,你马上就已经不是个谦虚的人了。列夫托尔斯泰)
15、(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16、“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运用明喻和夸张来描绘托翁的目光是为了体现其目光的敏锐与犀利,具有准确而深刻的洞察力。
17、不久,拿破伦侵略了俄罗斯,把法语和西欧洲某些先进技术带进俄罗斯上流社会,当然,也把一些下流黄色小说带进了俄罗斯。
18、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还在于刻画微观世界。在世界文学中空前地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并且深入人的下意识,把它表现在同意识相互和谐的联系之中。托尔斯泰的艺术力量是真实的,它突出表现在性格塑造上。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只写其突出的一面或占优势的一种精神状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20、本题运用“定向—分析—归纳”法。从穿戴、职业、社会角色三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普通平凡。
21、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22、《黑暗的势力》是托尔斯泰的晚年的力作。一般认为,这部剧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即剧中所指的"黑暗势力"对宗法制农村侵蚀的俄国"改革"后的现实.其实,该剧是一部道德剧,是反映托氏道德观和宗教理想的道德剧.托尔斯泰在这里给人们上的"生活的一课",不是引导宗法农民去抗拒资本主义,而是劝戒人们警惕贪欲的诱惑,不要充当那被"网住爪子"的鸟儿。作家从道德角度向人类良知发出的呼唤,对腐朽落后的社会戕害人心表现出极大的义愤。
23、(既然人生,具有一切乐趣的全部人生,在我面前敞开来,又何必在这个狭窄的,闭塞的柜子里奋斗和劳作呢?列夫托尔斯泰)
24、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25、一个平庸之辈能抓住机缘使自己平步青云,这是很难得的。因为伟大的事业降临到渺小人物的身上,仅仅是短暂的瞬间。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遍。
26、其实,托尔斯泰最担心的是中国会在当时恶劣的世界局势下走上暴力的道路而背离传统,所以他在辜鸿铭送给他书之后,专门写了一封长信,公开发表,其中写道:“我现在怀着恐惧和忧虑的心情听到并从您的书中看到中国表现出战斗的精神、用武力抗击欧洲民族所施加的暴行的愿望。如果真是这样,如果中国人民真是失去了忍耐,并且按照欧洲人的样子武装起来,能够用武力驱除一切欧洲强盗(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坚忍不拔、勤劳,而主要是人口众多,做到这一点是轻而易举的),那么这就可怕了。这不是像西欧最粗野和愚昧的一个代表——德国皇帝所理解的那个意义上的可怕,而是在这个意义上的可怕:中国不再是真正的、切合实际的、人民的智慧的支柱,这智慧的内容是过和平的、农耕的生活,这是一切有理智的人都应该过的、离弃了这种生活的民族迟早应该返回来的生活。”当然,历史并没有按照托尔斯泰的设想发展。在今天看来,他的理想更像是一种美好的乌托邦,这个乌托邦在他阅读的古代中国的身上曾经发生过。而今天的世界波诡云谲,相信托尔斯泰如果能活到现在,也许会对中国有一番新的阅读理解。
27、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28、奉献给民众是科学的任务。科学和艺术的活动,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这个说法好像是说,妨碍船只前进的拙劣操桨法,会促进船只的前进。《怎么办》第三十五章
29、(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列夫托尔斯泰)
30、(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列夫托尔斯泰)
31、表明托尔斯泰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精神世界的最高处”指人性真善美的至高精神境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指人性假恶丑的最肮脏境地。
32、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着乌托邦思想,主要表现为反抗暴力与奴役,反对土地私有制度,反对崇尚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进化论”,要求奉行合法的生活义务和合理的生命法则,回返健康的农耕生活,通过人人的劳动和道德实践建立起充满兄弟情谊,平等、和谐、友爱的属于全人类的人间“天国”。
33、(人只应当忘记自己而爱别人,这样才能安静、幸福和高尚。列夫托尔斯泰)
34、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托尔斯泰读书名言托尔斯泰名人名言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35、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列夫托尔斯泰
36、人们败坏了自己的生活,原因是他们不仅不去做该做的事,还做了不该做的事。因此,人为了善的生活而必须在自身所做的主要努力是:不去做不该做的事。
37、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38、《哈吉穆拉特》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中的一部分作品,收录中短篇小说27篇,包括:《舞会以后》、《瓦罐阿廖沙》、《孩子的力量》、《霍登广场事件》等。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一生创作浩如烟海,他的俄文版全集初版九十卷,后又扩大为一百卷。全集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自传体小说、剧本、哲学论文、文艺论文、寓言、故事、政论、书信、日记,以及大量作品的异稿。
39、(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列夫托尔斯泰)
40、(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41、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42、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43、托尔斯泰活了82岁,除了当过几年兵,读书写作是他一生的职业,甚至服役期间也从未间断过。托尔斯泰的全集有90卷之多,而他读过的书则无计其数。他在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有两万多册藏书,涉及30多种文字,足以媲美一座小型图书馆。托尔斯泰在世的时候,这些藏书中并没有中文书,但有一些中国古籍的西方语种译本,如《道德经》、《大学》、《中庸》,以及介绍中国的书,如法国驻华大使西蒙的《中土之国》的俄译本,英国人詹姆斯·勒格的《中国古典作家》三卷本、米多乌斯的《关于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笔记》《中国人及其起义》,等等。还有中国人送给托尔斯泰的书,如中国留学生张庆桐送的他和俄国人一起翻译成俄文的梁启超的《李鸿章》一书,有辜鸿铭寄来的英文著作《当今,皇上们,请深思!论俄日战争道义上的原因》和《尊王篇》。
44、《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45、人类在濒临危险的时候,心里常会出现两个力量相等的声音。其中一个声音会语重心长地说:你该想个办法来认清这个危险的本质,然后远远地逃离这个危险。另一个声音则更语重心长地说:去感觉到危险正一步一步地逼近,这是非常辛苦的,而且看清所有的事情,然后远离事情的所有发展,根本用不着人类的力量。所以,在危险还未真正来临之前,不要去想痛苦的事,只要想着快乐的事就好了。人类在孤单一个人的时候,大多会听从前者的声音;在人多势众的时候,则会听从后者的声音。《战争与和平》第三卷第二部第十七章
46、(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但,理想,只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理想。它的方向,只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列夫托尔斯泰)
47、首先,托尔斯泰本人是一个对所谓现代文明极为反感的人,而对他所了解的中国农耕文明十分推崇。在托尔斯泰生活的19世纪,是西方国家的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时期,1851年英国举办“水晶宫”博览会,成为当时科技进步的一个标志。在俄国也有人对此表示十分羡慕,比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就在他的小说《怎么办?》中以颂歌般的语调描写了他曾在伦敦亲眼看到的辉煌景象。但在托尔斯泰看来,现代科技带给人的是桎梏和愚昧,而不是文明。他在本书收入的《阅读圈》(节选)中就谈到,那些“对化学周期表、视差和镭的性能一无所知”,而却“懂得自己生活的意义并且不以此为傲”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因此,他主张中国人应当继续过以前那种和平的、勤劳的、农耕的生活,遵循儒释道的教义,克己、忍让,那么,任何力量都不能战胜他们。
48、一旦你知道,你对别人也还有些用处,这时候你才感觉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使命。
49、(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50、尼·阿列克谢椰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 他就不用介绍了,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1、《伊凡·伊里奇之死》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伊凡·伊里奇从生病到死去这一段时间里所经历的一切,重点描述了他在肉体病痛和精神困惑的双重袭击下的挣扎和反思。托尔斯泰使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对主人公具体言行的描述,形象而深刻地刻画出濒死者内心的感受,写出了人肉体毁灭与灵魂觉醒共同发生的情形,揭示了人类在生死问题的一些普遍表现,读来给人震撼。
5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53、(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54、(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列夫托尔斯泰)
55、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 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 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56、茨威格非常喜欢巴尔扎克的观点,他的人物传纪《JOSEPH富歇》就是完全彻底地照搬了巴尔扎克的《JOSEPH富歇》的观点。
57、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58、将晚年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的变化形象地说成“悲凉之地解冻”,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巨大转变,事实上,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定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富裕阶级的生活及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59、人们自我麻醉的欲望想要摆脱内心深处明明已经意识到的种种危险,最喜欢采用的办法总是竭力否认这些危险。
60、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
61、《活尸》为一部戏剧,托尔斯泰根据一个真实的刑事案件构思完成。剧本通过主人公费佳·普罗塔索夫与妻子丽莎由婚变导致人生悲剧的情节,展示了一个本质上很优秀的俄国人被黑暗社会摧残,最终变成一个无用的“活尸”的可悲现实,同时也反映了托尔斯泰本人的伦理道德观。
62、《忏悔录》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灵自白,也是通俗易懂,写给普通人读的“认识生命”之书。它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之后,了解托尔斯泰思想的第四本书,该书深度解答“生命是怎么回事,怎样活得更好。”
63、(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财产的分配与保卫占据了整个世界列夫托尔斯泰)
64、(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就愈大。列夫托尔斯泰)
65、《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童年·少年·青年》反映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真实生活,描写了俄罗斯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俄国环境,真可说是身历其境;接触各种身份和个性的人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同时随同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然而然地对他们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文艺作品主要是以情动人,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有益的熏陶,并由此产生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
66、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67、根除官僚化的教会、地主以及地主政府,根绝土地所有的古老形态与秩序,解放土地,用自由平等的小农民共同生活,来取代警察阶级的国家只有这些热望,才能如同赤热的红线一般,将我们国家的革命之中,农民的每一个历史的步伐连贯起来。
68、《一个地主的早晨》讲述的是一个地主在自己庄园里的改革,反映托尔斯泰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69、(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70、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的标志。
71、我们称之为文化的东西,亦即我们的科学、艺术以及追求生活的快适等,全都是欺蒙人类精神自然的要求的尝试。而称之为卫生学或医学的,全都是欺蒙人类本性自然的肉体要求的一种试验。《怎么办》第三十八章
72、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斯的恐怖”。1868年秋至1869年夏,他对叔本华哲学发生兴趣,一度受到影响。从70年代初起,他开始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他研读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不能找到答案。这些思想情绪在当时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鲜明的反映。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并结识农民、独立教徒康·修塔耶夫。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
73、“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句中的“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各指什么?
74、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1881年11月28日出生于维也纳富有的犹太商人家庭。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1900年,已有200首诗歌问世。19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收录50首诗歌;1902年,转入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在维也纳《新自由报》刊出了第一篇小说《出游》以及《波德莱尔诗文集》。1904年,以《泰纳的哲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收录《雪中》、《出游》、《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和《生命的奇迹》四篇小说。1920年,创作《三位大师》。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且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作家传记《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斯汤达、托尔斯泰);出版了由12篇人物故事组成的集子《人类群星闪耀时》。
75、革命家列宁对于托尔斯泰的评论,真可以说是与托尔斯泰的本质相符,并令人有共鸣之感。概括地说,托尔斯泰叫人们要回归真实的基督教精神。
76、爱是无法强迫的。但是你不爱,并非意味着你的心中没有爱,只不过是在你的心中,有一些东西妨碍你去爱罢了。把瓶子颠倒摇晃几下,要是塞子紧紧地拴住瓶口,除非把塞子拔掉,是不会有任何东西从瓶口流出来的。爱也是如此。即使在你的心中充满了爱,但是你的罪过却堵住了心灵的出口,爱根本无法表露出来。把堆积在你心灵上的垃圾清扫干净吧!这样你才有可能去爱所有的人类,甚至你所憎恶的人。《人生之道》第六章
77、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78、(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79、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80、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熟悉这些教材中的作家,好教师团队把统编教材7-9年级以及高一至高三中的作家完整地梳理一遍。
81、(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82、所以,像这样到达终极点的托尔斯泰的立场,就如同列宁的评论一般,与其说他是站在基督教无政府主义之上个人抽象观念的立场,不如说他是站在一八六一年农奴解放之后,在没有完全摆脱地主的压制之下,又成为资本主义压迫俘虏的纯朴的家长制俄罗斯农民的立场才对。
83、第8段“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84、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1855年11月他来到彼得堡,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结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至1859年,他同《现代人》杂志决裂。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
85、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写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86、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87、“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知识财富的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
88、《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童年·少年·青年》反映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真实生活,描写了俄罗斯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俄国环境,真可说是身历其境;接触各种身份和个性的人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同时随同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然而然地对他们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文艺作品主要是以情动人,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有益的熏陶,并由此产生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
89、托尔斯泰相貌平平,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他出生在贵族家庭,却心系平民,已经和俄国人民融为一体了,是俄国人民的杰出代表。
90、《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91、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92、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93、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