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诗句名言(38句文案短句)
舍生取义诗句名言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此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舍生取义诗句名言)。
2、(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在背完其它篇目后,再背《论语》《师说》《阿房宫赋》
4、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扪参历井仰胁息 , 以手抚膺坐长叹 ”。
5、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7、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答案)(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9、(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
10、(答案)(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11、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用“枯”“老”“昏”“瘦”等字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的句子是: , , 。
13、(2017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
14、(2017年全国Ⅲ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
15、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6、(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2)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17、《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18、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9、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0、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2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地势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 。
22、(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3、杜甫《春望》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
24、白居易《琵琶行》中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她调弦校音,信手弹来。
2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典故表达诗人无限怅惘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6、《约客》中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含而不露地表现作者的寂寞心情。
27、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8、(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9、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0、 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1、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2、(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3、翻译: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
34、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35、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36、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7、(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