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语录体(52句文案短句)
孟子语录体
1、师:再读,读出孟子对这两个人的不同语气?。
2、有贤德的人要处在掌权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担任相应的职位。这句话第一层意思是什么人应当在什么位置上,因才设置,这样才能各机构单位高效和谐运转;第二层则可以理解为,不必过分看重形式上的认定,浑身才能总比一纸文凭更有说服力。
3、孟子认为想要取得胜利,就要人和,想要人和,就到得道,想要得道,就要施行“仁政”。只有君主怀有一颗“仁心”,使得人民安居乐业,这样天下自然归顺。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
6、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7、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8、如果说马恩列斯毛相当于古之五经,则《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大概相当于论孟,至少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是可以这样讲的。
9、《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
10、《韩非子》:由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其文为说理文;擅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典故:自相矛盾、讳疾忌医、智子疑邻、三人成虎、郑人买履等。
11、(汉未央)原创丨神话·天命·青春——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
12、《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然而就庄子书中寓言、义理及《天下篇》对老子思想所评述,老子与庄子思想架构有别,关怀亦不相同,所谓“道家”思想体系与《庄子》书,实经过长期交融激荡,经汉代学者整理相关材料,方才编定。《庄子》又名《南华经》。
13、8/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1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5、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16、伯牛病重将死,孔子临终永诀,此为“斯人”的最初语境。因此“斯人”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仅表指代的“这个人”,而有了悼亡主题的悲悯特质。这是“斯人”之所以至今常作挽辞的语源。
17、这样的人格境界未免不容于俗,因而往往“寂寥”、“憔悴”,以至惊鸿一瞥,溘然长逝。斯人长已矣,彼之逝犹我之逝,更加感同身受,命运与共。
18、像梁惠王这样的战国诸侯王急需解决的是“以攻伐为贤”,就是能帮助他们打胜仗,在外交上战胜别的诸侯国,成就他们的“霸道”的人才。然而孟子所“推销”的是(仁政)——“王道”。
19、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20、孔子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义”的选择实则是高度自觉的道德行为,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有人会沾染浓浓的铜臭味,但同样也有人凭借内心的自我约束力和道德修养,培育正确的义利观,做出正确的选择。
21、斯世、斯心、斯民、斯言等,其语法结构与“斯人”一致。《孟子》为语录体,在记录孟子口语时,用“是人”或“斯人”,一瞬之间一念之下,很可能是随机的。
22、(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3、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4、至此,我们便能理解中国文化的“斯人”传统。自孔子以来,经陶渊明、阮籍,到王维李白杜甫韩愈,再到范仲淹王安石辛弃疾……“斯人”的世代累积造就了极为悠久且薪火接力的文脉现象。指称“这个人”仅为其最狭义,缅怀伤逝也不过是某一具体的应用场景,而担负道统继绝的古圣贤、担负天下兴亡的士君子,这种伟岸人格才切中“斯人”的此中深意。
25、人没有志向,只能为了活着而活着,那与禽兽有什么分别呢?正所谓,“人无志非人也”。
2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仁政是统治者应有的浩然之气。
27、这样的例子,着实太多,以上也只撷取一束罢了。
28、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
29、《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墨子》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30、文本是相对闭合的、保守的。《孟子赵注》为“是人”,则《孟子集注》、《孟子正义》均沿不改。但《孟子》的流传过程则是开放的、动态的。从王安石诗看,至少自宋开始,人们在关于孟子的日常日用口耳相传中,或即常以“斯人”代“是人”,概不鲜见。
31、《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少数弟子有关言行的语录体著作;第一部以“论”立名的说理性散文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风格平易雅正、隽永含蓄;首创“语录体”。
3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名言
33、《孟子》一书里还说道,“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意思相近。孟子的这种思想,与《庄子》中所说的“内圣外王”以及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当为王”的思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说,道德高的、有学识的圣贤应该掌握政治上的权利。
34、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35、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样那样好的听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36、小时候,学过不少寓言故事,比如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当时,为了能学更多的故事,爸爸妈妈还会给买本《成语故事大全》来看,相关的动画片也有不少。如今,长大了,这些蕴含数千年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生动故事,广泛地伴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37、这句话的核心,可以说是推己及人,就是《论语》里面的忠恕之道。一些宗教将博爱,爱全人类。孟子这里并非不讲博爱,只是说,博爱要由近及远。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家人都不爱的人,会去爱别人!
38、《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39、孟子是如何层层推进表明自己观点的呢?请梳理文章思路
40、孟子说,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人可敌的。如《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施行仁政是“因”,上下同欲是“果”。或者说:施行仁政,是实现“上下同欲”的必由之路。
41、(汉未央)专题丨惟其牺牲 故成不朽——汉未央年度大剧《师旷传》,写给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故事
42、《近思录》是依朱熹、吕祖谦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4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4、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45、天、地、人三者称为三才。《孟子》里面主要是从军事的角度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的。天时地利,比不上人和。
46、师:“冠”成年礼,“命”父亲教导我什么 ?
47、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48、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拿了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不义。
49、师:反问句再加上“焉”“得”这样的语气词叠加,强烈地否定了景春的看法。
50、《国语》: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相传为左丘明所作(详见文末链接《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
51、 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请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分别用一个字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