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佛句名言(63句文案短句)
经典佛句名言
1、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经典佛句名言)。
2、卍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3、缘起即灭,缘生已空。我也曾如你般天真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4、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7、记恨别人,其实就是拿痛苦来折磨自己,因为不敢在明处复仇,所以就在暗地里攻击,不知不觉间,把自己的人格弄的越来越扭曲,就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小人。所以,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记恨别人,因为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宽容。
8、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9、卍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千分不及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大方广佛华严经》
10、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11、(禅净双修《四料简》)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12、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13、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14、卍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5、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6、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7、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8、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9、计较和怨恨是一座牢,宽容是唯一的钥匙。你计较什么,就被什么困扰;怨恨什么,就被什么禁锢。困扰的是快乐的心,禁锢的是自由的灵魂。计较和怨恨,是你亲手为自己打造的牢。要解脱,不是靠争夺,更不是把你恨的人打入地狱,而是宽容。宽容化解纷争,宽容解放自我,宽阔的心无处不自在快乐。
20、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1、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2、卍世间众生,不知恩报,更相仇对,邪见执著,迷惑颠倒,愚痴无知,无有信心,随逐恶友,起诸恶慧,贪爱无明,种种烦恼、悉皆充满,是我所修菩萨行处。--《大方广佛华严经》
23、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24、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25、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6、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
27、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28、卍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大方广佛华严经》
29、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30、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31、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32、卍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地藏菩萨本愿经》
33、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34、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3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37、有劫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38、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3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40、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41、解析:禅家的真谛便是——自性本清净,只待明心见性。
42、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43、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44、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5、(2) 佛说:沙曼走为上道,没有什么比得上磨牛,虽然走为上道,但心不能。如果心道起作用,为什么要用实干家这个词?
46、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47、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48、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9、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50、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51、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52、卍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5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54、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55、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憨山大师醒世歌》
56、9悟是空空是悟无悟无空亦是空有云大悲无泪大笑无声大悟无言或曰不可说不可说
57、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58、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59、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60、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61、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62、卍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六祖法宝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