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言名句及解释赏析(109句文案短句)

2023-05-12 10:58:21

老子名言名句及解释赏析

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3、(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请您转发分享,福生无量!

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名言名句及解释赏析)。

7、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8、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9、(名句赏析)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10、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3、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老子名言名句“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6、“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17、·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8、(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

19、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0、(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1、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

22、圣人一切作为,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当然,一切顺其自然规律。做完事,如雁过长空,心无芥蒂,不落丝毫痕迹,看似无为实际是有为。

23、(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24、这句很复杂,释义很有争议。按大流的解释吧,运动能够战胜寒冷,清净能够战胜炎热。因为书中还有一句“静为躁君”,清净还是急躁的主宰,所以只有做到清净,才能真正达到大道无为的境界。

2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8、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3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33、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34、(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35、您爱不爱“名”?您好不好“财”?您对生命如何珍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

3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8、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39、(名句赏析)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40、(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4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2、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4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4、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4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46、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4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8、(名句赏析)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4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0、(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51、出自《老子·道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篤。解释: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

5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54、(名句赏析)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55、(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5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7、(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5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5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0、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

61、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62、解释:那些轻易许下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63、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6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名言名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65、(名句赏析):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66、(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67、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6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7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2、(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73、(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74、(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75、解释: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76、(名句赏析):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77、“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9、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8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81、(翻译)最完美的事物,看起来好像有所欠缺的样子,但是却能够永不败坏。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8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83、(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8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8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7、(名句赏析)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8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9、(名句赏析):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9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9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9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93、(名句赏析):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94、(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9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96、(名句赏析)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更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

97、(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98、(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99、(名句赏析):“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100、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101、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0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0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10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5、(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106、(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10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0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老师教育格言经典短句(56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