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92句文案短句)
曾国藩家训
1、曾国藩认为交友要宽容、大度,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并且在曾国藩家训中提出了交往中的“八交九不交”,成为了人们交往礼仪的规范要求和善意的提醒告诫。
2、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3、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 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
4、治*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5、对家里的弟弟、子侄,更是关怀备至,每月书信检查功课,交流读书笔记,督促他们读书。
6、第家中子弟是否读圣贤书。自北宋以后,凡是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必须要熟读“四书五经”。“四书五经”里有什么内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君子忧道不忧贫”“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都是这样的教诲。
7、第15集:逆来顺受之法第16集:戒多言不纠缠少争论(曾国藩家训)。
8、与想象中不同的是,共苦往往容易,因为大家条件境遇都不好,不共苦也没办法。而同甘有时候却很难,能在利益面前依然保持平和理智的内心,并与你分享的人,值得交往。
9、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10、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适合家庭教育的曾国藩家训经典句子(篇二)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
11、第是否自己的家事自己做。曾国藩做到了四省的总督,相当于四个省的省长,但是他仍然坚持孩子自己的家事自己做。古人说“习劳知感恩”。如果孩子一出生就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没有参加过劳动,就不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就可能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骄奢淫逸。如果孩子真的种种菜,收拾一下屋子,做一顿饭,他感受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才会发自内心地珍惜粮食,不敢浪费。
12、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13、 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
14、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他应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
15、(11)作字∶ 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
16、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17、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
18、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 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
19、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留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
20、鉴为要,每日有常 ,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
21、积劳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22、你为什么人缘差?格局大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这个故事,或许帮你找到答案
23、 只有俭朴之人,才会懂得珍惜;当然,过度的俭朴也会适得其反,成了吝啬,这其中的度也要把持好。
24、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曾国藩
25、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26、 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
27、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28、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29、曾国藩先生在其家书中还写道:“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他提醒儿女、晚辈,京师子弟之所以会变坏,就是因为“骄奢”两个字,没有其他的原因。所以,你们和弟弟们一定要把这两个字放在心上,作为警诫。
30、如果你连读书都嫌苦,又怎么能够忍受生活的艰辛。
31、0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32、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33、 退: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
34、在穿着上,曾国藩和他的家人穿着平常老百姓一样的粗布衣服,只有一件天青缎马褂在新年和重大庆典上穿上;在饮食上,曾国藩不像其他当官的那样,满桌子山珍海味,而是每顿饭只有一个菜,这怕是搁在寻常百姓家也十分难得;在居住上,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出钱让曾国藩把旧宅翻修一下,被曾国藩霸气拒绝。
35、 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36、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37、没有一劳永逸的东西,所以一直能获得长久利益的事情不要做,因为那可能是骗局,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别人都想去的地方不要前去,因为那里有可能有危险,《论语》中有: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38、 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39、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40、其意为:一个家庭只有保持俭朴的传统才会兴旺,人只有保持勤快身体才会更加健康;既俭朴又勤快的人,生活上便永远不会贫贱。
41、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曾国藩
42、吃亏是福,愿意吃亏,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的人,一定是君子。懂得吃亏的人,必定懂得生活的“度”,便宜不会占尽,凡是都给自己留条后路。与这种人为友,会懂得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43、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4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45、交直言者,是指结交那些敢于直面指出你错误,批评你缺点不足的人。我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46、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
47、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48、 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49、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和口蜜腹剑者相处,甚是危险。口头上最好的朋友,夸得想一朵花,但背地里说不定哪天捅一刀,防不胜防呀。这种朋友尽早拉黑。
50、第扫。要干净,要整洁。其实扫地也是一门学问,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人能够把地扫得干干净净,就说明他做事比较细心。我在军中的时候,上级检查卫生都是用白手套去摸,只要有一点点黑的,他不用说话,就只是举到你面前给你看,你就会很难为情。所以要求一定要严格,然后才能慢慢养成习惯,这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51、 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52、⑤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53、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54、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曾国藩
55、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 何必择
56、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
57、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
58、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
59、第考。“考”就是“孝”,指祖先祭祀,敬奉考妣,不忘先辈教诲。很多事情你如果没有经历过,是无法完全想象的。我爸爸晚年跟我讲过一些话,我也是很难理解,后来他去世之后,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懂得他的意思,也才经常会想:“唉,那时候他告诉我,我居然没想通。”一个人没有到一定的年龄段,是很难去体会一些事情的。你要想不忘记父亲,就要记住他的教诲,这样你才会有他的印象,你才会记得。虽然我父亲已经去世很多年,但就是因为他的那些话、那些教诲我一直记着,我才没有忘记他,否则就可能会忘光了,那时候就什么都没有了。“孝”是根本的,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其他真的都免谈。
60、 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6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62、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因为圣贤书都是和天道相应的,道理都写在圣贤书之中。譬如,《易经》中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尚书》中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大学》告诉我们“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老子》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63、第早。为什么我们说茶不能喝隔夜的,隔夜茶真的会坏吗?其实不一定,只是古人为了让媳妇不要晚起,才想到用这种方法让媳妇早起的。所以要了解中国人的事情,一定要花一点功夫。我们很多说法其实都是假的,并不是真有那么回事,但它有它的作用,任何事情、任何话,尤其是古人传下来的,都有它独特的用意。一定要早起,因为自然的规律就是早睡早起身体好。曾国藩一生以身作则,每到黎明就起床,一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
64、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65、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
66、 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
67、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68、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69、第07集:养活一团春意思第08集: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70、有孝心的人是懂得感恩的人。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大的恩人,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很难想象这个人在危急时刻不会摆你一刀。假若是孝敬父母之人,必将对朋友也会是肝胆相照、有难同当。
71、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72、 0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73、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息,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74、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
75、 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76、读书改变命运的例子还有很多,三国时期的吕蒙,从莽夫到儒将,靠的便是日夜不息的苦读。
77、 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78、读书与不读书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便能看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由内而外的蜕变。
79、 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80、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81、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82、也就是事必躬亲,迎难而上。曾国藩在统帅湘军,练兵治军时便是事无巨细,躬亲必处。
83、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84、曾国藩:修炼品行、圆通通达,是一辈子要磨炼的功夫
85、患不能达,不患不能立;患不稳适,不患不峥嵘
86、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87、0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88、我们求学做事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我们的资质、更不在我们的家世背景,而在于勤奋或是懒惰,坠于庸懒,即使是天纵奇才、智比张良,也终究碌碌无为,终其一生。
89、 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90、而是指那些对待人生乐观豁达,谈吐优雅有趣的人,他们在日常的做人做事中,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都充满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态度。
91、 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