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名言【文案100句】
一、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名言
1、孤独常常要将我吞噬,如同一个行者,只身走在黑暗的荒原,没有同伴,没有光亮,没有出路;又像一艘破败航船,漂泊在深夜的海上,迷失于茫茫浓雾,苦寻一座灯塔。但灯塔不会有的,我们注定永远孤独。这是我们的宿命与归处。
2、“博士坐下,硕士留下,本科等下,专科让下!”
3、“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4、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布尔沃·利顿
5、专业化运作的起点国际则在上线之初就推出38部英文作品,超过了所有翻译中国网文的独立站点,而预计到2017年底,起点国际翻译作品量会超过300部。
6、(左传)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7、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历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8、▼▼我们仍然笃信文学。
9、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10、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
11、文学应该记载下过去所经历的道路,追随那行动着的群众,沿着他们所走过的道路把那幅五光十色的历史图画给展示出来。——列夫·托尔斯泰
12、最后,说个好笑的事情,我觉得我是被文学感召了。我小时候和我父母住在工厂宿舍,宿舍里面会有其他人不要的东西,BB机、磁带盒什么的,其中有一麻袋是不知道什么人留下来的书,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除了幼儿启蒙之外的编与写都十分正式的书籍,很厚,我翻开来看,看到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字。我一个字也看不懂,但从那以后我就被那种排列组合吸引了,文字是有美感的。我从那个时候的目标就是让我的文字变成铅字,你们看电影里程蝶衣对唱戏有很大的执念,其实我也是这样的。
13、女主角白流苏出场的形象是极其尴尬的,因为离婚经历加之年龄渐长,她在娘家处处不受待见。但白流苏对爱情仍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而面对范柳原颇有挑衅性的撩拨,她毫不怯场且应对自如。她深知自己的优势且又极其懂得如何利用优势在情爱博弈中占据上风。得知结婚无望后,她亦心甘情愿做范柳原“豢养”在香港的金丝雀。幸运的是,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于是也便有了小说结尾,两人回娘家一番耀武扬威的场景。因为婚姻不仅是圆满,更是筹码。
14、我在小说里常常要提到很多过去的事情,很多都是我瞎编的,不过有件事是千真万确,那就是初中有段时间我和一群男生一直在传阅着几本成人小说。这些成人小说的情节我也没记住,现在想想很可惜。正经的小说也看,但是大多都觉得没劲,茅盾的《家》,还有老舍的一些小说倒是看完了,钱钟书的《围城》前半本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后面说婚姻觉得枯燥,直到高中才读下去。还读了点宋词,大词人哪个都没迷上,就喜欢晏殊的儿子晏几道,还学着写了几首特傻×的词,都是想着我暗恋的姑娘写的。至于写小说,大多写了个开头就不写了,太费脑子。
15、至于我为什么喜爱文学,因为它让我自由。我为什么要写东西?因为我身上有无数个关于文学的世界,我想要把它们讲述出来,我希望很多人能够读到它们。一个黑夜被十个人读到,可能会是十个更加浓黑的夜,也可能会有一个人看到满天星斗。是这样吧?
16、以前随处可见的报刊亭现在也越来越少了,也有很多人买读者是因为等车的时候买一本打发时间。
17、(曹植)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矫情”与“反矫情”,可能都在阻止有效交流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0、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鲁迅
二、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名言
1、法国文学经典谱系的变迁
2、另一个方面,专注于文学的人,除了要顶住文学本身的干瘪,还要扛住更多外在的压力。比如我舍友,看到我在码字的时候,就会说一句:“呦,大作家。”好像这是一个多么不切实际的幻想,视我们为异类。文学艺术的理想,在很多人心中,仅仅是一个萌芽,但是出于生活的种种无奈,很早就被扼杀了。能够把这些梦想小心翼翼的保存至今,甚至把它拿出来昭示众人的,都是勇士,都是天才,都是注定要在文学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人。
3、2017年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剧照
4、——高尔基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柳宗元。有关文学的名人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门捷列夫
6、无论是《美丽新世界》还是《恐怖分子》,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假想虽然在客观上带给观者以毛骨悚然之感,但其更大的作用则是警醒当世。如果我们无法处理好精神困境与现实需求的矛盾,如果我们不对极端的存在保持警觉性,则一切皆有可能。
7、东汉和帝以后社会走下坡路,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党锢之祸使文人与社会逐渐疏远,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地震、蝗灾、水灾、瘟疫等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文人士大夫内心世界发生了重要变化,深感人生迷茫。此期经学衰落,道家思想又占据了重要位置。社会的剧变带来汉赋的新变,文人鸿篇巨制形式的大赋作品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以抒情为主的小赋。这种赋继承屈原、贾谊的传统,代表人物和作品如张衡《归田赋》、蔡邕《述行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他们突破汉大赋的创作模式,由外部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世界的抒写,由体物转入写志,个人的思想、感情成为作品的主要内容,这是东汉后期社会带来的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如张衡《思玄赋》《归田赋》等。
8、令人没想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丈夫与妻子同样以此收尾。电影以婚姻为切面,引向的却是当代人由精神危机向精神崩溃的“升级”。或者说,在当代社会,导火索无处不在,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恐怖分子”。
9、在“金句式矫情”之外,曾流行一时而又被“过来人”指摘为空洞造作的某些文学文本、文学形式也是矫情鉴赏者们针对的一大目标。纵观历史脉络,这种“矫情文学”的出现实则有其相应的心理与社会机制。
10、(赵翼)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11、这种“洒脱”的想法,加之当下流行的丧、宅、社交恐惧、低欲望等,正是上文所提到的当代人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在流行文化中的体现。更具体地说,则是詹明信在阐释后现代主义文化时提到的“情感的消逝”。随着恋爱欲、结婚欲、繁殖欲的降低或延后,后现代主义文艺作品中所描摹的那些假想又是否正在变成现实?
12、思无邪。孔子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表明了孔子对诗教陶冶情操意义的重视,强调作者的态度和创作动机要表现为真性情,归于正诚,所谓“乐儿不淫,衰而不伤”。
13、伦敦国王学院公共政策研究生
14、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臧克家
15、而距我们所处时代更为相近的大约是八九十年代刮起的“言情风”。作为一种文艺样式它或许特指八十年代开始由台湾传入大陆的琼瑶作品及影视剧改编,以及与此有相近特质的一系列通俗文学领域曲折有致或缠绵悱恻的爱情书写。然而事实上,一时代的“精英”与“通俗”文艺时常共享着某些相似的情感观念与表情方式。早在言情小说赚得读者大把钞票与眼泪之前,与新文化运动时期具备某种相通性的情感表述模式已然在精英知识分子群体的塑造下成为了时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的情感政治运作无疑也参与了“新启蒙”感觉结构的生成。
16、(诸葛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7、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婚姻的诸多社会讨论中,财产分割、生育压力、家庭分工、家暴等社会议题都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女性主义潮流的影响之下,婚姻在某种程度上被等同于“对女性的压榨”。
18、如果你是高校文学社团成员或者负责人,请将学校、社团信息以及联系方式发送邮件至hujinyi@owspace.com;或者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有线索找到你们。
1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0、随着网络文学的受众范围的变广,甚至影响到越来越多的海外用户,内容平台的价值越发凸显,单一的内容创作者需要借助平台实现价值,触达用户;而平台也能够根据海量用户,实现精细化的运营,尽管很多人认为数据并不能感知内容,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计算机对内容的理解和对用户画像的刻画变得更加精准,也让文学作品的个性化推荐变成了可能。
三、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名言摘抄
1、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爱因斯坦
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3、爱因斯坦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4、“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5、名言警句:读一切深邃的书都应该如是:第要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第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批评。——郭沫若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不过另一方面,电影与小说所展示的本就是极端的可能性,这是或许会遇到的问题,却显然不是当务之急。回到最初讨论的问题本身,抵触婚姻或许是物质压力与精神危机双重作用下的结果,却也未尝不是一种解决之道,换言之,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8、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爱因斯坦
9、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
10、在媒介发达的今天,爱情与婚姻在影视及文学作品中一遍遍演练,在各种关于出轨、家暴、离婚的名人轶事中,婚姻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脱离婚姻的“枷锁”则被视为洒脱。
11、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列别捷夫
12、民营出版业受制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与大众的需求保持着联系,决定着现代出版业的大众性与平民化的民主特性。它给那些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提供了自由的、理性的交往的空间,保证了文学观念的变革和文学现代性实现的机会。
13、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14、很幸运的是,我在大学里认识了一小撮志同道合的人。我们交流文学,彻夜长谈各种主义,留长发,寻找与性别无关的爱,羡慕上世纪的黄金时代,羡慕拉丁美洲的文学青年,和虚伪的、假装正确的观点唱反调……不是别人眼中的标新立异,而是敢于直视自己的内心,这点实在是太难了,但是他们又都做到了。
15、日本女演员树木希林曾有一句名言,“结婚一定要趁年轻。等学会分辨善恶得失,就没法结婚了。”当下的舆论,走向却正好与之相反,从韩国女性不结婚成为潮流到马伊琍的离婚受到称赞,更有甚者,直接喊出了“不婚不育保平安”的主张。婚姻,是否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抵触对象?
16、文学也像其他一切值得注意的智力或者道德活动一样,就其本性来说,它本能不是时代愿望的体现者,不能不是时代思想的表达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17、然而似乎不同于通俗文学一次次成功运用新的媒介而产生的持久不衰的热度,对那一时代之精神结构起到过同等重要作用的“精英”文学有些已很少被当代人重新阅读甚至知晓,也因此幸免于“矫情文学”榜。不过仍不排除有些已跻身于当代文学名著行列的作品被重新“品鉴”。
18、5月15日,起点国际正式上线,并作为阅文的海外门户受到关注,而在今天的2017阅文生态大会上,阅文集团宣布已与亚马逊展开了合作,在Kindle平台上推出了阅文旗下的网络小说专区,这也是亚马逊第一次为网络小说设立独立板块。
19、异端是生活的诗歌,因此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的。
20、(杜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文学与人生名言
1、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有自己的属性,它勇敢地承担着那个时代的使命。它是当代文学史上仅有的一次批判过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冯骥才
2、爱因斯坦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3、爱因斯坦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4、最终,小说以子君的死亡结束,汉学家李海燕在《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爱情的谱系》中指出,“《伤逝》对以实现个人自主与自由为伪饰的爱情提出了质疑——这种爱情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婚姻无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的不仅是爱情的消逝,更是自由和革命的无奈。
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6、特定时代文化主体性的诉求通过时代话语表达出来,而时代话语既是翻译选择合法性的依据,也是对作品阐释、评价的依归。
7、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是意识形态和文学观念多元化时期,翻译选择也呈现多元化现象,对外国各种流派、类型的文学都有译介。从对创作的影响上看,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和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占据主导地位。虽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也对中国文坛有一定的影响,如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人的新感觉派小说,戴望舒、卞之琳等人的现代主义诗歌等,但规模和范围都比较有限。
8、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9、(李商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早读丨有一种幸福,叫每天都有好心情
11、这些故事的背景虽然各不相同,困境却是相通的。无论是个人层面还是社会层面,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矛盾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则是现代人普遍性的存在主义式虚无危机。这两个问题亦是当下的,而抵触婚姻某种程度上正是当代人面对这些问题的一种应对态度。
12、(苏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13、傅盛·猎豹/徐传陞·经纬/王宁·Keep/姬果壳
14、可见,20世纪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建立,不是为了树立一套文学史意义上的“静态经典”,而是要建构能呼应和声援时代话语、为中国文学创作起到典范作用的“动态经典”。进入20世纪中国化文学经典谱系的经典,无论实际效果如何,就建构的主观意图而言,都是希望它们能具有“动态经典”功能,发挥现实的作用。因此,那些进入经典谱系的时代经典,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刻印了特定时代的主流话语印记,蕴含了该时代接受外国文学的取向,成为该时代中外文学关系的重要标识和关节点,因而也是考察中外文学关系的重要切入点。
15、facebookOWmagazine
16、20世纪各个时期,都不乏时代经典对中国文学创作影响的案例。
17、其他国家文学经典谱系的变迁
18、本文通过历时性考察外国文学经典谱系的流变,分析经典建构的动因和方式,在20世纪中国时代语境中,探讨经典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化经典及其建构的意义。
19、举一个相对简单的例子:在“小资鼻祖”张爱玲名下一系列有关女子与爱情的“金句”中,有一个在文字表达层面不事雕琢朴实无华的短句“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这句陈述本身似乎并无多少“矫情”的成分,然而其在各种文案上的频繁出现配以大众对张爱玲自身情史浪漫感伤的想象却还是引发了反矫情阵营的非议。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理解的确是一种误读。
20、(《国语》)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五、与文学相关的名人名言
1、文学家是以抽象化了的,即以观念来表现自己。但是画家以素描和色彩把自己感觉和知觉到的具体化。——塞尚
2、高中时候会经常买《读者》,语文老师也会推荐我们去购买,说对阅读写作能力都有提高。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也会舍得花钱买,简直就是那个时候的精神粮食(至今还忘不了夹页中的彩页广告如戴尔电脑、纽曼MP贝塔斯曼书友会,我还因此办了一个书友会会员),内容丰富,名著节选、心灵鸡汤、格言谚语……这些文学色彩很浓的东西,是这些杂志的主打,没事翻翻,视野也开阔了,知识也积攒了,写作技巧也学到了。
3、(《礼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即便在今天,这些矛盾依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恰如2006年的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中所展示的,冲突与差距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缩小,却进一步加深。爱情承载着理想与未来,婚姻却映射着矛盾与现实。
5、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然和思维过程。——高尔基
6、当“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虚无绝望搭配“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的低回婉转,“生存还是艺术”的灵魂之问遭遇“爱与死”的永恒母题,忧郁、孤单、超然脱俗的文艺青年形象也就从中诞生。时至今日在网友们的解构式“品鉴”中,这类语句和形象已成为群嘲的对象,更遑论以摘录篡改甚至虚构名著词句的方式制造和传播的“金句”。
7、(明《增广贤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8、“金句”在其传播过程中逐渐从原本的语境中剥离出来产生新的含义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命运。
9、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韧,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鲁迅
10、我的青春连一线阳光也没有,可是,我的文学生涯却是从那时开始的。——冯骥才
11、文学使思想充满肉和血,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高尔基
12、20世纪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与流变,与时代语境息息相关。中国文化主体性诉求通过时代话语和翻译选择,建构了中国化的外国文学经典,与中国文学形成了异质同构关系。经典建构中的社会、政治功利化倾向,使外国文学经典具有了多重内涵和性质,与中国的社会话语、政治话语、文学话语构成了多重互文关系。
13、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反矫情”行为的另一面。从矫枉过正的可能性上看,对“矫情”表达的广泛捕捉、反复嘲讽或许会同时无视掉情感(哪怕是被过度感知和表述的情感)的积极意义,它对于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能动作用,并进而失去体验、捕捉、共享鲜活真挚情感的能力,也会导致对个人与时代之“过去”的某种表情方式的全面否定。然而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来说,其情感经验一定存在着某种延续性而非彻底的断裂。
14、只有人越来越堕落,文学也就一落千丈。
15、(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6、经由对“矫情文学”之类型与渊源的梳理,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品鉴小组及类似的“反矫情”运作机制的生成原因。如上所言,在时代与个体的成长历程中,“反矫情”几乎与“矫情”的出现一样是一种必然情形,也自有其积极意义。
17、美国文学经典谱系的变迁
18、文/孙慈姗编辑榕小崧校对薛京宁
19、(孟子)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0、美术尚且有色彩的引导,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和忧郁,音乐也有旋律的起伏,低音带来沉默与紧张,尖锐的琴音总是刺激……而文学,写鸟鸣时,有人想到森林中夜莺野啼,有人想到悬崖边传来枭的啸叫,可以安静下来,也可以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