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号战列舰【文案100句】

2023-01-26 11:55:25

一、俾斯麦的铁血名言

1、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2、被击倒并非最糟糕的失败,放弃尝试才是真正的失败。

3、原本屹立在帝国议会大厦外的俾斯麦纪念碑

4、俾斯麦的名言是,“德意志的统要靠铁和血”。这句话也因此让他获得了“铁血宰相”的称号。德意志统一后,帝国的制度建设几乎是围绕俾斯麦一人而建立的。作为帝国宰相,俾斯麦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民主对于德意志帝国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5、我对青年的劝告只用三句话就可概括,那就是,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工作到底。

6、(10)http://phaidra.univie.ac.at/o:6550

7、Truth never fears investigation.(事实从来不怕调查。

8、而就在此时,意大利主动找上了门。

9、Live and let live. (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10、在二战中,猪肉香肠是德军口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时德军的口粮清单中可看出,在后勤保障正常的情况下,德军官兵每天都要吃掉数量可观的香肠,以为自己的身体补充足够的卡路里。德军的炊事兵可以以很高的效率,将一头活蹦乱跳的肥猪迅速做成香肠,送到前线供官兵食用。

11、主要是舆论的关系导致世人的误会。从俾斯麦的所有行动来看,他慢慢加强了德国。他是应该是一个对公众有贡献的人才对,虽然说在德国统一过程中也发生了流血事件,但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合理。俾斯麦的名声不好,因为他犯了错误。在1882年的时候,俾斯麦让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三个盟国,就是因为这个事情导致到后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所以所说俾斯麦间接导致了一战。

12、1862年任首相后,俾斯麦提出:“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当前各种重大问题的解决不是靠演说和大多数人的决议,而是铁和血”,这就是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因此,人们称他为“铁血首相”。他不顾议会反对,坚持推行军事改革,延长兵役期,将普鲁士军队由14万增加到217万。

13、人如果不懂得自尊自爱,便会招来悔恨。如果不懂得自立自强,便会招致屈辱。

14、另一方面,意大利在一战后,占了奥地利的南蒂罗尔,希特勒想替小老弟要回来。这让墨索里尼感觉希特勒是在冒犯自己。为此他还曾拉拢英法一起,搞了个所谓的“斯特雷萨阵线”,一起遏制德国。

15、为了扫除统一道路上的障碍以及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以便于推行铁血政策,从1862——1866年,俾斯麦同议会进行了长达4年之久的宪法冲突斗争。资产阶级对他十分惧怕,称他为“对所有的人来说是一头最危险的野兽”。俾斯麦清除了内部阻力后,便挥动铁血利器,放手推行“铁血政策”,不失时机地进行8次王朝战争。

16、普法战争后,法德结仇。为了避免法国可能发动的反扑,德国宰相俾斯麦在1873年便搞了一个“三皇同盟”,即德国、沙俄、奥匈帝国三个帝国结盟。

17、A good medicine tasks bitter.(良药苦口。

18、但俾斯麦考虑到,如果不拉拢意大利,德国会三面作战,而拉拢之后,意大利可以在地中海沿岸牵制法国,德国只是两面作战。于是他便同意意大利入伙。德奥意组成了“三国同盟”。

19、杰斐逊初出茅庐之际,就领略过权力迷药的强烈功效。

20、德意志帝国的俾斯麦宣传画

二、俾斯麦号战列舰

1、当时讽刺俾斯麦想要消灭大城市的漫画

2、二战之前,情况略有不同。但德意结盟的大环境与一战之前一样,那就是德国在欧洲除了拉拢意大利,没有可拉拢的国家了。意大利一开始还不想跟德国结盟呢。是后来与英法关系破裂,它也别无选择,便只好与德国结为盟友。

3、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在欧洲形成了由德、奥匈、意组成的同盟国和由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双方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导火线。7月奥匈进攻塞尔维亚,8月德、俄、法、英参战。日本也向德国宣战,出兵占领中国山东。战火遍及欧、亚、非三洲。直至1918年同盟国集团逐渐不支,相继投降。一战造成了三千多万人死伤,德国也受重挫,成为战败国。

4、我不服输,永远也不服输。——(日)原一平

5、即便如此,这也是德语区统一的象征。

6、朱丽亚·派恩斯,曹劼译:《猪肉和香肠如何滋润了德国语言》,国际公关,2018年第01期

7、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这句名言是俾斯麦说的,而且这个出现在他的一次演讲上。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71年—1890年),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历史背景: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已被错过好几次。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错误——,而是要用铁血来解决。

8、好事尽从难中得,少年勿向易中求。——李成用

9、Good company on the road is the shortest cut. (行路有良伴就是捷径。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1、面对这一困境,德国人只能先将有限的耕地资源用于发展种植业,以优先保证粮食作物的生产,因而也就无法找到充足的牧场去大规模地饲养牛羊。另外,同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相比,德国的海岸线要短的多,这就限制了德国海洋捕捞业的发展规模。因此,海洋也无法为德国人提供充足的蛋白质。

12、近两年来,欧洲小国比利时的国家足球队迅速崛起,牢牢地占据了国际足联排名榜第一的位置,那为什么从来没有看到比利时将天赋兑换成大赛成绩呢?原因很简单,内耗!在世界足坛有两只国家队经常发生内讧,一个是郁金香荷兰队,另一个就是比利时队。荷兰队内讧主要原因还是国内阿贾克斯系和埃因霍温系派系之争,而比利时内耗就复杂得多,这其中包含着深层次的历史与文化原因。

13、于是最终,意大利虽然参加了一战,并且它也是战胜国的重要成员之可最后它基本没捞到什么好处。跟当时很多参加了协约国的弱国一样,被大国无视了。

14、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5、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斯迈尔斯

16、有了这层关系,在1937年,墨索里尼便跟希特勒一起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7、这里有个知识点要强调:直到此时,意大利实力仍然比德国强。当时德国只是经济恢复了,但军事还没有恢复,比意大利要弱。

1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9、双方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愿意冒负伤甚至丧命的危险,不管决斗的结果如何,双方都可以“满足”,也就恢复了荣誉。这里的荣誉不止是个人荣誉,也是整个阶层(贵族、军官、大学生)的荣誉。为了荣誉挺身而出,是属于该阶层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逃避决斗责任,就丧失了荣誉,会遭到同阶层伙伴的唾弃。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军官阶层为贵族所主宰,“荣誉”感特别强。受到别人挑战而拒绝应战的军官不仅丧失荣誉,甚至可能因此丢掉军职,因为军方高层会觉得他没有军人所需的荣誉感,不配当军官。

20、不过,相比欧洲大国诸如法国、英国、俄国等,普鲁士的实力还是比较弱的。

三、俾斯麦的关于铁与血名言

1、为了冲破封建割据对经济的阻碍,德国的统一提到了历史的议事日程。首相俾斯麦于1862年提出的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统一的政策。其中,“铁”指武器,“血”指战争。

2、这不是有没有饭吃的问题,而是我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着,这一团永不服输的火在身体内作怪的缘故。——(日)原一平

3、1936年,墨索里尼认为既然意大利与英法的关系已出现裂痕。且德国崛起势头迅猛,英法都是纸老虎,压不住。于是他便正大光明的与希特勒勾勾搭搭,两人一起出人、出力、出钱,干涉西班牙内战。想借这个机会试试水,看看德国到底行不行。

4、其中铁就是武器,血就是杀戮。铁血所以就是说只有靠战争才能完成统一。

5、国家利益至上,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俾斯麦认为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之间联合在一起的有力纽带。在涉足外交事务之前,俾斯麦就坚信,“一个大国唯一健全的基础,这一点正是它大大地有别于小国的,就是国家利己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为一个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业去打仗,对一个大国来说是不相称的。”

6、考察杰斐逊对黑人的态度,颇为有趣。他是奴隶主,但强烈反对奴隶制,曾率先提出废除奴隶贸易的提案,可惜未能获得足够票数。杰斐逊为此愤愤不平——他抱怨“在那一可怕的时刻,上帝也沉默了”。——但既然当时的形势让他意识到此事不宜匆忙,他也就不再坚持,免得赌上自己的全部政治生命。他认为,即使是原则,照样存在轻重缓急。

7、任何见到过战场上垂死士兵呆滞目光的人,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8、改变生活和事业的十二项实践

9、当时沙俄想蚕食巴尔干半岛,奥匈也想。由于都是盟友,德国便只能夹在中间撮合,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最终还是得罪了沙俄。

10、当然,对于德国人来说,不仅猪肉可以被用来灌香肠。为了能够将猪身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滴血都尽可能充分的利用起来,德国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会将猪血、猪的脏器、猪的骨髓、猪的脑髓统统洗净绞碎,然后一股脑地灌进肠衣中做成香肠。当想吃猪身上的某个器官的时候,只要去找用这个器官做成的香肠即可。德国香肠的吃法多种多样,既可以煎着吃,烤着吃,煮着吃,也可以被做成沙拉或被用来煮汤。

11、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知道明天全世界的人都会因为我战败而责备我,但那又有什么呢?

12、因此可以说,在德意结盟之前,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关系其实并不好。

13、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14、“有了刺刀你可以做任何事情,除了用屁股坐上去。”也是俾斯麦的另外一条名言。

15、一战结束后,德国、奥匈帝国以战败国身份受到惩罚,一个被严惩,一个被肢解。而意大利则以战胜国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与英法美日四国并称巴黎和会五大国。

16、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决斗。起初只有那些可以合法携带武器的人,也就是贵族、军官和大学生,有资格决斗。当然到了19世纪,市民阶层的人,只要出身体面并且愿意服从规矩,也可以参加决斗。所以,即便决斗不再是贵族垄断的领域,也仍然是一种上层社会的行为。下层人民是没有资格决斗的,他们之间的暴力冲突只能是斗殴,不是决斗。

17、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18、 劳动可以使身体得到休息,劳动可以使精神得到休息。

19、这下子惹恼了芬克,他通过中间人向俾斯麦发起了决斗挑战,要捍卫自己的荣誉、人格与地位。俾斯麦也承认自己的话对芬克是侮辱。当然双方的矛盾由来已久,不仅仅是因为近期的争吵,也不仅仅是个人侮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政治立场。双方通过中间人紧锣密鼓地准备决斗。俾斯麦原希望用军刀(Säbel)决斗,因为双方都曾是大学生兄弟会成员,都剑术高超。俾斯麦自己在大学期间参加过25次斗剑决斗,只输了一次;而他对手枪决斗没有经验。芬克也是斗剑的老手,1833年为此受过要塞监禁。但最后还是约定用手枪。于是有了本章开始的那一幕。

20、路德维希•冯•博德尔施文格

四、俾斯麦名人名言

1、今年是普鲁士和法国战争爆发整整150年了。这场普法战争促成了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法国从此失去了欧洲大陆第一大国的地位。通过狡猾的外交陷阱和精心部署,普鲁士首相兼北德联邦总理奥托·冯·俾斯麦是当时挑起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他成功地在其他欧洲列强不插手的情况下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地缘政治平衡。

2、不过入伙之后,意大利的存在感并不高。因为在“三国同盟”内,还有一个“德奥同盟”。

3、正是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比利时长期被荷兰以及法国统治,这两国的宗教文化语言对比利时影响很深,这也使得比利时这个弹丸小国被分成了三个地区,北部靠近荷兰的弗拉芒地区,使用的语言是弗拉芒语,这种语言十分接近荷兰语,就像上海话和苏州话一样,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大家都能听懂。南部则是靠近法国的瓦隆区,那里使用瓦隆语,这种语言和法语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布鲁塞尔地区则是双语区。

4、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经验。

5、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6、败了,你可能会失望;但如果不去尝试,那么你注定要失败。——贝弗利·西尔斯

7、在16和17世纪的法国、意大利与德意志,决斗都相当常见,甚至是一种时尚。法国的弗朗索瓦·德·蒙莫朗西(FrançoisdeMontmorency)伯爵是臭名昭著的决斗狂热爱好者,据说一年就杀死了22名决斗对手(也有说法是超过40人),最后路易十三政府不能容忍他的凶残和目无朝廷,将他处决。当然也是因为现代专制国家需要垄断暴力和司法权,不能接受哪怕是贵族擅自动用暴力“私了”或自设法庭。

8、想匆匆忙忙地去完成一件事以期达到加快速度的目的,结果总是要失败的。——伊索

9、被神化为条顿战士的俾斯麦

10、反映中世纪时期香肠制作流程的绘画

11、菲尔绍接受了俾斯麦的挑战,按照欧洲传统,决斗的武器可由被挑战者选择。但身为病理学先驱的菲尔绍选择的武器却不是手枪或利剑,而是两根香肠。菲尔绍告诉俾斯麦,这两根香肠中只有一根是安全的,另一根则带有肉毒杆菌(这种病菌在当时可以致命),他让俾斯麦首先选择一根香肠并吃掉,自己则负责吃掉另外一根香肠。

12、拼团购买“果粒历史”年会员

13、德国本来是一个强国,日耳曼民族产生了不少对人类文化作出贡献的巨人。德国在1820年,已经成为“世界的思想领袖约50年了”:康德彻底改变了世人的思维方式;贝多芬“改变了音乐的使命”;歌德被视为与达·芬奇或培根一样独一无二的人物。到20世纪,德国人新发现的定律和理论变成了镜头、相机、血清、X光片等等。德国在造船和化工领域的成就令世人敬佩。德国人视他们的国家为一座“金字塔”,每个人都是金字塔的一块石头,层层相承又相压。

14、(11)Aschmann,Birgit(Hrsg.):GefühlundKalkül.DerEinflussvonEmotionenaufdiePolitikdesundJahrhunderts(=HistorischeMitteilungen.Beiheft62).Steiner,Stuttgart2005,S.1

15、俾斯麦走上政治舞台前后,正是德国急剧变化的动荡时期,这使他得以充分施展其政治才能。他将普鲁士领导统一德国当作自己的抱负,并终身致力于此。他一上台就以强硬的姿态宣布,要用“一场只有通过铁和血才能解决的斗争达到目的”。他认为国家四分五裂“是一种病,迟早必须用火与刀治好”,他声称,如果取得权力,“我将统领军队,以任何一个借口向奥地利宣战,将德国统一于普鲁士的领导之下”。

16、尽管眼前的现状很好,但是自古以来,有志向的人都会自强不懈,不会为逆境所折服。

17、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亡羊补牢,犹时未晚。

18、当他退席后,英法美根本就不搭理,全然当他透明,就当他没参加过会议似的。而奥兰多愤而回国后,也被国内的人一顿骂,两手空空也敢回来?要你何用?滚下台吧。无奈之下,奥兰多又只好又灰溜溜的回到巴黎继续开会。可此前就没人搭理,这个时候人家怎么可能会搭理呢?

19、比如拿破仑时代,普鲁士作为欧洲五强之和法军多次交手,差点被打的亡国。

20、俾斯麦和芬克起初的关系不错,互相尊重。但他们毕竟不是一路人,在议会和政坛不断摩擦。1847年的普鲁士地方议会里,两人都是议员。芬克提出效仿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逐渐改良从而取得社会进步。俾斯麦则捍卫普鲁士的君权神授,说德意志人反对拿破仑是为了赶走异族统治者,不是为了宪政。(4)芬克说,未来德意志的宪政不可能通过军事暴力来获得,因为那样会损害德意志的和睦。俾斯麦则认为,当前德意志的问题需要“铁和血”来解决,而不是演讲和多数表决。这句话是俾斯麦的名言,后来为他赢得“铁血首相”的绰号。两人的针锋相对在普鲁士议会引发了骚动。

五、俾斯麦的铁血名言 路权海权

1、大学生时代的阿道夫·冯•本尼格森

2、走进殷墟,复现一个王朝

3、德意志帝国之前并不稳定,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多年的会议与交涉不足以联合整个德意志,作为德意志的两大强权之一的普鲁士的宰相,他提出使用战争的方式联合整个德意志,成功取得了德国的统所以俾斯麦称为铁血宰相。

4、大致而言,杰斐逊否认黑人的创造性才华(他承认黑人富有音乐才能,但指出黑人中几乎没有诗人,尽管他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可以入诗的题材);通过与古罗马奴隶制进行比较(他认为古罗马奴隶的遭遇普遍比美国黑人糟糕,但奴隶中却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顶尖人才),他怀疑黑人缺乏文化建树不能完全归因于奴隶制,黑人自身的种族特性也是原因之一。他设想中的消除奴隶制,与后来林肯总统实施的解放策略迥然不同。他建议将黑人整体移居国外(当然,手段必须人道),杰斐逊拒绝展望一个白人与黑人和谐相处的北美社会。他的结论是:“同样确切的是,这两个同样自由的种族不能生活在同一个政府之下。”——谁都看得出来,即使不考虑庸俗的“政治正确”,杰斐逊也错得离谱。

5、这么小的领土,不足以建立称霸欧洲的国家和军队。

6、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7、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当发愤图强。大地态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当增强自身美德,包容万物。

8、世界上有两种东西的制作过程最为肮脏不堪,一个是香肠,另一个是法律。

9、社会事业的不易完成,它的症结所在,不在施行小惠,而在恢复民众的权利。一个人的责任并不在于默然的去工作,而是在公然的铲除罪恶,力谋补救。

10、不过,虽然意大利是一战的战胜国,但由于它对战争贡献不大,大家并不尊重它。在凡尔赛会议期间,英法美三国无视意大利的存在,什么利益也不愿意给它。这让参加会议的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很不满。

11、俾斯麦是所有铁血政策的鼓吹者和执行者,也被德国人崇拜,认为他是强人。

12、叙利亚这样一个石油和矿产资源丰富、又是临海战略要冲的国家,无疑是大国利益博弈的战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叙利亚局势既有混乱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在整个战场上,叙利亚政府军已经占了上风。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美英法再找到比较有利的或是有充分证据的理由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很难,所以只能用一些比较模糊的理由采取军事行动赢得战略主动权。

1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莎士比亚

14、当时墨索里尼压根看不上希特勒,希特勒同样也瞧不上墨索里尼。

15、同一年,当德国进军莱茵河西岸,彻底破坏了法国对德国的绝对优势时。墨索里尼为了恶心法国,保持了观望态度,表示不支持法国。这使得意大利和德国的关系又进一步加强,与英法的关系也进一步疏远。

16、受此大辱,这让以大国自居的意大利人无法忍受。为此,意大利在战后群情激奋,怒斥英法瞧不起人,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恰好在这个时候,墨索里尼抓住了机会,对意大利民众一通煽动,扩大了自己法西斯党的规模。使得法西斯党在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了意大利最有影响力的政党。

17、Better late than never. (迟做总比不做好;晚来总比不来强。

18、因为俾斯麦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铁血”政策,刚开始德国的自由主义者特别愤慨,可是当德意志统一进程完成后,自由主义者纷纷倒戈赞扬俾斯麦,由此德国也丧失了自由主义和民主追求。但是俾斯麦居然在政策的夹缝中找到了推动德国民主化的方法。他在帝国内推行成年男子的普选,这在整个欧洲都是少见的尝试。

19、鉴于杰斐逊本人曾饱受舆论攻击——他写道:“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是大小报纸演出的道具,供任何人等中伤的靶子。……有些人仅仅通过这些动机不纯、言论不公的渠道对我有所认识,便也加入其中,乐此不疲。我一生竭力为公,换来的却是部分同胞的肆意谩骂,可以说罪名古怪、惩罚严苛至极。然而,这些以怨报德都是要承受的,就像身体需经受风暴、烈火等的折磨。”——所以,他的捍卫也就更加难得。

20、美国独立战争前夕,杰斐逊和他的战友“深信有必要把我们的人民从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他们不仅需要帕特里克·亨利的鼓动天才,还设想出一个计划,即虚构一个宗教节日,以便借助仪式的庄重感,唤起民众的参与热忱。他们决定,将1774年6月1日规定为“斋戒、蒙耻和祈祷的日子”。他们用各种方式告知殖民地人民,最终,计划奏效了——杰斐逊在《自传》里写道——“这一天人们聚集在一起,面带忧虑和恐慌的神色。关于禁食和祷告日的提案犹如电击一般,唤醒了每一个人,让他们挺直了脊梁,坚守自己的信念。”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名言警句的句子关于天空【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