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简介散文集【文案100句】
一、朱自清简介
1、朱自清曾说,“文学的生命全在实感。此感之谊甚广,连想象都包括在内。世界有如何的广大,人的感受就应有如何的丰富。”
2、八年后,朱自清写出《背影》:
3、这种境界有多高,格局有多大?
4、他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朱自华,取意于苏东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5、所以那时的朱自清,心里是恨着父亲的。可是父亲在车站的背影又让他恻隐心疼。
6、余光中表示“他的句法变化少,有时嫌太俚俗繁琐,且带点欧化。他的譬喻过分明显,形象的取材过分狭隘,至于感性,则仍停闺在农业时代,太软太旧……用古文大家的水准和分量来衡最,朱自清还够不上大师。置于近30年来新一代散文家之列,他的背影也已经不高大了,在散文艺术的各方面,都有新秀跨越了前贤。”
7、“厅上只剩下几幅字画和一张竹帘,原来摆在案上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碧玉如意,以及挂在璧上的郑板桥手迹等都已经送进了当铺。”
8、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9、古籍《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
10、朱自清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学家、诗人,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不是哪个朝代皇帝。
11、“在那艰苦的岁月,这些珍贵的图书成为了西南联大的学生们的学习用书,也是师生们学习用书的唯一来源。”
12、朱自清的诗,呈现出纯正朴实的新风,他在现代文学史上写出来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13、1937年10月,清华校河以南被日军占领。1938年1月,校园全部被占,8月,日军强令将校内各馆、室钥匙全部交出。
14、言志表意散文。言志表意类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
15、文光《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
16、朱自清先生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族战士,文学研究会早期的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风格沉郁。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世代相传,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说扬州》、《春》、《春晖的一天》、《踪迹》、《你我》、《温州的踪迹》等。
17、1948年6月,他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8、百花《朱自清散文选集》1996年,
19、欢迎品论指正,您的建议就是作者成长的动力!同时期待广大文字爱好者踊跃投稿,共同交流学习。在这里不论年龄、性别、职业,也不管您写的好坏,只要您热爱文字,请加入“醉成仙”。
20、文章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
二、朱自清简介散文集
1、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扩展资料人物影响
2、商务《踪迹》(诗与散文)1924年,
3、那时的朱自清早已是重病之身。
4、其次,览胜记游散文。《踪迹》、《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有许多为人所称道的览胜记游的散文名篇。
5、但是一到学生发问,朱自清不免慌张起来,一面红脸,一面急巴巴地作答。
6、这么做是为了让学生们放眼世界,而不仅仅只看见中国文化传统。
7、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朱自清独特美文艺术风格现代散文增添瑰丽色彩建立现代散文全新审美特征创造具民族特色散文体制风格;主要作品《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文教》、《诗言志辨》、《新诗杂》、《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http://baike.baidu.com/view/12htm
8、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9、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10、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
11、朱天元,《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记者。
12、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11月22日,逝世于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所着合编为朱自清全集。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等。
13、朱自清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又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14、可他仍然整理《闻一多全集》,编写教科书,备课讲授,演讲呐喊。
15、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年,
16、要从事于此,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他的人生的理想,不用说,也应该超乎功利以上。所谓超乎功利以上,就是说,不但要做一个能干的,有用的人,并且要做一个正直的,坦白的,敢作敢为的人!
17、朱自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名家,他的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因长期收入语文教材而为人熟知,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18、朗诵嘉宾简介:K云飞扬(ID:slaughter315)甘肃电视台文艺节目主持大赛10强,兰州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大赛季军,“一城一事”全国朗诵大赛线上赛区亚军,配音作品见有网络,网内两大有声小说喜马拉雅、懒人听书平台人气主播。
19、开明《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年,
20、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三、朱自清简介思维导图
1、感悟觉世散文。朱自清还是一个不断思索着现实人生的现代作家和教育家,他每每将自我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与读者共分享。他笔下的人生感悟,扎实而不玄虚,真切而不做作,常常将觉悟到的宝贵的人生奥秘,通过语言文字搭建的话语平台,尽量地向读者展示出来。
2、许纪霖说过,朱自清一生的变化象征着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某种难以抗拒的宿命;诗人唐湜也说,从朱自清身上可以“看出人类的受难里的更深重的知识的受难,他的‘背影’是很长的。”
3、这还是上等教育人才。等而下之,那些蝇营狗苟,谄媚官绅者流,也未尝不可以做校长!那些凭借官绅势力,不学无术的鄙夫,也未尝不可以做教师!——如此而言教育,怎样会有进步?
4、朱自清想起过去,特别是八年前父子同车北上在浦口车站分别的场景,犹如昨日之事般历历在目。
5、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48年8月12日病逝。
6、每天晚饭后,父亲总要检查儿子的作业,有时因为不满意,甚至一把火把他的作业烧掉。
7、1931年8月,朱自清获得公费出国游历的机会,他对西方文学、建筑艺术充满兴趣。
8、甚至在逝世前26天,朱自清还在日记中订了一个阅读计划。
9、江苏教育出版社《朱自清散文全集》1990年
10、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原名自华,号秋实,投考北大改名自清。1920年北大哲学系毕业,参加五四运动,教中学教了五六年,1925年任清华中文系教授,做过系主任。1931年留学英伦,漫游欧陆,次年回国,回清华。抗战爆发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教授,胜利后回北平清华,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代表作品:《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扩展资料: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朱自清五十一岁死于严重的胃溃疡,有个人写文章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重病
11、但是却有人说,在堂堂的清华大学讲授当代小说、诗歌、散文这些不入流的学问,有辱大学门庭。
12、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3、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14、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1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16、熟练之后的朱自清虽然说一口扬州话,不太好懂,但极为认真,一上台就是滔滔不绝,唯恐荒废了时间。
17、朱自清的文章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貌,受到了文学界空前盛赞。
18、于是父亲被革职了,又不得不找钱遣散各位姨太太,父亲偷偷把朱自清奶奶祖上留下的首饰变卖才平息此事。
19、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0、我斥责那班以教育为手段的人!我劝勉那班以教育为功利的人!我愿我们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
四、朱自清简介
1、旅美学人夏志清则认为《荷塘月色》这些文字“‘美’得化不开……读了实在令人肉麻”,“其实朱自清五四时期的散文(《背影》可能是唯一的例外),读后令人肉麻,那里比得上琦君?”,“《背影》究竟不是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苏轼的《前赤壁赋》这样掷地有金石声的好文章,用不着当它为中国散文的代表作来代代传诵。”,至于《匆匆》、《荷塘月色》等名文则“文品太低,现在一般副刊上的散文(且不论名家的),调子都比《匆匆》高”,“即使最著名的《背影》,文中作者流泪的次数太多了……亏得胖父亲上下月台买橘子那段文字写得好,否则全文实无感人之处。”
2、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3、朱自清出生于晚清,创作是在民国时期。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4、拘谨又刻苦的朱自清领导下的清华大学中文系却充溢着新鲜活泼的空气。
5、秦淮河的灯月交辉,画舫凌波,与游览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谐调,而山歌妓卖唱引起的怅惘、矛盾、幻灭等情思,意使“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写景则融情于景,叙事则化意入事,这正是朱自清散文的动人之所在。他在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
6、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7、幼时的朱自华是在父亲的目光中度过。
8、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9、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祖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会成员.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优秀散文《春》《荷塘月色》等。
10、朱先生有很多名篇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是因为他的散文不但美,而且更有情、更风趣,被公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1925年他创作的那篇感人至深的传世之作《背影》强烈感染了几代读者。著名散文家林非先生曾著文写道:“《背影》用朴素和流畅的文字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情感,这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点,肯定就会长久地打动读者的心弦。”
1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12、朱自清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诗集《睡罢,小小的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3、朱自清生平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
14、《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15、“一个内向的不是很自信的,而且特别诚恳的一个好老师努力来讲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这里面旁征博引,尽可能的照顾到方方面面。”
16、回国后朱自清将自己的旅游历程写成散文,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后结集为《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7、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8、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历来一直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春》的写作背景1929年10月,朱自清送夫人武钟谦回扬州养病,同年11月26日,武钟谦去世,时年仅32岁,遗下三子三女。这个期间,正值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牧歌式的抒唱。
19、1923年,同游秦淮河的朱自清和俞平伯各自写了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0、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在北大期间,朱自清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嗣后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
五、朱自清简介现代著名
1、《背影》: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
2、逝世前半年,常年劳累的朱自清体力衰弱,经常连走一点路都很吃力。但他每天一清早就坐在桌前,读书勤奋不息,工作毫不减轻。
3、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4、他在讲台上,经常是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一块叠起的白手帕:
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6、讲台上的朱自清显得有几分木讷,矮胖的身体,配着一件青布大褂,敦实的外表掩藏不住一股土气。
7、1948年6月9日,清华学生在北平西四牌楼举行“反扶日大游行”
8、有朋友看到国民党黑名单上面第一个就是朱自清,妻子焦急不安要朱自清小心些,但朱自清却是淡淡一笑、毫无惧色:“不用管它。”
9、在好友闻一多去世之后,朱自清写了新诗《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余烬里爆出个新中国!”而这位温文尔雅的敦厚长者的激烈左转,也似乎由此而起。翻阅朱自清年谱,不难看出朱自清在国共内战中的一系列表现:1946年8月18日,成都各界人士举行李闻惨案追悼大会,事先即传特务将捣乱会场,许多人都不敢参加,而朱先生却依然出席报告,不但博得多次掌声,而且使听众纷纷落泪;1947年2月23日,参加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人民的宣言;7月20日,《清华周刊》社编《闻一多先生死难周年纪念特刊》发表《〈闻一多全集〉编辑记和拟目》;1948年5月22日,签名抗议美帝扶日并拒领美援面粉的宣言。
10、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
11、 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代表佳作: 《绿》 《春》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荷塘月色》
12、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13、如果鲁迅活到后来会怎样,是中国知识人喜欢讨论的话题,却鲜有将此问题放到朱自清身上叩问的。1951年,朱自清的儿子朱迈先因为历史问题成为“匪特”;1954年,朱自清生前好友、曾同游秦淮河的俞平伯,在“批红”中倒下;1955年,朱自清的老师胡适被批判,社科界名流纷纷与之划清界限;1966年,促使朱自清左转的吴晗成为了一场大动荡的导火索。如果朱自清知道后来的事,他又将如何看待这一场他曾经置身其中并无意改变了转向的历史呢?
14、《雪朝》(诗集)1922年,
15、“朱自清的一生没有豪言壮语,他只是用坚定的行动,朴实的语言,向世人展示文字的优美与力量,表现人性的真善美。”
16、朱自清的作品可分为三个系列:
17、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
18、1944年的合影,左一朱自清,右二闻一多
19、但这样的爱是须有大力量,大气度的。正如母亲抚育子女一般,无论怎样琐屑,都要不辞劳苦的去做,无论怎样哭闹,都要能够原谅,这样,才有坚韧的爱;教育者也要能够如此任劳任怨才行!
20、我想这个问题问的不只是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