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82句文案短句)

2023-03-05 13:13:55

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

1、丞相指挥的北伐战役开局十分耀眼,凉州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立刻叛变。(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

2、八阵图分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

3、在诸葛亮的治下,官员廉明,上下一心。蜀汉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诸葛亮也在汉中等地大量屯田垦荒,增加粮食收入,一方面为了老百姓休养生息,更多的是为自己北伐做准备。在三国里,蜀汉的实力是最弱的,可以用夹缝中求发展,求生存形容。诸葛亮以攻代守,寻求蜀汉的另外一条出路,只可惜,蜀汉的实力实在无法与曹魏相比,诸葛亮有时也难为无米之炊,虽说六出祁山,可最后也秋风星落五丈原,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程。

4、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与发明家。被袁准称誉为集忠、义、智、勇于一身,自三国演义起在中华文化圈内很长时间代表智慧的化身。在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与日语里,诸葛亮几乎是作为智谋的同义词(日本战国时代的竹中重治就被称为“今孔明”)。

5、诸葛亮在中国民间是智慧的化身、理想化的典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更是把诸葛亮写成了神一般的存在。“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甚至“死诸葛气跑活司马”,让人们津津乐道。诸葛亮真是无所不能,无所不通。

6、陈寿是蜀巴西安汉(南充)人,曾做过蜀国观阁令史,因为不肯屈事宦官黄皓,屡次遭到贬黜。他的性格也有些怪,不能尽顺潮流。在晋时被征为长广太守,授御史治书,因为遵守母亲的遗嘱,葬之于洛阳,因此遭受到当时人们的贬低,说他不给母亲归葬大不孝之类的。

7、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

8、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帝的英灵。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

9、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军师,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神机妙算,智商超群。那么在罗贯中又是怎样写出这样一位料事如神的军师呢?主要通过正面和侧面来描写。

10、刘伯温:军在于治。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11、有人试图将街亭失守的责任按在马谡的头上,很难令人信服。

12、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13、、诸葛亮是一个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刘备三顾茅庐与他进行《隆中对》时,他对当时天下时局的分析,对刘备的发展规划都堪称千古绝唱。最早提出天下三分的的观点,以后的时局发展大势也印证了孔明《隆中对》的谋略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是伟大的战略家!

14、  观其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鞠躬尽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若用现代语言来总结表述,诸葛亮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天奋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与师爷。

15、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16、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17、“孩子王”宗爸来给孩子们讲故事,将枯燥的历史融入故事,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爱听还好记。

18、当然,诸葛亮的权力,来自刘备和刘禅,特别是刘备,刘备在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19、、诸葛亮是伟大的军事家,我认为孔明的军事才能以“治军为主,奇谋为辅”,诸葛亮长于治军本身就是他军事才能的体现,只不过他谋的成分用的多一些罢了,有人说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行,过于谨慎不敢用奇谋,我反而觉得这也是他军事能力的体现,因为他是三军统帅,所以用兵谨慎,不愿意采用风险太大的奇谋!

20、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加入了刘备集团,没有加入大公司,想加入创业团队,背后的考虑是一样的。因此他投奔刘备,并非出于对汉室的忠诚,更多的是考虑个人的发展前景。毫无疑问,无可厚非。

21、自从我读过《三国演义》以后,我对蜀国丞相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总是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22、后面文章中众人对此事的反应描写固然也是很妙,但并不少见,就不做赏析了。

2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也是我最喜欢的人之一。英雄,有勇有谋,聪明,善良,勇敢,忠贞不淡泊明志……

24、《三国志》才是真正可信的史书,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后面加个跋,说诸葛亮行政工作做得非常好,对人很忠实,对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一生都愿意为刘备肝脑涂地,而且他一辈子对人很宽厚,法律严而公平,但加了一句话“将略非其所长”,意思是说打仗并不是他的长处。

25、赤壁大战点将截营、巧占荆州、七擒孟获,可谓呼风唤雨,用兵如神。可是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对垒,棋逢对手。司马懿拒不出战,令诸葛亮大伤脑筋。尽管空城计、妆神割麦、火烧上方谷、五丈原撤兵,他都比司马懿棋高一着,然连年动众伐魏,出师未捷身先死,原因主要是,每当取得重大胜利时,总有各种原因破坏他的战略计划,功败垂成,在这中间也暴露出诸葛亮性格弱点——近人情与不近人情的矛盾。

26、    侧面描写最主要的就是描写世人对人物的评价。诸葛亮的第一次出场是三十八回,但在之前的三十六回也存在着对诸葛孔明的描述。比如徐庶临走前对刘备说的话“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这句话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英明神武。管仲、乐毅均是征战四方的大将,与这样的大将作比较孔明远胜于他们,一个“殆”把他的才智写到极致。与其相同的还有三十七回的司马徽举荐孔明。

27、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8、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29、王羲之: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奇士也。然荀获讥于忧卒,意长恨恨,谓其弘济之心,宜被大道;诸葛经国达治无间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於数代。至於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尔乎?

30、他的爱子病了,他不能够专心工作,这不是人之常情吗,为什么他这样就不被允许呢?后来我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因为他兵败,不只是他完了,他手下几十万兵就全得被人杀了。成为领导者的首要要求是“胸有大志”。你不能光想自己的事,这就是做领导的人必须承担的。

31、而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陈寿回顾了其一生的业绩,从赤壁之战开始说起,说能大败曹军,与其说是诸葛亮指挥吴蜀联军血战有方,不如说他劝东吴同意与蜀共同抗曹更为准确。这其中凸显的是诸葛亮的外交能力,而非军事才能。

32、至于用八阵图阻止陆逊、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劝告邓艾的石刻等,更是神乎其神.在道德方面,《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更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至于诸葛亮所犯的一些错误,经过书中描写,反更显出他的人格伟大。

33、我最崇拜邓小平,因为在当时各位很难想象,我原来崇拜周恩来,在1976年周恩来逝世,一直到5月份那么长时间,只要我一看见他的照片就忍不住想要流眼泪,觉得他实在是在非常委屈的情况下,在承受着中国的运转。但是后来邓小平的出现,让我有了新的感觉,就是要敢于突破。因为这里边还有很多历史故事,邓小平确实是把中国带到了新的高度,不然假定没有那场惊天动地的变革,中国也可能就如北朝鲜,大家可能在那里喊着什么,完全有可能的,所以确实需要一个伟人突破,突破以后环境发生变化。

34、可见在北伐之前,荆州派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完全胜利。

35、司马懿:①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②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6)

36、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7、《三国演义》篇末慨叹说:“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38、诸葛亮善治国,明于治而为相,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39、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只有你文武全才,聪明睿智诚实,受先帝托付,辅佐我施政,延续衰微的汉室,心中存着平定天下的志向。你整顿军队,经常出征,你的神武,威震海内,将在季汉建立的功勋,就像伊尹和周公一样。我们怎么能不吊丧呢?在事业就要成功的时候,你却突然因病去世,我非常难过,心肝都要裂了。我们要崇扬你的品德和功劳,记载你的言行,昭示后人,让你不朽。现在,我派左中郎杜琼,追赠你丞相武乡侯的印绶,追谥你为忠武侯。如果你在天有灵,就接受这份荣誉吧!真令人悲痛!真令人悲痛!

40、第二顾时,刘备就在惊喜与失落间徘徊,卧龙先生却始终不得一见,稳如关羽也渐渐开始烦躁和质疑。

41、张辅:诸葛孔明达治知变,殆王佐之才。 (8)

42、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43、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44、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及才能是从两方面体现的。在第三十六回中,徐庶曾曰:“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45、戴少望:有仁人君子之心者,未必有英雄豪杰之才;有英雄豪杰之才者,未必有忠臣义士之节;三者,世人之所难全也。全之者,其惟诸葛亮乎!

46、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47、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48、    当然,诸葛亮的形象还可以通过身边人的特点来反衬出。当刘备一顾时,见到诸葛孔明的童子说:“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访。”在生活中,每当我们要拜见比自己学问要高深的多的人,都会尽量把自己的职位尽可能多的说出来,甚至会有夸张。而刘备的身份比普通人还要尊贵的多,按理说这位童子应该表现出尊重,可他却不屑一顾地说:“我记不得许多名字。“一个小小童子都敢对皇叔这样的不屑,衬托出其主人——诸葛亮,必然也不会有花言巧语,而能让他有这样的底气来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就是他的聪明才智超群,以至于皇帝都对他另眼相看。

49、首先,诸葛亮的处事风格绝非抓大放小,而是“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街亭战役的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则必须经过诸葛亮的同意。

50、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说过:“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也就是说,我儿子不行,你就上。但是诸葛亮没有,他仍然尽心竭力辅佐后主,一点二心都没有。这样的忠心,对于企业来说难能可贵。但前提是,得有个明主,也就是得找个好公司,好公司具备的第一个要素也就是仁义。

51、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52、   而且《三国演义》通过一个一个的伏笔更显现出了诸葛亮的深谋远略,诸葛亮病危时嘱咐阴平小道久必有失,而后来邓艾果然是从阴平小道袭了成都,灭了蜀汉;他推荐的将领文臣,也在后来于危难之中屡救蜀汉,最后皆是为蜀汉而亡;诸葛亮早料魏延在自己死后必定会反叛,定计让马岱假意帮助魏延。而魏延反叛时,也正是马岱、杨仪依丞相遗计斩了魏延。埋伏笔的手法,使孔明的形象更加生动地跃然纸上。

53、、诸葛亮是有治国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孔明,蜀国就是一座即将倒塌的大厦,刘备,关羽就只会挥霍蜀国,可以说蜀国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后来蜀国在孔明的治理下,没过多久就恢复了过来,国力甚至达到可以出兵北伐,六出祁山的地步了,可见诸葛孔明的治国才能是非常高的。

54、刘禅: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55、毛泽东: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56、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

57、新拍的《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把司马懿拍成一个非常有追求的人。他屡受挫折却不放弃。这是干嘛呢?贪啊!贪什么?就是想做事,想领兵,想跟诸葛亮斗一斗。

58、“像马谡,诸葛亮明确规定了你应该怎么做,你没那么做,果然错了,因此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但其实在某些局部战役上,就是应该让他自己去设计,回来咱们再复盘,这样的话他才会成长。说蜀中无大将,这个话没有道理,前一拨人太强了,老占着这个位置,你让后一拨人怎么有机会锻炼成将材?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后面年轻人的智商、才干,绝不会比前面的差!”

59、(北宋)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60、(1)贺文锋.《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近妖”效果探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1):14-

61、以古代中国史官的理论素质,往往将国亡归因于人治,而正常不会如现代人理解一个国家机器崩溃乃是制度性的崩溃。

62、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后世人们心中他是一位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千古贤相,是忠臣的典范。

63、正是方向找对了,目标有了,规划图有了,大局看到了,才能把蜀国的这艘大船,愈行愈远。

64、陈元靓:德图王,卧龙徐起。北伐南征,渭滨泸水。周旋两朝,勤劳一纪。星堕中军,英雄巳矣。

65、后面就如同历代君王请贤臣差不多了,孔明先是不断自谦,让后直接一套分析,将当时局面分析得透透彻彻。两人还未出草庐,已经开始共谋天下大事了。这也直接宣告了三顾茅庐的结果。

66、、诸葛亮是一个忠臣良相,诸葛亮的后半生都在身体力行的在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清正廉洁,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吾等后辈的楷模!

67、   接着,这章书中又陆续登场了几个人物,他们的相同点是刘备都将它们错认成诸葛亮,这能直接看出诸葛亮身上的气质,因为形象相似,的人才有可能被认错。就拿黄承彦举例。书中对他的描写是“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壶葫芦酒,踏雪而来”。从这句外貌描写上看,不难看出诸葛亮素雅却又精致的特点。身边的童子穿着青衣体现他本身的穿着也一定相似,在大雪纷飞时节身穿狐裘又体现他的精致,再配上绝美的诗句,体现出他的文采。

68、天下之事,分久必合,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不会太长久,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但统一的重任并不可能有一个弱小的国家来完成。他空有一腔热血,但毕竟实力悬殊,他发动的战争非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反给蜀汉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一场大火,烧得司马懿父子无所遁形,眼见功业得就,然而正在此时,天地间狂风大作、骤雨倾盆,大火很快被大雨浇灭。司马懿趁机杀出重围。诸葛亮仰天长叹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69、不管从智慧方面还是道德方面.在智慧方面,自三国演义问世来,诸葛亮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中智慧的象征.从一出场的隆中对这一名段,就体现了诸葛亮与众不同的学识.及后的火烧新野、借东风、智取三城、三气周瑜、汉中之战、七擒七纵、空城计等,无一不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70、诸葛亮之败,固然有当时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很多因素,但我认为他本人培养人才不力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他用兵点将的时候,一般我们很难看到核心团队成员的决策参与,更多是诸葛亮个人智慧的专断,这种习惯导致了后来蜀汉政权内部对诸葛亮的绝对依赖,广大谋臣及将领缺乏决策的实际锻炼。

71、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72、(1)张艾加,三国人物分析——诸葛亮(J).新教师,2016(25):45-

73、尚驰: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

74、洪迈: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75、首先,诸葛亮为什么选择马谡做先锋,是因为马谡是襄阳人,荆州派,嫡系。

76、刘备死后托孤,诸葛亮主管一切政务。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五次出兵北伐,病死于五丈原。

77、既然诸葛亮有非常大的权力,也可以说,皇帝的权力就小了,甚至没有了,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个人说了算,既然诸葛亮的权力大,必定和刘禅的权力有冲突,那么,在刘禅眼里,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怎么评价诸葛亮呢?

78、诸葛亮的政治天赋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笔者认为诸葛亮他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注意是“战略家”!但并非顶级的战术家。领军打仗是差了点,在日常工作中,他是一个以后勤政务为主的杰出政治家,这一点很重要,这需要高明的政治手腕。

79、多年心理工作者,宗爸对心理学的研究颇有建树,晚安故事系列,加入心理学元素,让孩子在听历史故事中缓解心理压力,治愈心理创伤,快乐迎接每一天!

80、陈寿说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81、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简短表白语做我女朋友(78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