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恋花(41句文案短句)

2023-03-05 13:14:19

晏殊蝶恋花

1、晏殊《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句,被近人王国维用来比喻“治学三境界”的第一境界,在其《人间词话》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原是词人独登高楼、表现怀人忧思之作,王国维却认为这样的意境,正是符合人一开始立志求学所必须经历的孤独感受,其后境界渐进,终能体会治学之道。

2、    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了词人的暮秋怀人的深厚感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语言洗练凝重,气象峥嵘,立志高远。(晏殊蝶恋花)。

3、第一句落笔选择了清晨,秋天的早晨,有薄薄的雾,花上有淡淡的露珠,这本是常见的景色,但是在这个女子眼中庭院中的菊花被笼罩在烟雾中,就好像被愁云笼罩一般,沾了露水的兰花好像在哭泣一般。一开篇就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情绪。

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5、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境是“豁然开朗,一片光明”之境。王国维以这句词比喻为了经过长期钻研,正在难以解脱之际,突然找到了答案时的心情。

6、这并不是晏殊的独创,李贺也有“幽兰露,如啼眼”这样的句子,但是这种感受却是作者所独有的,菊含愁,兰似泣,作者将人的感情倾注到菊和兰中,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同时他选取的意象是菊和兰这两种有花中君子的花,美丽哀伤又耐人寻味。

7、(赏析):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8、晏殊(公元991—1055年),字同叔,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根据《宋史·晏殊列传》所记,晏殊七岁能写文章,十五岁时,与一千多名成人一起参加考试,当时宋真宗亲临考试现场,小小年纪的晏殊,竟神气不慑,下笔就是一手好文章,得到皇帝的赏识,赐进士出身。

9、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惨淡的烟雾,兰花沾有晨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暮秋清晨,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也因忍受不住这秋天的寒意,双双向南方飞去。一夜辗转难眠,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相思之苦,银辉洒向人间,一直到了拂晓,还斜照着红红的门户。凋零了绿树。秋风萧瑟,落叶飘飘。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10、注释):槛:栏杆。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11、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12、春天女悲,秋天士悲,作者在这首词中,写的是闺中女子秋日怀人的景象,没有铺排锦绣的句子,却达到了情致深婉的表达效果。

13、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5岁能创作诗,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抚张知白闻知,极力举荐进京。次年,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它题。其诚实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

14、由外而内,由远及近,转到第二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罗幕,是指床上丝罗的帷幕,罗幕轻寒,是写人的感觉,人尚未起床就感到丝丝寒意,这种寒,不仅仅是生理上感觉到的寒,更有心理上的寒。燕子好像也耐不住寒冷,双双离去。这里燕双飞,人独居,晏殊的儿子晏几道也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名句流传,一个成双成对,一个孤独而居,在对比中更显出人的寂寞。

1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6、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17、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8、现代诗人郑愁予的《梦土上》,其中一段为“云在我的路上,在我的衣上/我在一个隐隐的思念上/高处没有鸟喉,没有花靥/我在一片冷冷的梦土上……”同样描述的是登高望远的心境,只是诗人并非“独上高楼”,而是登上一块梦中之土,在那冰冷的梦土上,白云与他的路、他的衣,两相随行,梦土上没有花香鸟语,有的只是诗人心中那份隐然、说不出的思念情怀

19、(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20、“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女子给爱人写信,一般用彩色,多是粉色的纸,比如薛涛笺,就非常的精致美好。“尺素”源于《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想要把浓浓的相思寄托在书信之中,可山高路远、山长水阔,该往何处寄呢?所谓“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所谓“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21、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22、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存散文53篇。

23、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作“无”。

24、词作至此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可我们知道,无论是幽闭的空间还是开阔的环境,换了环境换不了心情,相思之病只有一味可解之药,那就是被思念的人儿。

25、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26、晏殊的词作,语言清丽,声调和谐,他能赋予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的思考,融入描写抒情中。在伤春怨别的情绪里,表现出一种理性的反省。

27、《蝶恋花》主写暮秋怀人。上片透过秋寒景物,以及明月映照朱门,以突显身在富贵大户人家的孤独凉意;下片写登楼望远,难以遣排与心上人离别的愁苦,面对萧瑟西风,树叶尽落,词人眺尽远方,只见一片空旷,其中“独上高楼”又与上片“燕双飞去”遥相对应,更添人心的孤独落寞。想要进一步借书信传达思念,也是如此困难重重,一路山高水远,根本无法寄到对方手上。按理,不管多远的距离,也终有一天会将书信传送到目的地,除非是根本不知对方身在何处。作者在此似乎有难言之隐,却不明白说出,留予读者自行想象。

2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过治学的三个境界,这三个境界都是词中的精品名句,其中第一境界就是晏殊《蝶恋花》中的句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独”一个“望尽”写出了治学第一境界中“专注”尤为重要,但是这首词晏殊当初创作时表达的是相思,一起来欣赏。

29、昨夜劲厉西风,将青绿树上叶子吹落遍地,独自登上高楼,望尽无垠天涯之路。想用彩色笺纸和绢书写信寄给心上人,但山路漫长,江水深阔,不知寄到何处,对方才能收到?

30、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上露水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走离开了。皎洁的月亮不熟悉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照入大户人家。

31、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32、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33、独自登上高楼,骋目远眺,山阔水长,天涯漫漫,人世间的一切已如浮云过世。情也悠悠、恨也悠悠。见不到心爱的人,也只有寄书传情了,可是天遥地远,万水千山,又不知道我心爱的人在何处,这封情意绵绵的书信又将送到哪里去呢?

3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35、叶嘉莹认为晏殊词作最主要的特色,是“情中有思之意境”。她的理由是:盖词之为体,要眇宜修,适于言情,而不适于说理,故一般词作往往多以抒情为主,其能以词之形式叙写理性之思致者极为罕见。而晏殊却独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

36、和“燕双飞”相对的是“人独立”,女主人公的愁思即由此而来,孤孤单单一个人,如何能看得这成双成对的燕子在眼前翩翩飞翔,自在嬉戏呢?哀景衬托哀情,乐景更增忧思。来凑热闹的还有明月,“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37、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殊等诸公所不许也。”

38、登高远望,望不见自己思念的人,因此“欲寄彩笺与尺素”,但“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和尺素都是书信的意思,望而不见,借书信来表达相思,山长水阔,又该寄向哪里呢?书信也难通,令人倍感凄凉。张元干的词中有“雁不到,书成谁与”,来表达这种无奈,但是这首词就更加委婉,就算是有鸿雁传书,也无济于事。

39、词的下片,女主人公走出了房门,来到了庭院中,看到昨天还绿意葱茏的大树居然在一夜之间凋落一地。昨夜西风飒飒,树叶来不及变黄便已陨落。一个“凋”字,不仅写出了绿叶的零落,更写出了女主人公心绪的零落:一夜无眠,卧听树叶被无情的西风摧残落地的声音,那风,仿佛就吹在了自己的身体皮肤甚至是心上。换了“吹”“落”等词,此种感情便表达不出来。卢照邻的《狱中学骚体》中有“风袅袅兮木纷纷,凋绿叶兮吹白云”的句子,诗中所表现的亦是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40、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祝福语过年(40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