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简介20字(31句文案短句)
泰戈尔简介20字
1、我们接触现代文明感到很大羞辱。文明必须改进:人力耕种、手工业制造、舟楫慢行、印刷落后、道路崎岖、卫生差劲。我们是为了现代文明进步而反对泰戈尔博士。
2、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3、还有另外一些印度人来看望我,他们对泰戈尔这个人的尊敬,在我们的世界里听起来不免有些匪夷所思。在这里,我们常常把伟大的与渺小的事物,一起隐藏在同样的面纱后面,并以一种显而易见的喜剧,以半真半假的贬损语气来表达它们。甚至,当我们在建造宏伟的宗教建筑之际,我们的话语当中可有半句对我们自己伟人的敬畏之辞?
4、第一层:为何是泰戈尔将这幅景象写成了诗?诗人描写的这幅景象我们平常都不陌生,可只有泰戈尔写进诗并成为经典诗句。这说明,只有心中有诗,把生活看成诗的人,才能赋予普通生活以盎然诗意。这是诗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只有爱自然的诗人才能与自然保持这种密切关系。我们应像泰戈尔一样培养从平凡中看出诗意的习惯和能力。
5、泰戈尔对中国早就表示了关注。他曾去过欧美和日本访问,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到作为东方文化的一个中心的中国访问,这对他来说也是很遗憾的事。就象他后来所说的:“(我)年轻时便揣想中国是如何的景象,那是我念天方夜谭时想象的中国,此后那富丽的天朝竟变了我的故乡。”在接受冯友兰的访问时,他就充满感情地说到:“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国家,为我素所敬爱。我从前到日本,没有到中国,至今以为憾。后有一日本人朋友,请我再到日本,我想我只要再到日本,必要到中国去一次的。我自到纽约,还没有见到一个中国人,你前天来信,说要来见我,我很觉得喜欢。”(7)就是在这样的愿望的驱动下,1923年4月,他派自己的助手、英国人恩厚之来中国联系访华的有关事宜,恩厚之首先找到北京大学有关部门,表示泰戈尔有意访华,北京大学对泰戈尔来华很表欢迎,但因本身种种复杂的原因而无法承担接待任务;恩厚之又找到徐志摩,后者一听泰戈尔要来中国,真是欣喜若狂,马上带着恩厚之找到当时很有影响,也很有背景的讲学社接洽,听说名闻世界的诗人自己愿意到中国来,而且只要讲学社承担旅费,其他在华一切费用完全由泰戈尔自己承担,这和刚刚访问过中国的杜威等外国学者明显不同(后者在华的一切费用完全由中方承担),这不是喜从天降还能说是什么?讲学社立即同意承担接待任务,并且马上给泰戈尔寄去了旅费,盼望他八月份能来,并随即又发出一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希望他能惠顾中国讲学。准备参加接待的团体还有文学研究会、新月社等。
6、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7、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迦利》(意即“朝圣者的歌”)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8、日来年往,就是他永远以种种名字,种种姿态,种种深悲和极乐,来打动我的心。
9、台湾日据时代诗人王白渊留学日本期间,对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文学及哲学思想产生兴趣,同时也对甘地的印度独立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致盎然,并且寄予高度的期望。他分别在1927年撰写《诗圣泰戈尔》,1930年撰写《甘地与印度的独立运动》,两篇文章都把印度的文艺复兴与独立运动,视为亚洲从帝国主义解放的先声。
10、B、1913年,他以《飞鸟集》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1、1941年8月6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扩展资料泰戈尔作品特点
12、 对泰戈尔的研究,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则有瞿世英、郑振铎从1921年2月27日至4月3日在《晨报》第七版副刊连载的《太戈尔研究》和在1921年4月14日、15日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的关于泰戈尔的通信;其他还有冯友兰的《与印度泰谷尔谈话》(《新潮》1921年10月1日,第3卷1号);愈之的《台莪尔与东西文化之批判》(《东方杂志》1921年9月10日,第18卷17号);梁漱溟在《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的论述(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1月初版)和瞿世英的《演完太戈尔的〈齐德拉〉之后》(《戏剧》第1卷6期,1921年10月30日)。1922年则有两本关于泰戈尔哲学的著作出版,一是张闻天的《泰戈尔哲学》(商务印书馆),一为冯飞的《塔果尔及其森林哲学》(商务印书馆),两书对泰戈尔的基本哲学思想、美学思想、文艺观都作了介绍。而在1922年2月10日《小说月报》第13卷2号上的“文学家研究“栏里,则出了一个关于泰戈尔的小专号,内收文有:《太戈尔传》(郑振铎)、《太戈尔对于印度和世界的使命》(张闻天)、《太戈尔的艺术观》(郑振铎)、《太戈尔的妇女观》(张闻天)、《太戈尔的“诗与哲学观”》(张闻天)、《太戈尔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瞿世英),并附有插图“太戈尔的最近小影及其手迹”,形成了泰戈尔来华前的一个翻译介绍的小高潮。
13、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14、曾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系主任、著名荣休讲座教授孙康宜先生,将女性独特的社会角色和性别含义引入对文本的解读中,重新阐释了古典文学,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书是一本自传与性别研究及其他的合集。自传部分,除了自述家世和幼年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外,还详细追述了求学、治学经历。性别研究及其他部分,在对明清女性文学的研究中,孙康宜惊喜地发现了男女两性间的互补与合作的独特文化现象,纠正了西方性别理论一味强调“差异观”的偏颇。
15、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16、泰戈尔对印度妇女受到的精神和肉体折磨与痛苦尤表同情。他一向反对种姓歧视、性别歧视,对“撒提”这种戕害妇女、虐杀人性的残酷礼教,他在一些作品中进行过无情揭露和深刻鞭挞,如短篇小说《摩诃摩耶》,以及二篇叙事诗,即《丈夫的重获》和《婚礼》,但他并无作品赞美“撒提”。也就是说,即使从泰戈尔的作品中,也看不出他维护“撒提”制度,更谈不上赞美这种制度,而是只能看出他是坚决反对“撒提”制度的。
17、继《古檀迦利》之后的《园丁集》1913仍然是一部“生命之歌”,但较多地融进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叙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其实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不过,诗人是在回首往事时吟唱出这些恋歌的,他无疑又与自己的青春经验保有一定距离,可以相对地进行理性审视和思考,从而使这部恋歌不时闪烁出哲理的光彩。
18、第三层:这样的泰戈尔是隐逸诗人吗?这是误读和读懂泰戈尔的关键。泰戈尔常被习惯性地视为隐逸的诗人,似乎他只一味唱自己的歌,远离社会和人生。在这两句诗中,“飞鸟”是动的,每到一处就给人歌唱,并不贪恋回报,象征社会上给人带来快乐和美的人;“黄叶”静居一处,似乎顺其自然,但却只关心自己的喜悲,给别人带不来任何积极影响。泰戈尔是“飞鸟”诗人,他始终在关注着人的世界,而且也积极主张改革,改变印度和世界上的不公平现实,他公开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是一例。这种金刚怒目形象与其沉思冥想的哲人形象并不矛盾。
19、泰戈尔认为,爱创造了世界,世界的本质就是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人类最真诚最纯朴的情感。
20、《西游记》名著导读+知识点+练习大集合,重点名著篇目必须了解!
21、泰戈尔在《新月集》中采用了三重的叙述视角:孩子,母亲,诗人。
22、自文艺复兴以降,欧洲的那些宗教圣徒的作品——尽管我们很熟悉他们的隐喻世界,或者熟悉他们思想的总体结构——对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我们知道,我们最后必须舍弃这个世界,而我们也已经习惯于在疲惫或高亢的时刻,考虑自愿对尘世的放弃;但是,我们读了那么多的诗歌,看过那么多的绘画,听过那么多的音乐,肉的召唤与灵的哭泣似乎来自同一个声音,我们对它的贸然放弃,难道不是过于粗暴吗?
23、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从13岁起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从1880年开始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24、我说:“若在理查二世统治的时期,一位生活在伦敦的英国人,他阅读彼特拉克,或但丁的英译诗歌,但找不到任何一本辅助的书来解答他的迷惑,他可以询问佛罗伦萨来的银行家,或者来自伦巴底的商人,就像我现在向你发问一样。而我现在所知道的全部,无非就是这册诗集,它是如此丰富,复又如此单纯,在你们的国家,新文艺的复兴运动已经发生,可惜除了道听途说之外,我却无从了解更多。”
25、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26、我的爱人,你们知道我们都是凡人。为了一个取走她的心的人而心肠寸断,是聪明的吗?因为时光短促。
27、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我的眼睛向空阔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住在这里。”
28、从《人的文学》对泰戈尔的误读,到《“太戈尔与耶稣”》中相对客观的分析、研究,周作人的泰戈尔观也从主观逐渐客观了。这个过程,也是他从易冲动的青年到担心青年易冲动的隐士的“成长”过程。只不过他并非“甄士隐”(真是隐),因为从他在“泰戈尔之战”中的态度,仍可看出那个对文化、政治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热情的“人的发现者”。
29、第三层:这样的泰戈尔是隐逸诗人吗?这是误读和读懂泰戈尔的关键。泰戈尔常被习惯性地视为隐逸的诗人,似乎他只一味唱自己的歌,远离社会和人生。在这两句诗中,“飞鸟”是动的,每到一处就给人歌唱,并不贪恋回报,象征社会上给人带来快乐和美的人;“黄叶”静居一处,似乎顺其自然,但却只关心自己的喜悲,给别人带不来任何积极影响。泰戈尔是“飞鸟”诗人,他始终在关注着人的世界,而且也积极主张改革,改变印度和世界上的不公平现实,他公开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是一例。这种金刚怒目形象与其沉思冥想的哲人形象并不矛盾。
30、泰戈尔生前共计出版过九部英文诗集,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郑振铎和冰心等人陆续译介到中国,其中《飞鸟集》影响中国文学极大,而《流萤集》与中国渊源最深。两书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受到了日本俳句和中国绝句的影响,短小简洁而又意味深长,与泰戈尔其他诗集迥异,自成一种风格,堪称泰戈尔的短诗双璧。诗人、金融家王钦刚先生,青壮时商海沉浮,与诗歌渐行渐远;人到中年,回归恬淡,重拾对诗的热爱,遂有了《飞鸟集》《流萤集》的翻译。诗作中蕴含的人生况味,大概不是未经一番沉浮的译者所能轻易体察的。王先生以不惑之年的阅历和感悟来观照泰翁之诗,其得于字里行间者,当远多于他人。诗意,非栖居其中不能领略。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青年诗人戴潍娜,与王先生一起,赏析泰翁之作,共享诗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