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关于礼的名言(75句文案短句)

2023-03-08 14:21:06

荀子关于礼的名言

1、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3、  译文: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荀子关于礼的名言)。

4、人立身处事必须遵照执行的基本原则。人如果失去了立身之处,就一定会跌倒沉沦。

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6、出自先秦《荀子·非十二子》。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说明“仁”正反两个方面的标准。

7、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8、10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荀子名言名句

9、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

10、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荀子•礼论篇》

1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2、  译文:音乐生于人心,感人的力量最深,改变人的情感也最快,所以先王非常谨慎地制定音乐。音乐中正平和,百姓就和睦而不至于淫放,音乐严肃庄重,百姓就整齐而不陷于纷乱。

13、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大:尊。天:生长万物的大自然。思:犹“幕”,寄希望。孰与:何如。物畜:把天当成物质看待。制:管制,控制。从:顺从。颂:歌颂。用:利用。这几句大意是:与其尊敬天而希望它赐以福泽,还不如把它当成物质看待而管制它;与其顺从天意而歌颂它,还不如对天生的物质加以控制而充分利用它。在荀子的宇宙观中,天只是自然存在的物质,而不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人在天的面前,不是俯首帖耳任其摆布的奴隶,而是人能胜天,人力可以控制和利用自然。这一光辉思想和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尖锐对立,他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能动力量,对人类战胜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4、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骐翼:骏马。驽(nu奴)马:劣马。十驾:十天的行程;一天所行为一驾。这几句大意是: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之遥,而劣马走上十天,其行程也相当可观,这是因为它行走不止的缘故。此条以骏马、驽马为喻阐述学习的道理。天资聪颖的人如果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好比一匹健壮的骐骥不愿持续远行。而生性驽钝的人如果刻苦努力,锲而不舍,也可做出“十驾”之功。因此,不管天分如何,在学习上持之以恒是首要的。此条阐明的治学道理,教育了成千上万的人努力学习,此名句因此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有名的语录,至今仍为人沿用。(荀子关于礼的名言)。

15、1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名言

16、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1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1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9、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20、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21、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22、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2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24、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25、仪态万方的礼仪小姐款款走上主席台,给获奖人员披红戴花。

26、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27、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成相》——荀子名言

28、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荣辱》——荀子名言

29、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30、  译文:做了却无益于成功,追求却无益于得到,忧愁却无益于解决危机,对于这样的事,就应当将它抛弃得远远的。不因为它而妨碍自己,也不让它对心有片刻干扰。

3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2、《群书治要·经解》商朝荀子:夫礼之于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33、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34、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大略》——荀子名言

35、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塞万提斯

36、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37、译文:音乐,就是高兴,是人不可能避免会有的情感,所以人不能没有音乐。高兴就一定会嗟叹歌咏,发抒于声音,手舞足蹈,表现于动作,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在嗟叹歌咏、手舞足蹈中,喜怒哀乐的情感全部都表现出来了。

38、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39、1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荀子

40、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

4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4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4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44、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45、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46、  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荀子·解蔽篇》

47、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48、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49、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50、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51、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52、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荀子名言名句

53、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54、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55、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6、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5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58、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59、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60、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61、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6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63、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性恶》——荀子名言

64、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65、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经典语录

66、见《荀子·大略》。厌:足。本句大意是:学习与求教不应该有满足的时候。这是中国人治学所追求的—种境界。“学”与“问”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获取真知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知识无止境,学问也应该永不满足,它不仅道出了一个规律,而且道出了人的一种精神。正因为如此,这一名句成为千古习诵的格言。

67、战国·荀况《荀子·荣辱》。好(hào浩):喜欢。恶(wù务):厌恶。这几句大意是: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暧,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这是人求得自身生存的基本要求,因而也是人的自发欲望,属于人的本性。可以用这几句表明衣、食、住、息是人的正常要求,应该得到满足,好利恶害亦属人之本能,只要不损人利己,也无可非议。

6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69、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70、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道”,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71、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72、荀子《荀子·天论》经过历代都相沿不变的东西,足以作为一贯适用的原则.朝代有兴衰变化,但都是用一贯的原则来适应.整理出一贯的原则来,社会就不会混乱.不懂得这个一贯的原则,就不知道如何去适应事物的变化.道贯:一贯的原则.一废一起:指朝代的兴衰.理:整理.

73、战国·荀况《荀子·王制》。则:能。这两句大意是:水能载得住船,也能翻倒船。《荀子·王制》:“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里以舟喻君,以水喻民,说明了民对君的利害关系,民可以供养君,服从君的统治,也会反对君,推翻君的统治,君的存在依赖于民的态度。这种重民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开明帝王,都有启迪作用。唐初名相魏征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本于此。

74、白话翻译: 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分手签名简短(48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