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过于谦虚的成语(76句文案短句)
形容过于谦虚的成语
1、(成语含义)祸能够生福,而福也能够生祸。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2、克恭克顺:克:能够。能够恭敬而顺从,一点也不执拗。
3、屈己待人: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形容过于谦虚的成语)。
4、(执经叩问)——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5、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形容过于谦虚的成语)。
6、(智慧精髓)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7、(谦受益,满招损):谦:谦逊,虚心;受:得到;益:好处;满:自满,骄傲;招:招惹;损:损害。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好处。
8、释义: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9、(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10、(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11、现代生活中,有人坦然面对人生,懂得知止不殆,因而终生如意。也有一些人生性耿直,不会转弯,不知知止不殆,虽然才华横溢,却常常遭人嫉妒,往往无辜受敌。也有一些人,炫耀富贵,喜欢显摆,结果招来祸患。
12、必恭必敬: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
13、(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14、而福能生祸的原因,就是当人在居安的时候,不能够思危,而且还放纵自己奢侈逸乐的念头,言行举止骄傲懈怠,尤其多有处事轻率、态度傲慢,甚至欺侮别人的情形发生。
15、(成语出处)《道德经》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16、(成语出处)《道德经》第70章: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17、贻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 留给;大方,专长的人。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18、(智慧精髓)知止需要智慧,要知道何时应该停止、何地必须停止,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出现危险。
19、(成语出处)《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0、功成不居: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21、(智慧精髓)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要不在前也不在后,这样就能远离纷争和耻辱。
22、“和光同尘”既是对外的处世,也是对内的修身。大凡有道之君子,或德行高洁之士,必有一股清高之气,不愿与人和同,于是流于狂狷。狂者过之,狷者有所不及。
23、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24、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25、(成语含义)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多用于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26、(成语出处)《道德经》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27、(成语含义)身上披的是粗布衣服,胸前却揣着宝玉。比喻怀抱大才而深藏不露,或出身贫寒而怀有真才实学。
28、而事实就是如此,否则“深藏不露”“真人不露相”这些说法就不会那么深入人心。金庸武侠小说里很多角色都是如此,越牛的人,越不显山露水;而且越厉害的功夫,也都越显得笨拙;比如神一般的扫地僧,比如独孤求败的重剑无锋。
29、谦谦君子----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30、你谦我让----谦:谦让。指双方互相谦让。
31、(解释):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32、(智慧精髓)老子所说的知足,不是满足现状,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对烦恼的麻木和对矛盾的逃避,而是承认人的时间、精力、智慧和机遇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欲望,也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33、(智慧精髓)知足常乐不是安于现状、故步自封,这样的满足所带来的快乐也是不能长久的。老子要告诉我们的,是警惕无止尽的欲望,以及追逐欲望所可能带来的祸患。如何应对呢?那就是“知足”。
34、一力破十会,一白遮百丑。高手之所以若拙,是因为他们实力足够强大,所以才有底气。需要技巧么?需要。但在实力面前,技巧的作用就显得非常渺小了。老老实实积累自己的实力,比什么都重要。
35、(出自):《孟子·万章下》:“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36、(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37、《道德经》第44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38、《道德经》第56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39、自觉笔势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而一气呵成,说理极其酣畅,而文气不矜不伐,颇为动听。(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40、释义: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41、道家圣人处世,要的则是虽然怀和氏之璧,但是外面看过去却十分朴实,穿着普通的衣服。以及“光而不耀”,虽然有光芒,但是却不会那么耀眼,不会过于招摇。这既是处世远祸的智慧,其实又何尝不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呢?
42、不骄不躁----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43、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44、《道德经》第19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45、不露圭角——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46、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47、不露圭角----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48、(成语含义)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49、(成语出处)《道德经》第15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50、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要不在前也不在后,这样就能远离纷争和耻辱。
51、降尊临卑,屈高就下——降:降低;临:面临;卑:低微。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与地位低。谦卑的句子1)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鲁迅
52、担当大事的人的确要经过长期磨练,最著名的便是姜子牙,72岁才出山辅助文王武王父子完成灭商立周大业。有年少成名者,除了天赋高,也往往因为他们所做的事还不够大。
53、因此,真正的智者和圣人不会介意世俗外物,更没有兴趣用自身的宝物换取浮名。我就在这里,不管你承认,或者不承认。圣人是寂寞的,因为他能够体味到生命中那挥之不去的孤独,并且在坚守当中完成价值的沉淀。
54、(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55、(尺寸可取):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56、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57、25)在我的眼里,项羽并非是一个帝国的开创者或守业者。他残暴,但没有刘邦的阴险狡诈来的实用;他强悍,但没有刘邦手下多员虎将合起来、的力量强大;他出身高贵,也就少了市井之徒的谦卑与忍耐。
58、(成语出处)《道德经》第41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9、(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60、出处: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禹又分明如汤、武;观舜称其不矜不伐;与孔子言‘无间然’之事;又却另有一个气象。”
61、(成语出处)《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2、「和光同尘」既是对外的处世,也是对内的修身。大凡有道之君子,或德行高洁之士,必有一股清高之气,不愿与人和同,于是流于狂狷。狂者过之,狷者有所不及。
63、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64、辞尊居卑----辞:推却。不受尊位,甘居卑下。
65、(谦卑自牧):谦卑:谦虚;牧:养。谦虚谨慎,修身养性。
66、(勤慎肃恭):肃:严肃;恭:谦逊。勤劳谨慎恭敬谦虚。指做人的美德。
67、你谦我让----谦:谦让。指双方互相谦让。
68、《易经》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全吉的卦,正是谦卦。所以《菜根谭》中有语: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意思是说,古来建立功业成就功勋的全都是谦虚圆融的人士,那些执拗固执、骄傲自满的人往往与成功无缘。文王谦虚,渭河之滨访太公,最终成就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刘备谦虚,三顾茅庐请卧龙,最终天下三分一分归刘。
69、(成语含义)指天可主持公道,善恶终有报应。
70、“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祸福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减变化,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觉察到的。
71、明末崇祯年间,有个人画了一幅画,画上一棵松树,松树下面一块大石,大石之上,摆着一个棋盘,棋盘上面几颗疏疏落落的棋子,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意境深远。
72、(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73、戒骄戒躁——戒:警惕,预防。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与急躁情绪。
74、谦虚谨慎: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75、一个人的真实价值,终归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体现,时间不会蚀去珍宝的光华,而只会把它打磨得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