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形容战争的诗句(38句文案短句)
古代形容战争的诗句
1、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2、《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迳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4、(7)蛰复《爱国诗人陆放翁》,《行健月刊》1935年第6卷第6期。
5、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杜甫《悲陈陶》
6、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孙涛《全唐诗话续编》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7、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边草一作:边月)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多是一作:都是)
8、(14)叔东《从陆放翁底诗中说到他的爱国思想》,《安乡旅省同学会会刊》1936年创刊号。
9、此言虽然不敢与明代民族英雄于谦与宋代抗金将领岳飞平分秋色,也在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战争中立下战功、在历史上写下一页,但愿借他们坟头的一根树枝表达自己忠君报国、抵御满洲统治者而恢复明朝的赤胆忠心。
10、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
11、4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1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3、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14、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5、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16、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7、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
18、汉家宫里风云晓,羌笛声中雨雪深。怀袖未传三岁字,相思空作陇头吟。
19、译文:白天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边。关于古战场的诗凉州词
20、○唐·杜甫《后出塞五首》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寂寥:寂静无声。○唐·杜甫《后出塞五首》悲笳敷声动,壮士惨不骄悲笳:悲切的号角声。
21、白动狼烟塞,寒生驿火楼。关山和泪到,圆缺及乡愁。
22、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战士只有追随将军去与敌军拼命。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2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从军十年馀, 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 欲语羞雷同。
25、 将陆游所处的南宋与时局进行比较并提醒民众抗战时局之危更甚于南宋,是很多文章的共同特点。叔东《从陆放翁底诗中说到他的爱国思想》在分析了陆游多篇爱国诗作后指出:“现在的中国较放翁时的南宋,更要危于累卵,日本压迫我们,较之金人更胜几千万百倍。”“自一八到现在,中国又不知发生好多的风波,国人个个都像‘噤若寒蝉’,不问不闻,再也没有放翁第二提起他的破嘶的嗓子狂呼大叫!给一般醉生梦死的一服兴奋剂!”(14)作者期待着在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能够出现陆游那样的爱国诗人,大声疾呼,唤醒民众麻痹的意识,投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动中去。又如陈福熙《忧国诗人陆放翁》在对陆游诗的渊源、诗歌风格、词作、婚姻等作了比较详细阐述的基础上,也于文章末尾将陆游所处的南宋和当日抗战的局势作了类比,指出:“环顾国内,正是烽火连天,贼寇暴行,所谓昔日的中原,到今日又是谁家天下?倭骑驰骋,满目疮痍。想今日国事之危,更有甚于南宋者。”“如果我们今天来读放翁的诗,灭倭的热诚便油然而生,他那激昂的词句,使我们勇敢起来,坚强了我们抗战的心理。”(15)此文刊发于《战时中学生》上,则作者是把陆游的爱国精神向中学生传布。陈氏还撰有《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评传》,载《民族正气》1944年第2卷第1期,可见他在宣传陆游的爱国气节方面不遗余力。
26、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27、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8、李益(塞下曲)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29、 此时正是隆武元年(1645)与隆武二年(1646)交替之际,节日的灯火耀眼夺目,热闹非凡,相形之下,作者身处天寒地冻的南京,心境也是一片凄清孤寒:他抗清之时,势单力薄,隆武朝中掌握兵权的郑芝龙等将领均在观望形势,拥兵自重。激于义愤,他自请出师,到江西招纳门生组织义师抗击清兵,最后兵败被俘。生死存亡之际,他所“遗恨”的不是个人生命的忧患,而是匡扶君王大业的愿望未能实现。正是这般博大深沉的家国情怀,才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使得他蹈死赴义的气节在三百多年后仍令人感慨不已。
30、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31、两句说号角声音悲切,战士心情沉重。○唐·杜甫《后出塞五首》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群胡:指安史叛军。
32、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语气逼真,描写及其生动。富于形象感。特别诗人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运用及其鲜明的对比,感情激烈地谴责了边塞将帅的腐朽生活。
33、(6)韩敏《读陆游〈书愤〉书后》,《慕贞半月刊》1937年第3期。
34、将念浩无际,欲言忘所说。岂是花感人,自怜抱孤节。
35、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
3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37、刘方平(寄严八判官)洛阳新月动秋砧,瀚海沙场天半阴。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