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77句文案短句)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1、l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孔子指出来,要学好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要先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在教学中采取了品德修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
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
5、l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孔子教的东西只能反着听吗?这样的老师,你怕了吗?
7、l 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要求。
8、 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子贡)(《荀子·法行》)
9、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对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才能牢固掌握。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另外,还强调“学以致用”。
10、(2)孝悌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
11、l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
12、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1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4、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15、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阳货》)
16、l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18、全书论证逻辑紧凑严密,观点鲜明,行文简而有要,不失为一本介绍孔子教育思想的优秀著作。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9、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20、既然教育的目的是唤醒,那就一定要注意采用个性化的唤醒方式。
21、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22、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
23、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24、 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
25、l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
26、关于教育原则: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27、孔子以四项内容教育学生:礼乐和文献、人、忠、信。孔子又指出,一个人只讲究品德修养而不喜欢学习礼仪,就是矫枉过正,只有将这两种并重才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28、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29、关于教育目的: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30、关于教育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是指文化知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内容。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识学习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
31、l 播学于平民:不分贵贱、贫富、等级
3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33、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尤病诸。”(《宪问》)
34、孔子指出,在教学方面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来教授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孔子不仅要求学生学思结合,这种教学的方法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里孔子还强调了“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这些对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无疑是有效和科学的。
35、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丘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二是个别观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6、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37、孔子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逐渐衰亡,新兴封建制度逐渐兴起的历史过渡时期,他是这个过渡时期的过渡人物。孔子的思想基本上代表了当时比较开明的奴隶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前进的倾向和要求。
38、l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
39、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40、l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
41、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
42、l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43、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
44、同时,由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与其政治、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紧密不可分的,论述教育思想,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涉及并互相比照,陈景磐先生的这本著作在这方面也存在不足。虽然如此,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颇有见解的观点,总结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并纯熟地引经据典进行分析,肯定了合理因素,指出了应扬弃的思想。
45、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46、l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47、l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48、l 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子贡)(《荀子·法行》)
49、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50、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51、孔子并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相反,他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是无知的。他是通过一步步追问,明白别人问的问题,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再告诉他。
52、通过侍坐,召集学生集体谈话来达到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53、l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54、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是指不分贫富贵贱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的“有教无类”满足了平民入学接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55、l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阳货》)
56、l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57、l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58、l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59、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古代时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教育家孔子,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60、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颜乐处
6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62、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63、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64、宰予在守丧几年的问题上把孔子的脸打肿了,孔子无话可对。宰予出去后,孔子背后又骂开了:“予之不仁也!……”
65、l 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
66、但孔子办高价培训班,开了教育产业化的先例之后,教育成了收费项目,平民再也上不起学了(旧中国的文盲率能说明一切)。
67、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赞赏“重民”、“利民”思想的原因。孔子适时开办私学,总结和发展了我国当时传统的古代文化,将诗、书、礼、乐等经典纳入他教材范畴,对我国文化教育影响很大,这些,都形成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68、孔子非常重视德育管理。德育管理思想可以说是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提出“以德育人”、“以德治国”,都体现了德育在孔子教育管理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具体做法有:树立榜样,正面引导——“见贤思齐”;严格要求,尊重爱护——“既往不咎”;身体力行,及时反馈——“听其言而观其行”;自我反省,自我改过——“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69、“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70、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要有不耻下问的态度;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71、当代的蠕蛆们继承了孔蠕不会摆事实讲道理的基因,只会空口乱喷,或者说人家没看完
72、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几十年。
73、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把教育对象的范围扩大了平民阶层,彻底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74、(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A项正确。
75、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76、子产不毁乡校之事可以证明,孔子之前有正腐创办的各级义务教育制学校,连傅说、百里奚这样的农民工、奴隶都能学知识,所以才有朝一日逆袭成为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