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59句文案短句)

2023-03-12 10:48:45

孟子三章

1、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又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来与之相博弈,或者是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走向灭亡。因此,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2、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3、第3层(然后知……安乐也):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第2段主要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磨炼,以及人处于困境中才能奋发,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孟子三章)。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6、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意志受磨练,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的时候,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魄,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10、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2、dédàozhěduōzhù,shīdàozhěguǎzhù。guǎzhùzhīzhì,qīnqīpànzhī;duōzhùzhīzhì,tiānxiàshùnzhī。yǐtiānxiàzhīsuǒshùn,gōngqīnqīzhīsuǒpàn,gùjun1zǐyǒubúzhàn,zhànbìshèngyǐ。

13、第2层(入则无……国恒亡):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进一步论证艰苦磨炼的必要性。

14、  曰:“丈失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15、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16、“得道”与否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18、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9、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20、学生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雄辩之势。

21、(孟子其人)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山东省邹城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他们合称为“孔孟”。他曾游说梁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22、A.本文第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23、直到战国时期,孟子的出现,再次游走于各诸侯,推行儒家的王道。使儒家思再次走到历史舞台之前。

24、(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5、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空,穷。乏,绝。

26、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侯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27、拂(bì)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28、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29、第三个问题是不得志又如何处世。世上的人得志者少,不得志者多;人的一生得志时间短,不得志时间长。连孔子、孟子等都一生不太得志,何况常人?大丈夫如果不得志该如何呢?答案是“独行其道”。孔子、孟子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就是前面提到的晏婴,也有不得志的时候。齐庄公继位后崇尚勇力,不顾道义,也讨厌晏子,便在酒宴上让乐工连唱三遍“已哉!已哉!寡人不能说也,尔何来为?(算了!算了!寡人我不能高兴,你来干什么)”。晏子听懂后进行了劝谏,但庄公不听。于是晏子便把受赏得来的贵重物品全部缴还给庄公,那些不值钱而可以卖的就送到市场上去。做完这一切后,便步行东去,直到滨海一个小村子里,自己过起耕读生活。后来齐庄公被大臣崔杼所弑,齐景公继位,又把晏子召了回去,并任其为相。晏子不贪财,不恋位,即使做了农民也不忘修身(如果忘了修身,景公也不会再重用他了),这就是“独行其道”,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

30、孟子答道:“王何必非要说利呢?也要有仁义才行呢。如果王只是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国家呢?’大夫也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封地呢?’那一般士子和老百姓也都会说‘怎样才有利于我自己呢?’这样,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国家便危险了!

31、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孟子所说的“仁政”。

32、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自己的话作答。 

33、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34、就造就人才而言,一方面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当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悠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就国家的治理问题而言,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是极其重要的,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臣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35、在现实生活中,“富二代”、“官二代”一切扎眼的词汇不断涌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但是又有谁天生就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之类的“好命”呢?

36、第合乎国家与国家平等的原则,也就是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第有利于维护国家间的和平共处,这是鉴于20世纪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国儒家的思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历史资源应受到我们的重视。

3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8、(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9、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40、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

41、(评析)先破。接下来讲孟子的反驳,他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首位,是妇人家遵循的行为准则。

42、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43、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44、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些人。于,给;是,指示代词,这样的。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4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6、《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特殊技巧:在总说句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基础上,先背有关天时的内容,再背有关地利的内容,最后背什么是人和的内容。

47、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万辆里头,他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里头,他就拥有一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不说是够多的了。假若他把‘义’抛诸脑后而事事‘利’字当先,那他不把国君的一切都剥夺,是不会满足的。

48、以民为本,推行仁政,是孟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张,也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一章借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全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气势充沛,有说服力。

49、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

50、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5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劳苦。其,代词,他的。

5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3、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

54、文王国王游览到灵沼,池里鱼儿蹦得欢。’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园中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55、孟子觐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辞千里长途的辛劳而来,是不是将给我国带来利益呢?”

56、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57、[设计意图]拓展阅读,深入理解《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并学以致用。

58、独行其道: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不孚众望是褒义词吗(92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