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关于战争的成语(29句文案短句)
两个关于战争的成语
1、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形容战火烧遍各地。(两个关于战争的成语)。
2、《梁书 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3、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日子,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
4、(诉诸武力)诉:诉讼。武力:军事力量。指用战争来解决冲突。
5、它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打乱了秦王朝的统治秩序,加速了残暴的秦二世的统治的灭亡并最终使其走向灭亡;它同时也间接影响了自此以后的历次农民起义,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形象。(两个关于战争的成语)。
6、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7、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战争留下的创伤。
8、 一切都靠战果说话,不管你口气有多大,创造了成语“余勇可贾”和“灭此朝食”的齐国军队,最终还是被晋国打败了。说大话的齐顷公,紧接着就尝到失败的苦果了,他一路狂奔,后面敌军正在追赶,偏偏不讨巧,齐顷公的马车被大树给挂住了,偏偏前一天晚上,丑父的胳膊在睡觉的时候被蛇咬了,推车的时候使不上劲,于是就被敌人追上了。
9、 郤克一回到晋国,就要求对齐国用兵,晋景公考虑到不能因小失大,当时没有答应,然而,郤克心里一直惦记着。
10、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
11、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12、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13、(课后练习)(多选)下列典故与“围魏救赵”处于不同时期的有()。
14、沦肌浃髓指都沉入渗进肌肉骨髓了,可见多么深刻。因此这个词表示感受极其深刻,不过听起来也有点怕怕的啊。
15、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16、暗度陈仓:指不是从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17、一天一个成语你喜欢一个人,这个人也喜欢你,可是面对你的靠近,ta却会表现的忽冷忽热、若即若离?
18、(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动灰。”
19、在公共场所时,要慎防扒手顺手牵羊,以免财物遭窃。
20、一天一个成语25——弹冠相庆冠读一声,多为贬义,以后用成语可不敢乱用哦
21、典故一: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巧妙地避开了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22、这个成语看起来有种恐怖片大场面的赶脚,不禁让人联想起《釜山行》中人山人海的丧尸暴乱场面。
23、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24、矢石之难:矢石:箭与石,作战的武器。指在**中受到矢石的袭击。
25、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26、减灶诱敌出自战国时期齐国孙膑和魏国庞涓的马陵之战。
27、(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28、出自: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