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64句文案短句)
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六十四章》
2、(译文)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3、(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道德经十句经典名言)。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在这里,老子所谓的“善”,不是盲目地做善事或者自以为是的善行,而是要行符合大“道”的“善”。
6、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7、17)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译文)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认同道德沦丧。
8、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9、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0、出自《老子·第二十九章》。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
11、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12、回复数字 105 阅读《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3、38)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14、(解释)五光十色,有时会令人眼花瞭乱,看不清丑恶;优美的顺音,有时会令人听不到忠言;美味佳肴十分爽口,有时会令人品尝不了疾苦;骑马游猎,有时会让人性情放纵;有时一些稀有珍贵的物品会让人图谋不轨。
15、第55章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6、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天道、顺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国家。但用兵却要用诡诈、出奇制胜。要取得天下太平,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17、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18、译文为: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19、(解释)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才能公正豁达,能公正豁达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能长治久安,终身没有危险。
20、(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21、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所生化出来的,而“有”却是从“无”生化出来的。
22、回复数字 120 聆听《道德经》部分章节的唱诵
23、《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相传为老子所著,其中蕴含的哲理简单而意味深远,其中最经典的十句话更是蕴含了中国式的生存智慧,领悟透了并在实践中践行的话,受益终身。
24、2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没有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2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26、出自《道德经·六十四章》。这句话是告诫我们,事物都是从细微之处发展起来的,要善于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也指要想做成大的事业,一定要由小的成功,不断的累积。
27、(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
2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9、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0、2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31、(解释)不固执己见,才能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用自我夸耀,别人也会认同你的功劳;不自高自大,才能保持长久。
3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33、天”的大道,是利用万事万物,但是不要伤害它们的根基,跟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道理。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要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要跟人争名夺利,这样才能真正的长久。
34、4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译文)言语无法表达“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说“道”,如果有人在说“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3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36、第10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7、解悟:不执着自我,所以才看得清楚明白;不自以为是,反而更彰显了自己;不自我炫耀,反而能够成就自己;因为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38、第38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9、第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40、(译文)因为他不执着于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41、译文为: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能够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住恒久的满足。知足才能常乐。
42、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普通人做事,往往是几乎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能慎始慎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
43、(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的人。
4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45、不自我表现,因此才能够通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才能得到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才能够长久。
46、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就发生了。
4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48、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49、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50、注: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51、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52、16)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53、(译文)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54、(译文)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的,他很少发号施令。
55、(解释)踮起脚跟想站得高,反而站不稳,大跨步前行,不可能走得太远。固执己见的人,是看不分明的;自以为是的人,是看不清是非的;自我炫耀的人,是显不出功劳的;自高自大的人,是不能长久的。
5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7、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58、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59、3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译文)道,看起来无所作为,却无所不能。
60、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61、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62、(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6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