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名言我思故我在原文(60句文案短句)

2023-03-24 09:40:56

笛卡尔名言我思故我在原文

1、在笛卡儿的著作中,他用“存在”和“是”来论述上帝,因此他说“上帝是”,“上帝存在”,而且这两种用法确实常常是不分的,意思也是大致相同的。但是,从以上论述我们确实可以看出,这里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最重要的一个差别是,对上帝可以说“是”,也可以说“存在”,二者是等价的;或者,对上帝只能说“是”,但是这种“是”乃是在“存在”的意义上理解的;但是,对于除上帝以外的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简单地这样说。

2、引文5:如果“是动物”属于人的本性,那么可以断定人是动物;如果“三角之和等于两直角”属于三角形的本性,那么可以断定直角三角形是三角之和等于两直角。如果存在属于上帝的本性,那么就可以断定上帝存在,等等。(同上书,第152页。略有修改,参见Descartes:Meditationen,SS.135-136)

3、另外,肯定有些句子的译文欠佳,或者说可以进一步完善,但本着抛砖引玉的初心,暂且印出一家之言,以飨读者。

4、从这三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成分“是”。无论是“我不是什么东西吗”(即“我是某种东西”),抑或“不会使我什么都不是”(即“一定会使我是某种东西”),还是“我是”,都含有一个“是”。想到笛卡儿是在论证他的命题“我思故我是”,似乎这个特点也算不了什么。相反,值得注意的好像倒是另外两个问题。第在这三句话中,前两句与后一句是有差异的。从字面上看,前两句肯定是表达了“(不)是某种东西”,但是后一句话只表达了一个“是”。因此,后一句话表达的究竟是“是”还是“存在”?第在后一句话中,除“我是”外,还跟有“我存在”,对此该如何理解?它们是同位语吗?是语词解释吗?是递进解释吗?

5、•选择已故的思想家是基本标准。换言之,其思想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没有阴影和疑点,用中国文化的概念来说,盖棺定论少是非。(笛卡尔名言我思故我在原文)。

6、在甄选作者金句时,更没有硬性的标准,就是基于遵循历史、尊重作者、尊重法国知识界的共识。不过,有一点做到了,那就是没有从政治正确的方面考虑,没有按某种道德标准,没有有意无意地使用某种意识形态,没有考虑是否会挨批挨骂的后果。

7、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

8、仅仅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

9、•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皆入选,不论是否去世,只要写作语言是法语,换言之,其金句满载着源远流长的法国文化气息。

10、Lephilosophe RenéDescartes,auteurdecettecélèbreformule.

11、“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一个简单的“悟”字,要想说清楚可不简单。

12、      历史总是这样捉弄人,生前迫害笛卡尔的法国,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开始承认他的伟大的思想,其骨灰也被移入圣日耳曼圣心堂。本文的题图即为法国发行的笛卡尔头像邮票。

13、笛卡尔的目标是发现一个绝对可靠的信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因此他的“不可知论”不但不会造成虚无,反而形成社会进步的动力,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

14、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15、行动十分迁腐的人,只要始于循着正道前进,就可以比离开正道飞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16、我觉得这段解释有三点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它说明存在性是上帝的一种性质,而且是一种狭义的性质。这样我们就不能在一般意义上理解它。其次,在上帝身上,本质与存在不能分开理解,而在其他东西,则是可以分开来理解的。由于这两点,因而产生了第三点很有意思的结论:上帝的是和三角形的是乃是不同的。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则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三点意思完全可以归为一点:在上帝这里,本质和存在是不分的,而在其他事物,本质和存在是区分的。这与前面提到的笛卡儿的那些论述显然是完全一致的。问题是,这种区分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笛卡儿的思想,我们再看他的另一段话:

17、     他虽然是法国人,但是其祖国在其有生之年却对其并不待见,因为其著作中明显地透出无神论的气质,尽管笛卡尔本人坚持说自己是相信上帝的存在的。法国耶稣会的势力一直在查禁他的书,使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不得不流亡国外,使其大半生流亡在荷兰。

18、      所以说“我思故我在”可精炼地理解为:当我使用理性来思考的时候,我才真正获得了存在的价值。理性可破除习惯、迷信以及种种所谓的“已成观念”,让真正的思考渗透进自己的人生,那么,我的存在才有真正的意义。

19、认为思维可以在没有任何感官输入的情况下发生,这表明了心灵(或灵魂)与身体之间某种程度的分离。

20、      这位公主的知性,可以通过如下精彩对话而略窥一二:“知觉向我显示:灵魂驱动躯体,但并不告诉我(知性和想象也不告诉我)是怎样驱动的。” 以至于笛卡尔甚至劝她尽量少想些形而上学。两人的交往可谓哲学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1、   最后闯入笛卡尔生活的女人就是上文已经提及的瑞典女王克里斯汀,其父为武功威震欧洲的古斯塔夫。女王本人年方据说一半是女武士、一半是女学者。当时书籍介绍说,她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严厉而又热情,仇视结婚,把热情倾注于体育运动,不知疲倦的骑士、猎手,不畏北国的寒冷和黑夜,狂热的路德派教徒,不喜欢加尔文派教派一如不喜欢天主教徒,自幼在战争中受教育,但克里斯汀对智力活动同样兴致勃勃,充满好奇。她像伊丽莎白一样,会三四种语言,还正在学习希腊语;对于哲学也极为酷爱。她希望自己的首都成为新的雅典。”由于笛卡尔一再以身体不佳推辞,于是她专程派出军舰把笛卡尔接到了自己身边,这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上,也唯有这一例。

22、问题是,这样的探讨固然涉及上帝,而在神学的讨论规则下,必须这样理解,但是哲学家们毕竟还要探讨哲学问题本身,特别是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探讨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门“作为是的是”的学问。阿奎那明确地指出,应该知道,正像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第5卷说的那样,是本身乃是以两种方式表达的,“首先它被分为10种范畴;其次它表示命题的真”(Aquinas,St:OnBeingandEssence.Toronto,Canada19pp.26-Aquin,T.Von:DasSeiendeunddasWesen,Lateinisch/Deuschuebersetzet.kommentiertundherausgegebenvonFranzLeoBeeretz,Reclam19SS.4-5),而“本质则是在是的第一种意义上理解的”(同上,p.SS.6-7),即在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范畴的意义上理解的。表述一事物的本质并不意味着断定一事物的存在,也就是说,本质与存在并不意味着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中世纪哲学家那里,上帝只能表达为“他之所是”,而这种说法“意味着在上帝没有他的本质和他的存在之间的区别”(Maurer,A.A.:MedievalPhilo-sophy,PontificalInstituteofMedievalStudies1983,p.114)。因此,他们必须论证,在上帝这里,存在与本质是同一的。这里,我不想探讨这种分析和论证有没有道理,是不是站得住脚,而只想指出,认识这些分析和论证的产生、形成及其影响,对于我们理解西方哲学,特别是理解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方面,这样的探讨及其结果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沿袭了西方哲学传统;另一方面,它又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即神学的强大影响。认识到这样的继承与差异,我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发展与变化。

23、讨论笛卡儿的思想,即使仅仅讨论他的“我思故我是”,以上论述也是不够的,大概至少还要探讨他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才行。《沉思》除第3章和第5章专门论及上帝的存在外,其他各章均有一些论述。因此,笛卡儿与上帝相关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他的“我思故我是”这一思想,乃是非常值得参照和思考的。

24、从字面上理解,以思考作为出发点,认为由于我思考,因此我存在,也就是说,有我。再从思考出发,对这个被认为存在的我进行反思,问这个我究竟是什么,因此得出我是一个在思考的东西。这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我的问题是:笛卡儿的意思是不是这样?

25、他认为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

26、回到在古代思想文化里产生和发展的中医学,中医的“望闻问切”,需要师傅一对一带教,接受程度也因人而异,很难通过精确的现代医学的实验和制造和传授方式建立标准体系,因此不利于其在现代社会的推广普及。

27、顺便提一下,00后创作女歌手碧莉BillieEilish的歌《ThereforeIAm》,歌名就来自于笛卡尔的名言(英文翻译)Ithink,thereforeIam。很好听,版权问题无法上传。

28、笛卡尔考虑的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双向影响是与众不同的,但他不能对非物质的精神和物质如何互动这一问题做出充分的回答。事实上,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2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30、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31、在笛卡儿的探讨中,我们看到,最容易令人迷惑和产生问题的地方乃是是和存在的区别。无论是关于上帝与其他事物的区别,还是关于本质和存在的区别,实际上都与是和存在的区别有关。根据引文2和笛卡儿的思想是清楚的。因此,我们理解的困难显然主要不在“我思故我是”这句话本身,而在于涉及到上帝以后。如果不谈论上帝,大概也就不用区别存在与本质,因此也就不用有那么多相关的讨论,也就不用区别是与存在了。问题是,在笛卡儿那里,谈论上帝,甚至以上帝为出发点,已经成为哲学传统,因此他不得不谈论,必须谈论。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倒是应该考虑一下,从上帝出发,为什么就一定会涉及到存在和本质的区别呢。

32、在甄选作者名单时,事先没有硬性的选择标准,但是,下意识里的一些理性原则发挥了作用,可以归纳如下:

33、“我思故我在”(法语:Jepense,doncjesuis)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哲学命题,又称为“笛卡尔的cogito”。“我思故我在”是中国国内旧译。王太庆先生将之译为“我想,所以我是”笛卡儿认为这是是一个绝对可靠的真理与第一原理,并由此发展出其哲学思想。

34、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Jepense,doncjesuis”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35、这样说来,《道德经》的产生纯属偶然,更不要说秦朝初期为统一思想的焚书坑儒行动,毁灭了多少本来的传世之作。叹一声。

36、无锡有个拈花小镇,这里就说个关于拈花的佛学传说。本来灵山大会上佛陀说法,大家都很严肃庄严,佛陀从树上拈花一朵,略作停顿,就送入脚下泥土上。而在场的千万大众,唯迦叶一人一笑而得“悟”。后人比较认可的解释是:枝头的花是有生命的,手中的花只剩下了美丽的“相”,到了泥土上的花已走向生命的终点,看似同一朵花,其实已非同一朵“花”。当时只有迦叶领悟了佛陀的意思,他一笑而之,佛陀看到,因此知道迦叶已领悟。

37、比如有阴阳对立转换学说,还有大家熟知的诸子百家学说、佛道学说。百家争鸣,但这些学说的思维内核,是东方哲学的“悟”。

38、在笛卡儿的哲学著作中,虽然他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进行了许多论述,但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并不是他关于上帝的论证,而是他关于“我是”的论证。因此“我是”乃是我们考虑的重点。我们既然看到上述差别,自然就会说,“我是”与“上帝是”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与上帝是不同的,乃是上帝以外的东西,因此在“我”的身上,存在与本质是相区别的,“我”的存在与本质或本性并不在于我自身的是,而是需要有其他的说明。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引文引文2和引文3的论述是不应该有什么理解上的问题和歧义的。特别是对于引文1中从前两句话到第3句话的过渡的理解,也是不应该有什么问题和歧义的。

39、有了这里的理解,再看引文我们就可以明白笛卡儿的那三层意思是什么了。我们现在倒着分析那三层意思。说“三角形是”乃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并没有对三角形有任何说明,也就是说,仅仅一个“是”,还没有说明三角形的本性,因为三角形的本性必须要通过其他东西来说明。而对于上帝,我们仅说“上帝是”就可以了,因为这个“是”在这里既表达了上帝的存在,又表达了上帝的本性。正因为这样,上帝的这种本性与三角形的本性是不同的。因此,说三角形存在与说上帝存在的意思也是不同的。因为说三角形存在并没有表明它的本性,而说上帝存在也就同时表明了它的本性。所以,“上帝存在”中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即狭义的存在。只有对上帝才能这样说,而对其他事物是不能这样说的。

40、我思故我在的意思是:“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为当我怀疑其他时,我无法同时怀疑我本身的思想”。

41、这是笛卡儿在答辩别人对于《沉思》第2章的反驳时关于自己的论证的一段说明,他是想论证,只要我们认为属于一事物本性的东西,就可以被正确地断定为属于该事物。虽然这段话仅仅涉及与本性相关的问题,而没有直接回答存在与本质的区别与否,但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笛卡儿的有关思想,因为这里的解释是非常具体的。动物是人的本性,因此可以断定“人是动物”;三角之和等于两直角是三角形的本性,因此可以断定“直角三角形是三角之和等于两直角”;存在是上帝的本性,因此可以断定“上帝存在”。这段解释的意思不难理解,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本性与本质虽然近似,却无疑是有区别的。在笛卡儿时代,人们非常清楚来自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的本质定义,即属加种差。也就是说,说明一事物的本质需要说出它的属和种差。这里关于本性的说明,显然不是关于本质的说明,因为看不到属加种差。动物显然仅仅是属,而不是种差。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与表达本质相似的表达方式:“是动物”,“是三角之和等于两直角”,等等。以人为例,不管谈论他的本性(“人是动物”),还是谈论他的本质(“人是理性动物”),表达方式都是一样的,即“S是P”。也就是说,本性也好,本质也罢,都要表达为“是怎样怎样”。问题是,对于任何事物都可以这样谈论和考虑,惟独对上帝不行。因为上帝的本性就是存在,所以对它的本性的表述就是一个“存在”。推而广之,上帝的本质也是同样。

42、•选择自己知道和喜欢的法国思想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作家和艺术家,当然也查阅了资料,做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保证所选内容的一致性和逻辑性。

43、笛卡儿在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他引入了“思(考)”这一概念,并使它成为哲学的核心问题,从而开创并形成了认识论的研究。他的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他的名言Cogito,ergosum。这句话的英译是Ithink,thereforeIam,德译是Ichdenke,deshalbichbin,而汉译一般是“我思故我在”。按照我的理解,笛卡儿的这句话,英译和德译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汉译却有问题。它的正确翻译应该是:“我思故我是”。在本文中,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注:这是继关于海德格尔、巴门尼德、亚里士多德之后,我进行的又一个案例研究。这里有许多背景思想没有展开,但是读者可以参见那些研究。参见王路:《“是”、“是者”、“此是”与“真”——理解海德格尔》,载《哲学研究》1998年第6期;《巴门尼德思想研究》,载《哲学门》2000年第1期;《“是”、“所是”、“是其所是”、“所是得”——关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几个术语的翻译》,载《哲学译丛》2000年第2期;《“是”还是“存在”——读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载《哲学译丛》2000年第3期。)

44、引用名言,可以使语言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增加语言的文采之美和文化内涵。正如蒙田所说:“我引用别人的话,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多记一些名言警句,既有利于增加思想内涵,也可使自己的表达更深刻准确。

45、笛卡尔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既思考(心灵)和外在世界(物质),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

46、此外,我们过去一直把笛卡儿这句名言翻译为“我思故我在”,因而也很自然地理解为:由于我思维,因此我存在。这样,笛卡儿的思想就是强调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而且强调精神先于物质。这里,一个显然的疑问是: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如何能够思考呢?人们会感到奇怪,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像笛卡儿这样的大哲学家怎么会出现问题呢?在这种意义上说,我们探讨对这句话中是的理解,即这里说的究竟是是还是存在,是非常有意义的。

47、孔子的思想言论大多是弟子记录整理的;据史料的记载,老子更是在西出函谷关的时候,被关长伊尹拦了下来,逼着他留下了五千言的旷古巨著《道德经》。

48、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比较权威的解释是:“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因为我在思考的时候,肯定有一个执行“思考”的“思考者”,这个作为主体的“我”是不容怀疑的,这个我并非广延的肉体的“我”,而是思维者的我。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49、而中医学更因为受限于当时的传播手段有限,有的世家还注重家传的纯正,因此很难得以完整地传承下来。

50、“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谈谈方法》的第四部分提到,“我思故我在”可精炼地理解为:当我使用理性来思考的时候,我才真正获得了存在的价值。

51、这100位的选择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凑个整数。一方面,法国还有许多思想家的金句值得收录,另一方面,内容也可以更精一些,其实,若选50位作者,或者200名作者,恐也会遭到同样的询问和质疑。

52、这里,笛卡儿明确阐述了他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思想是与我不可分割的属性,从而正面论证了思维的重要性。然而十分显眼的是,虽然他在这里再次提到上述引文中的第三句话,但是却明确强调“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并且进一步问“是一个什么东西”、“是什么”等问题。如果我们接着笛卡儿的论述往下走,就会看到,他还不断地在问:“我究竟是什么呢”(同上书,第27页),“什么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呢”(同上),并且通过自己的论证说明“比以前稍微更清楚明白地认识了我是什么”(同上书,第28页)。在这样的背景下,难道我们还能够说,笛卡儿谈论的是存在吗?我认为,笛卡儿主要谈论的乃是是,存在乃是关于是的一种解释,一种引伸的说法。用它来理解是,固然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笛卡儿主要是谈论思考,因而谈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对“我是某种东西”的理解,因为这是人们最直观、最简单、最经常的思考方式,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

53、法兰西文化史上每个思想家都是一棵参天大树,大树保留若干刚劲的树枝,树枝就是思想金句。斗转星移,日月流转,物是人非,而历史中经历风吹雨打的智慧之树始终傲然挺立,跨越时空塑造出众多的金枝金叶,在不朽的法兰西文化森林中熠熠闪亮。笔者在六十岁前,有幸无意间闯入法兰西浩瀚的文化森林,随手拍下100棵大树的树干、年轮和树枝,集成《法国闪亮智慧》画卷。

54、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对于我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视为真理;

55、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

56、这样的理想世界被设定是完美的,因而存在其中的事物的发展和认定都是有明确的区分认知的标准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毕达格拉斯的数论,直至柏拉图的理念论等等,都是形成认识论的基础。

57、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58、感谢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社长朱人来先生慧眼识干货,自始至终支持我的编书项目。感谢姜子勤小姐对本书封面的友情设计。感谢璀璨夺目的文友才女们智子、曲悦、枫子、悠心无私付出的不可磨灭的智力贡献——审译和校阅。

59、如果按照上文的理解,笛卡儿关于上帝存在的表达应该是“上帝是”。但是我们看到,笛卡儿除了谈论“上帝是”以外,还明确地谈论“上帝存在”。不同之处在于,他一般不大问“上帝是什么”,而总是肯定“上帝存在”,并借助上帝的存在来论证“我”怎样怎样。这里,我不探讨笛卡儿是如何论证上帝存在的,他的论证对不对,有没有道理。我的问题主要是:“上帝存在”与“上帝是”有没有区别。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已经造句一年级(26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