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十句经典名言(73句文案短句)
老子十句经典名言
1、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2、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慎,慎重。终,结束。结束时要像开始时一样慎重细心,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老子十句经典名言)。
3、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十句经典名言)。
5、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8、书如海,平静中积淀,澎湃中升华,品读中成长。
9、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10、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4、选自《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鱼不能离开水,国家最锐利的武器不能够让人知道。
15、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我们生活的好坏也是相对的,有的人一直和别人比较,心比天高,怎奈何命比纸薄?
1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9、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
20、选自《道德经·第五章》。(译文)说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隐人窘境,不如顺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2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2、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陈鼓应)老子对这一点很看重,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用肯定的语气又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很明显这些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被称为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刚愎自用?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3、译文:普天之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但是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替代它。
2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5、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26、选自《道德经·第九章》。(译文)金银财宝很多,没有谁能守得住。
27、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9、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
3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1、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总是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却不与万物相争而以平静自持,甚至甘心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地方。这句话以水的品性来赞扬利他、无私的美德和品格,以及“不争无忧”、“甘于平淡”的精神。
3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5、老子这句话的真实意义是说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因此行善的人就是顺应天道的人,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使得善良的人做事情犹如神助,顺风顺水。
3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8、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3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4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43、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4、 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要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45、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言,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6、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4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0、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5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5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55、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无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人生境界。
56、(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5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8、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59、“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6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61、“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动不动就拿“想当初怎么样怎么样”来说话,否则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大智慧。
6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6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64、译文:福依偎在祸枕边,祸潜伏在福床下。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也可以互相转化。人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倘若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
6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66、品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愿能与书一生为伴。
6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68、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6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70、索取,只有在一个场合才能越多越好,那就是读书。
7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7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