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69句文案短句)

2023-03-27 11:19:46

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

1、在痛苦中煎熬了两三年之后,狄更斯终于向他心目中的美丽天使倾诉了自己的感情。天使却早已厌倦了这种游戏,她的回答给予狄更斯的只有羞愧与绝望。

2、《伪君子》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形象达尔杜夫。他是一个宗教骗子,靠伪装骗得富商奥尔恭和他母亲的信任,进而一步步为非作歹,最终伪饰被揭穿,露出狰狞的面目和丑恶的灵魂,并受到惩罚。莫里哀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和贪婪,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在艺术上,莫里哀既遵循“三一律”,又突破它,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3、《静静的顿河》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

4、值狄更斯逝世15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能多人来关注、阅读这位极会写故事的作家,并推出了“狄更斯文集”第一辑(共8种),到6月9日为止,我们将每天介绍文集中的一本书,纪念这位不朽的作家和他不朽的作品。

5、《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

6、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1870)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广泛描写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

7、 张明慧:《共同的局限,不同的风采——〈双城记〉与〈九三年〉比较剖析》,《南通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

8、狄更斯经历了丰富的人间生活后,对人,对周围环境,对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所有他成熟的思想认识都汇总在《远大前程》一书中。

9、“我们虽然分离,但愿情意长存。”埃斯苔娜说道。

10、狄更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

11、社会—历史层面的分析仍是这一时期《双城记》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但在这一层面内部,一些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受到了冲击。如传统评论认为,《双城记》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及革命者。针对这一观点,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张玲在《剥笋——〈双城记〉主题层析》一文中指出,《双城记》是故事并非史书,狄更斯并没有试图全面反映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各个方面,“他不过是通过艺术的概括,反映了革命的一些方面或侧面,表述了它最主要的是非功过”。“象这样一场规模宏大,波及深远,剧烈空前的群众运动,出现偏颇谬误本不足为怪,更何况,法国革命既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其性质本身就决定了: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城乡劳动者虽然对革命怀着巨大热情和献身精神,但是他们在文化上、思想上、政治上还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不可能具有高度的觉悟和组织性,相反却带有极大的狂热和盲动。”因此,《双城记》是符合历史的,它并没有歪曲法国大革命,也没有歪曲革命者。有感于社会—政治批评的单部分研究者转而向其他层面进行探索,也涌现了一批颇具新意的研究成果。赵炎秋的《论狄更斯的道德观在其长篇小说人物塑造中的作用》一文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双城记》无论是在人物塑造或是情节安排上,道德因素都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更多侧重于伦理道德的范畴,他“往往从道德的角度对社会生活进行批判,并以此作为武器。因此,他对社会的批判带着浓厚的道德色彩”。陶丹玉的《论〈双城记〉中的宗教倾向》则从宗教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了重新解读。文章认为,《双城记》除了真实反映人民的疾苦和谴责贵族的残暴之外,还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宣扬、歌颂作家的宗教情感——仁爱和永生。

12、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

13、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14、该书发表于1938年,正是英国阶级冲突愈发激烈之时,其故事揭露了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故事的背后蕴藏的道理、反应的社会状态很有品读和研究的价值,是人们深入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一个好途径。

15、《双城记》在艺术方面的得失也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伍厚恺在《论〈双城记〉的艺术特色》中认为,《双城记》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紧紧围绕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成功地安排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平行对照和对比关系”,并且成功地运用寓意性或象征性手段,配合有力的写实手法,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赵炎秋的论文《多元整一:狄更斯长篇小说的结构特点》则从艺术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这部作品在形式上的独创性。他指出,《双城记》由五个叙事单元组成,这些单元相互独立、平行发展,构成《双城记》的多元现象。另一方面,小说的叙事单位又是整一的。它们相互联系、交叉、渗透,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形成小说的整一性。此外,《双城记》在细节描写、修辞手法、悬念设置等方面的特点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除溢美之辞外,部分学者也注意到了《双城记》在艺术方面的缺憾。朱虹在《〈双城记〉——双重的警告》一文中指出:“《双城记》的故事可谓剪裁得干净,可是它的描写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度,难免流于干瘪”。罗经国在《狄更斯的创作》中也认为,《双城记》在人物刻画上是失败的。其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大多是狄更斯心目中爱与恨、仁爱与复仇等抽象概念的表现。

16、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

17、该小说讲述一位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名流”,也是一个“学者”,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个社团(“匹克威克社”)的创办人。

18、《匹克威克外传》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37年。

19、该小说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种种罪恶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化,导致下层群众中存在极端的愤懑与不满,英国社会处于爆发一场社会大革命的边缘,这与18世纪末法国的社会现状极为相似,狄更斯通过对两个城市的对比,给当时的英国社会以借鉴及警醒。狄更斯对革命与人性的深度思考及写作才华,也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20、虽然大卫并非狄更斯本人,但他确实具有作家的主要特点。例如:“若没有我当时养成的准时、井井有条和勤奋的习惯,我就绝不会取得我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无论我在生活中试图干什么事情,我都全力以赴地干好它……无论我献身于何种事业,我都毫无保留地献身于它……无论干大事还是小事,我总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我始终认为,任何天生的或后天培养的才干,若不与坚韧不拔、谦逊踏实和埋头苦干的品质相结合,就不可能有所成就。”所以狄更斯在临终前不久才会说:“在我的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欢这一部。……正如许多溺爱的父母,我在内心的最深处有一个得宠的孩子,他的名字就是《大卫·科波菲尔》。”

21、    《远大前程》正是狄更斯晚年的作品,这一时期,狄更斯开始自我突破,创作主题逐渐神话,对于现实的批判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制度方面,对于人物内心和人生道路方面有着独特的想法和警示。《远大前程》是一部模仿自传式的手法进行故事描述的小说,也有翻译成《孤星血泪》。这部小说中人物众多,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复杂多变,从中表达出作者对于生命、人性、欲望、理想的看法。

22、我们坐在附近的一张长椅上,我说道:“多少年如流云般过去,埃斯苔娜,而今日我们在最初相见时的旧址上又重逢,这有多么奇怪!你常常回到这里吗?”

23、“Youhavebeentheembodimentofeverygracefulfancythatmymindhaseverbecomeacquaintedwith.ThestonesofwhichthestrongestLondonbuildingsaremade,arenotmorereal,ormoreimpossibletodisplacewithyourhands,thanyourpresenceandinfluencehavebeentome,thereandeverywhere,andwillbe.Estella,tothelasthourofmylife,youcannotchoosebutremainpartofmycharacter,partofthelittlegoodinme,partoftheevil.”

24、与狄更斯的大多数作品相比,《远大前程》的篇幅不算长,但它的脉络却十分清晰。作品不仅对英国社会生活的场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而且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除了作为主人公的匹普和艾丝黛拉之外,乔的善良与温厚,马格维奇的凶悍与孤独,郝薇香的乖戾与脆弱,都令人难以忘怀。

25、署名博兹的随笔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一篇还被改编成滑稽剧在剧院演出。于是,这些随笔产生了良性的蝴蝶效应:第一个效应是他的薪水得以提高,第二个效应是一些名人开始与他结交。1836年,狄更斯的随笔集得以出版,这是他写作生涯中最初的尝试。

26、在写给朋友的信中,狄更斯表达了他对这个最为宠爱的“孩子”的愿望:“但愿这本书能成为我所期望的那样一本好书,可以传诸你的子孙后代,一直给他们阅读。”

27、    本书的主人公皮普在幼年时期一直生活在做铁匠的姐夫乔的家中,因为善良和无知帮助了一位逃犯马格维奇。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美丽却冷漠的艾斯黛拉(她是老处女郝维辛的养女,郝维辛因为一份失败的婚姻,开始仇视男人,她先让皮普爱上艾斯黛拉,却不让他得到他,还让艾斯黛拉嫁给了一个混蛋),才意识到自己过得竟是下等人过的苦日子,开始为自己的出身及亲人感到害臊。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学习知识,他人生的第一个比较大的转折点出现,有人来找他,对他说他有一大笔财产需要继承。

28、"Outofmythoughts!Youarepartofmyexistence,partofmyself.YouhavebeenineverylineIhaveeverread,sinceIfirstcamehere,theroughcommonboywhosepoorheartyouwoundedeventhen.YouhavebeenineveryprospectIhaveeverseensince–ontheriver,onthesailsoftheships,onthemarshes,intheclouds,inthelight,inthedarkness,inthewind,inthewoods,inthesea,inthestreets.

29、通过以上的了解,不难发现,狄更斯的创作精于反映当时英国社会现状,而他描写的对象皆为众多的中、下层社会的小人物,这在文学作品中是空前的。

30、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涉足多种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有50多部诗集、12部长篇小说、108篇短篇小说、20多个剧本以及大量的其他作品。《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语言朴实,格调明快,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飞鸟集》是一部蕴含哲理的诗集。

31、《远大前程》从一个名叫皮普的老人回忆自己人生经历着笔,采用倒叙的手法展开。这大有繁华散尽归于平淡的真实感。好似“源于尘土终归要归于尘土”的要义一样。

32、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33、狄更斯个人生活:狄更斯18岁那一年在家庭间的小剧团认识了玛丽亚·皮特奈尔。玛丽亚是一个小银行家的女儿,比家境较差的狄更斯要好很多。

34、1835年,查尔斯·狄更斯与凯瑟琳·霍加斯订婚。

35、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家,代表作是《堂吉诃德》。他以骑士小说的写法描写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的冒险经历,达到讽刺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的目的。

36、在英国文学史上,查尔斯•狄更斯是可以与莎士比亚媲美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多以伦敦中下层社会为背景,平易睿智的笔墨中充满人道主义激情。他的小说,就像是英格兰社会的风情素描,一幅幅笔法各异的作品中,既有让人忍俊不禁的滑稽场面,也有令读者潸然泪下的悲剧情节;有对社会现象的讥讽,更有对小人物的同情;有天使的欢歌,也有魔鬼的画像。

37、《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它是描述心灵历程的史诗,深入描述了坚强刚毅的心是如何战胜自己心灵深处的怯懦卑鄙的阴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它又是一部音乐的史诗,通过主人公对音乐精神的理解,歌颂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音乐理念。同时通过音乐折射了不同民族精神的融合与冲击,把20世纪那一代人的奋斗与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它赞扬这样一种精神与信念——光明最终将战胜黑暗。

38、1850年,在创作《大卫·科波菲尔》时,只要狄更斯好动的脾气一冒头,他就会不顾一切地跑到世界各地去游玩。这部自传体小说被公认为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他通过描绘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从幼年到成为作家期间的种种经历,全面展现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广阔图景,展现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同他的其他作品相比,《大卫·科波菲尔》更能反映狄更斯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39、他踏遍了伦敦的大街小巷,或几个小时伫立街头,或探头窥视阴森的庭院,或注视阴暗小巷里的居民,汲取了塑造各色人物的素材。有一次,在一个名叫“七岔口”的地方,他惊呼道:“那个地方在我的脑海中呈现出邪恶、贫困和乞讨的杂乱景象,真是可怕!”。这些景象对于像狄更斯这样一个敏感的孩子而言是一场灾难,在他内心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后来所有这些印象都转换成了他的小说的背景和人物。

40、《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维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在抒情和议论中真切而详尽地展示了维特思想感情的变化。以浓郁的诗意和喷涌的激情叙写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将他个人恋爱的不幸置于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对封建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作了揭露和批判,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小说也勇敢地喊出了那个时代的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

41、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1)

42、多余人,大多是一些想改变社会,却只停留在想象阶段,没有付诸行动,或者说是无力去改变社会的贵族青年的形象。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详见文末《多余人》)

43、《大卫·科波菲尔》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44、《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别林斯基高度赞扬它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从而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

45、这里除了一道昔日花园的围墙之外,再没有当年的房屋,再没有制酒作坊,再没有其他连在一起的建筑了。一切当年的建筑均不复存在。一眼望去,空荡荡一片,外面是一道粗糙的篱笆围栏;但我看到一些昔日的常春藤又扎下了新根,在一堆堆废墟上发出了新绿,虽然那么低低地、那么寂寞地在生长着。一扇篱笆的门半开着,我推开它走了进去。

46、在《匹克威克外传》一炮打响之后,狄更斯发现他的出版商利用他大发横财,却付给他有限的稿酬,让他仅仅过着“勉强跻身于上流社会的生活”。因此,他与出版商之间矛盾重重,双方互相指责。狄更斯不得不与他们做斗争,并最终促进了英国稿费制度的建立。

47、《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之谜》、《匹克威克外传》。

48、中国读者接触狄更斯,始于20世纪初林纾的翻译。但当时,《双城记》并没有被译介。民国时期,陆续有了一些关于《双城记》的评论,这大多散见于狄更斯的传记及一些介绍性的文章里,如莫洛亚著的《狄更斯的生平及其作品》、林海的《狄更斯的写作技巧》、梅林格著的《狄更斯论》、伊瓦雪娃著的《关于狄更斯作品的评价问题》……这些文章大都出自3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关于《双城记》的评论尚不够集中和深入,主要仅限于翻译和介绍国外的资料,独立的研究还未展开。

49、“我一直在希望有一天能回来看看,可是各种各样的情况使我不能回来。多么可怜的、可怜的故居啊!”

50、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由于对俄罗斯文学无以伦比的贡献,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和“俄国诗歌的太阳”。主要作品有长诗《叶普盖尼·奥涅金》、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说《上尉的女儿》等。《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体小说。作品塑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51、Pip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实质上是他弄混了美的定义。Symposium里面讲到,爱中的美,应是指美德的美。一个人的正义,一个人的勇气,也可以是其他很多东西,但绝对不是外表上的,物质上的美丽。Pip遇见Estella的时候不过是个孩子,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尚未形成。而在这种时候,在Estella和MissHavisham的不当引导下,走向了深渊。有趣的是,MissHavisham让她的养女Estella去勾引Pip的原因,也是因为她当年在爱情上遭受过巨大的创伤,一环扣一环,令人感概万千。狄更斯通过对爱情的描写,讲述了当年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工业革命推广至全国,而过去一些传统的美德,如真挚的爱情,淳朴的友谊,似乎都与这个时代无缘。

52、《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53、不过,此时他非常熟悉的伦敦贫民窟,正是日后孕育他文学成就的地方。

54、从1858年至1870年,有八九年的时间,狄更斯到英国各地朗诵他的作品。他的表演常常使观众群情激昂,无论他朗诵什么故事都能够抓住观众的心。往往他刚一登台,观众席上便会爆发雷鸣般的掌声。等他卸装离去时,观众还久久不愿散去,仍旧欢呼不已。狄更斯对此却很淡定,保持着一种矜持的态度,仿佛这一切与他毫不相干似的。狄更斯不仅从自己的演出中获得了乐趣,更是完全沉醉其中。

55、作品原题名是Great Expectations,意思是指一笔遗产,把它译成“远大前程”。这个译名给读者一种印象,即作品的主人公是有远大前程的。而事实上,这个“远大前程”是带讽刺意义的,应该说这部作品的主题决非仅仅是写孤儿皮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幻灭的故事,如果这样理解,就领会错了狄更斯创作这部作品的意义。 

56、以今天的视角来重读这部小说,也许会感到《远大前程》在有些地方不太符合现代的审美观。比如说作品的人物关系,艾斯黛拉恰好是马格维奇的女儿,抛弃郝薇香的准新郎又恰好是马格维奇的狱友,这种人物关系太过巧合,过于富有戏剧性,反而显得不够真实。没办法,小说是写给19世纪的读者看的,那时的读者大概就是喜欢这样的人物设置。难道这就是今天的读者不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我百思不得其解。

57、法国厄弗里蒙地家族的代尔那放弃贵族特权来到英国,不幸被暗探诬陷犯有间谍罪,要判处死刑。代尔那来英国时恰好与路茜同船,路茜出庭作证表明他是无辜的。代尔那的律师也利用他的助手卡尔登与代尔那相貌极其相似的特点说明告发者有认错人的可能,于是代尔那被无罪释放。女儿的爱使梅尼特重新获得幸福。路茜的美丽引起了卡尔登和代尔那的爱慕。卡尔登知道路茜爱着代尔那,他放弃了对路茜的追求,决心要为她的幸福牺牲自己。路茜嫁给了代尔那。正当梅尼特一家过着安宁幸福生活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58、“这块地还是属于我的。只有这块地我总算还保留住了。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一点一点地离开了我,唯独这块地我保留住了。在这些令人伤心的年代里,就只有这一件东西我还是坚守下来没有卖出去。”

59、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60、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创作中的异化主题、荒诞手法和预言似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小说总的主旨是描绘人类生存境况,以此来揭示世界的荒诞性。

61、    在皮普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出,往往在物质前程越显得远大美好时,他的道德品质越为低下。幸运的是,皮普的道德上的堕落只是暂时迷失了本性,他良心未泯。狄更斯在这一作品中,深刻揭示了种种邪恶的势力对皮普心理成长的腐蚀作用,揭示了所谓的“远大前程”只不过是上流社会腐朽生活的代名词,而对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62、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达尔奈为了营救管家盖白勒(Gabelle),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马奈特父女闻讯后星夜赶到。医生因其受迫害的经历得到了尊重,使达尔奈回到妻子的身边。可是,几小时后,达尔奈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德法尔热宣读了当年医生在狱中写下的血书: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得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达尔奈死刑。

63、 朱虹:《〈双城记〉——双重警告》,选自《狄更斯小说欣赏》,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4、今年的6月9日将是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查尔斯·狄更斯逝世150周年的日子。狄更斯的文学地位已经毋庸赘言——他是纳博科夫、奥威尔、卡尔维诺等作家盛赞的文学前辈,是BBC剧集、好莱坞电影、西区剧场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而他在自己的时代掀起的阅读狂潮更是只有后来的“哈利·波特”能够比肩。

65、接着他应约为一家杂志撰写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这部狄更斯的小说成名作,围绕一位富有的退休商人匹克威克的一系列堂吉诃德式的冒险故事展开。小说描绘了英国社会的全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在批判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时充满了年轻人的幽默,整个故事滑稽有趣。

66、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67、《红与黑》成功塑造了于连这一典型形象。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出现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艺术典型,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他性格中核心的和深层的内容,这种自我意识在环境外力的作用下,又生出自由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强烈的个人野心。于连的一生奋斗,激荡着追求自由平等的政治热情,也充满追求个人幸福的利己主义欲望。在他身上既体现了大革命过后英雄主义尚存的法国社会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投射出司汤达自身的人生体验和心理欲望。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反压迫、求自由,坚定地追寻自我生命价值的精神,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的生存需求,因而具有象征的意义。

68、1838年是狄更斯最为繁忙的一年,这一年他创作了《雾都孤儿》。小说围绕孤儿奥利弗可怜的童年经历展开,反映了19世纪伦敦下层社会的生活。奥利弗在济贫院出生,连自己的父母是谁都不知道。济贫院的生活非常糟糕,那里的孩子们甚至吃不饱饭,还得做工。可怜的奥利弗因为要求多加一些饭而受到惩罚,他不但被关到黑屋子,还被卖到了一家棺材店做工。在这里他不堪忍受大孩子的欺负和老板的虐待,便逃往伦敦。在路上,他被老贼费金带到了贼窝做小偷。在去绅士布朗罗家偷窃时,他被抓住,送到了法院受审。但奥利弗时来运转,被布朗罗先生收养,过上了绅士生活,但很快他就被这帮贼绑架走了,并被严加看管,不得不继续参与他们肮脏的偷窃行为。在又一次行动中,他受了枪伤,得到好心的露丝的悉心照料,可是露丝却被狠心的盗匪蒙克斯谋杀,而蒙克斯也偶然上吊自缢。警察来搜剿贼窝,盗匪们被一网打尽,奥利弗被解救出来,并回到布朗罗先生身边。小说揭露了当时英国济贫院的可怕生活状况,并通过描写贼窝唤起了读者对下层百姓的同情。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相声台词简短搞笑(36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