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小故事简短30字【文案100句】

2022-12-07 09:11:40

一、孔子的著名故事简短

1、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孔子也很少谈怪异、武力、变乱、鬼神。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实,孔子也是不许可的。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孔子便说:“赐啊,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

2、孔子往上第六代祖宗子嘉,字孔父,是宋国大司马,史书上称为孔父嘉。子嘉因为妻子长得特别漂亮,就被宋国的宰相子督看中了,子督就杀了子嘉,抢走了子嘉美丽的妻子,子嘉的妻子自杀了。子嘉的儿子子木当时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被子嘉的家人抱着逃跑到鲁国,后来,子木长大了,就把父亲子嘉的字“孔”,作为自己的氏,此后,子木的后代,就都称为孔氏。

3、“依于仁”是说,君子为人处世,以爱人爱物为准绳,以利人利物为标的。

4、孔子虽然是天下有名的学者,但是,他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的意思是说,有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有我的老师,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我就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我就对照检查我自己,如果有,就加以改正。孔子不断寻找有智慧的人,去拜师学习。

5、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孔丘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对父母孝敬,孝敬父母的人,才能爱别人,才能爱国家,人人孝敬父母,爱别人,天下人才能和谐相处,社会才能安定和平。”

7、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8、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告诉了孔子。

9、有一年,晋国军队带十六个诸侯国联军进攻楚国,孔子的爸爸孔纥所在的鲁国军队也参与联军。半道上,联军要首先攻占亲近楚国的逼阳国。联军包围逼阳城,但是逼阳国守城很严密,无法攻入城中。一天,鲁国大将秦堇父护送军粮来到城外,逼阳国军队就冲出城来抢夺军粮,秦堇父就带着鲁国将士,跟随逼阳国军队,攻入城中,这时候,逼阳国军队却搬动滑轮,要放下城门,想把冲进城的鲁国军队围困在城中消灭。危急时刻,只见孔子的爸爸孔纥大喝一声,冲向前去,用双手死死顶住城门,城里的将士才重新冲出城来。大家都说:“孔纥就是《诗经》里说的‘像老虎一样有力气’的人啊!”

10、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孔子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孔子的一生并不得志,可以说是郁郁而终,但是这位圣人的思想穿越历史的沧桑,延续到今天,依然使我们受益匪浅,倍感温暖。他告诉我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品味人生,只有以淡泊的襟怀,豁达的心胸来面对人生,才能获得内心的那份安宁,正如孔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或是他的名言警句呢?请在下方留言,王老师期待着你们精彩的回复,明晚八点,我们不见不散!

11、(示例) 道若途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 汉·扬雄《法言·问道》)

12、圣人们来到这个世间,为了直接、有效地帮助我们,不惜牺牲自己身体的逸乐,与我们同甘共苦,同赴危难。所以,易曰:圣人吉凶与民同患。菩萨说:地狱不空,我不成佛。

13、颜渊近前回道:“文事、武功,两为同学都已说得很好了。我哪里够资格,参与其中?”

14、孔子冲颜回点点头,不露声色的说:“刚才你是对的好,就是太慢了。我再出一联,你试试?”于是说道:“荷叶莲花藕”。孔子话音刚落,这时候,一只讨厌的蚊子飞到颜回的鼻梁上,颜回急忙举手来打,这一句举手颜回立即想出了下联:“拳头巴掌手”。

15、看着有点急切的文侯,子夏笑着说:“老师是为了我们呀。想想看,如果老师也象那位仙者一样,一问三不知,那么,一旦我们有什么疑问,有什么危难,要怎么办呢?”

16、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17、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18、敬而远之,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儒家估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问怎样才算智?孔子答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19、“游于艺”是说,君子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以便于,适时、适机地给他人、给社会,在精神上、物质上,带来具体而切实有效的帮助。

20、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二、孔子的小故事简短30字

1、孔子的治史观不仅反映到治史态度和治史主张上,而且还体现在历史发展观中。孔子认为历史在不断损益,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2、志于道,据于德,是讲君子内修道德的原则。依于仁,游于艺,是讲君子外用道德的方式。

3、七岁的时候,妈妈把孔丘送到乡里的学校学习,那时候,学校教给孩子们六种本领,称为“六艺”,指的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写和数理。由于孔丘天资聪颖,而且学习刻苦认真,他经常成为老师和同学表扬的对象。

4、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5、生于山东省利津县。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先后在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

6、孔子和其弟子之间的趣事不胜枚举,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孔子和弟子颜回、子路之间的故事:

7、”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

8、“礼”,包括哲学、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

9、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

10、子夏摇摇头:“这要净心欲,绝智思才可以。我哪里能做得到?不过说说道理而已。”

11、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此情此景,同学 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12、(释义)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13、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

14、以后孔子出门,就谦逊很多了,之后还说了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三个人,指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三个小孩。

15、老子这把嘴巴全部张开,只见里面只剩下了几颗牙齿。

16、自从子木逃到鲁国,他们家就成为鲁国的武士,武士平时享受国家的俸(fèng)禄(lù),也就是国家给武士分发粮食和财产,并封给官职,打仗的时候,武士要为国家冲锋陷阵,上战场拼杀。在古代,一个男人能成为一名武士,那是非常光荣的,即使在战场上牺牲,也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17、“那你们的老师,为什么也不这样呢?”文侯好奇地接着问。

18、在宋国的时候,宋国大夫桓魋(tuí)为自己造了一口用石头做的棺材,花了三年时间还没造成。孔子说:“这样浪费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劳动力,这个桓魋还不如早点死了好!”这话传到了桓魋的耳朵里,桓魋非常恨孔子,他就想赶走孔子。一天孔子和学生们正在一棵大树下学习,桓魋派人把大树砍倒,他还想杀害孔子,孔子只好离开了。

19、在《论语》里,孔子谈到“仁”的地方有多处。但都是谈“仁”的外用,谈如何达到“仁”。至于“仁”本身,是个什么境界,没有正面的描述。原因是,仁境的本体,用文字无法确切地描述,这得靠修学者,用心去体悟。

20、最后,孔子通过反复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三、孔子的著名故事简短300字

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2、他们情系天下,心忧苍生,胸襟高远

3、孔子老年回到故居,开始一心教育学生,研究文化,整理编辑文化著作。这时候,孔子完成了对《诗经》《尚书》《礼经》《易经》等文化巨著的修订,并且,写出了《春秋》《易传》和《书传》等伟大著作。孔子整理的古籍一方面用来做学生的教材,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孔子的著作,奠定了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基,影响我们国家两千多年,他是对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化上贡献最大的伟人,他的功绩令我们中国人祖祖辈辈敬仰,也令全世界人敬仰。

4、礼仪就是人们表达对大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表达对别人敬爱的各种动作。就像我们今天人和人见面,相互握手问候一样,只不过,那个时代的礼仪,叫做周礼,比我们现在的礼节复杂得多,敬天、敬地、敬父母、拜见国君、拜见长者、朋友之间相见,都有不同的礼仪。

5、(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6、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7、儒家传承:温、良、恭、兼、让

8、(读音)dēng táng rù shì

9、见到老子后,孔子表明来意道:“在下久慕先生之名,今日特带愚徒来拜访先生,请问先生近来修道有什么感悟吗?”

10、“书”,指文学、历史修养。

11、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偏袒”也在所不免的......这也算人情之常,不足深怪;但当侃侃而谈之际,那自然也许流露出来。

12、(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

13、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

14、同样道理,如果你对当下“生”的现象不清楚,那你也没办法了解将来“死”,是怎么一回事。你不能清醒、坦然、喜悦地面对“生”,那你也就无法清醒、坦然、喜悦地面对“死”。而惟有对生与死,都能做到清醒、坦然和喜悦的人,才有可能,超越生死。

15、当孔丘的妈妈颜徵在去世之后,孔丘在妈妈的坟前,搭建了一个茅草棚,他在里面住了三年,天天跪在妈妈坟前,悼念妈妈。他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他的意思是说:“一个孩子生下来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为父母守丧三年,是天下人都必须遵守的。”

16、回家的路上,子路生气道:“老师,我们这么大老远的跑过来求教老子,结果他却让我们看他的嘴巴,真是无礼啊!”

17、此后,孔子又几次做官,几次失败,到他51岁的时候,终于做了中都这个地方的长官,叫“中都宰”,52岁升任鲁国主管工程的小司空,53岁提拔为主管司法的大司寇,55岁时代理宰相一职,孔子治国的才能这时候得到了发挥,鲁国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

18、而当辩才与商才,都是首屈一指的弟子子贡问道:“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仁,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9、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就是只要是愿意跟随他学习的,不管什么人,他都接收。孔子的弟子来自各个国家,有贵族、也有平民;有富人,也有穷人;有来自中原国家的,也有来自“蛮夷之邦”的。这就是孔子的教育主张,孔子说:“所有的人,生性都是好的,只要加以教育,都能成为人才。”

20、孔子的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四、孔子十大经典故事

1、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2、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3、孔子二十五岁的时候,他听说周朝国都洛阳有一位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老子,他就要带着他的学生南宫敬叔到洛阳去向老子请教,鲁国的国君很支持孔子的想法,于是,孔子就和南宫敬叔一起,带着书童,赶着马车,千里迢迢到洛阳去了,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到达洛阳。

4、当时北宋进士王方曾这里和好友相聚,畅谈诗文。忽然,心血来潮,想给这清泉池水取个名字。在大家都低头深思的时候,一个少年挥笔写下了“唤鱼池”三个大字,笔法刚劲有力。王方顿时对这个少年多了几分赏识。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这个少年就是苏东坡。

5、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6、“御”,指各种驾驶、操作技能。

7、他们来到泉边,,无法将泉偷走,这时正好遇上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从此路过,铁拐李见众人发愁,就说“要挪泉子这有何难,你们看我的。”说着说着,他把拄着的铁拐拿在手中,往泉眼一边的石缝里一插,随即一用力,嘴里喊声“起!”用铁拐一撬,那眼泉子被全撬了起来。大伙儿就把泉偷回了村,安放在村西青石沟里。从此这里的人们再也不为吃水犯难了。第二天被恶绅知道了,便告到官府。那时候,放城一带都归泗水县管辖。那个泗水郡侯爷到现场查看,果然如此。

8、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9、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10、“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zǔ)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11、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12、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到各诸侯国讲学,因孔子是保守派,与当时诸侯争霸不合拍,常常受到冷遇。一次孔子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这就是成语丧家之犬的来历)

13、孔丘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长成一位身材高大,身体敏捷的青年,他的身高将近2米,人们都把他称作“长人”。他精通驾车、射箭,身材矫健雄伟,成为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再加上他博学多才,精通礼仪,一时间,成为四方闻名受人尊敬的人,人们都把他称为“孔子”。

14、孔子一生的最高理想,就是建立“大同世界”,在“大同世界”里,天下的人,不仅仅爱自己的家人,也爱天下每一个人。老年人有人养,壮年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孩子们都能得到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人都有依靠,男人有自己的事业,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诚信,选贤举能。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5、孔子的爸爸姓子,孔氏,名叫纥(hé),字叔梁,古书上都把他称为叔梁纥。在秦朝之前,男子一般用氏,不用姓,所以,孔子的爸爸就要叫做孔纥,或者孔叔梁。

16、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刘春华老师视频号

17、另一个故事,在《三字经》中有论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类似的故事版本很多,其中一个是这样说的,有一次孔子又出门了,在路上看到许多小孩在路边嬉戏。孔子当时就有些犹豫,这次可千万别再被小孩子难住了。他就在一旁观望。其中有个叫项橐的小孩在道路上独自玩着筑城的游戏。孔子让自己的弟子先去打探一下,顺便告诉他车子要经过,让他一边玩去。

18、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

19、子曰,对鬼神敬而远之,而不是无神论

20、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五、孔子的著名故事简短50字

1、“噫!”襄子有点诧异,“适才,您出来的地方就是石,您进入的地方就是火呀!”

2、孔子给他的学生教文学、品行、忠心和信用,用这四门功课来提高学生的品德,他也给学生教《诗经》、《尚书》、音乐和礼仪,用这四门功课来提高学生的文化,他还教给学生驾车和射箭的本领,来锻炼学生的体质和技能。

3、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4、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凿壁借光鸡鸣而起磨穿铁砚勤学苦练

5、我没有伟岸的身躯,英俊的容貌,甚至没有那份让女孩子着迷的深沉和康洒.但我一定是像个男人,有着男人的味儿,我没有优厚的俸禄,没有耀眼的地位,没有显赫的家庭,但是我会让你从心底里无悔于自己的选择,让你在所有人面前能骄傲而自豪地谈我,人要让你崇拜,哪怕只是我抽烟的姿势.

6、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纸尚未出现,人们用竹简通过熟牛皮串起来来写下书籍。”韦编“就是熟牛皮的意思。韦编三绝顾名思义就是穿竹简的牛皮屡次断裂的意思。

7、孔子久慕老子圣名,所以,一天孔子带着弟子颜回和子路来到洛阳拜会老子。

8、孔子知道后,对该弟子非但没有赞许,反而将其严厉地训斥了一顿。大家都奇怪了,做了好事,又赎了人,又不去报账,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德高尚吗?

9、舍我其谁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10、孔子是商朝第一位国王商汤的后代,姓子。商汤的后代,在周朝推翻商朝之后,被封到宋国做国君。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国君,孔子的祖宗也是宋国的贵族。

11、“我们的老师啊,他是属能做得到,不去做的人。”子夏欣悦地答道。

12、清·文康《儿女英雄》五:我即这等苦苦想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1)

13、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14、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15、他们在各自的时代施展才华

16、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

17、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

18、“美哉!大士。”颜渊的一番话,令孔子嗟叹不已。

19、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20、孔丘五岁的时候,除了对妈妈教的字很认真地学习,而且,他还对大人举行的礼仪非常感兴趣。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朋友的名言警句大全【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