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78句文案短句)
孟德斯鸠
1、在某些状况下,能力最为平庸的人也能够统治好一个国家;而在另外一些状况下,最伟大的天才都会受到扰动;有时候,统治的技艺是世界上最简单的技艺,有时却是最棘手的技艺。
2、贸易有什么用?自然可以获取利益,不过孟德斯鸠认为,贸易的作用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促进和平和宽容。孟德斯鸠指出,贸易的自然效应就是趋向和平,因为只有和平的环境,才能保障商人安全地从事贸易,而且通过贸易获取的利益,要远远大于战争与掠夺。无独有偶,比孟德斯鸠小35岁的超级宅男康德,在他的著作《永久和平论》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康德认为,贸易是抑制战争的重要手段。(孟德斯鸠)。
3、 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 “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 - 这是他的巨大功绩 - 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
4、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5、地址:上海湖滨路168号企业天地3号楼6层
6、孟德斯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
7、然而,作为关于历史的解释,这些隐匿的决定论(determinism)暗示,仅仅是安躺在伏尔泰叙事之上的哲学碎片而已。他绝没有将这些陈述与他所描述的事件的秩序联系起来。
8、孟德斯鸠承认查理一世的个人生活无可挑剔,但他现在断言,查理一世在统治上的无能绝对是无人可比的(页526)。孟德斯鸠拿查理一世与法国的亨利三世进行对比——后者曾面临过一场超出自己控制范围的不可避免的内战,孟德斯鸠评价说,“查理一世引发了英国内战,可以说是他迫使英国人质疑他拥有的一切特权。”事实上,事情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即便没有爆发内战,议会同样会用1688年英国经历的那种“不流血的”革命来推翻查理一世(页527)。我们不应低估孟德斯鸠从《论政治》中强调决定论到《思考》中强调唯意志论的这一转变的重要性。
9、孟德斯鸠评论道,绝大部分的伟人都是通过单一的行动步骤来追求自己的目标。然而,克伦威尔却同时多线前进。此外,他的意图极其复杂,所以其他人难以预测(同上)。
10、他投身于许多伟大的事业,却从来都不知道如何安排,以便让自己能够成功。(页521)
11、首先,我们来简单看一下孟德斯鸠是何许人也。1689年,孟德斯鸠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德城堡。事实上,孟德斯鸠并不是他的名字,他的真名是夏尔-德-塞孔达。而后世之所以称他为孟德斯鸠,是因为这哥们爷爷的爷爷曾经给波旁王朝的创建者亨利四世和他的女儿当过宫廷总管,由于活儿干的不错,所以亨利四世的女儿就在波尔多附近买了一个名叫孟德斯鸠的荒山,并把这块地赐给了孟德斯鸠的爷爷的爷爷,作为他的封地,于是他爷爷的爷爷就成为了孟德斯鸠男爵。
12、孟德斯鸠的社会政治理论尤其是关于分权和法制的学说,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过相当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
13、理工学科的轻视人文学科的,不注重哲学和思想的培养,是十分可怕的。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体现、符合人性特点的文化现象。科学发明创造离不开人文,否则将会祸及人类自身。
14、我们再来看孟德斯鸠。孟德斯鸠认为,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适用于万民法的执行权、适用于公民法的执行权。依据第一种权力,君主或执政官制定临时的或永久的法律,修改或废除已有的法律。依据第二种权力,他们媾和或宣战,派出或接受使节,维护治安,防止外敌入侵。依据第三种权力,他们惩治罪行,裁决私人争执。可见,在这三种权利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就是洛克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而第三种权力便是司法权。与洛克不同的是,孟德斯鸠将司法视作一种独立的权力,不再从属于行政权,而是将其独立出来,这也正是孟德斯鸠的开创之举。
15、既然人类之法由人类创造,那么这个法该是怎样的呢?当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所以孟德斯鸠认为,法必须要和国家的气候、土壤、领土面积等自然条件,以及人民的风俗习惯、人口、宗教,还有政体等因素相适应,也就是说,法律和制度必须遵从事物本身的性质,而这便是“法的精神”。毫无疑问,在这种观念下,不论是教权还是王权,甭管你有多么地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都不能违背事物规律,随意制定和修改法律。而这显然是当时的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做不到的,为了敛财,这爷孙俩是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尽管自然神论本质上比较温和,但孟德斯鸠还是得罪了教会和国王,《论法的精神》被禁也就理所应当了。
16、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不是无神论者,他是自然神论者。由于出身贵族、看不到人民的力量,思想中具有非不彻底和妥协性。
17、也和历史上的很多大神一样,年轻时的孟德斯鸠那知识都学杂了。早年时期,作为贵族子弟的孟德斯鸠自然在一所教会学校读书,教会学校教的当然是神学、历史和哲学方面的内容,毫无疑问,这为孟德斯鸠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孟德斯鸠了解到了笛卡尔,于是他的兴趣又转向了自然科学。要说同时代,自然科学谁玩儿得孟德斯鸠发现英国有个老头很牛逼,于是就把他奉为自己的偶像,这老头就是牛顿。从20岁开始,孟德斯鸠开始频繁地参加巴黎学术界的一些高端沙龙,沙龙中的思想都比较先进,都想搞一个大新闻改变世界,孟德斯鸠也深受影响,于是最终,他还是转向了人文科学。
18、此外,甚至孟德斯鸠的决定论观点也不能总是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范围。他从未否认过,那些引发了具体事件的必然次序的(更重要)事件,不会具有偶然的而不是先定的起源。比如,在《论政治》中分析查理一世问题的历史原因时,他并没有暗示说,亨利八世与罗马的决裂本身就是一个先定的事件。我们可以假设,另一个君主可能会走不同的道路。孟德斯鸠也没有断言,任何给定的决定论的历史过程,无论它在何时何地,都不会有任何改变。相反,他坚持认为,受历史条件影响但又主导社会基调的那些变化,是无法预测或提前看到的。他坚称,这些改变
19、实际上,伏尔泰强调了不可预知的人类行动在决定历史发展方面的作用。事实上,他常常认为偶然事件导致了最重大的结果,甚至走得更远,认为乌得勒支条约(TreatyofUtrecht,1713)是由于马尔伯勒公爵夫人(DuchessofMarlborough)把一杯水洒在了马尚夫人(Mrs.Masham)身上而酿成的结果,当时马尚夫人和(安妮)女王在一起,这不仅使公爵夫人蒙羞,还导致辉格党丧失权力,因此,托利党向法国求和。
20、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体现、符合人性特点的文化现象。科学发明创造离不开人文,否则将会祸及人类自身。而科学发明也是为了提升人文思想及价值,更好促进社会文明构架的建成。
21、“孟德斯鸠”这个名字的原意,来自拉丁语和法兰克语,意为“一座贫瘠的山”。公元18世纪,在法国赏地流行时期,女王为褒奖孟氏祖辈在宫廷总管位置上的尽忠职守,将波尔多地区的孟德斯鸠赏给了孟氏,然而,正是这座贫瘠的山蕴含了孟德斯鸠的法治富矿,结出了丰硕的法治硕果。
22、那么我国的帝制王朝是什么政体呢?这就是孟德斯鸠所说的第三种类型了——专制政体,专制政体由一个人单独执政,只要他想,就可以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可以说,孟德斯鸠对专制政体毫无好感,因为在他看来,专制主义就是对权力的任性。
23、 礼仪的培养指的是要让儿童学习礼貌、礼节和风度,懂得人情世故,会接人待物,要文质彬彬,高雅友善。
24、 在智育方面,洛克强调培养有学问的人。他要求绅士一方面通过多方面的学习研究获得知识,增长学问,发展智力;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各种技能技巧的课业去获得技能技巧。要让儿童学习阅读、书写、图画、速记、外语、作文、神学、地理、算术、天文、几何、历史、伦理学、法律、逻辑、修辞、自然哲学等。技能技巧有舞蹈、音乐、击剑、骑马、画图、园艺、细木工、熏香、油饰、雕刻、铁铜银工、刻板、琢磨、安配宝石或琢磨光学玻璃、商业计算、出国旅行等。
25、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快速走上了宪政道路,全新的政治运行机制,给英国带来的空前的繁荣与活力,工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英国也成为了整个世界的领跑者。但是反观法国这边,那是一潭死水,太阳王路易十四把自己儿子都熬死了,结果还没退位。国王当得时间长倒不要紧,关键是路易十四这哥们那是大权独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朕即国家”,其实大权独揽也不要紧,问题是路易十四没什么作为,更没有责任感,所以他的第二句名言就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老子爽够就行了,烂摊子你们谁爱收拾谁去收拾。
26、好了编不下去了,最后装个X总结一下。有人说孟德斯鸠发现了精神世界的法则,正如牛顿提出了物质世界的法则。我想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找不出明显的毛病。孟德斯鸠利用自然科学中的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将法律放到历史、地理、政治、气候、贸易、人口、宗教、风俗等各种与法律有关的事物中,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事物间彼此的关系,揭示了法律的精神。这种研究方法和广博的研究内容,不仅前无古人地在法律研究中开创了先河,同时也开创了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先河,可以说,现代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大多都可以从《论法的精神》中发现最初的思想根源。
27、 洛克非常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为此他提出一套保持健康的建议。如他认为儿童从小时候开始,就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少吃药,衣服不能过暖或过紧;他主张饮食要清淡,认为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儿童的卧床要坚硬以锻炼身体,这样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强壮、勇敢又坚定的人。
28、这里插一句,我知道各位老板听节目看节目,其实都是消遣,没人把这玩意儿当真,但是刚才两段孟德斯鸠关于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的原则的论述,我觉得确实值得细细品味,或许它能解答我们很多的疑问,让人茅塞顿开,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9、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替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著作被传到中、日等国,促进了其思想解放!他带动了启蒙运动传播了他伟大的思想,值得我们敬佩。
30、当然了可以想见,孟德斯鸠的这种说法必然会遭到质疑,因为在地理大发现后,很多贸易都伴随着战争甚至是屠杀,殖民者发动战争的一大借口,就是贸易自由。不过,如果我们从大历史的角度去看的话,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确实有助于消除偏见,促进彼此的宽容和尊重。毕竟,谁能和钱过不去呢?
31、chambers.yang@dentons.cn
32、再来看贵族政体的原则。由于在贵族政体中,最高权力由部分人民也就是贵族掌握,贵族和平民是不平等的,所以贵族政体要想维系,贵族就必须“自我节制”,这样才能使得这种不平等相对温和,不至于让下面人受不了了。否则,贵族就将埋葬自己的贵族政体。而且孟德斯鸠认为,即使是在贵族内部,大的贵族也要自我节制,尽量使得贵族内部保持一定的平等。
33、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34、孟德斯鸠给出两个不同的原因来说明这是徒劳无益的,这些解释有形成对比的倾向,表明在他这个阶段关于历史的思想中,在这两种形成对比的历史解释中,有一种明确无误的张力:
35、十八世纪的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应当哲学式地(enphilosophe)写作历史,也就是说,历史写作应当超越那种对杂乱无章的事实进行无意义编年的写作类型,它既应当服务于说教性的目的,以证明现时代的优越之处,又应当服务于解释性的目的,以找出潜藏在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各种原因。人们认为,解释而非仅仅描述历史事件,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人认为,历史写作需要一个具有哲学兴趣的心灵。吉本评论道,“如果哲人不总是历史学家,至少可以希求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哲人。”伏尔泰论道,“无论我们时代的学究们说什么,历史都必须由哲人来写。”对休谟而言,历史和哲学不可分离,因为发现进而检验那些关于人性的始终如一的原则(uniformprinciples)需要历史和哲学,这些原则曾那般困扰十八世纪的心灵。
36、那么,基于我们刚分析过的这些文章,关于孟德斯鸠的历史哲学思想,我们能够得出何种结论呢?无疑,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到1725年他写作《论政治》为止,他还没有选择把偶然性或必然性当作历史的主要推动力。他当时愿意认为这两种可能性都有某种效果,这取决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另外,到1731年至1733年期间,也就是写作《关于某些君主的秉性及其生平事件的思考》期间,他强调的重心已经开始从《论政治》部分段落中的决定论,转向了政治领袖不可预期的行为。因而,在《论罗马人之伟大及其衰亡的原因》(1734)之前,孟德斯鸠并没有以教条式的决定论者的面貌示人。他曾很不严肃地对待决定论,但肯定没有发现一个需要清晰阐发的、与其他所有的历史解释理论相对抗的体系(système)。
37、孟德斯鸠认为,哪个国家实行哪种政体,有时不是主观选择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受制于客观因素。这一思想在当时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当时的人们,都习惯于从宗教、道德、自然法等高深莫测的角度去讨论人类社会,很少关注客观物质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但孟德斯鸠却通过对气候和土壤的论述,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38、清楚的是,只要仔细阅读《论政治》的所有内容,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孟德斯鸠,他既对历史的变化无常的性质极其着迷,也对与之形成对比的观念极其着迷——即有一种推着事件朝着先定的结果前进的原因之流(causalcurrents)。倘若他是一个非常坚定的决定论者,那么,他一定会一以贯之地认为,马基雅维利主义式的欺骗和狡诈总是无用的,因为社会的基调和一般原因把关键历史人物的偶然行为的影响降至最低。然而,他并不准备将这一观点作为一个普遍的、包含一切的、而且对所有历史语境都有效的论点。
39、其次是人作为社会公民的自由 ,他称之为政治的自由。
40、富裕是在付出劳动的基础上实现的,无论体力或智力劳动。如果不劳动就富裕了,只能靠赠予或掠夺;赠予只限于前人生前的自主意愿;而靠掠夺他人劳动成果富裕起来的现象占据主导地位时,人类同样只会退化到丛林野蛮状态。
41、一个对法律心怀畏惧的个体,即便缺乏道德,他甚至不由自主地成为一个好公民;但是,一个没有道德的君主却始终是洪水猛兽。
42、因为共和国注定要垮台,问题只是什么时候和谁把它搞垮而已。
43、这些君主们也相似,因为他们都在不断地反抗自己的命运(519)。
44、对于民主政体来说,由于全体人民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所以它的生存所依靠的是“美德”。不过这个美德,并不是什么伦理美德,也不是宗教美德,而是政治美德。这个政治美德就是两方面:爱国和爱平等。因为对于民主政体来说,如果民众之间是不平等的,如果民众不珍爱大家所共同建立的国家,那么显然,民主政体是无法维系的。
45、总之,孟德斯鸠认为,自由与否,一方面固然与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相关,但更与法律和风尚相关,最终还是要靠人们自己的决定。气候和土壤是难以改变的物理性质,但法律和风尚是可以改变的,民族的普遍精神是可以塑造的。孟德斯鸠认为,一个伟大的立法者,应该善于用法律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进而塑造自由的民族精神。所以,法国也应该像英国那样,选择自由作为民族的普遍精神,并依此来审视自己的法律,最终使法兰西人民享有法律保障的更多的自由与平等。
46、孟德斯鸠强调普遍原因作为解释历史的主导模式,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忽视机运在罗马历史中的作用。他完全意识到那些影响马略(Marius)、苏拉(Sulla)、庞培和凯撒这些人的生平的不可预见的偶然因素,他们这些人的命运正是要去实现罗马历史发展的规划。有一处文本使我们想起帕斯卡的断言——克勒奥帕特拉(Cleopatra)鼻子的形状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孟德斯鸠在这一处文本中断言,凯撒对克勒奥帕特拉的爱情使他至少进行了四场战争。
47、商业行为是以服务人类生活为目标,要在人类的道德规范框架内运作。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就会变为纯动物性攫取般的商业行为;比如挣钱无底线,投毒式工商业行为,会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伤害。
48、孟德斯鸠说:我对世界上各种宗教的审视,仅仅着眼于它们能为生活在尘世中的人带来什么福祉,无论它们源自天上,还是来自人间。孟德斯鸠认为,即使是最真实和最圣洁的教义,如果不与社会福祉相结合,也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后果。比如印度佛教相信灵魂不死,假如被个别人错误理解,诱使他们走上自杀之路,那么这就不是好宗教。反之,哪怕是伪宗教,如果能与社会原则相结合,也能产生美妙的后果。比如缅甸勃固人信奉的宗教,估计没人听过,但它的主要教义是不杀、不偷、不做下流无耻的事,不做让众人不快的事。他们相信只要能做到这些,就能得到拯救。孟德斯鸠认为,虽然他们心中并没有神,但这也是一种好宗教。
49、孟德斯鸠指出,在一人主政的政体下,贸易通常建立在奢华之上,此时的贸易是为了满足一人的奢华要求,为一人的荒诞而服务。而在多人执政的政体之下,贸易通常建立在节俭的基础之上,此时的贸易是满足人的基本的日常需求。所以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应当要求“君主一律不得经商”。不仅是君主,贵族经商也有违贸易精神。一方面君主和贵族经商,容易走向奢侈性的贸易,另一方面也破坏商业的平等精神。唯有节俭性的自由贸易,才能培养一种恰如其分的贸易精神,有助于促进公共事业的发展,而这也正是一个社会的基础。所以说,微小的工作其实并不微小。
50、为了制约封建王权,英国学者洛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法国学者孟德斯鸠在此基础上提出“三权分立”理论,提出通过法律规定,将上述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管辖,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要相互制约保持平衡。
51、关于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解释是:“法,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事物的必然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法,包括上帝、物质世界、超人的智慧、动物,以及人类,无一例外。”他反驳“没有目的的必然性创造了世间的所有事物”“这个说法多么荒唐”,进而指出:“各种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法”,“世界缺少规律就不可能存在。”“在法律还没有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对和错的区别。”
52、政治是群体间博弈较量的产物和过程,其最终的状态只有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才能够长治久安,因为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如果将人民视为草芥,为了维护统治一刀切、限制人民自由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没有人性,反而充满了兽性,只会让人类退化到丛林野蛮状态,这比毁灭了人类还让人沮丧。
53、这话也就是孟德斯鸠说的了,要是放在今天谁敢在网上这么说,肯定会被喷死。不过,孟德斯鸠还真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在他看来,亚洲处于比较炎热的地带,最酷热的就是印度,所以你看印度人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北欧国家处于寒带,你看我孟德斯鸠喜欢的英国,这不就充满了美德吗?而相比之下,法国则处于温暖地带,怎么样我没说错吧,法国人哪一个靠谱?
54、 黑格尔( 1770-1831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
55、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批判,又进行妥协,提出君主立宪。对宗教主义进行斗争,是自然神论者。比其他思想家提出了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社会观方面是个唯心主义者。
56、 ●何兆武|没有哲学深度,就不能真正理解历史
57、尽管很难找到哪两个人之间的差异比克伦威尔与凯撒之间的还要大,但谁都不能认为这个英国人的才干比不上那位罗马人。(同上)
58、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个体必应具备独立的精神和思想。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思想和精神状态,是没有前途的。
59、他所提及的“不同寻常的状况”,无疑是指充满偶然和反复无常的不可预见的世界。这些不可预见的事件使历史成为由偶然事件层层堆积的一团混乱。而强调那些“无法察觉而遥远的”原因,又表明了一种强调必然性而非机运的历史观。
60、三权分立,是西方一种关于国家政权架构和权力资源配置的政治学说,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
61、考虑到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第三卷第三章中明确谴责了英国在十七世纪中期短暂的共和主义实验,因而,他在《思考》中对克伦威尔才能的赞赏实际上非常令人惊讶。无论英国内战如何令他瞠目结舌,他仍然情不自禁地认可克伦威尔的卓绝功绩,尤其是在对比克伦威尔与远为失败的马耶纳公爵时。这就转变为一种关于“伟人”的历史理论,而不是巨大而与人无关的种种力量的决定论理论。
62、在我们关于人类事务的探究中,要准确区分那种归因于偶然的事件与那种起因于种种原因的事件,这比其它任何事情都更加需要谨小慎微(nicety)。
63、除了以上这些作用之外,孟德斯鸠认为,贸易还可以促使人们拥有一种精确、健康的公道观念。因为贸易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谁也不做亏本买卖,所以,贸易与一些伦理道德,比如要求人们不要斤斤计较自己的利益,为了他人的利益舍弃自己的利益等伦理道德背道而驰。也就是说,孟德斯鸠既反对以战争进行掠夺的暴力行径,也反对宗教道德严苛的利他主义要求,在他看来,这些都不符合人性和社会的本质。
64、考虑到孟德斯鸠在哲学式的历史领域的深刻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对其次要的历史著作的关注却少得令人吃惊。如果我们对孟德斯鸠关于历史的思想的理解要加以充实的话,那么,有两篇独特的论文会脱颖而出,作为有可能被分析的文章。这两篇论文分别是《论政治》(Delapolitique,1725)和《关于某些君主的秉性及其生平事件的思考》(Réflexionssurlecaractèredequelquesprincesetsurquelquesévénementsdeleurvie,1731-1733)。
65、孟德斯鸠十分注重对政体的研究,他辩证地指出:“在一个机制良好的国度里,恶劣的行径始终含有某种公共美德的成分,在一个腐败的共和国里所看到的美德,往往包含某些腐败的成分。”“民主政体的原则性腐败在于人们极力崇拜极致的平等。”“那些受人民委托的人,为了掩盖自己的腐败,便不停地挑起人民的欲望。”“而专制政体本质上就是腐败,政体原则上腐败了,无论法律多么良好都会变坏。”
66、权力都有无限扩张的自然属性,如果不加以约束都会滥用,都会伤害他人;公权力尤其如此。公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不是个好的社会。
67、孟德斯鸠对历史编纂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比其绝大多数同时代人更能理解,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人对事件的影响。如果说伟人有时决定历史的发展,那么,同样正确的是,过往之事累积的分量有时会凝聚成某种普遍原因,从而使得一个既定的社会朝着这个方向而非另一个方向前行,这甚至令特定个体的作用几近无效。正如吉本也意识到的那样,孟德斯鸠认为,这些普遍原因有时会压倒那些次要原因,并预先使得事件倾向于这种历史结果,而非另一种历史结果。正如阿隆(RaymondAron)的洞察所示,孟德斯鸠的总结是,
68、下面的孟德斯鸠论十恶(具体已经不可考证),对封建社会的批判让人震撼。
69、在孟德斯鸠的《思考》一文里,只有在关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的讨论中,才有一段简短的话暗示了决定论的历史哲学。对于十八世纪的作家来说,查理十二丰富多彩而勇敢大胆的一生是一个颇为流行的话题。伏尔泰的《查理十二史》(HistorieduCharlesXII,1731)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而且《论法的精神》的读者也会回想起,孟德斯鸠随后在那本书第十卷的一章中曾经谈论过查理十二。在《思考》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后来他关于查理十二的论述的萌芽。孟德斯鸠在这两个例子中所作出的那些判断,初看起来都会让人想起先前《论政治》部分文段的决定论,但它们反而是深嵌在一种整体论证之中,这种论证朝向一种明确的唯意志论方向前进——它认为,正是查理十二本人造成了他所遭遇的种种不幸。在《思考》中,孟德斯鸠比较了查理十二与勃艮第公爵查理,还同时如此评价他们两人:
70、其实,这本书还有一个超长的副标题:或论法律与各类政体、风俗、气候、宗教、商业等等之间应有的关系,附作者对罗马继承法、法兰西诸法以及封建法的最新研究。此外,《论法的精神》还有一个题记,简简单单一句话:无母而生的孩子。对于这句话,存在着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孟德斯鸠是在说这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著作。而另一种解释是,孟德斯鸠曾说,撰写一部伟大的著作,天才和自由都不可或缺,天才代表父亲、自由代表母亲,显然,孟德斯鸠认为,他有天才,但却没有自由。
71、同样正确的是,孟德斯鸠的观点并没有包括寻求一元论的解释,这种解释在十九世纪成了某种令人沉迷的观念。他几乎肯定会让事实来限制他关于“每一个君主政体”的这类宽泛观点。他显然从来没有意在追求那种僵硬而教条的体系化论述,而十九世纪的智识人可能会着意追求这种东西。孟德斯鸠并不打算成为一个像马克思、斯宾格勒和汤因比(Toynbee)那样的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哲人。“历史哲人”这个短语,他甚至可能都不会接受。他更愿意做历史的研究者,时常就历史的内容做一些哲学性的评论。所以说,我们无法在其著作中看到一个已经完成的体系。他并不打算把一个一成不变的教条化的体系强加在所有的历史记载之上。
72、“什么是可能最好的政府”,卢梭在《政治制度论》中提出了这个大问题,在卢梭看来,“这个大问题只是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政府性质能造出最有道德、最开朗、最聪慧,总之最好的人民。”同时卢梭进一步将其上升为法:“这个问题又极接近这样一个问题:那种政府在性质上最接近法。”“由此便产生:什么是法,以及一连串重要的问题。”在卢梭这里,将最好的政府和创造出最好的人民之间画等号,将最好的政府和法之间画等号。前者说明了卢梭的平民立场和人民观,后者说明了好政府就像法一样,具有公平性、正义性、公信力性质,而孟德斯鸠将法定义为自然规律。
73、对某人某种思想的崇拜和对领袖的赞誉,首先要确保他或他的思想具有先进性、正确性、启迪性,一切以人民为基础,他的思想能够减少人民的负担,可以带来更多免费的东西而不是苛捐杂税、表面工程等。如果不具备这些特点,而是用一种类似欺骗、颟顸的观点,强力强加给人类,并使之成为人们不得不接受和崇拜的时候,这无疑也是对人类社会构成了极大的危害。
74、《论政治》原本想写成一本反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小册子。孟德斯鸠的写作目的是为一种不违反正义根本原则的简单、直接而正直的治国技艺提出辩护。对于那种被视作政治奸诈和欺骗的政治学,他当时失望到极点。《论政治》抨击了他认为当时在治国技艺和国际外交领域广为流传的不道德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然而,他并没有从抽象的道德理由来抨击普遍流行的“国家理由”(raisond’état)学说,因为他断定这样做能“说服所有人,但无法影响任何一个人”,他反而选择关注由记载下来的人类历史构成的真实的经验世界,以图证明自私自利的不道德的治国技艺是徒劳无益的。
75、因此,休谟声称,革命性的变化和外交政策都可能会包含着重大的机运因素,因为关键决定可能都由一个人或者至多是少数人做出。然而,当人们被民众共有的“普遍激情和利益”所激发而一致行动时,比如在国内政策的渐进形成过程中,机运将没那么可能成为变化的唯一决定者,更有可能的是,所采取的行动将可以追溯到可辨别的原因那里。
76、他统治英国人民,就好像他独自在控制一个灵魂一样。他没有自己的心腹(confidant),所有人都为他所摆弄,他的计划如此成功,甚至令他的同伴对他心生敬畏。(同上)
77、 约翰·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著作为《教育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