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十大经典名句(56句文案短句)
老子的十大经典名句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顾不免也
3、(译文)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的十大经典名句)。
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清静者德之至也,柔弱者道之用也。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祖也,三者行则沦于无形,无形者一之谓也。(老子的十大经典名句)。
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0、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2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22、解悟:凡事过犹不及,钱虽然是好东西,但太多了,却未必是好事,因为盗贼已经开始惦记你了。如果身处富贵,却不知布施修善,还骄纵无度,就一定会招来灾祸。
2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4、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2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26、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2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8、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29、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0、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1、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起一废,故圣人损欲以从性。
3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3、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39、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40、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1、(解释)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才能公正豁达,能公正豁达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能长治久安,终身没有危险。
42、(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4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44、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4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48、圣人之心,明如止水,物来则见,物去则静,曾何滞于吾心哉?澄鉴不挠,是谓守清。
4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0、天地万物都有规律,人应当效法自然,遵循天地间的规律,以此安排自己的耕作与生活。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4、·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55、天地万物都有规律,人应当效法自然,遵循天地间的规律,以此安排自己的耕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