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思想主张(84句文案短句)
卢梭的思想主张
1、(1)(法)卢梭著《爱弥儿》第437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年6月第1版(卢梭的思想主张)。
2、王兆军:临沂东夷书院发起人,国内外著名作家、学者、画家。198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文学学士。主要作品有《拂晓前的葬礼》、《原野在呼唤》,长篇小说《乡下人》三部曲:《白蜡烛》、《青桐树》、《红地毯》,随笔散文《碎玻璃》、《皱纹里的声音》、《眺望红尘》、《问故乡》等;其画作主要为焦墨山水,构图紧致意远、用笔干脆简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曾任加拿大brock大学教授。
3、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个生活刻板而守时的人,当地人能把他散步的时间当钟表,他这一生只有两次没准时散步,一次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那天,另一次是康德读一本著名的书入了迷,那本书就是卢梭的《爱弥儿》。正是卢梭的《爱弥儿》使得康德从一个科学理性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道德理性主义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渴望知识,不断地要前进,有所发明才快乐。曾经有一个时期,我相信这样才能使人生命有其尊严。我轻视无知的大众。卢梭纠正了我。我意想的优越感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认为除非我相信我的哲学能替所有人恢复其为人的共有的权利,否则我就还远不如寻常劳动者那样有用。”
4、 世俗和肉欲的杂念总是不断地分散和扰乱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5、一旦一群人相互建立了契约,成立了一个“公益的共同体”,它会平等地保护每个人的财产和自由,获得依据公益制定的法律的保护后,每个公民的自由与财产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这自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实际上,卢梭也看到了在公民与代表公益的主权者之间有一个执政的中间体。国王他们负有掌管行政,执行法律和维护公民自由的责任,但这个中间体,第一会有倾向到自己的个别意志,第二会有小集团意志,目的就是维护执政者的利益,显然这些个别意志或小团体意志与代表每个公民意志的公益会产生张力,那怎么办呢?
6、第人民主权的实质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公意”不同于“众意”,它代表的是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与意志表达的结果。
7、 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
8、第二卷则涉及到第二个时期,即2-12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有哪些重要的方法和原则呢?卢梭主要讲了三点,第一点是儿童的愿望要与能力相匹配。
9、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但很多人把它当做了目的。
10、 孟德斯鸠与卢梭对封建的君主专制都有着同样的看法,他们都认为封建的君主专制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他们都建议建立一个平等和谐,自由民主的崭新的国家。
11、通过这样的情感教育,这个保持着淳朴自然天性的青少年,就扩展了自己的同情心,从自爱走到了博爱,从个体走向了社会人。将自爱扩大到爱别人,卢梭使得自爱变成了美德,而“这种美德,在任何一个人的心中都是可以找到它的根底的。”(356)这样子,博爱,公正,爱人类,爱真理都连在一起,甚至等同了。(356)
12、 卢梭的思想究竟如何呢?他的自然主义观点为何一直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呢?哲学诗画为你精选了20个思想名句,多读践行,开启全新自我!
13、关于财产的观点,卢梭不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告诉的爱弥儿,而是通过一个鲜活的亲身实践,卢梭允许爱弥儿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种蚕豆,结果蚕豆被园主铲掉了,爱弥儿很伤心。伤心过后艾米尔理解到这块地原不是自己的,于是与园主商量,请求对方划给自己一小块地,收成的分给园主一部分。就这样艾尼尔经历了产权与交换过程。“可以看出财产的观念是怎样自然而然地回溯到第一个以劳动占有那块土地的人的权利的。”(106)在108页的一个注解中,卢梭强调遵守诺言的责任感是一种良心的法律,并且是由一切正义的创造者刻在我们心中的。
14、公民教育的具体目标是培养爱国者,即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资产阶级创业者。这种教育是建立在对旧有的制度和教育进行改革的基础上的,是新的社会制度的教育目的。新的制度中,国家掌管教育,不能按教育对象的贫富分设学校和课程,要求儿童进行平等的教育;对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教师需由本国公民担任;强调体育等。
15、其次,要给他们以充分的自由。成人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就是所谓的“消极教育”,但并不是不教育,而是要观察自由活动的儿童,了解他的自然倾向和特点,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
16、实际上,“消极教育”就是与传统的教育相反,使成人、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儿童不再是被动受教,教师也不再主宰一切。
17、(2)给儿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具体的要求就是教育要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要因材施教。
18、卢梭在《爱弥儿》中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思想。他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他认为理想国家中的教育“必须给了人民的心灵以民族的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改变现存制度及其教育,主张国家掌管学校教育,“设立一个最高行政院为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此外,卢梭认为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不仅对儿童身体有益,而且对道德培养有重要影响。
19、 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不同。
20、另外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要让幼儿养成奴役与被奴役的个性。在如何应对幼儿哭闹这个问题上,家长们经常会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孩子一哭,要马上去安慰他,否则孩子会产生不安全感,而这甚至会影响到他的将来;另一派觉得要给孩子立规矩,不能让孩子认为哭可以解决一切。卢梭说,家长要研究和分辨幼儿的哭声是出于直接而自然的需求,还是出自一种试探和支配。出于直接而自然的需求要及时安慰和帮助他;出自试探和支配的哭闹,则会让孩子养成奴役人的习惯。只有当孩子认识到哭这个招式不管用的时候,他就会打断念头,不会再用这一套了。一旦从小就学会了用哭声来威胁和支配他人孩子,将来要索取的东西可能会高到父母们付不起。该狠心的时候还是要狠心呢,这是保护孩子自由天性的长远之计。
21、本次讲座将系统介绍卢梭的思想,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讲座有助于听讲者更好地理解这位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及其对于社会变革和浪漫主义文学所带来的影响。
22、十八世纪的法国流行的还是强迫儿童服从权威,强调机械记忆、利用体罚来恐吓儿童的经院教育。由僧侣和贵族构成的封建统治阶级享有无上的权利,他们以“神”为中心,贬低了“人”的地位,蔑视世俗生活,用禁欲来压制人性,利用传统的古典主义来培养为特权阶级服务的人。卢梭对当时的封建制度和经院教育深恶痛绝,作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代表和平民阶级的代言人,他对压迫人权的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残害人性又违反自然规则的文化教育进行彻底的谴责。他认为人们的生活被局限于奢靡和虚节的风俗里,人们的智慧全是封建统治之下的奴性的偏见,人们从生到死都在压迫当中。卢梭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文明”,反对教育为特权阶级服务,宣扬天赋人权,倡导人生而平等,主张自然教育,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天性的发展,要与人的身心发展各个阶段相一致,从而培养独立自主、自由平等、道德高尚的“自然人”。
23、第政府是人民行使主权的一种工具。政府是公民和主权者之间的中介人。主权是一种精神力量,政府则是一种行动力量。人民把权力给政府,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人。政府借助人民的力量,按照人民的意志活动,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管理的权力。
24、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25、卢梭先培养爱弥儿忍受痛苦。人生中很多痛苦来自愿望和能力不平衡,因此要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能力不足”。这里卢梭也常常表现出在基督教与斯多葛学派观念之间的摇摆,一会儿说,“想到还有一种更美好的生活将结束今生的痛苦,我们就会感到轻松的”(77);一会儿又说,“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80)
26、关于卢梭、洛克,我还写了一些问答。如有兴趣,欢迎关注“老沈”去看看。?
27、《爱弥儿》细腻生动的想像力、感人至深的情感和语言、爱欲与自由的对峙、宗教意识的灵性沉迷与斯多葛学派自然与命运意识的宁静之间的张力、对凡俗和政治的尊重和最终放弃……在卢梭的《爱弥儿》那里,柏拉图的《理想国》复活了,而且以更真实的方式——复活是因为同样借助独白或对话的文学体裁,不过在卢梭这里也具有独特的特征即将不同的概念框架都纳入同一个叙事中而不至坍塌;更真实是因为活生生的爱弥儿的经验代替了哲人的谈论,而诸如斯多葛的命运意识、基督教等后柏拉图时代的资源被引入其中。
28、在自然状态中,人类在为自己的生存而与自然作斗争中和睦相处,并在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形成了良好纯朴的德性。而文明的发展摧毁了这些原始的德性,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而私有制却使人的心灵变坏。
29、卢梭主张人们通过契约结合成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代表共同的意志,因此并不会剥夺公民的自由,自然人变为公民,但依然可以自由而有德行地生活。政治教育之后,爱弥儿差不多是一个成熟人来。之后,卢梭就把爱弥儿带回到苏菲身边。他们结婚了,并且告诫他们,虽然爱情不可避免会淡去,但维系的一个办法是“在结为夫妻之后继续像两个情人那样过日子。”(735)
30、第主权是一个整体,它不可被分割、转让和代表。因为主权体现人民意志,它是公意的运用,是集体的生命。
31、总之,萨瓦省牧师的第三个信条是:“人在他的行动中是自由的。”(401)我们的邪恶和可怜,源自滥用我们的才能,“人啊,别再问是谁作的恶了,作恶的人就是你自己。”(403)这里颇似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思想。
32、alittleefforteverday
33、第在社会契约制国家中,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34、第他系统地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路,提倡性善论,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35、到了这个时候,卢梭认为岸边已经成熟到。的责任,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选择在一个地方过自由的生活了,于是埃米尔与苏菲结为了夫妇,他们能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呢?
36、(注:本段图文作者江绪林,原题《卢梭摘要》)
37、卢梭说格劳修斯(Grotius)不过是个坏心眼的孩子,其实跟霍布斯差不多,两人理论一模一样,前者用诗人的办法,后者用诡辩的办法,让人们把自己的自然权力交给国家。卢梭强调对国家的关切源自对亲人的自然的爱。“难道说我们对亲人的爱不是我们对国家的爱的本原!难道说不是因为我们有那小小的家园我们才依恋那巨大的祖国!难道说不是首先要有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然后才有好公民。”(535)卢梭说,“社会契约是一切文明社会的基础,我们只有根据这种契约的性质,才能阐明按照这种契约而构成的社会的性质。”(707-8)
38、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公民”和“自然人”的对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9、爱弥儿和苏菲一见钟情,爱弥儿“情愿睡在(苏菲家)屋子外面的那条壕沟里。”(631)听说这会败坏苏菲的清誉,又想离得远远的。总而言之,在双方大人的监护下,爱弥儿和苏菲健康地交往、纯洁地热恋着。在这里卢梭区分了爱情与虚荣:虚荣只会向对方提出要求,而“爱情是向对方提出了多少要求,而自己也给予对方多少东西,它本身是一种充满了公平之心的情感。”(654)
40、关于财产,卢梭认为,“国家在对它的成员的关系上,是他们的全部财产的主人”。
41、15岁的爱弥儿有同情心,有爱全人类的博爱精神,有正义感,有广泛的求知欲和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身体锻炼的很好,理智能破除偏见,还会几门手艺,这在你看来是不是已经非常完美了,但是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对生命有一种终极的困惑或追问,我是谁?宇宙是什么?我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答案在哪里呢?答案就在信仰中。
42、卢梭非常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从第一阶段开始就强调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他说:“在身体的习惯未形成以前,你可以毫无危险地使他们养成你所喜欢的习惯;可是,一旦他们有了牢固的习惯,要作任何改变的话,对他们都是很危险的。”(2)他坚决杜绝孩子试图用哭声作武器胁迫、指挥成人的任何企图,他说如果孩子养成了指挥大人的习惯,长大后就会变成暴君,在处理和外界的关系时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会暴跳如雷。这样会使他未来的人生深陷痛苦之中。卢梭认为“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3)
43、(1)对儿童的天性过于理想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的教育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44、第卢梭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如:他详细分析了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重视感觉教育的价值,并叙述了感觉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反对古典主义和教条主义,要求人们学习真实和有用的知识;反对填鸭式教育,提倡启发式教育;主张直观教学;反对向儿童灌输道德教条,要求养成符合自然发展的品德等等。这些观点既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也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45、②教育内容:把德育和智育结合在一起,认为“教育是具有头等重要性的”;
46、这一时期应该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他认为良好的体制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主张将婴儿送往乡村,而且主张妇女到乡村去分娩,自己哺乳孩子,家庭教师也必须跟随儿童到乡村去,并且由受过良好教育、不重金钱名利的尽可能年轻的人从事这一职业。
47、(2)各年龄阶段的教育任务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
48、卢梭进一步说,许多痛苦来自毫无节制地追逐我们的欲念。而睿智的人对人间的苦难沉思后,则会节制。“如果你想生活得又快乐又严肃,你的心就只能够去爱那永恒不变的美,你应当按你的条件去限制你的欲望,应当让天职优先于欲望,应当把必然性的法则应用于道德的行为。”(682)卢梭告诉爱弥儿应该离开苏菲,三个月的热恋已经把生命的快乐享受尽了。“当你成为一家之长的时候,你也就成为国家的一个成员了。…你知不知道什么叫政府、法律和祖国?你知不知道你要花多大的代价才能够生活?”(686)于是爱弥儿与苏菲订婚,跟随卢梭去国外进行两年的游学。
49、第他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史上由教育适应自然向教育心理学化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对中世纪以来经院主义教育违反儿童天性的做法进行了批判。在封建社会压制人性的情况下,提倡性善论,尊重儿童天性无疑有历史进步意义。在自然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他呼吁培养身心调和发展的自然人和自由人,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合理要求。
50、 用热心去弥补才能,是胜过用才能去弥补热心的。
51、第主权是一个整体,它不可被分割、转让和代表。因为主权体现人民意志,它是公意的运用,是集体的生命。这种共同意志是不能分割、转让和代表的。
52、卢梭反对英国式的议会制度,主张一种每个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直接民主制度,实际上卢梭的设想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他对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亦不认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有些人枉称自己是公益,导致一种政治上的专制乃至极权主义,这一幕恰好发生在号称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大革命。为首的雅各宾派专政实行恐怖的血腥,兴起后人反思法国大革命,多半都会反思到卢梭的公益概念及其契约论思想。
53、(1)正确看待儿童,不要把他们看成小绅士、小大人,不要把他们看成上帝的产物,成人的玩物。
54、在自然教育的具体实施中,还提出了针对德育、智育的一些举措:
55、所以,洛克思想的影响要更为巨大——英国的宪法以其理论作为基础;美国亦是。其实,法国1871年的宪法也是。
56、我不相信卢梭用这套方法可以培养出道德高尚的人来,首先,他的隔离法违反人性,越是遭到隔离,爱弥儿就越会对不道德的行为想入非非,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而且,由于缺少集体生活的经验,爱弥儿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必定会远不如其他孩子。另外,道德和习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是习惯的重要内容,习惯是道德的外在形式,等到十五至二十岁时才开始实行道德教育,可能孩子早就已经养成了很多的不道德习惯了。这个时候肯定是太晚了。
57、我同意能力比知识重要,但这句话只有在没有条件获得知识的情况下才成立,因为任何能力的运用都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作为条件。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当他需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他首先要开展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收集和问题有关的信息、学习和问题有关的知识,一个对与问题有关的知识一无所知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所以,卢梭如此轻视书本知识的态度我是绝不认同的。
58、 人的自由并不仅仅在于做他愿意做的事,而在于永远不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59、谈到启示宗教。卢梭认为启示宗教和教理是令人迷惑的。“我们对上帝的深刻的观念,完全来自理性…由人来启示,是一定会贬低上帝的。”(426)牧师转向自然之书,“我决定:我既不接受启示,也不否认启示。…我在这个问题上始终保持一种敬而疑之的态度。”(446)不过,牧师也借着比较柏拉图之死与耶稣之死,特别表达了对《圣经》和《福音书》的认同和喜爱,因为没有一个人像耶稣那样教导和实践了高尚纯洁的道德。(447)
60、 我们之所以产生嫉妒的心理,是由于社~会的欲~望,而不是由于原始的本能。
61、卢梭不仅认为人性本善,而且深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他承认感觉是知识的来源,他说,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作为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感觉是人知识的原料。因此,理性使人认识事物的前提是感觉器官的成熟,应该加强儿童的感官训练。
62、卢梭跟爱弥儿一起去旅游,在异乡投宿,邂逅了苏菲。苏菲善良,敏感,耐看而不惊艳;有唱歌跳舞的天赋。爱美德、仁德的双亲给了她美好的教养和灵魂。借苏菲家庭的择偶方式,卢梭提出了自由恋爱的主张:不是父母选择,苏菲认可;而是由苏菲选择,由父母来认可。(603)虽然相互的感情最重要,还有财产、家庭等级、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考量,精神上的门当户对尤为重要。苏菲此前参加过几次社交,在身边没有配得上她的男人,“她要寻找的是一个人,可是所遇到的尽是猴子。”(607)
63、法国18世纪著名画家夏尔丹作品《年轻的女教师》
64、⑤国家对优秀教师予以提拔重用,不使之成为终身职位;
65、卢梭于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父亲依萨克・卢梭是法国基督教新教徒。母亲苏珊・卢梭死于产后失调。卢梭幼年由姑母抚养。1722年10月,卢梭的父亲和别人发生纠纷,败诉后逃往里昂。卢梭被舅父送到日内瓦附近的布瓦锡学习古典语文,兼学绘图、数学。1724年,卢梭到一家公证人家打杂,后转到雕刻匠家做学徒。1728年春季,因不堪师傅的虐待,逃奔他乡。投奔安纳西地方的德・华伦夫人,得其资助,去意大利都灵,进入公教要理授讲所,改奉天主教。1730年,卢梭到神学院学习。1732年,卢梭在尚贝里做土地测量工作,自学数学,结识了一批乐师、音乐爱好者,研讨音乐知识。1733年,卢梭寄居德・华伦夫人家中,开始涉猎学术著作。1736年,卢梭到沙尔米特养病,选读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儿等人的哲学著作。1740年,卢梭到里昂,在贵族马布里家中担任家庭教师,结识了政治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布里和哲学家孔狄亚克。1742年8月卢梭携带《新记谱法》去巴黎,音乐家拉摩想将其推荐到法兰西学院宣读,但没成功。后结识了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两个人颇为投缘,遂成为密友。狄德罗介绍卢梭结识了一批启蒙思想家,并参与启蒙运动。1743年春季,卢梭写成歌剧《风雅的缪斯》,其音乐才能开始引起巴黎音乐界的注意,并以教音乐、抄乐谱维持生计。1745年,卢梭结识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748年,经狄德罗介绍,卢梭结识了哲学家霍尔巴赫。1749年,卢梭开始为狄德罗、达郎贝尔筹备的《百科全书》撰写音乐方面的部分条目。是年10月,卢梭到巴黎郊外万桑要塞监狱探望因《论盲人的信札》之事被囚禁的狄德罗,并将《法国信使》报上登载第戎科学院有奖征文一事与之商议,得到狄德罗的鼓励,遂动笔撰述征文。1750年7月9日,应征论文《论科学和艺术》得奖,该年年底于日内瓦出版,受到文坛普遍重视。1753年,第戎科学院宣布有奖征文,卢梭应征作文。1754年8月,应征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落选。1755年4月,该文在阿姆斯特丹出版。1757年卢梭开始写作《爱弥儿》。1758年,《论政治经济学》(《百科全书》条目)单行本出版。是年3月,发表长信,批评达郎贝尔在《百科全书》第七卷上发表的“日内瓦”条目对于日内瓦城市建设和戏剧文化生活的意见。1759年,卢梭开始写作《社会契约论》。1761年1月,《新爱洛绮丝》在巴黎出版。1762年4月,《社会契约论》出版于阿姆斯特丹和巴黎,受到当局的责难和逮捕,卢梭被迫辗转逃亡到普鲁士的纳沙泰尔的莫尔季耶村。1764年,出版《山中书简》。1766年1月,应休谟之邀到英国,该年年底写成《忏悔录》前六章。1767年,避居于特里,(《百科全书・图册》)第五卷继第三卷出版之后四年出版。1769年,写成《英雄所需要的道德》。1770年,《忏悔录》完稿。1775年,开始写作《忏悔录》的续篇《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遐想》。1777年8月,健康状况恶化。1778年5月,移居巴黎附近的爱尔默农维尔庄园。7月2日,卢梭病逝,终年66岁。葬于爱尔默农维尔附近的圣・彼得岛。1794年4月15日,革命政府将其迁葬于巴黎国葬所。
66、以上就是卢梭在《爱弥儿》中表达的教育理念,其实不止关乎一个人如何成长为自由而有德性的人,也透出他的宗教观念和政治哲学理念。我们使用他的《植物学通信》来学习博物学的一些主题,并不需要完全接受他全部的理念,而是看重他对教导清晰的思路,并且也让我们意识到教育是如此复杂的一件事。盼望这个梳理可以帮助大家思考古典教育中相似的话题,我们该如何回应一个人成长过程这些复杂而困难的话题。
67、卢梭所说的自然人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
68、卢梭的《爱弥儿》不仅仅纠正了康德,也纠正了我。大学的时候我先后读过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人的《忏悔录》,喜欢奥古斯丁而讨厌卢梭:奥古斯丁是纯洁灵魂的上主颂歌,而卢梭不过是一个有罪之人的“人义论”呓语。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人情世故,读《爱弥儿》的时候,我才越来越认同卢梭所言,
69、卢梭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是这样的:不马上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他自己去探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果你轻易把答案告诉他,他就不会自己去思考问题了,那么孩子的理智也就受到了损害。(8)卢梭明白无误地讨厌书本知识,他曾这样说道:“我对书是很憎恨的,因为它只能教我们谈论我们实际上不知道的东西。”(9)
70、第详细分析了不同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教育内容。
71、卢梭依据自然教育的原则,根据人的自然发展的进程和不同年龄时期身心的特点,把自然教育分为四个阶段:
72、卢梭认为,父母的感情好坏,家庭和睦与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大的影响。他认为,“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良剂。”2家庭生活的和睦友爱,会使人生活富有激情。“当家庭生机勃勃、热热闹闹的时候,操持家务就成了妇女最可贵的工作,就成了丈夫最甜蜜的乐事。所以,矫正了这个无比的恶习,则其他的恶习不久就可全部革除,自然不久就可恢复常态。一旦妇女们又负起做母亲的责任,则男子立刻就可负起做父亲和丈夫的责任。”3当家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孩子们便会变得快乐。如果家庭是个矛盾丛生的地方,那么孩子“就需要到别处去寻找快乐了”。
73、第人民是立法者,立法权属于人民。人民立法的原则包括法律意志和法律对象的普遍性。
74、总之,自然教育理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和评价自然教育的思想,切忌生搬硬套。
75、StillLifewithBible,1885-VincentvanGogh
76、他的《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名著《社会契约论》成书还要早一百多年。虽然,作为资产阶级最卓越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所提出的民主主义思想,比黄宗羲的更为彻底,更为系统。
77、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教育的对象是自然人:“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怎样做人,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
78、卢梭有力地抨击了自古以来传统的教育观点彻底否定了教室、成人书本是教育中心的观念,提出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行程,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应根据儿童的需要、能力与兴趣等。
79、爱弥儿最终决定脱离原来的家庭,甚至切断与同胞和祖国的联系,成为一个世界的人,随便干点活。得益于以前卢梭的教导,爱弥儿很能随遇而安。从马赛坐船去那不勒斯,在船上充任水手。被海盗劫掠,在非洲阿尔及尔被卖为奴隶。但是外在的枷锁并没有改变爱弥儿自由的内在。他活干得很好,被转手卖了几次,因为帮助其他奴隶差点被虐待致死,但成功地领导了一场奴隶工罢工运动,改善了处境。
80、综上,卢梭的女子教育目标是把女子培养成“贤妻良母”。
81、王兆军 著名作家、学者、画家,临沂东夷书院院长
82、(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2016年已考)
83、牧师在各个民族和历史的千差万别的习俗中,到处都发现相同的公正和诚实的观念,到处都发现相同的道德原则和善恶观。因此,他说“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我把这个原则称为良心。…我们好善厌恶之心也犹如我们的自爱一样,是天生的。…良心啊,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415-7)如果良心向所有的人心都发出了呼声,那么,为何只有极少的人才能听到呢?“这是因为它向我们讲的是自然的语言,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事物已经使我们把这种语言全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