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关于爱国的名言(59句文案短句)
胡适关于爱国的名言
1、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2、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3、同一天,日本飞机轰炸天津南开大学,天津民众伤亡惨重。胡适极其愤怒地予以声讨,还发了电报给在东京的孟禄博士。孟禄博士是世界教育联合会的会长,正在东京主持世界教育联合会第七届大会。胡适要求他在8月2日的开幕式上揭露日军在天津的暴行,并予以谴责与道义制裁。
4、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5、“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门看月”的诗人,想躲进屋子,怕见月光,“翩翩越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四句诗组成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将人与月都写活了。思念朋友不得见,不敢相思月又来,这种矛盾的心情充分地反映出来了。(胡适关于爱国的名言)。
6、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即使开了一辆老掉牙的破车,只要在前行就好,偶尔吹点小风,这就是幸福。
7、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8、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他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
9、时时自警醒。如懈怠时,可取先哲格言如‘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古谚)’‘德不进,学不勇,只可责志(朱子)’‘精神愈用则愈出(曾文正)’之类,置诸座右,以代严师益友,则庶乎有济乎?
10、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有一句名言:“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
11、笑话给予我们快感,是通过把一个充满能量和紧张度的有意识过程转化为一个轻松的无意识过程。(胡适关于爱国的名言)。
12、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13、每个人都有一个本能的侵犯能量储存器,在储存器里,侵犯能量的总量是固定的,它总是要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个人内部的侵犯性驱力减弱。
14、所以胡适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他思索的是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中国应该拥抱世界。胡适鄙视东方的圣人那种无为。人生在于奋斗,即使在潦倒的窘境,也要对前途有起码的乐观和自信。一步一步都可以踌躇满志,把每种进步都看成是巨大的希望,这正是胡适对于人生的乐观。
15、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16、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觉悟,而自由的思想和语境,正是“忧于未形,恐于未炽”的前提。故而自古就有谏臣司职,为的就是鼓励提出异议和不同见解,避免偏颇,谋取共同利益最大化。
17、第二句话是天道酬勤,只要勤加练习,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18、8月17日,胡适被聘为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参加了国民党国防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从此,一介书生胡适走进他一贯远离的庙堂。
19、然而,仅靠这种消极的绥靖主义是不能避免战争灾祸的。对不顾世界公法与道义信誉的霸权武装力量越是迁就、容忍,越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战争不是以人民意志和平愿望为转移的,崇尚黩武主义的疯狂的战争贩子肯定会把爱好和平的美国强行拉进战争的旋涡。美国人民会突然感到自己已经陷于一种战争的心理状态和实际战争的形势之下,因此被迫选择用正义的参战,来结束罪恶的战争并摧毁暴敌,这也是美国对于世界和平的极大贡献了。
20、林徽因和儿子曾经有过一次对话。梁从诫问:“如果日军打进四川怎么办?”林徽因说:“读书人总有一条后路,门口不就是条江吗?”儿子急了:“你们不管我啦?”她不无歉意地说:“真要到了那时,恐怕就顾不上你了!”“那不朽中国的历史,还需在世上永久”(林徽因诗 《哭三弟恒》)
21、现在重读胡适的《中国处在目前危机中对美国的期望》,仍让人热血沸腾。此后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形势和结局,验证了胡适这一演说的正确判断。日本人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2、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胡适《道德和规则》
23、堕落的方式很多,总结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追求。
24、 不仅在学术上,在政治活动中,胡适也是很务实的。早在五四运动时期,胡适就向全国学生呼吁“国家的纷扰,外间的刺激,只应该增加你求学的热心与兴趣,而不应该引诱你跟着大家去呐喊。呐喊救不了国家。即使呐喊也算是救国运动的一部分,你也不可忘记你的事业有比呐喊重要十倍百倍的。你的事业是要把你自己造成一个有眼光有能力的人才”(文存三p572)。后来他虽然自己为争自由而批判国民党,但却并不鼓动学生,正如其1930年的日记所云“我十三年来不愿鼓动学生来赞助我的主张”(日记五p846),因为学生首先要读书“一为承受人类知识学问的遗产,二为读书而读书(致其知而后读),三为解决困难,应付问题”(同上)。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胡适也转变了对国民党敌视的态度:“胡适结束了国民党之间在上海时期的旧怨,从此进入一个在互异中合作的关系”(历程p34),这正是其务实地爱国之表现。更加可贵的是在当年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之际,他能不顾个人声誉坚决做少数派而冷静地坚持原则“青年学生愈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便愈应冷静,也愈应把握时机追求知识,“把自己铸造成器”,以为将来救国的凭借,这是他一生所持的坚强信念。早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期,他已坚决得宣传这样的主张,并因此招来一片毒恶的咒骂”(历程p38)。可惜,当时有多少学子能理解他的拳拳苦心而不被煽动呢?
25、女人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是永恒麻烦的源泉,但她们依然是我们所拥有的那一种类中最好的事物。没有她们,情形会更糟。
26、做学问切不可动感情,一动感情,只看见别人的错,就看不见自己的错处。
27、《尝试集》系诗集,胡适作。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1920年出版。共三编。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
28、在他的影响下,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等初期学生领袖纷纷退出运动中心,并对五四运动表示反省,如罗家伦就认为五四运动是一次失败的运动,“罢课”、“三番五次的请愿”、“一回两回的游街”,都是“无聊的举动”,是在“毁坏学者”,“学生的优点固然是一律表现出来,但是弱点也一律暴露出来了!”傅斯年更是联合胡、罗等人,要求将北京大学迁到上海去,并讨论“不要哪些人去”,被主持校务的沈尹默等人斥为“拆伙的打算”。
29、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30、他的原话是:“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取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争取国家的国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31、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胡适无疑是第一位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32、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33、胡适强调做学问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他本人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句话注重的后半句,不管是研究科学,研究国学,研究治国之道,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谨慎。
34、 国内最近比较“仰慕“宋美龄在美国的演讲,但那是纯粹的政治演说。而胡适作为著名学者兼大使,他用学问支撑的政治演说有着无可替代的功用,因为这对社会各阶层而言更具有说服力,胡适才是真正的“男神”。
35、 当然,1917年胡适的具体做法和本书院主张的中华文明复兴方法是不同的,我们主张中西方思想上平等交融而成就超越两者传统之上的新文明。这个主张和1933年的胡适是很接近的:“中国也成功地带来了文化转型。。。并创建一种崭新的文明,一种与新世界精神水乳交融的文明。”(p169)我们要在西方文明领先的领域用西方来激活中华,比如现代民主。而在中华文明领先的地方用中华来更新西方,比如自由主义政治思想。
36、 再如,他热爱家庭重视家庭责任,但是,他又爱偷采野花,尤其是窝边草的婚外情,他绝不放过,而且是不屈不挠,为此还留下了上述千古佳作。
37、现在有人告诉你“牺牲你个人的自由去争取国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诉你“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38、你可以看到在这篇文章里我几乎没表达任何对当下时局的观点,因为几天前还曾天真地觉得语境宽松了,以至于现在想起来有些羞愧——面对当下能说什么呢?我无话可说。
39、对于胡适之先生这样的人,我们也可以拿鲁迅先生的原话来评价:
40、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41、在五四运动兴起之前,胡适在《新青年》二卷五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鲁迅与胡适有着比较一致的思想观点与共同的主张,即: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此外,他们在文学、学术实践上也有很多共同点和互补之处,他们的步调是一致的。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他们密切配合,互相呼应:或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并作进一步的阐发;或是两人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问题作深入的论述。
42、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43、 又如,胡博士大力倡导女权,但是,他又有逛窑子的癖好,每到一地,必尝一尝当地窑子的地方风味。
44、要说骨气,人生在世,最考验骨气的就是——人在国家危亡、个人生死存亡的关头,做什么样的选择?是选择利己,还是选择国家和人民?
45、《爱情与痛苦》对被幽囚于警察厅的陈独秀表示敬意:“我们对他要说的话是:‘爱国爱公理的报酬是痛苦,爱国爱公理的条件是要忍受得住痛苦。’”《研究室与监狱》直接援引了陈独秀的名言:“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
46、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47、 第既然“殷人的文化是一种宗教的文化,”“孔子也很重视丧祭之礼”,自在情理之中。但是,以孔子如此显赫的家世,即便孔子是以办“丧礼”为职业,难道孔子的祖宗也是干这活的?
48、 不得不承认,胡适性格极好,时刻都保持温文尔雅的风度。
49、所以,我说胡适这个人,根本谈不上什么骨气,而且虚伪矫情。
50、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度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51、事实求是。不是避开事实问题而去谈理想主义,不是抛弃现实问题而去重建社会。需要有一种实践的精神在事实中发现问题,并改善现实,这或许就是胡适的实用主义。对于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轻易去否定或肯定,也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的正确。胡适要告诫的正是,对于异己的声音应该多一点容忍,多一点宽容,这样社会才会真正的自由。
52、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53、(一句好坏可以影响无数人,一句坏话可以害死无数人。胡适《我们能做什么》)
54、 虽然他要求学生继续安心读书,但自己却投入了抗战的外交战线,“1935年6月27日夜,他给王世杰写了一封长信,专谈怎样长期抗战,以促成英、美在太平洋与日本开战的可能性。… 他的假设是:“在不很远的将来也许有一个太平洋大战,我们也许可以翻身。”但这个假设的前提是中国必须下定决心,单独做几年“绝大牺牲”的苦战。他说:“我们只能期望在我们打得稀烂而敌人也打得疲于奔命的时候,才可以有国际参加与援助。””(历程p50)因为当时中国国力弱,现代战争是凭工业技术实力而非人数取胜的,单凭勇敢是救不了国的,中国抗日需要外援。因此务实地爱国的胡适就任驻美大使之主要任务就是“怎样把美国卷入远东的战局是他使美的最大愿望”(历程p55)。这种务实原则是他和国内文人最大的区别“李国钦兄从祖国飞回,他说,“武人可算是尽了他们的责任,中国如不支,罪在文人“。此言可谓”一语道破“。”(日记七p124)。
55、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56、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57、Youcannotbeatsomethingwithnothing
58、可惜我叫不出你的名字。平日月明时,月光遮尽了满天星,总不能遮住你。今日风雨后,闷沉沉的天气,遍天边,寻不见一点半点光明,回转头来,只有你在那杨柳高头依旧亮晶晶地。————《一颗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