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简介资料(47句文案短句)
巴金简介资料
1、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诗人,政论家。1868生于俄国下诺夫哥罗德。曾先后五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主要作品有散文诗《海燕》,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戏剧《小市民》《敌人》等。
2、 5月1日图片文献展将移至新华书店展出,主题书展在越秀图书馆大厅继续,5月30日结束。(巴金简介资料)。
3、《木木集》是屠格涅夫自身成长中的感人故事和半部自传,收录了《木木》、《普宁与巴布林》两部中篇小说,前者写于一八五二年,后者完成于一八七四年。《木木》中的人物原型很多出自作家自身的生活,《普宁与巴布林》也是屠格涅夫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回忆。
4、以巴金具体作品分析新文学建设和传统文学间的关系。
5、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事务性的工作正在逐步落实,每一步都牵动着巴金的心。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比较困难,很多事情在进行过程中一波三折。罗荪1981年6月28日给巴金信上说:“关于文学馆的事,一是中宣部已经批了,同意成立,只是房屋尚需要再作一番努力,打算先租一所房子。”(24)随后,“筹备小组”成立:“日内先建立一个筹备小组,并成立一个三人的小班子,负责做准备工作,如提出部分规划,寻找适当房屋,以便进行工作;……”(25)房屋问题是关键,也是最难解决的,巴金曾在文章中为它找不到地方而忧虑,罗荪等人在北京也是多方面想办法:
6、《金城》月刊在“天一影片公司特刊”出版以后即停刊了。关于停刊的原因,当时的报刊上有所报道。1934年上海乐华图书公司发行的《出版消息》第三十五期合刊,在《文坛消息》栏目刊有一则“《金城》将停刊”的消息:“刘家麒与何嘉合编之《金城》月刊,近有将停刊消息,闻系内部意见不一之故。”何嘉是该刊的特约编辑,另有杜衡、黎锦明、赵景深和施蛰存等。其中,至少赵景深、施蛰存是巴金友人,他们相识于1932年朱雯和罗洪的婚礼上,巴金的《我的弟弟》应该是友人所约。
7、《红花》描写一个多少知道一点自己的身份的狂人,他用尽力气作了超人的努力去拿一朵罂粟花,他以为这朵花是用人类牺牲的赤血染红了的。他想,要是这朵花被毁掉了,人类也就会得救了。在终于摘得红花之后,疯人也停止了心跳,为别人的幸福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小说中的红花,是象征邪恶的罂粟花,疯人被认为是迦尔洵自身的投射,现实生活中,在《红花》完成几年以后,迦尔洵从楼梯上跳下,终于因此死去。作为迦尔洵最知名的作品之《红花》表现了向往自由、为消灭社会的邪恶势力而献身的精神。
8、外面是大火,大炮和枪的声音,惊人的喊叫,号啕的痛哭和苦痛的呻吟。(杨令德)
9、(6)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29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3月版。
10、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0年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赴法国,1928年冬回国。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随想录》《寒夜》等。
11、 “书之爱——巴金与书图片展”共展出56块展板,分为“读书之乐”和“藏书之趣”。“读书之乐”回顾了巴金先生受书籍的启蒙和影响,向心目中各位导师学习,在书中找到了奋斗的信仰,并不断激励自己走过黑暗岁月的历程。 “藏书之趣”展出巴金先生的藏书清单、购书单和买书经历,并在他汗牛充栋的藏书中选出代表性的书籍供观众赏鉴。
12、《寒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巴金创作史上的地位。
13、至于弟坚持要各章节另起一面的理由,是因为古典名著不能与通俗文艺同样看待;《查第格》全书不到一八〇面,薄薄的本,很像小册子,不能单从节省纸张着眼。《于絮尔·弥罗埃》也要每章另起一面,是因为巴尔扎克的作品都很复杂,有时还相当沉闷,每章另起一面可使读者精神上松动些。
14、(18) 巴金1981年1月21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2月版。
15、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鲁迅
16、《百年巨匠》系列丛书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教材,连续两年被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发放到全国近300所承接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演出的高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员网”,也将《百年巨匠》美术篇第一部纪录片和书籍作为视频教材和知识讲座内容。
17、《鹰之歌》,作者刻画了两类截然不同的形象:革命者的英雄形象(鹰的形象)和自私保守的市侩形象(黄颔蛇的形象)。他们代表了两种人生哲学:黄颔蛇在生活中只求个人享乐,卑微、庸俗,充分地享受目前的“又暖和又滋润”的生活,它不需要生活有任何的变革,更不需要什么斗争。与蛇相反,鹰却是积极向往行动,渴望改变现状的革命者,他认为生活就是战斗,为自由而战,就是最大的幸福。
18、简介:《红花集》共收入俄国作家迦尓洵的8个短篇小说:《红花》《信号》《一件意外事》等。巴金1922年就曾翻译过迦尓洵的《信号》,他说:“我这一生很难摆脱迦尔洵的影响,我经常想起他写小说写到一半忽然埋头痛哭的事,我也常常在写作中和人物一同哭笑。”
19、1982年5月,筹建中的文学馆总算有了落脚之处。巴金在给罗荪的信上说:“乔木同志也有信来。房子问题解决,文学馆可以开办了。”(28)胡乔木亲自致信巴金,是为巴金释忧,大家都知道巴金在为此事挂心。筹委会成立一年后,1982年10月1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于北京万寿寺西院正式挂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前往祝贺,亲自为它挂牌,前往祝贺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成立的还有:周扬、贺敬之、华楠、王政柱、刘导生、张大中、刘白羽、艾青、曹禺等。(29)这个临时馆址是在中央和北京市领导等各方面协调下才解决的,然而,它并非最理想的保存资料的地方。有人曾描述当时的状况:“万寿寺西院是明清时代的遗物,曾为慈禧的驻跸之地,园林式的多重院落,占地近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五千,而使用面积又递减一半。房屋是砖木结构,刚经历了一场焚去三座大殿的大火,断壁残垣,枯树荒草,令人触目惊心。院内有几处用房尚被占住,麻烦层出不穷。文学馆的第一批工作人员在各方面的支援下挺身去应付面临的重重困难和考验了。”(30)
20、梅: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梅在父母包办之下,嫁给省城外的一个姓赵的人家,可惜结婚不到一年她的丈夫死了。婆婆对她不好,只好回娘家来。梅有流不尽的泪水,只好在忧郁、苦闷、悲伤之中渐渐消瘦、憔悴,最后含冤死去。
21、 读了您的信深受感动,多次提到文学馆能早日实现,我在作协的书记处会上也一再提出,现在是领导上十分重视,除了胡耀邦同志、习仲勋同志、乔木同志外,冯文彬同志也很重视……
22、我喜欢施托姆的文笔。对于劳瘁的心灵,这清丽的文字,纯真的感情也许可以给少许安慰吧——巴金
23、简介:《文学写照》收录了高尔基对同时代多位作家的回忆录,包括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普利什文等……在高尔基笔下,这些俄罗斯文学大师复活了,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有力地抓住人物的日常谈吐、生活细节,充分写出他们的内心和思想感情,是后世了解他们的最宝贵的材料。
24、外面是熊熊的火,大炮与来福枪的杂声,恐怖的狂呼,大哭以及痛苦的呻吟。(巴金)
25、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
26、与闷热的夏日不同,冬日的寒风是真真实实地扎进血肉的,呼啸的疾风狂躁地卷着冰冷而来,冬天这个季节,如一把叛逆的利剑,透支着少的可怜的温暖,使放荡不羁的寒冷汹涌而来。
27、这是一套“小书”,每本图书文字量在10万上下,封面采用大地纸烫金的装帧,雅致便携。同时在编辑中精选了与选目有关的论述文字,作为附录编排于书后,为读者提供延伸阅读。书前附珍贵图片资料。
28、冬日的阳光斑驳地跳跃在枝干上,好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色的小花。
29、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30、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文学成就的作家,巴金不能创作是痛苦的,他现在走了,我感觉很平静——邱华栋
31、书法篇: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赵朴初、启功;
32、在上述变化下,《憩园》自然体现出巴金不惑之年的转变。作品中开始让温情的“爱”弥漫,万昭华是一位善良,知书达理的继母,对继子十分疼爱。她对姚小虎的教育很是担心,可碍于继母的身份不能过多干预。姚小虎的溺毙令她十分伤心。在作品叙事技巧上巴金安排了三条线索:显在的是姚家现在的繁华,隐着杨家过去的光耀,中间是黎作家家族浮沉。前两个故事相互对照,黎作家家族辅助和强化着,使主题更鲜明。显然姚家的现在正是杨家的过去。姚小虎与寒儿的对比尤为鲜明,一个骄纵无极,目中无人,一个对父亲充满敬意,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使姚小虎的结局有一层“因果论”的色彩。三个故事的构思很是精心,叙事也娓娓道来,多了平静而沉郁之感。
33、廖·抗夫(1881—1913):波兰作家,也是波兰社会党的一员。著有短篇小说《薇娜》、剧本《夜未央》等。二十五岁时廖·抗夫在柏林用德文写成剧本《夜未央》。该剧1907年底在巴黎公演,立即轰动,此后两年连演百余场。
34、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加,作家都会在题材与风格上有所改变,巴金亦不例外。“激流三部曲”透着巴金青年时期的热情洋溢,血气方刚,因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步入中年,奇崛锐气渐消,现实许多无可奈何让巴金痛感人生之苦,没了当初的幼稚高语,而慢慢走向世俗人烟。
35、巴金,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巴金”是发表《灭亡》时的笔名,另外还有佩竿、余王文慧等笔名。1940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年幼的巴金受到封建大家庭的排挤,使他对封建专制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因而对旧的传统的封建制度的批判与暴露贯穿了巴金几乎所有作品。
36、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37、《癞虾蟆和玫瑰花》被认为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朵玫瑰逃过了癞虾蟆的捕食,被姐姐摘下献给早夭的弟弟的故事。这朵玫瑰虽然在凋谢前被摘了下来,但它却觉得这是充满意义的,因为它的采摘,凝聚着姐姐对弟弟深沉的爱意。
38、罗荪时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文艺报》主编,是巴金与中国作协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巴金关于文学馆设想最为切实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在文学馆的提出、筹建和规划中,他起到关键作用。除了他之外,巴金的那些老友们在那时候和以后的岁月中也都为文学馆贡献了力量,他们中有代为呼吁的,有捐赠资料的,还有为文学馆募集资金的。在这些人中间有茅盾、夏衍、冰心、李健吾、唐弢、萧乾、汝龙、辛笛……这是一份很长很长的名单。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全力支持下,巴金的设想越来越接近目标。
39、我建议中国作家协会负起责任来创办一所中国现代文学馆,让作家们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它完成和发展。倘使我能够在北京看到这样一所资料馆,这将是我晚年的莫大幸福,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促成它的出现,这个工作比写五本、十本《创作回忆录》更有意义。(4)
40、A、通过梅、凤鸣、瑞钰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
41、据“Mia Frateto”中译文,很容易找到这篇“散文”,就是刊于1931年11月10日《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十一期的《我们》。短篇集《光明》(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版)确也收有《我们》。辜也平在《关于巴金〈Mia Frateto〉相关情况的补正》(《点滴》2015年第六期)一文中说自己“发现”了“Mia Frateto”的“原初形态”为小说《我们》,其实巴金早已说清楚。
42、(2) 姜德明:《与巴金闲谈》第7—8页,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版。
43、《马卡尔·楚德拉》,小说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拉达与左巴尔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左巴尔酷爱自由,除了独立不羁的自由生活外,没有什么值得他珍惜的东西。即使是他的心,只要对人有好处,“他也会亲手把它从胸膛里挖出来给你。”女主人公拉达美丽而骄傲,对于她来说,同自由相比,金钱如同不屑一顾的泥土。当爱情走入这两个草原骄子心中时,他们被对方深深吸引并努力抗拒感情的力量。当爱情终于成为各自独立人格的桎梏,他们选择了死亡。他们用爱情、生命和信仰诠释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诗篇。
44、美术篇: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刘海粟、吴作人、关山月、吴冠中、李苦禅、蒋兆和、石鲁、黄胄;
45、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受到残酷的迫害,萧珊也因为与巴金的关系受到非人的待遇。1972年7月萧珊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干校劳动不被允许探望,于是萧珊只得独自在医院接受治疗,半个月后含冤长辞人世。
46、他甚至为书名中的书法题词中,改用繁体字和简化字,而与出版社争辩:“在此全国上下提倡百花齐放之际,不知贵社能否考虑封面手写字体可由书写者自由,一方面为我国留此一朵‘花’,一方面也不必再在此时此刻立下清规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