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100句(40句文案短句)
孔子名言100句
1、译文:一国的军队,可以强行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可以强行夺去他的志向。.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名言100句)。
3、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名言100句)。
4、(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5、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6、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7、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9、礼之用,和为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10、(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1、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1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5、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6、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19、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2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2、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23、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6、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8、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9、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30、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论语》
32、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3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4、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3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
37、 父母付出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对子女的提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性,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是美德。
38、(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