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43句文案短句)
附庸风雅
1、释义为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2、9)这家广告公司更注重如何制作附庸风雅的广告,而忽视了对客户业务的了解。
3、我是真心喜欢王新的文章和他这个人。该书以清正典雅的笔调,写容易忽视的边缘人事与边缘思想:开阔处,纵横捭阖,气象不凡,细节处,品味幽微,体贴动人,且浸润着难得的教养、器识与情怀。(《当代作家评论》原主编)
4、只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盛世茶兴,于今欲有茶为国饮之势,喝茶方式一变再变,有令人赏心悦目驰神的冲泡技艺之美,有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的品茗之佳境,凡此种种,于外看到的是美,于内感到的或是乐趣,或是宁静,或是清和等等。
5、有人喝茶是一种修行,清静无为,淡看尘俗······
6、一场大雪过后,大地一片银白,几位风雅诗人聚在一起拥炉赏雪,饮酒赋诗。
7、一日,其弟语画主曰:“《十八学士》果欲千金耶?”主曰:“然。”遂如数市之。后置酒宴兄与其素鄙己者,酒半,特谈画,并出示所购以玩。或曰:“君何以知其名画?”其弟顾左右而言他。时人传为笑话。
8、(1)附庸:古代指附属在诸侯大国下面的小国
9、温文尔雅:温文尔雅,谓气质彬彬有礼,行为典雅端正。
10、矫揉造作 jiǎo róu zào zuò:形容装腔作势,极不自然。
11、他们是这个行当内附庸风雅的代言人,其中不乏玩了很多年,至今连狗屁都不通,但平日又喜欢胡说八道、指点江山之流。综述下来,还是人品太差!
12、在粗糙功利的时风里,这是一部趋美的风雅之书。从乡土、艺术与文化中,探求美的发掘、塑造与建立;向善为好,性灵纯澈,闪烁着人文主义的温润之光泽。( 小说家)
13、结论是,要么本就风雅,要么追求风雅,要么我俗我心安理得,切不要俗不可耐却附庸风雅。
14、[典故出处]《晚清文学丛钞情变》第八回: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因此种花之风,遍及扬州。
15、哎!真是为你感到悲哀呀,曾经是那么美丽的校花,估计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16、有朋友问我,你学习这么多东西,不知道最后你会在哪一路上精通。我只是回答不用精通,都只是玩玩而已。见他有些困惑,我进一步解释道:“学习这些东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再多增加一项技艺,以便于成为某项技艺大师。而是我想精雕细琢我生活中的所有部分,而恰好它们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序列。我以前喝可乐,现在喝茶,而水总是要喝的;以前看电影,现在看昆剧。而剧总是要看的。以前听民谣,现在听古琴,而曲总是要听的。”
17、继而发现练一些传统功夫来锻炼身体也不错。觉得它除了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用来防身,遇到小流氓大混混什么的可以得意的笑。(朋友问我以后如果练成了,乘坐地铁会不会就动不动抛出一个个挑衅的眼神。。。)于是周末就来到公园拜了一个老爷子为师,打算学习学习太极拳、形意拳和刀剑等等。老爷子从11岁开始习武,而今年60了,但是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练功之余,他总是抽着香烟和我讲述他当年在冯志强先生那里学武的经历和年轻时候与人打架比武的事情,就像徐浩峰笔下的那个民国时期的江湖。然后又认为无聊的零碎时间练几笔瘦金体也是蛮好的,于是买了一本宋徽宗《楷书千字文》钢笔字帖放在办公室里。而最近喜欢上昆曲,每天晚上运动完之后就会吹吹小风,听听小曲,也许还会跟着杜丽娘哼唱《牡丹亭》里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18、王新此书与众不同,情真意切,朴素的人物记,不媚俗,不趋炎附势。他注意的是那些黑暗中的大师,那些时代华光边上被势利轻视的重器。居敬,拭去蒙尘。我们时代是有士的,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人)
19、记得以前中陶上有一位老版主,曾经公开发帖大骂蒋蓉,说老太太只会做模子壶,而且用的泥料都是化工泥,而且代工严重.........在这篇指责蒋师的帖子大概有一年之后,却见到这位老版主到丁山和蒋老太亲切握手,当时还存照示众..........我靠!
20、毫无疑问,艺术是诸种文明中最风雅的部位,附庸风雅就是接受文明中“风雅”的召唤、熏习和化育,从而变得风雅,乃至创造新的风雅,在这个意义上,附庸风雅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养气韵生动的人格,涵育健康淳厚的生命底色,在这个底色上熏习出来的高雅品味,才是真正创造力的源头活水。
21、附庸风雅和追求风雅有本质区别。追求风雅是向往风雅,用心去学雅做雅,让自己有俗变雅;附庸风雅是叶公好龙,心里并不欣赏,只是以为风雅有面子,才在形式上做做样子,骗骗人而已。
22、[典故出处]叶圣陶《演讲》:温文尔雅,正是学者的态度。
23、白话释义:卫有个学生叫王逸少,非常擅长学习卫真的书法,而且学习发展很迅速。
24、日语翻译:柄(がら)になく风流人(ふうりゅうん)ぶる
25、自持 zì chí: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26、(近义词)斯斯文文、和风细雨、文质彬彬、温文儒雅、温柔敦厚、彬彬有礼、文质斌斌
27、2)这个“秀才”只字不识,却专会附庸风雅。
28、大发雷霆 dà fā léi tíng: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别人。
29、喝茶没那么玄乎,它很接地气,归根结底是一种可以给人带来轻松与健康的饮料,乃是百姓开门七件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而已,它的使命就是被喝掉。
30、之后,茶友隆重其事的从仓库拿出一些号称是60年代的散茶,先用电动随手泡煮热水,然后把随手泡的水倒进日本铁壶,继续加热,然后从柜子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一把潮州手拉胚,反复再三的温壶,烫壶.........从他开始煮水一直到第一道茶可以喝,前后我们几个人看着茶友表演了整整20分钟。
31、今天的“附庸风雅”这个成语是动宾结构,“附庸”是动词,追随之意,“风雅”泛指文化。但是在古代,“附庸”和“风雅”是两回事,而且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32、昨天下午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婚礼聚会,席间,和朋友们闲聊着,有人突然说:“你现在越来越蒋勋了呀。”稍微愣了一下,发现自己的“情趣简直要在复古路线上走到黑”了。想想最近半年做的事情,先是某天听了张君弹唱的古琴曲《卧龙吟》,然后半夜就激动得睡不着,好听得似乎要飞起来。于是那个周末就找了一个老师开始学习古琴。古琴很好玩的地方首先就像是高罗佩所说:“与此恰恰相反的是,要欣赏古琴音乐却并非易事。这主要是因为古琴音乐基本上不是旋律性的,它的美不在于音符的衔接启承,而恰是蕴涵在每个独立的音符之中。”所以很多听琴者会觉得古琴那平铺直叙的、一种力度与速度到底的音乐怎么这样单调乏味。
33、在这里对盟友公布一个数据:最近两年,乔某花了近5万块钱去买厂版。需要说明的是:钱虽然花了,但我并不喜欢厂版,之所以买,是因为这十年多年玩壶,钱都花在名家壶,老壶上面(包括早年上当的大批量假货)。厂版于我来说,是个空缺课程,作为联盟站长的我,需要去把这个空档补回来。即便没办法了解到很透彻(也确实不太可能),但我只要拥有了部分行内一致认可的标杆级的东西,并以实物作为参考标本,就可以认识到更多关于厂版的知识,并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因为我有)。
34、其实,真正的文化之美,不是你受过几年高等教育,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潜藏在你骨子里的修养与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35、清·黄小配《晚清文学丛钞·情变》第八回:“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因此种花之风,遍及扬州。”
36、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37、成语例子: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因此种花之风,遍及扬州。(《晚清文学丛钞情变》第八回)
38、就像你没必要知道阳光,也没必要知道空气,但你照样能感受它们给你带来的暖和与清新。
39、世人谈风雅,常失之于空泛玄虚。王新之作,把风雅落实于具体的人、事、物,逐篇阅读,多有心动、共鸣之感;读完全书,仿佛可见风雅之形体,这个形体有精神,有生机,有力量。( 复旦大学教授)
40、10)这个附庸风雅的远郊地区也不是塞林格能呆的地方.
41、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42、[成语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