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75句文案短句)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
1、曾国藩其实是一个比较愚笨的人,其次才考中了秀才,但是在曾国藩的身上却真的体现出了一句话叫做越努力越幸运。他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真正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境界,尤其从一个平民走向了重臣,可以说是曾国藩的性格成就了这一切。曾国藩在小的时候就非常的严于律己,从小读书就很刻苦,每天都坚持写日记自省,即使成为了翰林学士之后,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无数次的进行自我完善,最后经过陶冶也让曾国藩成为了历史当中的名人。
2、那些明知有些事无法改变,却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不是执着,是偏执,是死脑筋。
3、词知义才敢活用,人知德才敢深交。宁愿无友,也绝不要交无德之友。对于品德不好的朋友,越早绝交越好。不要怕得罪他,越得罪得早越能早些给他断绝关系。否则,多交一天就会给自己多增加一天的麻烦,多带来一天的烦恼。
4、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5、对这批头脑简单的武夫,道理讲的再多都是空的,起作用的只能是严刑峻法。
6、然而,生活虽不易,我们寻找快乐和幸福的脚步却从来不曾停歇。
7、曾国藩,从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通过科举入仕,入京当官十年七迁,凭借创办湘军而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建立绝世奇功,最后位高权重,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除了“立功”,他一生勤劳节俭、修身律己、宽于待人、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立德”方面也成就了“不朽”。
8、曾国藩一生处事,有六条戒律,这六戒是他一生成败的关键,也是无数人成大器的法门!
9、与志向远大的人做朋友,能够让我们看清人生努力的方向和道路,不至于随波逐流,一事无成。
10、同样的道理,当听到别人揭露自己过失时,应把这人当作最好的朋友。为什么呢?因为谁也不愿轻易得罪别人,如果不是出于好心,人家不可能指出你的过错。其实他在批评你某些行为,假如你不肯虚心接受并改正,正直的朋友也会慢慢远离你。
11、文章:《文史月刊》2014年06期,文罗日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2、对于未来,我们常常难以把控。与其在那里担惊受怕,焦虑不安,不如先做好现在。
13、尽管如此,曾国藩并没有逞口舌之争,而是采取曲意忍让的态度,在他为父守孝后第二次出山之时,他特意拜访了骆秉章,态度十分谦恭又十分热情,之前的那点事就当没发生一样。
14、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15、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16、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判断相当准确,被他看中的那个人,就是日后的淮军名将、中法战争中的功臣刘铭传。
17、一些朝廷大臣认为曾国藩拥有“勤王”的实力,不得不防,一直在慈安、慈禧太后面前进言,年轻的慈禧意识到曾国藩的威胁,一直寻法解决曾国藩的湘军。
18、(解释):当我们身处高处时就会发现很多绚丽的花朵,高山和流水本来是相互缠绵的,但因为知道不可能长久地相处,所以彼此也只能无奈地擦肩而过。
19、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0、孔子穷其一生,难道就只是为“后世的每一个个体”谋求“为人处世,成功自我”之途?
21、因此,这里所讲的天命论,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对人50岁期间的有关论述。
22、以前拼命想要得到的东西,有时回头想想不过如此吧。
23、未来既然不曾到来,是福是祸也不可知,做人何必总是杞人忧天?
24、清代皇帝总揽军事指挥大权(由军机处负责),随时不顾前方军事实情,任意调度军队,决不让曾国藩有统筹全局和指挥军事的全权。所以曾国藩曾对湖南巡抚骆秉章发牢骚道:“京师之人,以耳为目,动辄保奏特出办军事,此事诚不知如何了局也!”他既要针对军情调度军队,又得委婉曲折应付“以耳为目”的清廷,其处境之尴尬,自可想见。
25、这里所说的露,是指显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高调。曾国藩认为,过于高调是为天道所不容的,应该用“浑”来为人处世。所谓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低调、内敛、谨慎等品质。
26、这个人还必须是有影响力的高级将领!曾国藩将近期反对裁军的高级将领暗自排序,最终决定拿正字营统领韦俊开刀。
27、从曾国藩家族的基本情况和家教家风的深刻内涵出发,通过对比,深刻剖析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大家以深刻启迪。
28、对于手下的各级将领,曾国藩尤为倚重。他知道,自己只能算是一个帅才,即只有驭将之才,在亲自带兵方面,可能还不如一般的将领。所以,他认为:“统领、营官须得好,真心实肠是第一义。”具体说来,即把“诚”字分解为三部分:第一是保护将领的名声及威望;第二是在钱粮后勤方面不加以掣肘;第三是及时加以褒奖提拔。
29、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0、《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就是我们古人最赞赏的“日新其德”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有抱负的人坚持。
31、没有德行的人,就是小人,往往反复无常。小人追求的是利益,与小人做朋友,必须靠利益去维持。一旦你对他没有了价值,那种人就会立刻翻脸不认人,甚至一觉把你踢开。所以这种人只有敬而远之。
32、曾国藩坚持每天仔细读史十页。历史讲的是英雄众横捭阖,人事兴废。
33、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34、但如果过去的你曾经狼狈不堪,回忆过去只会让你痛苦无助,忘了又如何?
35、第一次是“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
36、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37、在曾国藩看来,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一定不去看其他书,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学问毫无益处,此外,每天必须圈点十页书。
38、第湘军中士兵与官佐之间,官佐与官佐之间,士兵与士兵之间的关系与众不同。曾国藩云:
39、不得不说,这一绝招果然有用。从那天开始,各营裁军的消息不断传来。临月底,十五万湘军水陆两支人马,只剩下一万人,若朝廷还嫌多的话,连这一万人也不可留。
40、尽管身处高位,官至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但他内心非常清楚,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否则很可能会惹上麻烦,搞不好会被贬官,甚至有性命之忧。正是因为如此,曾国藩的仕途几乎是一帆风顺,逐渐成为朝廷的顶梁柱,深受太后和皇帝的宠信。他曾写过这么一副对联:“上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下联: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41、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42、在一般人看来,获得“佾生”资格也算是小有收获,值得祝贺。曾国藩却视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悬牌批责为奇耻大辱。回到家塾“利见斋”,他闭门不出,咬牙发愤。没想到这一次“悬牌批责”,居然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学了十六年也没有学通的曾国藩有如桶底脱落,豁然贯通,突破了父亲刻板教育下形成的僵化文笔思路,文理大进,转过年来,第七次参加考试,终于中了秀才。这平生第一大辱居然成了曾国藩一生功名的开场锣,又一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中进士,点翰林,从此飞黄腾达。
43、老子《道德经》第五章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因此,人们常言“多少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沉默是金!少说话也能避免我们祸从口出。有些时候话太多了,就会非常容易对别人形成攻击,许多人逞一时口舌之快,最后换来的是却是结仇。心理学也曾发现,事情从来都是中立的,很多是非概念来自我们内心的判断,当我们愿意放下判断,选择少说,或者不说,那么我们才会对生活有更多的包容性与智慧。
44、决定的因素在于各级将官情绪上的抵触,是他们本身不愿意撤。撤了,他们既失去了权柄,也失去了继续发财的机会。
45、据说曾国藩开始同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关系并不好,咸丰三年,曾国藩在长沙初办团练时,骆秉章压根儿就没把曾国藩放在眼里,对曾国藩的工作也不是十分支持。当绿营与团练闹矛盾时,他总是把偏向着绿营。
4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47、生活中还有些人进取精神不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要求不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中也是随大流即可,这就叫无性情之人。如果与这些全无性情的人为友,会让自己的意志也变得薄弱,变得随波逐流起来。
48、曾国藩擅于揣摩他人心理,善攻心计。他意识到自己功高盖主,在朝堂上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于是主动在慈禧焦急之际,上书慈禧太后,一定会在1个月之内裁撤湘军十之八九。慈禧受到来书,喜上眉俏,对旁人说道:“曾国藩如此赤胆忠心,堪当大任。”
49、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50、观气识人,可以发现他是否沉得住气,是否具有临危不乱的素质;
51、过去重要吗?重要!重要的是那是一个人的经历,如果它让你成长,让你变得成熟强大,那么它对于你来说就是珍贵的回忆。
52、正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曾国藩养成很好的习惯,不仅成就了曾国藩自己,也影响了曾家后人。
53、他还信痘神。有人认为,作为“千古完人”、“理学宗师”,曾国藩如此热中风水,似乎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54、释义:知道世事的多,而知道自己能办到的很少,所以不敢因为有了功名而骄傲自满,应当思考推举有贤德的人来共同成就大事。
55、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56、第二年三月十二日,他又在家信中对曾国荃回顾了平生“四大堑”:
57、让曾国藩特别愤愤不平的是,在靖港兵败,湘军退驻长沙城郊的水陆洲时,骆秉章来到离曾国藩座船仅数十米之遥的码头送客,曾国藩以为他是特意来看望和安慰自己的,内心正十分感激,谁知他送完客人之后竟然转身便走,就当没有看到曾国藩!并且还同长沙官员一起对曾国藩的兵败百般讥讽。
58、生活中有很多时候自己也知道说脏话不好还是不知不觉已经说了出来,这样让别人对我们的印象有所下降,所以我们要尽早戒掉。“脏话”真的不好听,这不仅是体现我们说话的能力,更是体现我们修养的方面,还可以从其间间接地看出我们的“家教”“家风”或为人怎么样的。一个人如果整天脏话,那么他的学识、才能即使再卓越,也不会被人尊重。
59、失败之道,无非有一为懒惰,一为傲慢。举凡古今人物,都是因为这两点才失败的!
60、对这批头脑简单的武夫,道理讲的再多都是空的,起作用的只能是严刑峻法。
61、曾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险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
62、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63、然而,生活虽不易,我们寻找快乐和幸福的脚步却从来不曾停歇。
64、曾国藩最经典的名言就是:“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所以人生该以戒掉骄傲自满、自私懒惰的坏习惯为第一要事。而在《曾国藩家训》中,曾国藩说了四句箴言,我们若熟记这四句箴言,便可戒掉自私自满的坏习惯!与此同时,我们的人生中,越早知晓这四条为人处世之道,越优秀!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65、有的“朋友”心中有一把秤,你比他重,他就阿谀奉承,你比他轻,他就踩你入地。对这类人,应当果断远而避之。
66、本来是辅助正规军,纯粹用以维持本地社会秩序的湖南团练,怀着保卫中华文化的远大目标,离开本土,走上前线。离开湖南省境作战的湖南团练,全军上上下下都是湖南人,所以被称为“湘军”。从此,太平军便开始与一支有训练、有理想、有巨大凝聚力的军队作战。
67、兵勇之间自始即极不相容,在湖南时,连曾国藩亦几为绿营兵所害。此后绿营常与湘军并肩作战,嫉功忌能,常有冲突。曾国藩写信给朋友诉苦称:“曩者己酉新宁李沅发之变,乡勇一跃登城,将攻破矣,诸兵以鸟枪射击,勇坠死,遂不能入。近者兵丁杀害壮勇之案,尤层见叠出。”
68、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69、假如把我们的一生放置于历史长河中,简直是沧海一粟,不值得一提,所以说我们有时候不要太忧虑或者太欢喜。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当忧患祸事的降临时,我们只有用一个“忍”字来泰然处之便可。因为大自然有“物极必反”、“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的循环更替,我们与其与心智混乱,还不如“忍者无敌”,心神安定,静观其变,以寻生机。
70、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汉人曾国藩可以说为满清朝廷呕心沥血,封朝廷一等功大臣都不为过。可朝廷是满清的朝廷,自然不会放任汉人做大。当时的曾国藩手握15万余众,且骁勇善战;清廷的八旗子弟和绿营连洪杨的长毛子都打不过,自然不会是湘军的对手。
71、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材”,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72、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曾国藩#曾国藩语录#
73、余生平吃数大堑,而癸丑六月(咸丰三年六月被赶出长沙)不与焉。第一次壬辰年(道光十二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第二庚戌年(道光三十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第三甲寅年(咸丰四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第四乙卯年(咸丰五年)九江败后,赧颜走入江西,又参抚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绅人人目笑存之。
74、对于已经发生了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理智和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