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头顶的星空原句(61句文案短句)

2023-03-09 11:20:57

康德头顶的星空原句

1、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2、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3、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上)

4、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5、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和与之相符合的义务的唯一原则:反之,任意的一切他律不仅根本不建立任何责任,反倒与责任的原则和意志的德性相对立。因德性的唯一原则就在于对法则的一切质料有独立性,同时却又通过某个准则必须能胜任单纯普遍立法形式来规定任意。但那种独立性则是消极理解的自由。所以道德律仅仅表达了纯粹实践理性的自律,而这种自律本身是一切准则的这样的形式条件,只有在这条件之下的一切准则才能与最高的实践法则相一致。因此,如果那个只能作为与法则联结着的欲望之客体而存在的意愿质料,被放进实践法则中作为它的可能性条件,那么从中形成了任意的他律,也就是对于遵从某一冲动或爱好这种自然规律的依赖性,而意志就不是自己给自己提供法则,而只是提供合理地遵守病理上的规律的规范。

6、这样的赤诚,这样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相信我们在疫情时期读起,感慨颇深。

7、  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康德

8、作者吴国盛(本号主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9、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10、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11、   一只轻捷的鸽子分开空气自由飞翔,感觉到了空气的阻力,它或许会想象,它在真空里将飞行得更为轻快。——康德

12、   人不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康德

13、  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康德

14、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15、听从内心(方寸);敬畏天空(天理)。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是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头顶上的星空与内心的到的准则。

16、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17、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18、■  J.N.Shklar|恐惧的自由主义

19、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20、我们的知识产生自心灵的两个基本来源,其中第一个是接受表象的能力(印象的感受性),第二个是通过这些表象认识一个对象的能力(概念的自发性);通过前者,一个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后者,该对象在与那个(仅仅作为心灵的规定的)表象的关系中被思维。因此,直观和概念构成了我们一切知识的要素,以至于无论是概念没有以某些方式与它们相应的直观、还是直观没有概念,都不能提供知识。这二者要么是纯粹的,要么是经验性的。如果其中包含有感觉(它以对象现实的在场为前提条件),它们就是经验性的;但如果表象未混杂任何感觉,它们就是纯粹的。

21、康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一般指伊曼努尔·康德(拉脱维亚裔德国作家和古典哲学创始人):

22、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23、幸福的概念是极不确定的,虽然人人皆欲得之,却无人能明确地、连贯地说出他所希望与企求的到底是什么。

24、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25、他大概真“过气”了,而网友们对过气的一切都很仁慈。比如不分青红皂白管上世纪香港女星叫女神。

26、显然,尼采不认同《约翰福音》中关于“道路、真理、生命”的论调,他认为“真”与“信”原本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它们在根本上是不同的“道路”。尼采认为,基督教对于“何谓真”漠不关心,它真正关心的只是让人们“对其真理有所信”。(3) 这个批判一针见血,因为“自我见证”的说法只对信者有效,对于不信者言,那实在是无力的说辞。有了对“信”与“真”的剥离,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尼采会把送耶稣上十字架的彼拉多视为“《新约》中唯一可敬的人物”,如果我们悬搁尼采说“彼拉多不会说服自己认真对待犹太人事务”当中可能包含的对犹太人的轻视态度,而把重心移至彼拉多对待“真理”的态度之上的话。(4)《约翰福音》中的耶稣在面对彼拉多的质问时,为自己做出了“特为给真理作见证”的辩护,对此彼拉多曾用一句“真理是什么呢”做答。(《约翰福音》18:37-38)在黑格尔耳中,彼拉多的话透着对真理的傲慢和蔑视,这种情绪又因“真理是甚么东西”的汉语表达被进一步强化。(5) 但在尼采耳中,彼拉多一语命中基督教真理观的要害,即:基督教的“真”是建立在“信”之上的“真”,这样的“真”不仅不是知识论意义上的“真”,而且还是对“真”的阻隔,正如尼采所说,“信意味着不想有所知”。(6)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看到,当神禁止亚当夏娃食用伊甸园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时就已经知道,一旦人有了分别善恶的知识,人的“眼睛就明亮了”,人就可以开始自由地思想,对神的绝对的信服也将受到挑战。而从另一方面说,看破天机的蛇告诉夏娃,人不一定非听“上帝”的话不可,不听也“不一定死”。在知识的引领下,人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正因为如此,基督教才害怕知识和科学,视“科学”为“原罪”。(7)

27、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28、尼采在《反基督》一书中对基督教进行了猛烈抨击,其间还夹杂着对康德哲学的尖刻批判。从深层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尼采集中批判了支撑基督教会的三大理念“信、望、爱”,认为它们是教会精明算计的产物。基督教的“信”与“真”无关,且是对知识和真理的抑制;基督教的“望”树立起一个“彼岸”世界,使“现实”虚无化,弱化了受苦受难者的生命意志;基督教的“邻人之爱”因掩盖自爱而沦为“怜悯”和“同情”。从尼采对基督教会的“世俗性”的批判来看,尼采心目中或许并没有完全排斥基督教,而是有一个更“神性的”基督教和更“神性的”上帝的位置,后者偏重于《旧约》上帝的形象。这一点与尼采意志哲学的主旨一致,无疑增加了尼采与基督教关系问题的复杂性。

29、作者:衡阳市常宁市43048082号福彩投注站业主 陈鸿卿

30、弧矢是中国古代星官之属于二十八宿的井宿 ,既然是“弓矢”,那他要射向哪里呢?来看看弧矢和天狼在秋冬季前半夜的相对位置(和星图稍有偏差)。

31、(13) Nietzsche,TheAnti-Christ,EccoHomo,TwilightoftheIdols,andOtherWritings,p.

32、小时候语文课学到这首江城子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天狼”指的是天狼星,暗喻宋境西北的西夏,这句作者写自己跨马挽弓射天狼,表达了作者击退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与气魄。代表兵乱的天狼星暗喻强敌西夏,“西北望”与西夏的地理位置相称,以“射星”的姿态表决心,一切都很恰当,那哪里不对呢?

33、尼采对基督教会的批判直截了当地。任何宗教都难以解决“可见的教会”和“不可见的教会”之间的矛盾。即便是倡导“平等”和“爱”的基督教,在其组织制度下亦难以排除权力的运作。耶稣曾教导“不要评判”,这个教导自然成为人有权直接与上帝沟通的依据,但倘若真的把这个教导贯彻到宗教实践中,结果无疑是教会的消亡。“上帝”需要一个“传声筒”,如果“上帝”要在人间建立“神国”的话。问题是,一旦基督教想成为一种普世化的宗教,它“必然”会走向“庸俗化和野蛮化”,(22) 成为尼采鄙视的“病弱者”手中的救命稻草。尼采在《反基督》第44至第47节当中集中列举和批判了《福音书》和保罗信件当中的“反基督”言行,认为这些都是“小人”将世俗观念塞进耶稣之口的结果。《新约》成了充斥着“坏的本能”的世俗化的书,“一切都是懦弱,一切都无视现实,一切都是自我欺骗。”(23) 类似的批判还散见于《反基督》的其他地方。

34、  所谓的宗教,是指我们的一切义务都要当做上帝的命令而言。——康德

35、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毕业。1755年起在母校任教,这一时期是他思想上的“前批判期”。他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讲授多门学科,同时发表了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1770年被聘为教授,他的思想转入“后批判期”。

36、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37、(29)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钱春绮译,三联书店,200第129页。

3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里,苏轼想挽的“弓”,不是人间的雕弓,是天上的星弓。

39、(26) Nietzsche,TheAnti-Christ,EccoHomo,TwilightoftheIdols,andOtherWritings,pp.15-

40、对基督教以“望”来吸引和安慰受苦受难的大众的批判是与尼采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相一致的。在认识世界的问题上,尼采拒不承认“自在之物”、“纯粹精神”等概念,他认为事物并无“现象”与“本体”之分,比胡塞尔更早地强调了“回到事物自身”的意义。就逃避现实而言,基督教与形而上学的内里相通。现实世界不完美,充满矛盾和纷争;人不能光靠“精神的口粮”活着,无人能逃避肉体的困扰。如何在这个苦难的有限性的世界里活下去,如何获得生存的动力,这是宗教的任务。人们需要“对彼岸的希望”(hopeforabeyond),因为这种希望无所谓实现和被否定。(9)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曾把因对“望”的向往而创造出“背后世界”的根源归诸人的“烦恼和无能”。因为“烦恼和无能”,人们忘记了自己原本应该“自由地抬起头”,在“大地”上生活,并且为“大地”赋予“意义”。(10) 在《反基督》中,尼采批判基督教“否定生活”,他把这一点视为是“虚无哲学”的标志。(11) 再到尼采死后出版的《权力意志》一书当中,虚无主义被进一步界定为“最高价值的自我贬黜”。(12)如此看来,尼采强调“感觉”的重要性,鄙视所谓“更高的事之序”,否定形而上学传统和基督教传统,但他并不否定“最高价值”的意义。相反,在尼采心目中,最高价值就是“大地”;从时间上讲,对“大地”的重视就是对“现在”、对“即刻”的重视。于是,这里要问的就是“谁有资格决定最高价值”的问题,因为与“大地”和“现在”直接相关的是“我”和“我”的生活,任何高于“我”之上的对最高价值的设定都可以被视为是对“现实”的否定。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理解尼采对康德的严厉批判,这个批判是所有为康德那句“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所打动的读者难以接受的。

41、  贪是人类内心对外界无止境的欲望。——康德

42、天上星空和道德律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43、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44、吴国盛|陶瓷技术——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45、这个世纪造传奇不太难,而传奇的保质期大多很短。9012年了,冯唐早就不代表“酷”,可他还是一棵长青藤。

46、(17)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钱春绮译,三联书店,200第5页。

47、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48、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49、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50、吴国盛|为什么还没有一部中国古代科学通史?

51、山路极其陡峭,爬上山顶哨所时,我早已大汗淋漓,双腿发软。那时,已是傍晚。站在山顶哨所,眼前是一片金灿灿的晚霞环绕着火红的太阳,仿佛触手可及,美极了!俯瞰山脚下的山林,顿时有一种坐于云端笑看风云的达观之感。

52、因为我们并不相信人死灯灭,也无法论证死后轮回,但还是愿意活得正一点点,留下的“气”潇洒豁达一些,被人回忆起来,能有些凛然的样子。

53、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54、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

55、那么问题来了,天狼星明明在东南方向,为什么苏轼要写 “西北望”呢?——当然,你可以说,因为天狼星代表的西夏在西北方嘛。这解释纵然与词句的“喻意”相符,但毕竟于词句“挽弓射星”的本意相悖。为了迎合喻意而捏造本意,应该不会是苏轼这种人物的风格。那么只有另一种可能,他看天狼星的角度,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

56、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57、风骨是一挺奢侈的东西,而我想有一些人与我观点相同,便是觉得骚情赋骨、高风峻节真是好东西,是天上的星辰、海底的月亮,人间的海市蜃楼。

58、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59、我想借用康德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使人震撼,那便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儿子,这两者我希望都是你一生去追寻的标准。

60、书中反反复复提及的“成事”,不是当下或者此刻的利益乍现,而是一种长半衰期的、恒久受益的方法论。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感恩老师自制贺卡图片简单(68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