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太可怕了(81句文案短句)

2023-03-14 10:46:27

心学太可怕了

1、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的直接源头是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

2、王阳明一生写过许多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其中有两篇是被贬贵州时所作。在《象祠记》一文中,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心学太可怕了)。

3、王阳明把他的“致良知”学说概括为“四句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第256页)指出了“致良知”的真谛。

4、《道德经》里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今天,心为物役似乎已是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内在的心,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是,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其实,我们的心并非如此的脆弱,只不过是我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将其迷失了。

6、日常生活中,看到小偷偷东西,会去制止;看到孤寡老人行动艰难,会去帮忙等,这即是依本心而行,是良知的表现。

7、他们把“心学”斥之为“伪学”“异端”,纷纷上书弹劾王阳明。

8、他除了重视开设传统的“读书”课程来发展儿童的智能外,还倡议开设“歌诗”、“习礼”和“考德”等内容。

9、王守仁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科举至上,学校重知识记诵,轻全面发展的情形下提出和实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他的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内容:

10、第六个方面:上帝怎么说我们的心,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我们再拿镜子照一照,是圣经说的对呀,还是王阳明说得对呀?什么在什么溶洞里面就顿悟了,就想明白了?你想什么明白呀?你想明白了你还去做官?平定什么什么王的暴乱?这句话是扎到我们自己心里来了,我不想说别人,我自己也是也是这样。开车出去,哎呀,我的存折弄放好没有?圣经没有,圣经不是要调侃、嘲笑我们人性。他是说你就是你,这是真实的人。

11、在人人不断追求更富有、更成功的今天,我们却已经没有了“知足常乐”的心态。

12、1496年,大明王朝举子们的全国会试结束,当朝状元公之子王阳明又一次榜上无名。1493年春天,他已参加过一次这样的考试,那次落第后,许多人都感到不应该,京城里的一些达官贵人都到王宅里去安慰他,甚至连宰相李西涯都来了。

13、明朝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喜好戏玩娱乐,建造“豹房”,喜欢cosplay,一会儿扮演大将军,一会儿扮演乞丐,朝中大权掌握在刘瑾为首的太监集团手中,刘瑾受贿卖官,专权跋扈,权倾朝野,自称“九千岁”“立皇帝”。

14、从哲学的本质上来说,朱熹认为宇宙的本原就是一个“理”,什么是“理”呢?简而言之,就是“道理”,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就是理;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这就是理。在朱熹看来,理是整个宇宙的前提和根本,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且如万一河山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换言之,朱熹的“理”,是一种先于宇宙存在、超脱于宇宙的事物,不因人的喜好爱恶而转移,所以又叫“天理”。

15、王阳明的主张为其学生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其中又以泰州学派(又被称作左派王学)将其说法推向一个极端,认为由于理存在于心中,因此“人人可以成尧舜”,“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即使不是读书人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成为圣人。

16、画家了解之后,长叹一声,丢掉画笔,再不作画。

17、再次,王阳明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恶,圣人只是既有智慧又有德性的凡人而已,而每个人出生时,都具有善心,都是潜在的圣人,只要能依良知去思考和行事,都能成为圣人。致良知就是把人的本心和善性实行、推广,以惠及社会,他说:“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18、这个特别容易被经过中学政治课教育的我们,放在粗糙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框架下批判。记得在高中政治考卷里面,就曾经出过相关的题考问王阳明为啥是个唯心主义,用的是那个很著名的典故:

19、韩信年轻家贫,常去亭长家吃饭,亭长对他也很照顾,但是时间一长,亭长妻子不乐意,不再为韩信提供白食。

20、自兹五胡乱始,庙宇凌替;十六国之开宗,践踏文明。士子怀学,不知所附;黎民涂炭,安知所归?胡儿无学,格局自小;玄理何稽?妄自尊大。

21、胡九韶说:我们生在太平时代,没有兵荒马乱,全家还能有衣穿有饭吃,家人没有生病的,也没有被关押的,为什么不是幸福呢?

22、所以,在王阳明看来,“理”不在外部事物,而在人的心中,是心中的道德良知。王阳明说:“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传习录》)他认为,理不是朱熹说的“天理”而是人心中的道德意识。

23、心即理。受到陆九渊思想的影响,王阳明也提出了“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的思想。所谓心即理,王阳明是这样认为的,他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圣人之道,就是宇宙间最高的“天道”。正所谓“心即道,道即天。

24、也许有人要说,我要做圣人这么牛逼的职业,光是不睡懒觉不看苍老师就行了?心学也太没内涵了吧。不妨去看看阳明信徒曾国藩老师,曾老师多看一眼美女,随便违心夸了别人几句,都要在日记里反省半天。

25、心学发扬于我国传统的南宋时期,心学发展祖师爷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陆九渊,在我国宋朝时期,虽然本国人员遭受着外来少数民族的侵略,但是总体层面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很多哲学家家和思想家就开始出来研究治国为学的方案,此时涌现了一大批心学和理学的学者,例如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等。总而言之,不管心学还是理学,都是对儒学的一种传播,都奉行的是孔子学说,都对人类的进步发展有促进作用。

26、第知行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知是行的出发点,是指导行的,而真正的知不但能行,而且是已在行了;行是知的归宿,是实现知的,而真切笃实的行已自有明觉精察的知在起作用了。

27、首先,王阳明的心学突破了朱熹理学对人的心灵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束缚,反对以“天理”来统摄“人心”,主张“心即理”,这便大大解放了人的创造心理,把长期被传统礼教和僵化陈旧道德观念所压制的人心的创造性释放出来,肯定人的自由创造性,肯定人的“初心”的积极意义,让人更相信自己的内心而不是“道统”“仁政”等,有了王阳明的心学才会有后来李贽的“童心说”,才会有明清实学和后来的启蒙思想。王阳明让人们更相信自己而不是“天理”(儒家神化了的道德原则),人能自觉地体验自己心灵的自由。

28、 原来,僧人拿到报酬之后,下山去花天酒地,金钱很快用完,但是欲望却越来越大,最终一步步沦陷下去。他偷盗、抢劫、无恶不做,最终锒铛入狱。画家了解之后,长叹一声,丢掉画笔,再不作画。

29、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朱熹被大家称之为朱子,说明他的学问确实非常高深,他讲究存天理灭人欲。可是他本人却娶了俩尼姑做小妾,既然你主张灭人欲,为什么还要公然违反这种说教呢?

30、 苍蝇贪吃蜂蜜,终究会溺死在蜜浆里,贪婪的人,不仅得不到什么,连自己也会搭进去。

31、在王阳明这里,“天理”指的是宇宙与心灵共通的法则(心即理)。同时,“人欲”也绝不是指人的基本欲望(如衣食住行之类),而是指那些越出法律与道德边界的不合理、不正当的欲望。

32、作者:沐安,本文首发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

33、可见,王阳明的心学的第一个“好”,就在于继承和发挥了陆九渊的思想,扬弃了“二程”、朱熹等人的思想,提出了新的心学学说,重新解释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说法,创造性地提出了“致良知”学说。

34、 胡九韶说:“我们生在太平时代,没有兵荒马乱,全家还能有衣穿有饭吃,家人没有生病的,也没有被关押的,为什么不是幸福呢?”

35、陆九渊也认为宇宙的本源是“理”,但这个理和朱熹的理不同,陆九渊的定义是“心即理也”,也就是说,陆九渊的理不是客观存在的,它就是人的内心。用陆九渊自己的话讲,就是“道未有外乎其心者”,或者说是“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在陆九渊看来,心与理是直接合而为一的,天理不在别处,就在人心当中。

36、“理”的分歧。朱陆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终极本原。但是陆九渊借助的是儒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以为“心即理”,万事万物皆由心而生发。“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自杂谈》,其与朱熹所说的理为天地、人物存在之本是先于宇宙而存在的明显不同。结果,朱熹主张由道问学,强调格物致知,即穷物理,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以为人的道德水准必将随着知识的增长而增进。陆九渊说“明心”,要尊德性,强调为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增进知识,而是为了实现道德的至高境界,因此,儒家经典的学习与研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与把握,都不可能直接有助于实现增进道德境界的目的,因为人的本心就是道德的根源,因此只要扩大、完善人的良心结构就能实现增进道德的目的。(从当前德育范式来看,学习知识的多寡并不决定道德水准,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为公的公仆并没有高深的知识,但是,知识的深浅有助于增长道德水准,不过,这是由于学习者不把学作为致知目的而作为完善德性的追求之果。朱熹本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道德教育,而这种定为方式决定了难以达到道德的较高境界。)

37、简而言之,儒学发展到宋朝,就产生了所谓“宋学“,宋学是和汉学相对的,相比于汉学的注重章句注释,宋学的关注点则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辨。宋学有两个主要流派,一是发轫于北宋二程(程颐、程颢),集大成于朱熹的理学,又称程朱学派,一个是产生于南宋陆九渊,后来被明朝王阳明所继承的心学,又称陆王学派。

38、于是他邀请僧人成为自己的模特,并许诺了丰厚的报酬。

39、崇山峻岭,蛮荒之地,几间歪歪倒倒的破草屋,一棵歪脖子树上钉着个木头牌子,写着“龙场驿”。驿臣应该是个最小最小的官了,可比《宰相刘罗锅》中的九品城门官,城门官每天干的活:早上喊一声“开城门喽”,晚上喊一声“关城门喽”!驿臣的活:“本人乃朝廷命官王阳明,信使,你喝口水,看你风尘劳累,今晚在本驿站休整一晚再走?”信使看了一眼破草屋,说道:“王驿臣客气了,要向蜀中送加急快件,等马儿吃完草料,就要即刻上路了。”城门官每天还能喊两嗓子,王驿臣等一波客人走了以后,可能10天半个月就没有公务了。所以,就能明白了王阳明的心学为啥是在龙场悟道,而不是在其它地方,因为在龙场有大量独处和思考的时间。如果让你长时间独处,不要刷剧不要刷抖音,不要喊臣妾做不到啊,你也可以悟到一些东西的。

40、王阳明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41、今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五百年。那么中国呢在主席倡导下,而且是主席和副主席同时的倡导之下,在纪念中国的一个哲学家,也是五百年,这位就是王阳明。王阳明比路德大11岁,可以算是同时代的人。王阳明在中国,如果一定要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的信仰,那就是王阳明。我们知道有个词叫“不忘初心”,这句话实际上是从王阳明的哲学里面出来的。中国的领袖也不断的鼓吹、号召中国人要学国学,特别是从王阳明入手,特别是从王阳明的心学入手。那我个人看见呢,就是王阳明乃是世界的王:魔鬼在东方用心学来抵抗信心所设立的拦阻。

42、定期清理家庭卫生,只留下必备的东西,你慢慢就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东西,都不是必需品。

43、看看蓝天、白云,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任何时候,都记得多往好的方面想,让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加宽广豁达!

44、 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断舍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人生才能平和安宁。

45、但是他却每天晚上都要烧香感谢神明赐给他的福气,妻子说:我们一天到晚都是菜粥,怎么算是有福呢。

46、在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的谋划下,选取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位,就是嘉靖皇帝。史书上讲到嘉靖皇帝就会提到“大礼仪”之争,按照明朝之前的继位规则,为了合理合法合规,要求嘉靖皇帝叫朱厚照的爸爸为亲爸,叫自己的亲爸为叔叔。淘宝上有购买“叫爸爸”的服务,发语音叫一声爸爸,收费0.5元至数元不等,据说让男性提供叫爸爸服务收费要高于女性,有些优质服务人员还推出包月优惠,干得好的,不怕累的,每月收入可达上万元。可见“叫爸爸”不是随便叫的,让一个普通男人叫其他人为爸爸也是很难的,何况是皇帝。

47、现在商品琳琅满目,白条、花呗满天飞,说的好听是提前享受,但是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那就收不住手了。

48、可以想见,考试以前的王阳明,已经承担了人们多重的期待,按李宰相的揣测,王阳明一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就以开玩笑的方式来缓解,他对王阳明说:“汝今岁不第,来科必为状元,试做来科状元赋。”王阳明也真不含糊,提起笔来就写了一篇,以至在座的诸位大老,连连惊叹:“天才!天才!”

49、而东林d人是比较憎恶王阳明的阳明心学的,所以他们属于对立派系。心学的传人中比较优秀的有徐阶、张居正这些人,他们都是明朝中兴的重臣。所以心学是使得明朝延续下去的重要力量,而不是灭亡明朝的主要原因。

50、而正是王阳明这种精纯专一的态度,才使能以“心”的范畴去取代“理”的范畴,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三位一体的理论建构,王阳明“心”来统摄他的整个理论体系。这就是“惟精惟一”。

51、王阳明的心学包括三大体系,这三大体系分别是:

52、他还提出,“人若复得良知,就可以达到,与天地万物同体超然自然自乐的人生境界 ”。这种体验哲学可以说是体验美学。

53、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喜欢不停地炫耀自己,到处施展自己的才华。

54、明朝的胡九韶家境贫寒,耕读传家,仅仅能得到温饱。

55、第九个方面,他反过来说,唯有耶和华衡量人心(约翰福音)。不用人见证人是怎么样的。因为他知道人心中所存的。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全世界所有的,应用着的伦理化的心理学和东方所谓的心性之学。完全是多此一举。用不着人见证人是什么样的,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存的是什么?就是这些东西啰。我真的不明白,我跟你说啊,真的是因为大部分中国人没有被福音光照过。真的是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

56、儒之好学,开百家之物议;争名自专,纵虚妄之清谈。孔子之学,济世之刀;老庄虚妄,缚之如鞘。

57、王阳明有个学生叫聂豹,晚年曾被谤逮捕下狱,锦衣卫来抓他时,他从容镇静,毫无惊恐之态,时人无不叹服,这就是一个有心学修养的人的受用之处。

58、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反诸求己。

59、第知行工夫中“行”的根本目的,是要彻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达于至善,这实质上是个道德修养与实践的过程。

60、第二个罪恶:面对所有传福音,所有为耶稣基督为上帝做见证的人他们都会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今天中国普遍的一种反应:对福音。那就是——你们的上帝就是你们心灵的反映。可怕吗?为什么(向)中国人传福音这么难嘛?就是五百年来王阳明这套魔鬼的道理,捆绑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

61、第七个方面:主耶稣对犹太说,你们的心里没有神的爱。是王阳明对呀,还是主耶稣说的对?我们心里有神的爱吗?拉班心里有神的爱吗?他外甥千里迢迢快被别人追杀,一个月之后你就翻脸?他好不容易看上你小女儿,你把他弄成那个样子,为了多省点钱。你的心里没有神的爱。

62、什么是有理,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63、心学能够跳出经学圈,以自己人生的切身体验与长期思考的思想碰撞后而产生。所以心学的形成,背景是朴实无华的、接地气的;心学的核心内容,能够以心立言,以心为本体,这个在哲学史上可称得上心学;审美体验的哲学观,给人以开创性思维研究哲学带来影响。

64、心学思想非常宏富,其基本思路是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找“理”,“理”全在人“心”。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王阳明在世时没有成为学术主流,明中晚期逐渐流行。后传入日本,对日本有较大影响。

65、从心学核心思想体系的倾向性来看,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是相通一气的。比如,“良知”一说,其实质与儒家的“性本善”没有什么不同;“致良知”与儒家的“克己复礼”没有什么不同;这样作为独立的哲学流派来说,未免有换汤不换药之嫌。

66、参考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这些想法都不行。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知行合都要“事上练”,都是修行。

67、所以,朱熹的学说才叫“理学”。因为朱熹承认有一个独立于人的意志的“理”存在,所以这种学说其实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68、在王阳明看来,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有良知。关键是很多人的良知被遮蔽了。有个典故,王阳明抓住一个小偷,他不是简单粗暴地打屁股教育,而是想以德服人,于是大吼一声:把你的良知交出来!

69、笔者认为,王阳明对《尚书·大禹谟》所记载的帝舜传给大禹的“十六个字诀”从心学方面的创新性解释,最能体现他的理论贡献。王阳明明确地解释说:

70、王阳明的哲学的第二个部分是什么呢?就是天下归天下归我。那这个是什么意思?那这就是马太福音魔鬼的另外一个计划啰,魔鬼把耶稣带到高山上,把万国的荣华、世上的万国给他看。你要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给你。多么多么的清晰啊,王阳明是典型的、地地道道、彻彻底底的魔鬼之子,他供应的中国人的就是这两套思想:用心学战胜基督,然后呢,用世界取代天国。这就是王阳明了,而王阳明的这两套东西就是今天两位主席在中国正在疯狂的、前所未有实践的东西嘛。但无独有偶,最早的王阳明就是拉班。那你面对拉班怎么办呢?

71、人心最难直视,佛魔也只在一念之间,一旦沦陷在欲望之中,就永远没有回头的余地。

72、现在我重点的给大家讲一讲拉班的这两个道理,这两句话和我们现实生活的关联。拉班讲了两个道理。第所有的规矩都是我定的。规矩是真实的,但这个规矩必须由我来支配。我的心思、我的意念、我的意志、自我、欲望掌握一切。我的私人的动机,自私的动机可以重新从新编辑材料,重新利用规矩、利用宪法、利用法规、利用合同、利用约定来满足我不变的自我。这是他第一个目的,拉班讲话的第一个方面的信息。就是我的心、我的心肠、我的心思意念凌驾于所有规范之上,所有合同之上。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你们要记住啊。第二个方面,我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别人服侍我。我的权利在别人的身上获取利益。

73、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74、这提醒人们,在行动中要注重经验的合理性,在认知中注重与行动的结合。中国古人似乎一直都不喜欢高高在上的抽象理论,不喜欢浮夸地谈理论,而是非常重视理论施行的实际效果,注重认知、理论与实际行动的结合,以及理论的践行效果,重视思而后行,又重视动中的智慧,知行结合才是聪明的行为方式。

75、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76、再说第二方面,王阳明有什么理论创新呢?就是说,他的哲学有什么特别的“好”呢?

77、刘瑾死后,王阳明开始升官。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是王阳明所建立的“武功”中最为耀眼瞩目的一件。朱宸濠想当皇帝,为叛乱准备了十年,王阳明身处险境、临危不乱、奇计频出,用间、用诈、布疑、伏击、袭击,以绝对劣势兵力,用了40余天,就平定了差点导致明武宗天下覆灭的宁王之乱。

78、因此,阳明心学对“存天理,去人欲”的正确解释就应该是:一方面,我们要了解更多的宇宙与心灵共通的法则,对内心保持更多的觉知觉照;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去除内心世界那些不合理、不正当的欲望。

79、王阳明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要求从“心”获得理,夸大了“心”的重要性。过分夸大了心的作用,认为只要内心所想,就一定能够得到,没有合理的把握心里所想和社会现实相结合。

80、心学让人从琐碎的格物致知、特别是礼乐教化中解放出来,讲“顿悟”“自性具足”“人人可以成圣贤”,这是对人性的一次解放,对人主观能动性的一次激励。这对当代人仍然具有巨大意义。所以今天心学影响力仍然很大。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每日一句经典语录(41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