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胜收的正确解释(46句文案短句)
美不胜收的正确解释
1、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答案)D(解析)漫画题,要看画中的组件和细节、神态等。画中有杨柳树,树上有黄莺,且遇人而不飞,说明与人相识了;树在江边,江边有船,人正撑篙;岸边有两人往船里走,一前一后,后面人手提肩背,样子是送行……这么一理解,只能选D项。(评点)此题出得好,形象,有意境,能调动考生的生活阅历。本人一向认为,试题应该有其生活的导向,将学生引向生活,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素养,这比看一屋的书都还要重要。(总评)从以上5道题可以看出命题者的思想的:其不出难题、偏题、怪题,完全想着学生的;其试题走入生活,走近文化人物,让浮躁的心真正能够沉下去,这样的题目甚好。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年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卒于杭州西湖之上。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答案)C(解析)据上文,针对美、善,汪先生是称赞它们不放弃、废弃。所以“置”当“放弃”“废弃”讲。(评点)此题考查实词解释,C项明显望文生义,所以命题亦是简单。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将东。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常识,“典礼”产生于“夏商周”,所以“三代”应指“夏商周”。(评点)文化常识的积累,理应是考生的任务,对古一无所知,太过悲催。再者,在“三代”之前有个“博考”之词,是“广泛考察研究”之意,并不指曾祖父三代。此题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极简单之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译文: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凭借学问,那么我对容甫应当称他为老师了。⑵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译文: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解析)第⑴句中“先”是动词,千万不要译作“先祖”,将“之”译作“的”;“以爵也”中的“以”和“也”,“以”是“凭借”,“也”表判断;“若以学”中的“以”亦是“凭借”之义,和“以爵”中的“以”一样,可互译;最后一句的“于”是“对”之义,“北面”是文化常识,古指臣面(拜)君、弟子面(拜)师都称“北面”,在中学课本里学过“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句。
2、(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论语·宪问》)
3、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4、(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D“愁躇”应为“踌躇”。(美不胜收的正确解释)。
5、法律是社会习俗和思想的结晶。——(美)威尔逊
6、A.搏学 迁徙 恍然大悟 浑为一谈
7、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荷)斯宾诺莎
8、3)与“我”相互依靠,关爱我。“我”七岁,她六十的样子。从小两人就生活在一起,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并且在“我”睡不着的时候,在手心写“我爱你”。
9、D.嘻闹 干涩 巧妙绝轮 人声鼎沸
10、A.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11、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12、(2018年中考浙江宁波卷)古诗文名句填空和选择。(美不胜收的正确解释)。
13、2)“我的朋友”给他核桃肉吃,表现了她的善良与对奎尼的关爱;
14、D.袖手旁观 销声匿迹 苦心孤诣 断壁残垣
15、服从法律:无论是我或任何人都不能摆脱法律的光荣的束缚。——(法)卢梭
16、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来,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谱”“做”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刻苦地也会用相当的功夫,就是缺少一点灵气。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然而,就道理来说,各种“谱”,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演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再往深里说。各种“谱”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谱”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使其不仅有天才,而且有成就。记得十几年前奚啸伯先生对我们说,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他的体会是很深刻的。(选自《叶修山文集》,有删改)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6分)(答案)标准、规则;谱系;有待实践的“本”。(解析)这个题的答案全在第三段中:“‘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谱’还有谱系的意思……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还有……的意思”不就是含义吗?(评点)此题太过简单,秒题,送分题,是小学生做的题。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答案)首先,指出菜谱对做菜的规范意义;其次,阐述厨艺上乘须把握火候;最后,指出舞台艺术的火候在于把“谱”用活。(解析)先要找出层次:“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第一层抓住关键句“菜谱给人一个规范”;第二层抓住关键句“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第三层抓住关键句“舞台艺术也有火候,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须注意的是,此段先说菜谱,而后说舞台艺术,相当于比兴手法,所以层次必须先分明;其次,要明确分别是针对什么而言的。(评点)此题也是类题,多年高考都有涉及。此题是针对段落命题,而不是对全文命题,给考生分析解答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题目并不难,只要抓住关键句,应该能拿满分。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6分)(答案)舞台艺术既要尊重历史传统,遵循规则,继承家法,依据曲谱、身段、脸谱来表演;还要积累经验,把握火候,挥洒灵气,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解析)首先要认真审题。“有规律的自由”应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有规律”,二是“规律中的自由”。在文中找出对“有规律”“规律中的自由”进行陈述的语句即可。这个不难,只是找到位找全较难。(评点)此题重在审题,答案即可显现。即使找不全,失去两分又如何?毕竟前面两题已经送你大礼了!(总评)此文选得好,题命制得好,不设障,不为难,真是大气!作文(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解析)此材料,不存在审题难度,只要与“车”有关,按照所言的四个方面,都可以写,由实的“车”往虚处写,算是好文。可从三个方面去立意:从类型上看,此材料是话题类材料,通过“车”(或“车的变化”)来写你对生活的认识,对世相的理解;从构思上看,利用“车”在行文中的作用写出好文;从主题上看,如果能够将生活中的情感等放置在“车”上去写即可。但觉得应将材料中的“见证”换成“体现”较好。(评点)一直很反感什么专家抛出个什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一说,让学生关注什么类型有用吗?
17、(6)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18、秋风轻轻地吹动,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桂花香。( )
19、示例:九寨沟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是旅游的好去处。
20、下面加点的“度”,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根据你的理解,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D.摩娑(suō) 咀咒(zǔ) 分外妖娆(fèn)
23、C.宁可(nìng) 粗犷(guǎng) 人迹罕至(hǎn)
24、(1)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5、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瞭”应读作“liào”,“首当其充”应写作“首当其冲”;B.“衷”应读作“zhōng”,“暄闹”应写作“喧闹”;C.正确;D.“载”应读作“zài”,“消声匿迹”应写作“销声匿迹”。
26、示例: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的夜景观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27、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8、A.荷花/重荷 较量/不自量力 肖像/惟妙惟肖
29、(2018年中考四川乐山卷)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原句。
30、(3)“没”读作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C.忌讳(huì) 笑容可掬 鄙薄(bǐ) 煞有介事
32、(2018年中考湖南娄底卷)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3、(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诗经·卫风·氓》)(2)小知不及大知, 。(庄子《逍遥游》)
34、A.自作主张 混为一谈 花团锦簇 美不盛收
35、倘若世上没有坏人,也就不会有好的律师。————(英)狄更斯
36、B.菜畦(qí) 炽痛(chì)剽悍(biāo) 戛然而止(jiá)
37、(2018年中考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卷)古诗文名句默写。
38、(2018年中考山东临沂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39、第七单元知识点 练习及答案一 练习及答案二
40、C.称之不置 置:置办
41、(例句):到了特种手工艺厅,只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42、(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辛弃疾《南多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3、解答此题适合采用排除法做题。A项,“脊”是易错字,应读“jǐ”;B项,“解”是多音字,此处应读“jiè”;D项,“殷”为多音字,此处应读“yān”。所以A.B.D项错误。C项正确。
44、①一年之计在于春 ②独怆然而涕下 ③江入大荒流 ④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⑥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⑦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会挽雕弓如满月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⑨示例: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5、(2018年中考四川凉山州卷)选出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