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名言名句(74句文案短句)
法家名言名句
1、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
2、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3、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法家名言名句)。
4、如果实行严刑峻法,那么人人畏法不敢犯事,故可以禁止暴乱,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就有恃无恐,则难以制止乱事。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可以批判地继承。
5、(感悟)自出《韩非子·说难》。这两句大意是: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
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7、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篇》
8、明清28位皇帝,真正称得上崇文的,只有两位,就是康熙和乾隆。真正称得上宣武的,明朝有洪武,永乐,清朝有太祖,太宗,康熙,乾隆。
9、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0、(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蠹》篇。贾指的是经商,做买卖。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袖子长了好跳舞,钱财多了好经商。
11、当面阿谀奉承他人,背后又大加诋毁,这种两面三刀之人,是我们所应该唾弃的。
1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法家名言名句)。
13、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韩非子·观行》
14、(感悟)出自《韩非子·有度》。这两句大意是: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宦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困是小民百姓而遗忘。
15、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16、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17、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8、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19、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不然将适得其反。
2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1、译:法律的执行没有信用,则君主会有危险;刑责的施行不够坚决,邪恶的东西就会层出不穷。
22、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墨子》
23、(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常可就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24、译:用肉去赶蚂蚁,蚂蚁反而愈多;用鱼去驱逐苍蝇,苍蝇愈要飞起来。
25、君子去泰去甚。(君子行为处事要适可而止,不应过度)
26、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27、时刻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墨家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染》
28、只有实行法治,以法治国,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能遵法守法。相反,若贪赃卖法,举事不公,阿曲权贵,人民自然不服。
2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篇》
30、今日精选其中的12句经典名言,句句直白入心,教你看透人性。
31、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32、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
33、有得必有失。很多人因为某些爱好和追求,从执着变成了执拗。盈亏却是此消彼长,看似得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失去。兵家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
34、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孔子家语·六本》
35、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韩非子·六反》
36、星星的明亮,不如月的阴暗,万物都存在于某种限度之中。
37、道家。道家非常注重对管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道法自然”,即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一切要顺应自然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在管理方式上,道家认为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责时,不应勉强作为,不可越权行事,而须因势利导,营造一个放权下属的宽松氛围。表面看来,管理者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不必做,但自己的组织却被整饬得井井有条。道家同时也创建了一整套管理艺术,如静观待变、守弱用柔、知盈处虚、居上谦下、不争之争、见微知著、欲取先予、以曲求全、藏而不露、知足常乐等。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中的倡导的“自动化管理”、“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化管理”有着微妙的相通之处,同样致力于避免干预、提倡自由、鼓励下属发挥创造性与积极性。从道家的管理模式或管理风格中,可以看出对科学管理的崇尚、对个人创造能力的尊重及对管理绩效的追求。道家管理艺术中,如“见微知著”、“欲取先予”等,更是经常被企业界人士所津津乐道。
38、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39、对待有些人,我们只作一笑了之,不必过于计较。
40、(感悟)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概意思: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41、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韩非子·安危》
4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3、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仁者受到小人的攻讦,智者受到庸人的嫉妒,勇者受到敌人的仇恨,廉者受到贪人的不满,而袁崇焕以仁、智、勇、廉的高尚品格,虽为当世所不容,却为后世之楷模。
44、德胜者威广,力盛者骄众。——《新语·道德篇》
45、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律不能逢迎权贵,就像墨绳不能迁就弯曲一样。)
46、这几句说明了尊重事实的重要性。在作者看来,只有蠢人才会随便听信那些未经证实的言论;只有欺世盗名者,才会道听途说,信口开河。尊重事实,说话要有证据,这样才不会造成失误。
47、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48、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政策和策略也应该随时而变。不论任何方法、措施都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况而制定的。没有不变的情况,也就没有不变的方法、措施。
49、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可能两者都成功)
50、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51、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功名》
52、我觉得对历史首先是要敬,因为历史不是一两个人,是几千年人类经验的总结。所以要敬。为什么要畏呢?人类历史有很多的挫折,有很多的教训,甚至是血的教训。对于这些教训,不能掉以轻心,要有一个畏的态度。把这些教训吸取了,我们今天尽量避免那些教训,使我们国家更兴旺,民族更复兴。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经典语录大全阎崇年,汉族,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53、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54、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行而慎于言。——《新语·本行篇》
5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56、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57、法家。法家管理以“法”即管理制度为核心,注重“法”、“势”、“术”即管理制度、管理权威与管理技巧的完美结合。法家明确赞同“法治”而反对“人治”,主张时时事事都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法令、规则,而绝对不能只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或个人好恶。法家相信,如果坚守法制,哪怕是平庸普通的人也能成功地进行管理;但若抛开法制,才能超卓的人也必然会面临失败。法家还看到,“徒法不足以自行”,仅有管理制度,没有强力、灵活的推行措施,也不行。所以,管理权威和管理技巧也是必须的。法家将管理权威分为“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前者指管理者在既成条件下(如受委任)所获得的权威,后者指管理者利用各种资源自行创造的权威。法家尤其注重充分利用和强化“自然之势”,主动创设“人为之势”,并以此为后盾,保证管理制度的实施。法家通常较少理会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准则,往往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嫌,但其管理技巧却比其他各家都要丰富。在组织机构的建立、职位的设置、人员的选拔、授权、监督、考查等方面,法家提供了中国古代管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极佳范例。(历史上,法家代表人物大多有丰富的执政和管理经验。虽然这些人物所获毁誉各异,但法家理论却从未被遗忘过。)即便在今天,我们也仍能从中不断寻求启示。
58、山大,不易跨越,但正因为其大,困难多,人们重视,小心谨慎,所以能安全通过。土堆小,易于跨越,但也正困为其小,不成其为困难,引不起人的注意,产生麻痹心理,所以往往反而被绊倒。
59、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60、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61、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因为事先说的目标太低,这种危害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功绩,所以应该处罚。)
62、这是对自我吹嘘、弄虚作假的至诚忠告。如果违反客观事实自我吹嘘,弄虚作假,必定会被事实揭穿,被民众识破。虽然时代更替,岁月流逝,但韩非的思想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63、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孙子兵法·计篇》
64、峻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韩非子·有度》
65、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6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67、恩怨不入公门。(不因私人之间仇隙而影响公务)
68、做什么事都不要绝对化,要适可而止。永远有你达不到的东西,又何必苛求。
69、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除了君主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70、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71、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
72、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73、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