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故事简短【文案100句】

2022-12-07 09:22:03

一、凿壁偷光的故事

1、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2、我们撇开这个故事的逻辑和道德伦理不说,单就巫师所使用的报复方法,就能获得极大的启示:过于优越的环境,反而会使人的肉体和意志均受到摧毁,从而失去活力,来揭秘吧认为凿壁偷光最大的寓意在于此。

3、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明晚我们不见不散啦!

4、小朋友们,请你们在留言区写下最希望杏儿姐姐讲的刻苦读书的成语,杏儿姐姐想看看在小朋友们心中,哪个刻苦读书的成语最深入小朋友们的内心。

5、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6、“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只见骑着牛的匡衡嘴里振振有词的从家门口路过。

7、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8、点击下面链接,看更多睡前故事

9、西汉时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学识渊博。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但是他特别渴望读书求知,每天帮父母干完活都会去私塾门口听先生讲课。

10、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

11、汉朝的时候,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

12、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13、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14、“那个穷小子匡衡又来偷听我们上课了。”

15、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16、卧薪尝胆(春秋)、负荆请罪(战国)、破釜沉舟(秦朝)、闻鸡起舞(晋朝)、凿壁偷光(西汉)、三顾茅庐(东汉末)

17、他霍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烛光!

18、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19、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

20、(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二、凿壁偷光的故事简短

1、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2、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浩如烟海,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帮助孩子从了解到运用,真正学好国学,学好语文。

3、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4、大家好,很高兴大家来到成语课堂。

5、当然由于匡衡好学,人生事业都取得了较大成功,汉元帝时,匡衡官至丞相,位列百官之首,封为安乐侯,食封地31万亩,在丈量分封土地时,利用职务之便,多圈了三万亩,弹劾,被撒职查办,贬为平民。

6、(反义)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7、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有钱去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县里有一个财主家,家里堆放许多书,他就去帮助财主家干活,不要工钱。财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啥白白给我家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给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里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财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全都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8、一次,小匡衡的邻居大郎正想偷跑出去玩,在门口被父亲逮个正着,父亲让他背书,他背了一点就记不住了,这让父亲非常生气。这正好被路过的小匡衡看到,小匡衡把大郎背不出的都背出了,大郎的父亲听了更生气,就罚大郎晚上在书房背书,不背完不许睡觉。到了晚上,由于小匡衡家里没有蜡烛,他看书越看越不清楚了,在一旁的母亲就劝他先睡觉明天再读。突然,他发现墙壁上有一道小孔,透过小孔有一丝的亮光进来,小匡衡就跑过去把书对着亮光看书。他觉得光线太细,于是就拿锤子把那个孔敲大点,第一次隔壁正在读书的大郎没有发现。可小匡衡看了一会儿书后还是觉得光线太细,拿起锤子又去把孔敲大。这会由于声音大,而且孔敲得大了,被大郎发现了,他以为是小偷,就去告诉了父亲。

9、西汉时期,有一个少年叫匡衡,他特别希望能像学堂里的孩子那样,跟着老师读书。可是,他家里很穷,实在没有钱拿出来供他上学堂。于是,他经常一个人躲在学堂外面,安静地听着里面的读书声。一位亲戚看见他这么喜欢读书,很受感动,就抽空教他认字。日积月累,他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

10、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11、在文父与老先生的帮助下,匡衡博览群书。后来他不但当上了丞相,还当了皇帝的老师。他凿壁偷光的刻苦精神,更是成为了后人读书的榜样。

12、如果您认可我们理念,请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13、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14、(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5、一年,他上京赶考,途中在邯郸的旅馆里投宿,遇到了一个叫吕翁的道士,并向他感慨人生的穷困潦倒。吕翁听后,从衣囊中取出一个枕头给卢生,说:“你晚上睡觉时就枕着这个枕头,保你做梦称心如意。”

16、点击上方的绿色小喇叭收听

17、心里想:“白天种地干活,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书。”想容易,做就难了,因为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邻居家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可是找不到自己家。

18、只因方法是在是太笨,而且还留下了不干净的痕迹,被人发现,禀告了皇帝,那些大臣也只好请罪,希望皇帝能够宽恕他们,汉成帝念在匡衡劳苦功高的份上,便饶了他教子无方的之罪。

19、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后来,人们就用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0、凿壁偷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三、凿壁偷光的故事是真的吗

1、期待下期“童声乡音小星星”继续用松江话讲故事吧!

2、匡衡是西汉的经学家,大臣,以讲解《诗经》著称。匡衡家世代务农,但他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费。他曾跟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学习勤奋,他对《诗经》的理解十分独到。当时儒生盛传,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心情愉悦。当时的太子的汉元帝对其深有好感。

3、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着,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4、可是他的仕途之路却异常坎坷,比偷光还要困难,经历了数次失败,才得到了一个平原文学的小官。由于他对在文学方面的理解能力特别突出,被很多官员推荐给了汉宣帝。

5、01说的是西汉时期,丞相匡衡小时候因家里穷困潦倒,没钱买蜡烛,匡衡晚上无法读书,于是把与隔壁邻居家的墙壁挖了一个洞,借助邻居家从墙洞照过来的烛光认真学习的故事。最后终于成为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著名的政治家,任当时的丞相一职。含义是指在艰苦的条件下,要有勇气去战胜不利的条件,创造出有利的条件,已到达好好的读书,学习的目的。

6、感谢大家如约而至,收听赵雪雯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带来的成语故事,愿我们的故事伴你愉快学习,在聆听中度过一段惬意的美好时光。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成语故事是《凿壁偷光》。

7、(睡前故事)狐狸的尾巴最后保住了么?

8、(睡前故事)天上的月亮怎么变成了冰淇淋

9、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于是他在农忙季节就给富人家里打工,不要工钱,只求别人借书给他看。他一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时,才有时间看书。常常一本书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他心想:白天我在地里干活,没有时间看书,我应该多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点灯的油。这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诵白天读过的书。突然看到墙壁上有亮光。他起床查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灯光从裂缝透了过来。匡衡想了想,招来一把小刀,把裂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过来的灯光看书。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了西汉时期著名的大学者。

10、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11、匡衡说:“是的先生,我很想学习。请问先生,是不是听了您讲的这些书,我就能学会所有的知识了呢?”

12、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13、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并且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着邻居家这微弱的光线读书。

14、“文大郎,他不是你们家的邻居吗?”

15、西汉时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学识渊博、清正廉洁。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但是他特别渴望读书求知,每天帮父母干完活都会去私塾门口听先生讲课。

16、“我不是做贼,我,我只是想看书。”

17、有作“黄粱梦”。《醒世恒言。卷三十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应进士举,游长安酒肆,遇正阳子锺离先生,点破了‘黄粱梦’,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

18、在这行第一个字前面插入音乐,然后删除文字

19、亦作“邯郸一梦”。《明。王九思。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一拳打脱凤凰笼,两脚蹬开虎豹丛,单身撞出麒麟洞。望东华人乱拥,紫罗澜老尽英雄。参详破‘邯郸一梦’,叹息杀商山四翁,思量起华岳三峰。”

20、(拼音):záobìtōuguāng

四、凿壁偷光的故事50字

1、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2、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3、文老爷看着匡衡,生气地对大郎说:“你听听你听听,乐国乐国人家都背下来了,你真给我丢脸。今晚关你禁闭,背不熟别睡觉了!”

4、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5、▾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节目▾

6、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7、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8、遇到问题那就解决问题,匡衡发现自己家与邻居相隔的墙脚晚上总是透着光,匡衡想到,如果墙角透光的面积够大,他就有办法借着这个光来看书了,于是匡衡拿着小刀,把墙脚缝隙挖得更大,这样透过来的光也更大了,于是匡衡开始借着墙脚的光看书,后来雇主知道了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深受感动,决定把书资助给匡衡,匡衡每天持之以恒的看书,最终成为了大学问家。

9、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凿壁偷光

10、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凿壁偷光的故事说的是汉朝一个叫匡衡的人,为了读书,凿壁采光的故事,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就是匡衡。

11、如有需要请联系cctv14children@qq.com

12、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小孔挖好了,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匡衡就凑着透进来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3、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

14、启示:由于匡衡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15、这时先生走过来,说:“匡衡,你又来了。”

16、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17、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出自《西京杂记》卷二。

18、点击音频,让央视动画的故事陪伴孩子入睡吧~

19、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20、这个故事出自《西京杂记》卷成语“凿壁偷光”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五、凿壁偷光的故事概括20字左右

1、凿壁偷光讲述的是匡衡的故事,匡衡家里世代务农,但是匡衡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勤奋而又努力。因为家境贫寒,所以他只能帮别人做工来获取读书的费用。他曾经在当时的博士那里学习了《诗经》,由于勤奋好学,所以他对《诗》的理解特别的透彻。虽然他勤奋好学,但是家里面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灯烛,但是无法照到他的家。匡衡就把墙壁上面凿了一个洞,然后引来了光亮,让光照在书上,然后他来读。

2、小匡衡每天都会到学堂外偷听先生讲课,他的邻居大郎也在这里上课。一次,学生下课,他们看见小匡衡又来偷听讲课,大郎扔了一个苹果胡到他头上,大家嘲笑他之后就走了。先生看见小匡衡又来了就跟他打招呼,小匡衡很有礼貌的跟先生说自己很想学习,并问先生是不是听了他讲的课就会学会所有的知识,先生却说这只是一小部分,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要博览群书,做到胸中有文章才行。先生见小匡衡那么好学,就让他每天都可以拿一本书去看,看不懂可以来问。

3、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可以看书的能力。

4、今天的问题是,凿壁偷光的故事主人公是什么朝代的人呢?赶快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答案吧!

5、亲爱的大朋友们小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来听杏儿姐姐讲成语故事。上周五的节目中,我们讲了成语《囊萤映雪》,这个成语由两个小故事组成,晋代的车胤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以及晋代的孙康在冬天利用雪反射出的光来读书的故事。这是具有代表性的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凿壁偷光、悬梁刺股、闻鸡起舞、韦编三绝,程门立雪。

6、匡衡的邻居家里日子过得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照得通亮。他想到邻居家里去读书,可是遭到了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偷偷地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亮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本对着这光,读起来也挺方便。

7、凿壁偷光,是古代寒门学子好学上进,千方百计刻苦学习的生动写照,也是树立榜样,致力劝学的生动案例。先有了匡衡的刻苦钻研学有所成的事迹,然后文史学家把他求学的精神高度凝练、精致刻画,从而便于传诵流传。用简短四字成语,引申出一个典故(经典故事),是我国成语系统简略化凝练化保存与便捷化精确化流传的共性特质。

8、凿壁偷光,汉语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9、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的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工,不要工钱。他说,“请您收留我,我干活不要工钱,只是能让我看您家的书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10、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东西,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11、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小朋友们,你看小匡衡多爱学习呀,我们也要像小匡衡一样,热爱学习哦!

12、描写吕蒙书本不离手,后来用以人们形容勤奋好学。

13、凿壁偷光是西汉匡衡少年时热爱学习的励志故事,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今读书的环境同古人相比,真的非常优越,但勤奋好学的精神同古人相比确实不如。

14、文老爷听后,说:“给我看看可以吗?”文老爷拿起书透过那一束光线,又说道:“真是一个好学之人哪!这样的孩子何罪之有,以后你就到我家里和大郎一起读书吧!”

15、由于匡衡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从邻居家透过来了,匡衡就借着这微弱的光线读书。我们要学习凿壁借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好学的恒心与毅力。

16、(睡前故事)狡猾的狐狸

17、同义词: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

18、后来延伸出了成语凿壁偷光,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19、严格执行朝纲纪律,渐渐的汉元帝越来越赏识他,还把他提拔为了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可见,匡衡能够走到这种官职,离不开自己背后的努力,也离不开自己的能力。

20、据说匡衡家住邹县境内的阳下村,后来迁居匪庄。幼年家贫,没有钱买灯油看书。邻居家常常点着灯纺织到深夜。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端午节说什么祝福语?【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