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最经典的十首词(36句文案短句)
李煜最经典的十首词
1、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2、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最经典的十首词)。
3、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4、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评价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5、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李煜最经典的十首词)。
6、赏析: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7、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
8、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11、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陆永品认为这首词有可能是从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李煜为思念他而作的。
12、在画堂的南畔我终于见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怀里,我内心仍不停发颤。你可知道我出来见你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让你尽情的把我爱怜。
13、面对此景,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1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一作:留人)
15、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16、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婉转凄苦的哀歌。
17、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18、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19、现在的眼光,未来的理想,它们总能在生命的一个拐角相遇。
20、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1、❤编辑:红韵品读(ID:hongyun-pindu)
22、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23、人世间的事情,如同东逝的流水,一去不返,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大梦一场。只有喝醉了酒才能排遣心中苦闷,别的方法都行不通。
24、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25、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26、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7、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李煜《长相思》
28、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29、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30、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31、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
3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33、《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34、李煜,五代十国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最有才华的亡国之君。
35、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