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句赏析(57句文案短句)
孟子名句赏析
1、(释义)谦逊礼貌的人不会随意侮辱他人,节俭朴素的人不会掠夺他人。
2、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3、赏析:木匠以及专做车轮或车厢的匠人能教给人制作的规矩和方法,却不可能教会徒弟有高超的技巧。这是说,任何高超的技艺都是难以传授的,只能由学习者自己去寻求、去体会、去琢磨,唯有如此才可能真正得于心应于手。(孟子名句赏析)。
4、强调的是不能脱离群众,不能脱离基层,不能枉顾手下人的意见和情感,因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5、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孟子•离娄上》)
6、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7、(释义)不做那些自己不该做的事,不要贪图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8、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 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 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9、(释义)君子的操守,是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
10、“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11、(释义)正人君子所能做到最大的事情,就是用善意对待他人。
12、小小的15分钟没有人会觉得它多么了不起但天天月月年年下来
13、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5、“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16、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1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解释)(即使有天下最轻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20、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2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母亲对孟子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样子,玩起办理丧事游戏。孟子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样子。孟子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孩子居住!”孟子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事。孟子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地方呀!”
23、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主管教育,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行为准则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24、和“育材造士,为国之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等”是一样的意思
25、“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26、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首先,孟子针锋相对地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定。其次,孟子进行了分析,回答了“公孙衍、张仪之流”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
27、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28、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29、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楼上》)
3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1、(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32、(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33、用于概括时代背景,或者用作文章的最后总结也可以将后半部分作为文章的理论支撑句
34、虽然我经常叫嚣着“我爱钱,钱使我快乐!” “好想买买买啊,买一条街,买一幢楼,买豪华游轮和飞机……”
35、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36、(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37、出自《韩非子·五蠡》篇知道范蠡,什么是五蠡呢?
38、赏析:让那些道德品质高的人去培养那些道德品质不好的人。让那些有才能的人去培养那些才能中下的人。
39、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3、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放松对儿子的严加管教。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难成大气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
44、(赏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寻求人的道德,要寻求从先天带来的本真。在后天将这种本真加以引导,不使思想、行为变坏,就成为了君子。
45、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6、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孟子·公孙丑下》
47、(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48、认真地兴办学校,反复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开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
49、(赏析)“天将降大任”的使命感,“动心忍性”的苦难观,“增益其所不能”的成功感,这一句话,激励了多少身处穷困中人以坚强的意志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殊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
50、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51、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上》。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做的不正确,但去匡正别人,更何况是辱没自己,来匡正天下呢?
5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53、怎么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呢?可以只摘取前半部分
5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5、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语,都说‘天下国家。’可见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56、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