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章的翻译及原文【文案100句】
一、论语全文及译文
1、(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勾结,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勾结而不普遍团结人”。
2、译文:孔子说:“《诗经》选定三百篇,用其中的一句概括,就是:‘心思不歪’。”
3、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zī)升堂,鞠躬如也,屏(bǐng)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mò)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cùjí)如也。
4、试译:孔子说:“贫穷而无怨气,难一些;富贵而无骄气,容易些。”
5、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6、(1)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7、(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8、2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9、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lù),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10、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11、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13、然后(古今词):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14、试译:子夏说:“大节上不越雷池,小节上有点出入,可以的。”
15、(注释)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16、(评析)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17、试译:孔子到了卫国,冉有驾车。孔子说:“人丁兴旺啊!”冉有问:“人丁兴旺了,再干点什么?”孔子说:“让他们发财。”又问:“发财之后,还干什么?”孔子说:“教化他们。”
18、(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19、(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0、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二、论语12章的翻译及原文
1、试译:孔子说:“君子不可用什么固定的尺子去衡量,却可以授予大任。小人不可授予大任,却可以用尺子衡量。”
2、先生说:“穿着破旧的`绵絮袍,和穿狐裘的人同立在一起,能不感为耻辱的,只有由了吧!”“《诗经》上说不忮刻,不贪求,这有什么不好呀?”子路听了,从此常诵止此诗。先生说:“这样又何够算好呀。”
3、(注释)(1)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城镇。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4)宰:家臣、总管。(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6)束带立于朝:指穿着礼服立于朝廷。(7)宾客:指一般客人和来宾。
4、(译文)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5、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欤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6、(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7、试译:孔子说:“孟公绰要是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那是绰绰有余,但是不能去滕国、薛国这样的小地方做大夫。”
8、3子曰:“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9、(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10、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1、(译文)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12、12入太庙,每事问。
13、(注释)(1)多:用作副词,只是的意思。
14、(2)养:音yàng。
15、(注释)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字子开。②吾斯之未能信: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装,“之”是用来倒装的同。信,信心。斯,代词,指孔子让他出仕这件事。
1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7、(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18、(1)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19、试译:孔子说:“讨厌用紫色盖过朱色,讨厌用郑国的淫声搅乱雅乐,讨厌靠伶牙利俐齿颠覆国家。”
20、试译:子贡想取消当时告朔仪式上装样子的饩羊。孔子叹道:“赐啊,你可惜那只羊,我痛惜那种礼啊。”
三、论语二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2、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后面的《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4、(注释)①士:“士”在古代有多种含义,是一种特殊的阶层,总起来说,是指有知识,有修养,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论语》中的“士”则多指读书人,即知识分子。
5、弘扬优良家风,实现民族复兴!
6、(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8、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9、(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论语原文译文7子之武城闻弦歌(2)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0、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11、(1)罔:迷惑、糊涂。
12、试译:孔子说:“乡里的老好人,是败坏道德的老贼。”
13、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5、24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16、说:音yue,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17、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18、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9、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20、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四、七上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2、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3、(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
5、(原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4)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6、(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他。”
7、试译:孔子说:“让女子去伺候小人,难啊!亲近一点,小人就没礼貌;疏远一点,小人就抱怨。”
8、29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9、(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10、(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11、试译:孔子说:“我对人家,诋毁谁?称赞谁?即便是要称赞哪个,也是有所验证的。夏商周三代人,都是这样直来直去。”
1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13、(译文)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14、试译:孔子说:“君子有时候可能不仁吗?不过没有哪个小人是仁的。”
15、试译:王孙贾问道:“俗话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巴结灶神’,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那个说法。违背了天理,就没法祈求上天保佑了。”
16、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7、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1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4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五、学庸论语全文内容
1、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3、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4、(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5、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6、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7、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9、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10、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11、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12、试译:孔子说:“转述而不创作,相信先圣,喜欢先王,心里面把自己和老彭相比。”
13、(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4、(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15、(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16、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17、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8、试译:子夏说:做得好,就赶紧学;学得好,就赶紧做。
19、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20、试译: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还差一筐就可以堆成了,这时候停下来,是自己停的。又譬如用土平地,虽然只倒了一筐,但往前倒土,是自己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