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申辩讲的是什么内容【摘抄文案100句】

2023-01-19 08:44:35

一、苏格拉底的申辩

1、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和人讨论正义,分析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之间的互通性,系统地阐述了正义的概念。柏拉图设计并展望着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提出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2、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传讯,说他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的精灵之事,败坏青年。苏格拉底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但申辩并没有挽救苏格拉底的性命,他最后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为西方文明打下了两个基本色调。而苏格拉底之死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首先要归功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

3、之后苏格拉底就开始走访那些拥有「智慧」之名的人,他找到了政治家、诗人和工匠,此外还有每一个愿意和他讨论问题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不论是雅典人还是外邦人,甚至不论是自由人还是奴隶。

4、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在事物的运动中发现了节奏:青春年老、日夜晨昏、上升下降、欢乐痛苦、幸福灾难,并在节奏中发现,事物在流转与变化中始终保持着深刻的连续性与统一性,即整体的和谐状态,于是他们尝试用“和谐”解释一切艺术现象。

5、公元前399年,希腊雅典,在这座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城邦里,苏格拉底被指控“不敬神、败坏青年”的罪名。于是,这位70岁的老人平生第一次站上法庭,展开了西方哲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场申辩,他的学生柏拉图深为震撼,将申辩全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便有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书籍——《苏格拉底的申辩》。

6、你可能听说过很多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不过,你知道吗?你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找不到苏格拉底自己写的一本书,苏格拉底自己写的一篇文章,甚至苏格拉底自己写的一片纸。苏格拉底自己连一个字也没有写下来。我们听到的苏格拉底的故事,主要来自他的两个学生的记录,一个就是柏拉图,另一个是古希腊的历史作家色诺芬。(这是不是很像中国的孔子形象,但你往下读会发现他们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柏拉图在很多篇文章记录过苏格拉底的言行,但要是从那么多篇里面选最精华的一篇,那就非此篇莫属了。

7、拉凯斯是当时深受雅典人民尊敬的一位军事将领。苏格拉底和拉凯斯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是勇敢。

8、苏格拉底认为,“一个经过理性省察而立志追求自身价值的人,不会计较生死,其唯一的评判标准只在于自身行为的是非与善恶。”

9、这段故事听完,你就有所感悟了。只会背诵苏格拉底金句的人,苏老师是不喜欢的。你不能因为自己知道苏格拉底,就觉得比别人更有智慧。苏格拉底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最大的智慧在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10、苏格拉底在为自己的哲学生活方式辩护的时候,打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比方,他把自己比作一只「马虻(méng)」,也就是马身上的一种寄生虫。

11、我们先来看个故事。你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不妨想象自己就是苏格拉底,看看你要是他,会作什么选择。

12、阿波罗神,或者说代神立言的祭司,并没有欺骗他,神之所以说他比其他人更加有智慧,恰恰是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这就是苏格拉底著名的「无知之知」,或者说是那句听起来有些悖论味道的苏格拉底格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13、经过这样一番检审,苏格拉底终于相信了。

14、这就是在哲学和神学史上都非常著名的「游叙弗伦问题。」

15、这个时候游叙弗伦就想要放弃了,不想和你聊了。

16、但是每一次苏格拉底都是失望而归,他发现,越是那些被人们认为拥有智慧的人,其实越是无知,反倒是经常被人看不起的工匠们,确实知道和自己的手艺相关的一些事情,但是如果他们想超出自己的手艺谈论其他事情,又会陷入无知之中。

17、那么,他的职责岗位是什么呢?即“马虻”之职,向人们播撒爱智之火种,呼唤人们去追求世间真理与社会至善。既如此,他又如何能因贪生怕死而背离自己信仰,行不义之事呢?因此,死亡不可避免。

18、苏格拉底在辩护演讲的一开始,就把自己和指控者,甚至是和大数雅典人都对立了起来,这其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他自愿求死的决心和态度。

19、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20、比如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世间万物是如何生成变化的?风雨雷电是怎么产生的?

二、苏格拉底的申辩讲的是什么内容

1、所以,与那些我知道肯定是恶的邪恶东西相比,我绝不会害怕,也不会逃避那些我不清楚实际上究竟是不是善好的东西。

2、他还说,如果有人问他,愿不愿意用从此之后闭上嘴安静地生活,不再讨论哲学,来换取无罪的判决,苏格拉底是断然拒绝的,

3、在这里,他给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论证,来说明人为什么不该惧怕死亡,这个论证是这样的:「因为活着的人还没有经历到死亡,而已经死了的人没有办法告诉我们死亡是什么样的,所以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死亡到底是什么。」

4、《苏格拉底的申辩》 《理想国》 《巴曼尼得斯篇》《苏格拉底之死》

5、公元前348年晚年最后的著作是:法律篇,伊璧诺米篇续篇,刚开篇即去世。

6、模仿说,是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浪漫主义兴起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模仿”一词源自古希腊语mimesis,自亚里斯多德始成为了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一个文学作品被理解为对——外在现实或者任何被描述为mimesis的方面——的再现。然而,亚里斯多德关于“模仿”的定义却融合了如下两重含义:其文学作品是现存现实的呈现;其作品本身就是一实体,并非仅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前一种意义的模仿说竟主宰了西方近两千年。

7、内容简介: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圣人,他的受审和死刑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母题。《苏格拉底的申辩》无疑是西方最感人的作品之一。柏拉图创作这篇对话,为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申辩。从某种程度上讲,柏拉图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为苏格拉底申辩。说到底,为苏格拉底申辩,即是在为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申辩,为高贵申辩。

8、公元前384年43岁,亚里士多德生,德谟斯提尼生。

9、探索崭新伦理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10、在这场漫长旅行中,他与那些“充满智慧的人”展开一场场关于“虔诚”“忠诚”“正义”的论辩,常常会将其辩驳得哑口无言,让其陷入尴尬的境地,并因此不断招致非议与怨恨,而他却声名鹊起,甚至有不少青年学生也效仿他的做法,不断去挑战权威,证明权威的无知与虚伪。苏格拉底认为,正因这种四处树敌的行为,最终招致了被控告。

11、苏格拉底非常困惑,然后他就产生了一个想法。

12、这已经是雅典最重的刑罚了,照理说,一般人应该马上会妥协,保命第一嘛。

13、所以,既然我信神灵——诚如你所说,又假如那些神灵就是某种神明,那么,这完全就是我说你在“出谜语拿我们寻开心”所表达的意思:你说我不信神,又说我信神,因为我毕竟信神灵。再说,如果神灵乃是神明的子嗣,也就是要么与宁芬仙子、要么与其他某些女人所诞的某种众子——据说神灵的确就是她们生的,那么,有哪一个人会信神明的子嗣,而不信神明?因为这与如下说法一样奇怪,好比有人相信马和驴的孩子,即骡子的存在,却不相信马或驴的存在!

14、是否有这样一种人,美勒托斯,他虽相信世人之事的存在,却不相信存在着世人?诸位,请让他回答,让他不要再三再四起哄——是否有人不相信有马,却相信有马之事?或者说不相信有吹簧管的人,却相信有吹簧管之事?不会有这样的人吧,最优秀的人儿!——如果阁下不想回答,那么,我就要替你向其他这些(陪审)人作答。你至少得回答我下面这个问题:是否会有人相信神灵之事,却不相信存在着神灵?

15、苏格拉底得知祭司的这个回答之后,感到非常诧异,因为他明明知道自己其实非常无知,而神却说没有人比自己更加有智慧。

16、苏格拉底最终败诉,饮鸩而亡。然而,他对“我们真正应该求索的是善与美”的坚定信仰被其弟子柏拉图继承,成为《斐德罗篇》《理想国》等柏拉图对话录的中心思想,并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17、正如希腊哲学学者策勒尔说:“苏格拉底之死是他的事业的最伟大的凯歌,是他一生无尚的成功,是哲学和这位哲学家的礼赞。”

18、关于苏格拉底审判和死亡的具体经过和直接原因,我摘录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的一段较为客观、符合基本解读的简述:

19、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好奇,苏格拉底到底是怎么揭露其他人的无知的呢?

20、作者:柏拉图、撰稿:刘玮

三、苏格拉底的申辩电子版

1、有第一个,就会有接下来的第二第三个,尽管事实如此,但却无法保证接下来的所有人不是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表示的法律不公正,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社会的法律秩序遭到破坏。

2、正是因为这样,苏格拉底不但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典范,还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守护天使。

3、看了这些,我认为作者想说的是:苏格拉底作为雅典民主政治的象征为雅典民主政治的漏洞背了黑锅。

4、一个放火者,一个消防员。

5、你看,这就是苏格拉底的过人之处。他连神谕都敢不相信。他这么做是对的。德尔斐神谕确实很灵验,但是,神庙的祭司们每次都会叮嘱,每一个祈求者都必须对神谕作出自己的判断。你发现没有,算命的都是这么说的。他们从来都没说错过,错的是你的理解。当年,吕底亚国王克娄苏也去求神,问他能不能去打波斯人。神谕说:“如果你跟波斯人开战的话,你会毁掉一个强大的帝国。”克娄苏大喜过望,马上去打波斯人,结果惨败。他毁掉的是自己的帝国!

6、而且他还拒绝交付高罚款,一般来说,被告是可以通过交很高的罚款来免死的,而且当时苏格拉底就有很多朋友建议他说:「如果你拿不出钱来呢,我们愿意帮你出一百金币。」

7、最后,回到《理想国》作品的第一卷,忒拉叙马霍斯对苏格拉底发出了两个质疑。一是苏格拉底从来都只是问问题,但从不正面作答,对别人没有指导意义,二是他认为苏格拉底是在讥讽对方。这符合历史上的苏格拉底形象。但从第二卷开始,柏拉图就通过格劳孔之言来对第一卷的苏格拉底提出质疑,格劳孔重新提问,并要求苏格拉底按照其要求来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于是,柏拉图虚构的苏格拉底出现了。

8、于是苏格拉底就跟游叙弗伦说:「哎呀,太好了,你简直是我的大救星啊,我正好被人起诉『不敬神』,如果你能告诉我应该如何信神、什么才是『虔诚』就再好不过了。」

9、说:「这就不对了,你刚才不是说:『虔诚就是做所有神都喜欢的事。』现在怎么变成了『一件事情有了虔诚这种性质,所以神喜欢』呢?」

10、《苏格拉底的申辩》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根据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辩词整理成书的,后世有人认为这是柏拉图为苏格拉底所做的申辩,其实不是这样的,毕竟当时法庭上有501名陪审团成员,且苏格拉底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他的审判及被判刑是当时最重大的事件之柏拉图不会胡说加乱说的,更不敢将自己的话语加在老师的身上。

11、但最后,这份申辩彻底“失败”,苏格拉底败诉身亡,从这个意义而言,这份“失败”的申辩,绝非申辩之典范,而是一名哲学家的自白。正是这份自白,深深的震撼了在审判现场的他的学生柏拉图。于是柏拉图用他的生花妙笔,将当年从审判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便有了此书——《苏格拉底的申辩》。

12、“先生,您可以向法庭申请流放的,咱们先保住命,后续再想别的办法。”

13、《苏格拉底的申辩》作者是(古希腊)柏拉图。

14、为什么是“助产”?苏格拉底如是说:“因为唯有神是智慧的,人只能是说爱智慧。”作为凡人,能去追寻智慧已经是很好了,说明灵魂之中有一种向上的力量。苏格拉底孜孜以求的就是唤醒人们内在的这种力量,让人们去探寻和发现自身最宝贵的财富,这便是“精神助产术”。

15、(注:以下为苏格拉底与美勒托斯的对话,黑字为苏格拉底语,棕色字为美勒托斯语。)

16、《苏格拉底这样思考:通向幸福生活的16种方式》 《苏格拉底传》 《与大师相遇——真理的追求者》 《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审判》 《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话》 《苏格拉底的困惑》 《苏格拉底之道》 《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 《苏格拉底之死》 《谈话录》 《理想国》

17、王誌,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18、雅典人相信每个公民都可以是非常称职的政治家和法官,因此雅典的大多数政治职务都是由公民通过抽签轮流担任,法庭也并没有专职的法官,普通的公民就是法官,类似于美国的陪审员。

19、和中国的传统观念相似,起诉自己的父亲在雅典人看来也是一件非常奇怪,非常不孝顺,甚至非常不虔诚的事,但是游叙弗伦却对自己的指控充满自信,认为起诉自己的父亲,维持正义,是一件非常虔诚的事情,自己作为占卜师,比一般人更知道神希望我们做什么,知道虔诚到底意味着什么。

20、这里需要给补充一点背景知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四、苏格拉底的申辩适合什么人看

1、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很多人都会挂在嘴上。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但很多能背诵苏格拉底金句的人,恰恰是要被苏格拉底狠狠地批评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2、尽管最后或许并未找到这些关于“正义、虔诚、勇敢”等概念的定义,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思考、省察,无限向至善的目标接近。正是在追寻智慧与真理的过程中,人们不断的看到自己的边界,从而学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所知的越微不足道,此为“自知无知”。

3、而柏拉图和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则是标准的正人君子,但是在柏拉图那里苏格拉底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家,不管不顾,总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而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就更接地气,喜欢给周围的人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建议。

4、何为真?何为善?怎样生活才算是过上了“好”的生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因这些问题感到困惑,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是如此。柏拉图在其师苏格拉底身上,看到了一位不断叩问并尝试回答究竟什么才是“好”的生活的哲学家的姿态。

5、《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是日本哲学学者平原卓的哲学普及作品,以帮助读者从系统吸收哲学知识,重新思考自己、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为出发点,从古代、中世纪、近代到现代中筛选出50部西方哲学经典著作,包括《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君主论》《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致死的疾病》《悲剧的诞生》《人的境况》《忧郁的热带》《词与物》等。作者逐一对各著作的历史背景与专业术语做了简洁明了地提要、概括,细细剖析其中所蕴含的精髓,并附上作者对此的解说。此外还配有相应图表进行阐释说明。

6、游叙弗伦皱起了眉头,说:“那我再修改一下吧。亵渎神灵就是做所有的神一致不喜欢的事,虔诚就是做所有的神一致赞成的事。”

7、古罗马的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哲学从天上唤到人间,让哲学去探寻善恶之类的问题,

8、而且这一次就是最终判决,没有任何上诉的可能。

9、他们被称为「自然哲学家」,也就是说他们对人以及人生问题的关注并不是很多。

10、苏格拉底用本来可以用来辩护自己生命的时间全部都用来陈述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了。

11、苏格拉底与承其衣钵的柏拉图是哲学史上最早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哲学家。

12、公元前370年德谟克利特死,据说柏拉图曾想购其书付之一炬。

13、分析:苏格拉底审判案中的疑团

14、此时的雅典,民主派刚从“三十僭主”的血腥残暴的寡头统治下夺回政权;

15、柏拉图在他的《斐多篇》中描绘了苏格拉底喝下毒药后的最后时刻,苏格拉底摸了一下自己,说等要离抵达心脏,他就完了。他已经开始变冷……说出了最后的话,”克里托,我还欠阿斯克勒比俄斯(希腊神话中的医神)一只公鸡,千万别忘了替我还上“……这就是我们这位朋友的结局,我认为他是他时代中所有人中最优秀、最睿智、最公正的人。

16、我想,答案藏在这句话里——

17、苏格拉底彻底贯彻了智者的文化哲学思想,却又与他们有很大的不同。智者宣称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认为只有思维着的人才有资格作为万物的尺度。思维着的人具有自我决定的能力,这是人作为道德主体的本质所在。因此,苏格拉底把哲学认识的目标定位在人类自身,并以一生的活动躬行了“认识你自己”这一哲学信念。黑格尔认为,苏格拉底的人类学主体“原则造成了整个世界史的改变,这个改变的转折点便是:个人精神的证明代替了神谕,主体自己来从事决定”

18、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智者学派告发的苏格拉底在申辩最初就说:

19、“如果我说这样的话居然就败坏了青年,那就算它有害好了;但如果有人说我讲的不是这些话,那简直是胡说八道。对此,”我倒是想说,“雅典人,无论你们是否听信安虞托斯,也无论你们是否放过我,我都绝不会以另外的方式行事,哪怕再死很多次!”

20、苏格拉底在七十岁高龄的时候被自己的同胞公民起诉,柏拉图记载了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做的辩护演讲,当时至少有500多个雅典人在场见证,我们也就有理由相信,柏拉图这里的文字很可能不会与苏格拉底实际说的话有太大出入。

五、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1、《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国》

2、对于那些认为苏格拉底无罪的人,肯定会对这样的死刑判决伤心不已,在场的就有苏格拉底的朋友和学生,包括柏拉图本人。

3、他见到谁,都想找机会跟人聊天。苏格拉底之所以到处找人谈话,他的问题无外乎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真理,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他的问题其实都是想证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神谕是对的。

4、选择赴死后,对于他的亲友们,他安慰道:“死的境界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死亡是一个无梦之长眠;或是,如世俗所云,灵魂由此界迁居彼界。如果人死后的境界是前者,犹如睡眠无梦,这应是一种不错的状态。如果是后者,那么在彼界或许会遇见那些远古先哲们,能去和他们交流,去检验他们是否拥有真的智慧,那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去处。

5、简单来说,苏格拉底的主张就是——“谁都不能阻止被神选中的我去批判人们、督促人们关心自己的灵魂”。

6、“和谐”说在逻辑上暗含着对感官经验的否定,其必然的推论是形式高于经验、抽象美高于具象美,这是赫拉克利特贬低肉体快感,推崇“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的原因也是柏拉图以后文学中的神秘主义、表现主义最初的理论根据。

7、这也再次呼应了他之前关于我们为什么不该惧怕死亡的论证。

8、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 《高尔吉亚篇》

9、苏格拉底趁机问游叙弗伦:“那我跟你请教一下,什么是虔诚?什么是亵渎神灵?”

10、等到苏格拉底演讲结束之后,投票开始,不出意料,第二轮投票中,法官们以更大的票数差距判定:苏格拉底,死刑。

11、零基础也能读懂的哲学入门书|《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

12、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起诉

13、根据案件的严重程度,法庭由2030401或501个「法官」组成,少数特别重大的案件甚至由上千人组成法庭。

14、首先我说这个律师十分的自私,喜欢出风头,他认为只要把劳荣枝案官司打出成效,他就很出名,殊不知他是站在十多亿人民的对立面。其次,做事没有底线,什么案都接,为一个谎话连篇杀人不眨眼的女妖辩护,不要认为自己很牛,但不要忘了全国正义人民的怒火。

15、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16、如何用理性去追寻智慧?作为助产士儿子的苏格拉底运用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助产术”,去帮助人们对自身有更为清醒的认识。所谓“精神助产术”也即苏格拉底在“讥讽—助产—归纳—定义”的过程中,让人们去思考诸如“正义、勇敢、虔诚”这些美德的共性,帮助人们找到自己内在的美德与智慧。

17、在解释完为什么有很多人对他抱有敌意之后,苏格拉底开始论证自己完全无罪。

18、完全如此,那正是我说的。

19、一百个金币是不少的,当时一个被俘虏的士兵的赎身钱才两个金币,所以一百金币,苏格拉底是拿不出来的,但是苏格拉底当场就对所有法官说:「我很穷,我只能拿出一个金币,如果你们要罚我,那我就拿出一个金币吧。」等于说他说了一个最小值。

20、认识你自己并非你的肉体,而是你的灵魂,它是一切善、美、正义与虔诚等美好德行的栖息之所,唯有不断去追寻这些美好的德行,发觉自己的道德本性,这就是“爱智慧”(philosophy)——哲学的应有之义。(英文“哲学”一词philosophy是由古希腊文词汇演化而来,本意为“爱智慧”,故哲学又称为“爱智之学”。)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生命和健康可贵的句子【摘抄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