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奈何天全诗(51句文案短句)

2023-03-04 22:24:06

良辰美景奈何天全诗

1、谈起昆曲,不得不提的就是《牡丹亭》。不过,许多人只是听闻其大名,并没有真正欣赏过吧。

2、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良辰美景奈何天全诗)。

3、透过这柳烟看,鱼圆像一朵朵花开在碗中央,莼菜像一枚枚茶叶半舒卷,充满了人间天堂的闲适。

4、全曲语言精美,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作品全文及翻译《牡丹亭·游园·皂罗袍》汤显祖〔明代〕

5、《游园惊梦》系《牡丹亭》中最具有特色嘅一段,在形象塑造上善于把人物嘅心情与客观嘅景物相结合。剧中人表演细腻,曲词典雅,行腔流畅,畀人缠绵婉转,柔漫悠远嘅感觉。(良辰美景奈何天全诗)。

6、人力202王露露:树林美丽,幽暗,深邃,而我有诺言尚待实现,还需奔行百里,方可酣然入眠。

7、  花满楼发花贴的时候,我又一次见到了她。

8、经过日本侵华战争与内战的兵燹摧残,昆曲演出几乎绝迹于正式舞台。幸赖苏州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成立了昆剧传习所,培养了一批“传”字辈昆曲演员,虽然他们经历了三十年的坎坷生涯,却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劫后余生,成为昆曲还能传承的中坚力量。到了五十年代初,全国昆曲演出的戏班只剩下流浪在江浙水乡的国风昆苏剧团,由朱国梁、周传瑛、王传淞等人苦苦支撑,勉强存活,也就是浙江昆苏剧团的凄苦前身。上海华东戏曲研究院成立于一九五一年,吸收了一些传字辈艺人,保证了昆曲艺术的传承。袁牧之、田汉等文艺领导人物,意识到昆曲作为文化传统载体的重要性,联系浙江政府出面,拯救了国风昆苏剧团,昆曲艺人再也不必栉风沐雨,继续流浪江湖上讨生活。浙江昆苏剧团创建后,开始选拔儿童,培养新一代昆曲传人;同时打造了《十五贯》一剧。这是昆曲演艺艺术没有灭绝的奇迹,也是中华文化演艺传统浴火重生的戏剧性转折,无以名之,只好说是苍天特别眷顾昆曲,独留兰馨在人间。浙江昆苏剧团根据朱素臣的传奇《双熊梦》改编成《十五贯》,于一九五六年四月十七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首次演出。周传瑛饰况钟,王传淞饰娄阿鼠,朱国梁饰过于执,包传铎饰周忱。《十五贯》在北京连演四十六场,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赏,周恩来还为昆曲演出发表了两次谈话,指出反官僚主义的剧情,可以配合当时戏曲改革的政治形势。他还代表中央指出昆曲的“现实意义”:“《十五贯》有着丰富的人民性,相当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不仅使古典的昆曲艺术放出新的光彩,而且说明了历史剧同样可以很好地起现实的教育作用。”周恩来特别提出,传统戏曲的“人民性”与“民族性”是不能抛弃的,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必须善于吸取自己文化传统的优秀因素,《十五贯》改编了传统剧目,保留优美的昆曲艺术传统,还能在思想意识上反官僚主义、反主观主义。

9、以诗文某个词句或某种章法,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其蕴含,揭示题旨。

10、《牡丹亭》就系以“情”演绎全局嘅作品,而杜丽娘就系作者达成理想嘅羽翼翅膀。呢种情,唔单止系指情感或男女之情,一种浪漫嘅理想。汤显祖认为:“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喺现实环境中,佢将爱情故事无法突破理法之处,就以托之以梦嘅方式使之实现。因此,故事当中嘅杜丽娘在全剧终了说了一句:“则普天下做鬼的有谁情似咱!”人间无法实现嘅理想,只好求诸鬼趣中方得圆满。

11、  “若是他们强逼你的,我可以让我父亲,让我父亲出面。”我几乎小跑着拉起她的手。

12、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3、康熙帝下江南除了巡查黄河工程,另一件事情就是巡查运河和漕运,河道的疏通造福了当地的百姓。而水中丰富的水产植物,也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14、对于林黛玉、薛宝钗们来说,《牡丹亭》《西厢记》一类的书属于淫词艳曲的“禁书”,是绝对不能阅读的。因此,黛玉脱口说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句子来,立马触动了宝钗敏感的神经。薛宝钗才会提醒她。

15、《牡丹亭还魂记》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者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

16、(1)商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皂罗袍:曲牌名,过曲,亦常用作小令。

17、点评注重深入发掘作品客观思想,读者从中既学会阅读,又学到写作。

18、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作者幻想的产物。作者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反衬出了现实的残酷。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还魂后面对的父亲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

19、奥灶面指“奥妙全在灶里”之意,玉屏工匠们别出心裁,创意的将汤面制作成拌面,面条密密匝匝、劲道爽口,平凡中见其真功夫。

20、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21、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22、苏州玉屏客舍会议中心苏州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

23、  她一向是聪敏的。代我修行时,娘也没亏待她,特地请了师傅到庵里教导,直到我平安度过十六岁的桃花劫。

2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25、(注:视频中,原音演唱者为李宝莹和文千岁,表演者为蒋文端和梁耀安)

26、一九五六年五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同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戏曲影片《十五贯》(韦布制片,陶金导演,周传瑛饰演况钟,王传淞饰娄阿鼠,朱国梁饰过于执),轰动一时,使得昆曲在现代舞台重新站稳了脚步,也逐渐发展成全国六大昆班。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大潮,带来了“向前(钱)看”的社会风气,对阳春白雪却不能赚钱的昆曲,几乎又是一次致命打击,诱使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演员放弃艺术生涯,离开剧团,谋求改善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进入影视圈与歌坛,有的下海经商,甚或远走异国他乡,另谋生路。

27、原典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游园惊梦”一出,曲名《皂罗袍》。意思是纵有令人惬意的美好时光,有美的景色,却没有欣赏的心情、值得高兴的事。

28、人力201吕星阅:他们说,星月是人们对远方的一种向往。我想是的,我们用玫瑰的诗句以纪念,才能在暮色沉沉里,更加看得到星辰。

29、    《游园惊梦》系《牡丹亭》当中嘅一个曲目,我国历年来有昆曲等表现形式,情节内容出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系古典文学作品中嘅瑰宝,脍炙人口,芳名长存。呢一出戏剧讲嘅就系最为引人入胜嘅杜丽娘与柳梦梅亦真亦幻嘅爱情故事。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嘅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叹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游倦之后,回房休息。响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喺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齐为佢哋做媒。杜丽娘嘅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不久竟忧郁成疾……

30、(8)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忒:太。韶光:大好春光。

31、粤剧名家将呢出流传后世嘅《牡丹亭》搬上舞台,百花盛开,鸟语花香嘅美景,首先通过啁啾呢喃、袅袅娜娜嘅音乐背景,系唱段嘅开始就已经畀听众感受耳目一新啦。“春光满眼万花妍,三春景致何曾见。玉燕双双绕翠轩,蝶儿飞舞乐绵绵,乐绵绵,万花争吐艳。绿柳娇嫩,倚池畔随风曳展。心忧岁月变迁,一朝美艳化烟,叹春光易逝愁深牵。看牡丹亭畔,有花韆,且待我荡上东墙,唤取春回转。”梦回莺啭,每次李宝莹唱到呢处,都让人惊艳非常,赞不绝口噶。

32、金融192费星月:来自经济学院的神秘人X,不爱拍照,无存货。不爱学习爱美人,爱益智游戏爱生活,很荣幸能进入决赛。

33、此篇运用高超艺术手法——化用名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构建完美意境“普天同庆,同心协力”。

34、在这段唱词中,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

35、  她转过头:“靠天天要变,靠水水要流,你娘断不会让我进门的,即便是做一个你府里的丫鬟也不能够。”

36、汉语202刘霄楠:来自周有光文学院汉语202班。本人爱好在闲暇时读书,也是一位灵魂干饭人。人生目标是万事顺意,生活喜乐。

37、昆曲到了清末民初的遭遇,就不只是衰微,而是面临一场全然无法预料的厄运。十九世纪以来大清帝国的衰败与崩溃,使得农耕社会的士大夫精英不但丧失了再创昆曲艺术的动力,甚至连欣赏高雅艺术审美品位的能力都已颓败。清朝覆灭之前,昆曲与京剧在传统精英阶层虽然可以粉饰太平,却成了追求现代化的精英眼中的腐朽落后象征。清末民初京剧吸收昆曲的雅化成分,特别在声乐的艺术提升上,脱离了严格的曲牌体束缚,以板腔体的形式自由释放了创作的空间,又有慈禧太后与王公贵族的大力追捧,一时蔚为风尚,在民国期间余风未息。然而,时代风气丕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认定西潮为时代精神的方向,以西方现代文明马首是瞻,带动了全面反传统精神,促使民国以来新知识阶层从心底厌恶传统戏曲,视之为中国传统社会病入膏肓的癔症,形成“新戏”与“旧戏”的殊死斗争。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民国新文化精英从小成长的生命过程,都耳濡目染,习惯了传统戏曲(主要为京剧)润物无声的陶冶,是生活日常接触的表演娱乐,是与生命血脉相连的潜意识愉悦积习,即使在主观意识上充满了“反戈一击”(鲁迅语)的杀气,在生活娱乐中还是免不了“骸骨的迷恋”(郁达夫语)。这种追求现代化的纠缠心理,一旦涉及生命感性的愉悦体验,再加上平民百姓依然乐此不疲,就凸显了新文化运动全面反传统的内在矛盾。

38、这句话出自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39、《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一段经典唱词。其实杜姑娘郁闷的是,春风再美也比不上本姑娘的笑,怎么就特么没人明了?

40、(诗词原文)《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明·汤显祖

41、万历以前多用海盐腔,之后有魏良辅的出现,创新了水磨调的昆山腔,改变了南戏演出的生态,在士大夫上层阶级成为雅致生活的新风尚。魏良辅生活在苏州太仓,是极好的音乐家。他对于南、北曲非常了解,跟许多苏州昆山地区的音乐人在一起,借鉴了北曲的精华,吸收海盐腔、余姚腔、江南民歌小调等,综合发明出水磨调,开创了一个新的传统,这就是昆腔水磨调。新传统蔚为风尚,作为典范流传到后代,历久不衰,是因为艺术追求的极致,不会轻易遭人摒弃,就像我们今天依然陶醉于十八九世纪的西方经典歌剧,不会去擅改莫扎特、威尔第、普契尼。我们对待唐诗宋词也一样,不会因其古老而弃之如敝屣。这也是昆曲在当代可以复兴的基础,因为它具有精致高超的艺术性。魏良辅团队创造出水磨调之后,水磨调旋即流行于士大夫风雅人士的雅集,使得其他腔调难以立足,昆曲就此变成在当时中国戏曲中最高雅、最受人追捧的艺术形式。苏州文化底蕴深厚,在晚明统领了文化艺术的风尚,成为四方效法的模范,于是昆曲也就水涨船高,风靡一时。当时有昆山文人梁辰鱼,受到魏良辅昆曲水磨调的启发,创作了一部戏剧《浣纱记》,讲述勾践复国及西施与范蠡遨游五湖的故事,是最早完全配合昆曲水磨调的戏剧,极享盛誉,使得创新的昆腔广为流传。昆腔作为歌唱口法的形式,原来只停留在清唱阶段,到了梁辰鱼,才与魏良辅的创新音乐合作,创作成戏文,让昆腔成为舞台表演的主流。顾起元是万历年间的重要文人,他说昆山腔:较海盐又为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息。士大夫禀心房之精,靡然从好。见海盐等腔已白日欲睡,至院本北曲,不啻吹篪击缶,甚且厌而唾之矣。(《客座赘语》)昆曲在明代中叶之后,因魏良辅创制的水磨调,风行一时,独占南戏传统的鳌头。由苏州传播到江南各地,再由江南散布到全国,备受上层精英赞誉喜爱。文人雅士竞相创作剧本,以昆腔水磨调作为演唱的模式,推波助澜,把水磨调的优雅,通过各种戏剧情节的展现,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水磨调音乐的优美动听之外,文辞隽美的传奇戏文大量出现,以高雅的文学性、音乐的艺术性、表演的精彩,配合戏剧人生的生活性,把昆曲推上了中国戏曲舞台的巅峰。

42、“你在花下暗伤春,我在芸窗心寂寞,相逢何必问前因,信是有缘,能会面。”“春色无边,正好把臂同游。”“效蝴蝶舞翩然,相依相偎笑并肩。”“一双一对乐似双飞燕。”“今生今世热爱心不变。”梦中,完全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嘅丽娘,好自然会倾心于柳生,甚至有胆大放浪嘅举动,炽热亦不乏多情细腻之处。因为才子佳人,实在般配。一见倾心,相见恨晚啊。但系,梦醒之际,“春风吹醒美梦断,人别矣,他朝再共恋。”梦梅不舍道白:“小姐珍重,小生去也!”丽娘惶恐道白:“公子、公子,公子!”

43、6组选手依次上台(根据复赛的分数排列站位顺序,即小组1-小组6的顺序),进行积分赛(每组两人必须都答题,不能讨论),进行三轮,共36道题。决出三组进行诗词知多少环节(若有同分现象直接一题定胜负)。

44、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抚州俯人。系我国最伟大嘅戏曲家之一。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就系当年汤显祖写成《牡丹亭》后嘅心情写照。玉茗系指极品白色嘅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佢嘅堂前就有一株山茶亭亭玉立,所以取名“玉茗堂”。佢所写嘅戏剧“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各自贯穿嘅思想精髓分别是:情、侠、仙、佛。当年当日《牡丹亭》一经面世,就“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45、本次复赛的题型有“文学常识”“知一求二”“诗句补全”“九宫格”,每题答对得2分,答错扣1分,两组都答不上来不扣分。每大组每轮共抢答9道题。

46、  我推开她:“你要自甘堕落,我不陪你。”推开房门,我心安理得。

47、“康熙皇帝南巡来到江南姑苏城,面对大好的河山和寻常百姓家幸福的生活欢欣鼓舞。江宁织造署的曹寅曹大人为了让康熙帝了解到姑苏城的美妙,特召开此次江南文化宴献食!”

48、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万历(明神宗年号,1563-1620)年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的传奇作品。《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

49、  白先勇先生在其《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里详尽的阐述了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时代背景及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状况,以及对本剧当中人物的剖析以及后来参与编演青春版的《牡丹亭》都有细致入微的描述,读来让人对《牡丹亭》自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喜欢昆曲和本剧的读者都不妨一读,可大有长进的。

50、更值得注意的是,人们把畅游山水之乐收进自家的园囿,在高墙大院之内享受清风明月的乐趣,为此而建造雅致的园林。江南园林的营造在晚明十分兴盛,成为士大夫休闲与诗酒风流的实体空间,同时也是心灵审美的创意空间,让社会精英得以享乐怡情,发挥天人和谐的艺术想象。园林的天地,是围墙之内的美景,可供人们赏心悦目地游览,也可以是心灵审美的延伸,在市廛之中构筑理想的乐园,展现雅致的悠游境界。园林就不只是单纯的休闲空间,也是艺术心灵翱翔的环境,正是昆曲演出最优雅的场地。汤显祖《牡丹亭》描绘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正是如此,而《红楼梦》写林黛玉在大观园听曲的心醉神驰氛围,更是昆曲审美境界的极致。这些繁华的变化,是否直接导致文化与艺术的流变,当然不是几句话说得清的。但是,社会风尚的奢靡与物欲崇尚的普遍,造成生活习惯的改变,并因此而讲求细致的享受与精致的品位,逐渐成为明末文人雅士的流行风气,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对物欲的追求与讲究,是否会转成品位的精致化,乃至于艺术境界的提升,当然不是单纯与必然的发展趋向。而是通过许多艺术心灵的精神内化,在品味过程中,才由原本强调感官享受的乐趣,转化成精神境界的认知体会,并与艺术传统的想象脉络相呼应。昆曲的成形,正是物质繁华与精神审美追求的结合,在江南文人、音乐家与从事表演的艺人携手创作之下,共同创造的划时代美丽风景。昆曲的精致优雅与苏州园林的审美情景,是里与表、动与静的一体两面关系。晚明到清初是昆曲发展最兴盛的时期,而最精彩动人的表演,一般是曲师调教的家班,在名士雅集的园林中展演的(可以参考张发颖《中国家乐戏班》、刘水云《明清家乐研究》)。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府买了一些小姑娘,找了著名的曲师,调教她们演戏,为大观园的良辰美景,增添赏心乐事。《桃花扇》里描写的也一样,李湘君这样聪慧的丽人,也在园林美景的青楼环境中,接受名师苏昆生的调教,掩映于亭台楼阁的光影之中,学唱《牡丹亭》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日常生活随笔300字(58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